肿瘤休眠期细胞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5.76 KB
- 文档页数:4
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影响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小群特殊的未分化的细胞,由于其对化疗药耐受及致瘤潜能,被认为是造成肿瘤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根源,所以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特性对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分子与肿瘤干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肿瘤干细胞的干性及自我更新能力. 目前,肿瘤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肿瘤干细胞对免疫微环境的塑造作用以及靶向肿瘤干细胞或免疫微环境等研究,是肿瘤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靶向肿瘤干细胞及微环境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免疫微环境;CTL;NK;Treg;TAM一、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微环境固有免疫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
肿瘤微环境含有多种细胞成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
在肿瘤部位聚集的免疫细胞中,巨噬细胞最丰富。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出现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且促进肿瘤进展,表现在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强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被吸引进入缺氧或坏死区域,可通过分泌不同血管活性因子 ( 如VEG R、IL - 8 和PGE2 等) 以及蛋白酶 ( 如MMP - 9 和μPA)诱导肿瘤血管生成。
巨噬细胞也可以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而进入血管,其机制是破坏细胞外间质和促进肿瘤细胞运动。
新近研究发现,免疫微环境中的CD13(+) 骨髓来源髓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另外,在不同类型的肿瘤微环境中发现有T 调节细胞(T - regulatorycells,Tregs) 浸润。
Tregs 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抑制细胞,它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和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进展。
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是影响肿瘤进展的主要机制。
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细胞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甚至可以增强肿瘤侵袭转移的潜能,直接促进肿瘤复发转移。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展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不同阶段,包括G1期(细胞生长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前期)和M期(有丝分裂期)。
这个周期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长至关重要。
然而,当细胞周期的调控出现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
1. G1期(细胞生长期)G1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细胞生长的阶段。
在G1期,细胞准备进行DNA的复制,同时还会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正常情况下,细胞会在G1期检查自身是否具备进行DNA复制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则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G1期的调控机制常常失去控制,使其继续生长和复制DNA,导致肿瘤的发展。
2. S期(DNA合成期)S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也是DNA合成的阶段。
在S期,细胞会复制其基因组的DNA。
这个过程是高度精确和复杂的,确保每个子细胞得到准确的DNA复制。
如果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DNA损伤的积累,增加了肿瘤的风险。
3. G2期(前期)G2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前期的阶段。
在G2期,细胞进行准备工作,以确保细胞准备好进行有丝分裂。
这包括检查DNA是否有损伤,以及准备所需的细胞器和蛋白质。
如果细胞在G2期发现DNA有损伤或其他异常,它会积极修复或通过凋亡来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
然而,一些肿瘤细胞会失去这种检查机制,导致DNA损伤的积累和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4. M期(有丝分裂期)M期是细胞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有丝分裂的阶段。
在M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正常情况下,细胞会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有丝分裂,以确保每个子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有丝分裂过程常常异常,导致染色体不均匀分离,产生染色体异常和遗传变异。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
当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去平衡时,肿瘤细胞可能无法通过自我修复机制来消除异常和损伤,导致异常细胞的积累。
空堡匿堂苤壹!垒塑笙!旦堑旦筮竖鲞筮!塑塑堕型』生!i塑:&垒型!翌堑:垫塑:y堕:!!:型!:!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动态与展望樊嘉邱双健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和其周围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固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结构的组成细胞、组织特异性的间叶细胞及它们的表达产物、代谢物质等成分构成,是肿瘤发生、生长的局部环境,除肿瘤细胞以外的所有成分统称为肿瘤间质。
肿瘤是以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和细胞恶性增生为基本特征的“多基因病”,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的逐渐发展过程,涉及细胞本身变化及外界因素两个根本方面。
微环境中癌细胞与间质问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相互作用。
就癌细胞而言,间质可影响其从发生到转移的全过程,对肿瘤起增强或抑制作用。
就间质而言,肿瘤可导致其理化性质、成分、细胞因子构成等发生改变,形成一个尽可能有利于、甚至促进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这种相互作用贯穿肿瘤生长的始终,发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肿瘤与间质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利用,表现出“亦敌亦友”的关系、呈现高度的动态平衡Hj。
因此不能孤立地离开肿瘤局部环境来看肿瘤,也不能忽视肿瘤而片面地看微环境。
从某种角度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变甚至是可逆转的。
微环境也同样如此。
正确认识肿瘤微环境,把握肿瘤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实质和关键,对于准确认识肿瘤起始、演进和转移的全过程,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好肿瘤的诊断、预防、干预治疗等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口…。
一、微环境研究溯源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肿瘤学却只有百余年历史。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最近十余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的发展,肿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07039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通讯作者:樊嘉,EImil:jiak】************”.专家论坛. 瘤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
多巴胺及其受体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李欣;谢睿;王乾兴【摘要】Dopamine(DA),as an important catecholamine neurotransmitter,plays an significant regulating role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Dopamine receptor is a member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amily.As so far,five kinds of dopamine receptors have been confirmed,which are D1R,D2R,D3R,D4R and D5,and the different re-ceptors play different roles.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A and its recep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In this paper,the role of DA and its receptor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reviewed to provide clues for th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多巴胺(DA)作为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巴胺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发现的有5类,分别为D1R、D2R、D3R、D4R、D5R,而不同的受体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A及其受体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DA及其受体对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的预后及治疗提供线索.【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09【总页数】4页(P1263-1266)【关键词】多巴胺;多巴胺受体;消化系肿瘤【作者】李欣;谢睿;王乾兴【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贵州遵义 563000;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趋势。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247肿瘤细胞外基质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研究进展熊逸潇1,杨盛力2,张万广1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umor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 XIONG Yixiao1, YANG Shengli2, ZHANG Wanguang11. Hepatic Surgery Center,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2. Cancer Center,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23,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ANGWanguang,E-mail:****************Abstract: Tumor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is the center component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ECM diversity constitutes the inherent heterogeneity of TME that contributes to tumor growth, dormancy, drug resistance, and metastasis.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 is one of the ECM receptors that interact with multiple ECM ligands. It also regulat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s. Accordingly, DDR1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In this review, we primarily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ECM and its receptors with components, regulation, cell receptor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 tumor progression.Key word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Extracellular matrix;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肿瘤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ECM的多样化和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微环境丰富的异质性,在肿瘤的生长、休眠、耐药和复发转移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细胞类型和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的细胞,具有合成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等蛋白质的能力,是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细胞之一。
在肿瘤的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可以被肿瘤细胞引导或激活,从而发生功能和表型的改变,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根据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功能和表型,我们可以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类。
一、活跃型成纤维细胞活跃型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谢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的成纤维细胞。
在肿瘤微环境中,活跃型成纤维细胞能够被肿瘤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活跃型成纤维细胞还可以合成大量的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形成肿瘤的基质支架,为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供支持。
抑制型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抑制作用的成纤维细胞。
在肿瘤发生时,抑制型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释放抑制性因子或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抑制型成纤维细胞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成为潜在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启示。
希望未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的进展,为肿瘤的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共涉及1132字】第二篇示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细胞类型,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主要起到细胞外基质合成和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
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存在着多个亚型,根据其表型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类为多种类型。
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为促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两类。
促进肿瘤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主要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来促进肿瘤的发展。
专家:癌症在我国已成慢性病癌症在我国已成慢性病专家:癌症慢病化时代来临了,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的40.5%。
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癌症已经进入慢性化时代。
癌症为什么攻克不了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癌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还没有被攻克,而导致癌症不能被攻克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癌症自身的特点和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
1、癌症的异质性:导致癌症不容易攻克,这种异质性主要由染色体和基因组的多样性导致。
癌症的病理类型相同,分子特征并不相同,这也导致同一病理类型的癌症,在治疗疗效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异质性也是导致治疗出现耐药问题的重要原因,可使癌症对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出现耐药问题,继而会出现复发、进展和转移的情况;2、未处于增殖周期中:由于大量的癌细胞并没有处在增殖周期当中,也就是处在休眠状态下的细胞,即G0期细胞,而大多数的抗癌药物对休眠期的细胞无效。
当抗癌药物将处在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大量杀死之后,处在休眠期的细胞可能会被唤醒而进入增殖周期,成为癌症复发和进展的根源所在;3、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很多癌症在早期时,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果不进行体检,早期难以发现,而当癌症伴有一些明显的临床症状时,通常已经处在中期,甚至晚期的阶段,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直接导致癌症难以被治愈。
在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下癌症至今还难以被攻克,但是要相信科学的发展无止境,相信在未来癌症可以获得治愈。
预防癌症的注意事项1、为了预防癌症现象出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保持一个清淡的饮食,同时还要多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多注意休息,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放松自身的身体。
2、注意锻炼身体,因为多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体质,从而有效地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3、多注意避免疾病的影响,由于疾病的出现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控制,那么可能会反反复复折磨身体,容易导致癌变的问题出现,导致癌症的现象出现,影响自身的正常生活。
毕讯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1.导师的个人简介毕讯,医学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教授,曾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世界著名的教授;从事癌症研究多年,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会议上发言。
率先揭示了恶性肿瘤的生长、休眠、消失的自然现象,提出了恶性肿瘤是可以自愈的理论,他研究发现:肾上腺这一特殊部位,癌症自愈(自然消失)率高于其他器官。
揭示了年龄与癌症自愈(自然消失)的关系,率先提出癌症自愈(自然消失)病理诊断标准.经过研究发现癌症自愈与13个因素有关。
在充分研究了癌症自愈(自然消失)病例的相关因素,毕讯医学博士后被认为是世界上系统化、理论化研究癌症自愈(自然消失)的科学家之一。
2。
研究方向:癌症自愈与休眠:毕讯博士的科技创新性:经过二十年来的学习与研究,毕讯博士提出了癌症三种状态的划分,研究了癌症自愈理论、休眠理论。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任现职以后完成、发表论文有:1.毕讯,宋杏丽,李龙,张金哲球囊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应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19(3)5062。
毕讯,宋杏丽,张金哲恶性肿瘤休眠相关因素的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08. 16(5)8753.毕讯,宋杏丽,张金哲恶性肿瘤自愈调查及相关因素现代肿瘤医学 2008. 16(10)17784。
毕讯,宋杏丽,张金哲消瘤行治疗晚期食道癌疗效分析中成药 2008. 30(9)12665. ,12302.以前发表的论文有:1、毕讯,张金哲。
自杀基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0 , 21 ( 3 ) 139~1422、毕讯。
自杀基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裸鼠的实验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 22 ( 4 ) 250~513、毕讯,张金哲。
小儿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实用儿科杂志2000 , 15 ( 2 ) 122~1234、 . 2003 ;19(5):400~5.5、毕讯,杨启政,许华峰等。
冷冻休眠和休眠解除的生物学过程在生物学界,冷冻休眠和休眠解除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些过程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包括昆虫、植物、动物等,这些生物通过这些机制来适应环境中的不利条件。
本文将对冷冻休眠和休眠解除的生物学过程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1. 冷冻休眠冷冻休眠是一种生物体能力,可以在极端的低温下,暂停生命活动,以便在环境恢复正常温度之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冷冻休眠主要发生在一些节肢动物中,包括昆虫、蜘蛛、螃蟹等。
这些生物冬季时会遇到严寒的天气,为了生存,在极端的低温下,它们会进行冷冻休眠。
冷冻休眠的过程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冷冻点降低”。
一些冷冻休眠生物,能够通过一些生物化学、细胞生理过程,将其生理液体中的溶质浓度提高,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从而将冷冻点降低。
这样一来,在它们身体内部的水分就不会结晶化,而是会形成液态。
此外,冷冻休眠还涉及到一些保护机制。
在冷冻休眠的过程中,一些生物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来保护自身的细胞膜和蛋白质,以免受到冻结和破坏。
这些蛋白质具有分子量很小、多彩的多样性,可以分别对抗不同的环境压力。
2. 休眠解除休眠解除涉及到的生物体非常广泛,包括昆虫、植物、哺乳动物等。
此处将重点讨论植物中的休眠解除过程。
植物休眠解除是植物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植物中,休眠解除包括萌芽和开花两个过程。
萌芽是植物从休眠状态恢复成为生长状态的重要过程,它涉及到植物体内一些特殊的化学和生理机制,例如细胞分裂、营养物质的转运、激素的合成等。
这些机制不仅仅是植物萌芽所必需的,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萌芽和其他发育过程中,激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因素。
在植物中,各种不同种类的激素会对萌芽等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的开花。
此外,植物在休眠期间,还会产生一些“休眠素”,这些物质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等过程,直到环境条件变得适宜为止。
P53的研究进展摘要:转录调节因子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分化以及DNA修复。
但p53突变体可能会使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功能失活,甚至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53基因调控网络有很多新的认识。
笔者就p53的调节通路以及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p53基因;肿瘤;细胞凋亡Abstract: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i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mediates several cellular processesincluding growth arrest, apoptosis, differentiation, and DNA damage repair However, Mutant p53 maycauses wild-type p53 loss above fun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re are some newresearche of p53 pathway The advance of research of p53 pathway and related gene therapy are reviewedKey words:p53 gene;cancer;apoptosis前言:细胞凋亡是受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程序化细胞死亡方式,它是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凋亡信号,激活细胞内编码的自杀程序而促发的。
早在1964年,就有学者提出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概念,至1972年,这种细胞生理性自杀过程就被正式称为细胞凋亡。
目前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言和热点。
p53 基因对防止细胞增生和保持DNA 受损基因组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且能调控大量的细胞活动,其中p53 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是研究得较多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