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措施(DOC)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了搞好矿井中、长期防治水总体工作,特制定以下年度防治水规划:1、每年必须编制具体的防治水计划,度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
2、修筑完善地面防排水系统,确保矿井水和地面水排出矿外。
3、对所有老窑井、地面塌陷区及裂隙进行充填压实际;奴才容易积水处修筑沟渠或安设排水设备,排泄积水。
4、每次降水大到暴雨时降雨后,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5、完善防治水管理制度,建立防洪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根据矿井实际涌水量,核定和确定水泵排水能力、管排能力和水仓容量。
7、购置延深水平排水设备,75kW水泵二台及其相应配套设备,施工水仓容量300m3.加强排水能力,增添检修水泵。
8、当采掘至钻孔附近时,要加强探放水工作。
9、当采掘距边界50m时,必须探水前进,在—175m水平以下各工作面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10、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中采掘工作,都必须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编制设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否则严禁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进行采掘工作。
11、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调度室。
发出警报,按水灾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2、密切注视监察各水平的涌水情况,发现涌水量异常增大,或在探放水时,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报告矿调度室和矿领导,并采取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13、如相邻矿井出现排水紧急或造成淹井时,本矿应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以防不测。
当本矿井受水威胁严重时,可能造成淹井时,必须及时区安监局报告,并及时通知相邻矿井。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规定》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5、贵州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生产一线各科室科长、各区队长、技术员下设探放队队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韩书亭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三、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贵州省县城北,距县城直线距离73km,隶属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xx 乡镇公路相连,至x,至火车站16.5km,至市区约133km,距xx市130km。
矿井投资修建的一条新公路与xx相连,距xx镇6.5公里。
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
四、矿井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
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2、气象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3、地表水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宣威市必昌矿业有限公司双道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双道沟煤矿2015年双道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试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杜绝重大水害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结合槽门煤矿井田范围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目的意义矿井水害是煤炭生产“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矿区地处滇东北部的乌蒙山区,山脉走向近为北东~南西向,地势总体呈南部高,西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老尖山山脊,海拔2243.8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七家河河床,海拔1905.0m,地形一般标高为1920~2200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为338.8m,属构造剥蚀、侵蚀的中山地貌,地形较陡,利于地下水自然排泄,矿区无地表水分布,构造简单,我矿的水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保证国家资源不受损失,员工生命免遭伤害的重要举措。
为此,必须把“矿井防治水”工作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期战斗任务来抓,同时也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来认识。
第二条、固定领导机构为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长久性,本矿成立由法人:张必昌和矿长瞿国宪为组长,分管副矿长:瞿明松、总工程师:秦本彦为副组长,生产技术组:朱尤廷、朱勋龙、张玄,安全组:瞿国青、张天国、瞿国党,调度室:孙江、秦庆娇,机运组:徐文平、徐兴荣,后勤组:秦绍华、代正猛,通防组:秦庆鹏、秦庆伟、管彦迪等成员的坚强领导小组。
此组织机构长期设立,定期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第三条、领导及各部门职责范围1、矿长瞿国宪: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负责解决防治水所需要的人、财、物等重大问题。
2、分管安全副矿长区明松:是防治水工作的主要责任者,负责防治水程计划的组织事实,协助矿长解决好防治水工作所需人、财、物等重大问题。
弘业集团内蒙古宝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8-2020)宝丰煤矿(露天)2018年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关于防治水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我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总则一、防治水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贯彻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利用前期防治水工作取得的经验,遵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程规范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二、防治水规划依据本规划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在已进行的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区域资料及附近煤矿资料进行编制,主要依据文件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3)《煤矿安全手册》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5)《矿井地质工作手册》6)《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主要参考报告:1)《地质报告》主要参考图件:1)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章矿田概况一、交通位置1、位置宝丰煤矿,位于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的西部5~10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35″~106°56′42″北纬:39°24′37″~39°25′50″宝丰煤矿矿区范围由27个坐标拐点圈定。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一、防治工程的必要性矿井水害是矿井灾害之一,矿井水害影响矿井正常活动,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增加生产成本,以及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固此必须要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有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预防水害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特制定防止水长期规划。
二、区域和矿井水文地质概括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径流井田内地表无常年性流水,仅在雨季才有水从河流中流出,江合后向西注入汾河。
(2)、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组为煤系地层之基盘。
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其易被水所侵蚀溶解成溶洞,在深部溶洞裂隙是相当发育的。
甚至上部岩层塌陷而成柱状陷落。
从区域特征来看,本层灰岩是富有水性强的岩层。
2、碳系上统太原组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没有露出,是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组地层在井田内厚度约112.53m ,除砂岩沙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外,有一层发育良好,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 ,即K 1 2、K 22、K3、K 4 (四层石灰岩)平均厚度2.23,为本组主要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为中、粗粒砂岩是2.3号煤的充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1L/ s. m ,渗透系数(k )为0.003 m/d 属弱富水含水层。
4、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段地层以泥岩砂岩互层为主,但由于接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创造了条件,据温家沟ZK10号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19L/ s. m 属弱富水含水层.5、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中上更新统地层广泛出露于井田内的梁 锚 上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地部的砾石层,连续较差,补给条件不好,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局部地段含水,但含水微弱。
三、井田主要隔水层1、二叠系是石盒子组地层为一套泥岩,砂岩交互沉积地层,泥岩厚度大,且连续稳定,隔水性能好,是浅层地下水与煤层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自古以来,水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地水灾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水灾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省将着力加强对水灾的防治工作,完善防治水设施,提高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的抗洪抗旱能力。
为此,我们制定了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计划,旨在全面加强对水灾的预防和抗洪抗旱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1.加强水利设施的日常巡视和维护,提高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的抗洪抗旱能力;2.加强预防水灾的工作,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能力;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灾后恢复工作,提高应对水灾的能力;4.加强对抗旱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安排1.加强水利设施的巡视和维护(1)每月对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进行一次全面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定期组织人员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2.加强预防水灾的工作(1)完善水文监测系统,加强对江河湖泊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建立健全疏浚河道和排涝沟渠的工作机制,保证城市和农村排水畅通。
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灾后恢复工作(1)组织开展水灾、干旱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协调和救援能力;(2)组织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及时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减少水灾对群众的损失。
4.加强对抗旱工作(1)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调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四、工作重点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水利设施的日常巡视和维护,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抗旱工作。
五、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2)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督导检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1.完善水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针对当前水环境问题,计划推进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政策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此目标旨在强化法制保障,提升水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
预计通过半年的努力,完成至少5项地方性水环境保护法规的修订工作,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2.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目标是在一年内,通过更新监测设备、优化监测网络、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显著提高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计划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现有的监测设备进行升级,同时增加监测点,使监测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及时掌握水环境变化趋势。
3.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目标是提升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促使公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
计划开展至少10次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以及社区互动等,直接影响至少1000名公众,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
工作任务1.开展水环境调研:为了确保水环境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组织专业团队对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进行水环境调研。
任务包括确定调研范围、设计调研方案、收集数据以及编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将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组织专家论证会:针对即将出台的水环境保护政策,组织至少3次专家论证会,邀请环境科学、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参与,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论证会的结果将作为政策文本修改的重要参考。
3.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计划启动至少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涵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和节水减排等领域。
任务包括项目申报、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以及项目效果评估。
通过项目实施,直接改善目标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内容为具体工作计划,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实施。
任务措施1.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为高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需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沟通。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通过协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能够迅速高效地推进。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一、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一)井田内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岩溶水含水层井田内西部出露于地表,出露标高约1000m,井田东部的奥灰岩埋深846.37m,标高为688.57m,井田内水位推测在710-714m 左右,10号煤底板到O2顶板距离为82.22m。
2、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中有少量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三层灰岩组成,局部相对为四到五层,平均总厚为22m。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中有部分出露,含水层以细、中、粗砂岩为主,平均厚度为7m。
含水层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出露,含水层主要由厚层中、粗粒砂岩组成,平均厚度33m,井田内连续性好,厚度大,富水性稍好。
5、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孔隙含水层上第三系是上新统底砾岩弱含水层,多露于沟谷中,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t/d。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区内,因其间含水层出露高,连续性差,补给条件不好,属透水不含水层。
全新统井田内分布于沟谷及井田东边缘,含水层为冲洪积砂砾石层,经调查,单井出水量为50-100t/d,水质良好,矿化度0.248g/L。
(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二叠系山西组泥岩隔水层据周围钻孔揭露,山西组4#煤层以下是一套以泥为主的地层,平均厚度10余米,井田内稳定连续,加之整个山西组地层的弱富水性,是山西组和太原组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2、石炭系太原组泥岩隔水层太原组10#煤层底板到本溪组顶部厚度为40.37m,除去底部约10m的晋祠砂岩,为一套以粘土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的地层,沉积较稳定,加之下部本溪组的隔水性,一同构成了10#与下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间的重要隔水层。
3、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本溪组地层为一套以泥岩、粘土岩为主,夹铝土岩和少量石灰岩、中砂岩、粉砂岩的地层,平均厚度为31.5m,分布较稳定,隔水性好。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宝丰嵩阳盛源煤业有限公司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21年--2021年)宝丰嵩阳盛源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元月第一章井田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宝丰县盛源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宝丰县大营镇宋坪村办煤矿和宝丰县大营镇双鱼山二矿于2021年进行资源整合而成,位于宝丰县大营镇宋坪村境内,开采二1煤层、一4煤层,为低瓦斯矿井。
整合前两矿生产能力均为0.06Mt/a,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通过股权转让,于2021年12月被郑煤集团整合,更名为郑煤集团(宝丰)盛源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源煤矿)。
本矿2021年10月换发新采矿证,证号:[1**********]26,面积0.5677km2。
盛源煤矿2021年5月委托河南省中南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设计矿井生产能0.30Mt/a,服务年限5.6a。
矿井开采标高为±0~-120m。
盛源煤矿技改已经完成,在技改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探放水,能够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盛源煤矿位于宝丰县大营镇宋坪村西南,东距宝丰县城约19km,距韩庄至大营公路0.5km。
有公路通往该矿,交通十分便利。
矿区属山前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地面标高+287~+207m之间,相对高差80m,地貌起伏变化不大。
本矿主井井口标高+231.395m,副井井口标高+241.385m。
区内有季节性河流,冲沟较发育,泄水条件良好。
4.气象、水文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夏、秋雨季炎热多雨,冬、春低温干旱,年降水量为416.5~1102.9mm,一般为614.6~765.73mm,降水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0%。
年平均气温14.6℃,元月份最冷,最低气温-18.2℃,七月份最热,气温最高可达44.6℃。
2.降雪和霜冻一般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间。
最大积雪厚度230mm(1954年2月3日)。
目录前言 (3)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开发现状 (4)第一节、矿井概况 (4)一、矿井位置 (4)二、矿井地形地貌 (4)三、矿井交通条件 (4)四、矿井气象 (4)五、矿井采矿范围 (4)六、矿井开采煤层 (5)七、矿井开采煤层顶底板 (5)八、矿井地质构造 (5)九、矿井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 (6)第二节、矿井生产现状 (6)一、矿井开拓系统 (6)二、矿井通风系统 (7)三、矿井运输系统 (8)四、矿井供电系统 (8)五、矿井供水、消防、防尘洒水系统 (9)六、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9)七、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9)八、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9)九、矿井压风系统 (9)十、矿井紧急避险系统 (9)十一、矿井防灭火系统 (9)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 (10)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0)一、矿井区域水文地质 (10)二、矿井水文地质 (12)三、断层含、导水特征 (14)四、矿井涌水量 (14)五、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5)第二节、井下排水系统 (15)一、矿井排水系统 (15)二、地面沉淀池排水 (16)第三章、矿井主要水害 (16)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6)一、充水水源 (16)二、充水通道 (17)三、充水方式 (18)第二节、矿井主要水害类型 (19)一、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水害隐患 (19)二、顶板水水害威胁 (19)三、老空水水害威胁 (19)四、封堵不良钻孔 (20)第四章、矿井主要水害治理方案 (21)第一节、矿井发生突水的原因分析 (21)第二节、矿井水防治的整体规划 (21)一、矿井水防治整体思路 (21)二、矿井水防治整体规划的确定 (23)第三节、井下水害治理方案 (24)一、留设防水煤岩柱 (24)二、井下探放水 (25)三、疏干降压 (25)四、安全技术措施 (26)第五章、矿井防治水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 (29)第一节、矿井防治水实施计划 (29)一、组织机构 (29)二、资金管理 (30)三、实施保障措施 (30)四、实施计划 (30)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31)一、预期效果 (31)二、应加强的工作 (31)前言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近、揭露或者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3、《煤矿防治水条例》二、成立防治水领导组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技术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成员:通风科科长安检科科长机电科科长生产科科长财务总监管理科长防治水队长机电运输队队长保卫科科长综合办主任调度室主任掘进队队长三、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行动;3、生产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采集工作;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5、生产区队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6、辅助区队要协助好生产区队的工作;7、安检科、生产科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治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雨量较充足。
年最高气温41.6℃,最低气温-18.7℃,年平均气温为12.4℃,年降水量最大为 1013.6mm ,最小为456.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 1656 mm。
井田内地面坡地较大,沟谷发育,迳流条件好,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雨季大气降水顺冲沟注入北部的涧河,属黄河水系。
矿区历年最高洪水位+450 米,涧河距该矿约 3 公里,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矿区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四层,分别为①义马组底砾岩类含水层②马凹组砾岩类含水岩组③新近系泥灰岩、砾岩含水层④第四系含水层①义马组底砾岩类含水层该含水层为义马组底部的砂砾岩,为 2-3 煤底板直接充水层,平均厚度约为 7 米,为承压孔隙~裂隙水,含水性较好,但水量较小,井下开采未见本层涌、突水现象,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矿井生产,但在煤底板隔水层薄弱地带也存在突水的可能性。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需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通过防治水项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1. 水资源保护a)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组织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讲座、宣传展览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引导公众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b) 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修订不合理的规定,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机制。
c)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工作。
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网络,加强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水环境治理a) 实施水环境净化工程。
推进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建设和改建污水处理厂,加强污染源的管控,确保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b)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推进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改善农田渠道和水源的水质,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c) 推动水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流域和湿地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 技术创新与应用a) 加强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研究。
开展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新型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效率。
b) 推进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地区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果。
c) 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应用现有的水资源数据和信息,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工作计划1. 第一季度工作计划a)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黄陵县南川一号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一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矿井水的防治是煤矿生产中治理五大自然灾害的重要工作之一,矿井一旦发生水害,将直接威胁职工的人身安全及资源、财产造成损失,为了使国家资源、财产不受损失,给矿工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防治水规划,我矿将按照本规划长期不懈地搞好我矿防治水工作:一、防治水领导机构组长:王世红副组长:田黎明车文生年四四任建珍王志明成员:李海飞任福平扬旭红赵凤生穆建真姚建华王延涛扬凯任建宇张公杰方永义王月平李延刚二、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1.组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确保现场人员和负责人员有序分工,负责应急队伍调动,指导协调现场有关工作,接受上级部门指令和调动。
2.副组长:按各自范围协调配合各项工作。
其中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机电负责防排水工作;安全矿长负责监管、督查防治水工作及雨季“三防”工作;技术矿长协同生产矿长根据灾情变化,提出通风系统调整及停电范围。
(1)技术副矿长:制定防治水方案,负责防治水工作过程中制度、安全措施的制定,负责各种技术资料的审批,必要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要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防治水工程和措施落实到位。
矿井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制定防治水方面有关劳动组织、技术管理及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同时要根据本矿井水害威胁程度制定矿井水灾应急预案。
(2)机电副矿长:配合制定防治水处理方案,负责防治水工作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制定;对灾变进行预测,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供电正常,按停送电范围开停设备,决定指挥停送电和设备的开停工作。
(3)安全副矿长:配合制定防治水方案,负责防治水工作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制定;对灾变进行预测,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负责警戒设置,人员疏散、撤离等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勘察,调查分析;必要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二章发生水害因素分析 (6)第三章防治水年度计划 (8)第四章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10)第五章避灾 (12)第六章经济技术保障措施 (13)第一章概况一、井田概况温家塔煤矿隶属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井田面积约10.7652km2。
保有储量97.70Mt,设计资源储量85 Mt,设计可采储量54.05 Mt,设计矿井服务年限33.36年(按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计算)。
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温家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补连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补连乡。
二、地质概况本区位于补连矿区东南部边缘,其构造特征和补连矿区一致,为一向SW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
褶曲与断层均不发育,无岩浆活动,为简单构造地区。
三、水文地质概况本井田位于补连塔矿区西南部,地表水体较为集中,地下水体较为分散,属地表逞流区。
水文地质条件为一类一型,沟谷地段为一类二型。
区内地形相对高差大,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标高为1228m,最低点为活鸡兔沟,标高为1128m,地形为一个北西高,南东低的斜坡状山地。
各大沟谷的地表汇水相对集中,均排至活鸡兔沟,因此区内的地表水体及潜水最终排泄处均为活鸡兔沟。
四、矿井充水因素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及排泄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为:1、大气降水统计伊旗气象局水文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357.3mm,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中,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左右,历年日最大降雨量为115.2mm,大气降水除部分地表迳流外,其余均补给地下,这部分地下水除在沟谷、地势低洼处,有不同程度的地下潜水出露,流入区内的沟谷,排泄于活鸡兔沟谷以外,大多转为2-2号煤层以上基岩的潜水。
2、地表水区内由西北向南东的尔林兔沟,位于矿区的西部,中部为张家沟,东部为巴图熬包沟,大体上形成“平行状”水系,矿区的东南角外有石灰沟流过,为本区内的间歇性地表水体。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一、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1. 含水层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根据精查报告及地质资料,本矿区按含煤组、岩性组合及含水层水力性质、埋藏条件等,由上而下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含水层组: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Ⅰ)、二叠系山西组以及山西组以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Ⅲ)、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Ⅳ)。
2. 井田内主要隔水层根据物探资料、岩性分析及岩石鉴定资料,隔水层以低阻、高密度的粉砂岩、泥岩为主。
本区侏罗系为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层多为中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特别是煤层顶底板多由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岩性致密,和煤层本身形成良好的隔水层。
据统计较为稳定的隔水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泥岩隔水层、二叠系中统上、下石盒子组泥岩隔水层。
3.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雨后一定时间内,各民井水位有上升现象,其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向沟谷下游径流。
地面蒸发和人工开采是主要的排泄方式。
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勘探区水文地质类型评述8、9号煤为太原组主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另外,8、9号煤的煤层底板标高在650-990m 之间,而深部奥灰水水位标高为810.5-814.5m。
也就是说在矿区南部9号煤810m底板等高线以南8、9号煤层均属带压开采煤层。
根据9号煤下到奥灰顶面的有效隔水层厚度以53.67m计算,开采煤层破坏厚度以16m计,用突水系数计算公式T=P/(m-c),计算了开采9号煤层的突水系数,经计算煤层最低点的突水系数为0.044MPa/m,突水系数小于临界值0.06MPa/m,属突水性安全区,在没有断层的影响下,奥灰水突水的可能性很小。
8、9号煤层主要以灰岩岩溶裂隙充水为主,因此太原组8、9号煤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在9号煤底板等高线810m以北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定为三类第一亚类一型,在9号煤底板等高线810m以南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定为三类第一亚类二型。
202防治水工作总结及202防治水计划202*防治水工作总结及202*防治水计划嘉和煤业202*年防治水工作总结202*年防治水工作计划批准:总工程师:部长:审核:编制:年月日202*年工作总结在嘉和煤业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从接管矿井到现在我部圆满的完成了202*年度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工作内容,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鼓足信心做好202*年嘉和煤业井上、下防治水等工作,现将今年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1.四月中旬下发的文件恢复成立了嘉和煤业雨季“三防”指挥部,迅速储备抢险物资,组建了抢险队伍,并进行了实战演习;对雨季“三防”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了多次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迅速进行了整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认真细致地工作,保证了我矿汛期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了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2.每月月初对本月采掘计划内的工作面进行了防治水隐患排查分析,规定了排查、整改负责人;月底对本月的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每个季度的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预报和总结;在年底对本年度的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年度的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预报。
3.每月不定时的对全矿各个回采、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情观测,为矿井水情水害预报及排水系统的改善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4.提前对各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1~12月份共下发各类地质、水文地质预报通知单共42份,同时对150311、150312回采工作面和新区2#集中回风巷、x150202轨、皮顺,提交了地质说明书,预测了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指导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5.为了查明投入生产工作面的3m以上断层和15m以上的陷落柱,邀请重庆地质研究院对311工作面进行坑透工作,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
6.根据坑透探测资料,对回采工作面出现的异常区进行了打钻探测验证,主要有150311回采工作面,每10米在轨、皮顺和切眼分别进行探测,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
前言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
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监总局的《煤矿防治水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落实“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
因此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山西朔州平鲁区兰花永胜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东北20km处石峰村一带,行政区划属平鲁区向阳堡乡、榆林乡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4′10″-112°27′18″,北纬39°34′58″-39°36′28″,整合后井田形状为多边形,东西最长4.500km,南北最宽2.718km,面积7.3562km2。
开采深度1416-1270m标高。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多覆盖深厚黄土,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主要由北西向的梁峁及沟谷相间组成,地形破碎,山丘连绵,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沟谷主要呈树枝状,地形比较破碎,复杂,起伏大。
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为井田东南部的蔡墩山,海拔标高约1537.4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冲沟中,海拔高程为1339.9m,最大相对高差197.5m。
三、交通条件山西朔州平鲁区兰花永胜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朔州市平鲁区东北部,东南距井坪镇20km,有油路相通,到朔州市与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干线相接。
南到太原235km,北到大同130km。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防排水年度计划及措施
弘业集团内蒙古宝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如果防治措施和手段不到位,一旦煤矿发生水灾,将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灾难。
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特编制宝丰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成立防治水领导机构,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的防治水队伍。
二、认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雨季来临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水文地质调查,并形成正式的文字报告,作为指导采剥生产依据。
三、认真做好水害隐患排查工作
矿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煤矿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
每年雨季来临前必须对地面排洪沟、截水沟进行清理;根据季节不同,分别有重点的进行水害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逐条制定整改措施。
四、认真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组织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五、组织全矿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提高全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全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保证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并设置一定的应急资金。
七、进一步掌握清楚周边邻近小窖的采空区面积和积水情况,从而准确地确定积水范围,减少小窖积水的威胁(附小窖情况调查)。
八、认真落实“雨季三防”措施,努力做好防雷、防洪、防汛工作。
九、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
矿井要制定水害应急预案,技术负责人组织每年修订一次;预案的内容要包括: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建立预警和预防机制等;还应包括: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
2013年度防排水计划及措施
一、编制依据
1、以最终的初步设计为编制依据;
2、以煤矿安全规程、矿山生产技术规程为依据;
3、根据目前采场现状为依据编制;
4、露天采场拟采用截排结合,以截为主,清污分流为原则。
二、当地水文及气候条件
1、气候特征
该区属大陆性半沙漠干旱气候,夏季燥热、冬季严寒,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37℃,年最低气温-27℃,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2m,年总降水量平均158.1mm,(54.9~357.4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总蒸发量平均3485.1mm(3132.1mm~3919.3mm);一年四季多风,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4m/s,风向多为北西向。
2、矿区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桌子山背斜南西部的转折端,为干旱的半荒沙漠区。
少量的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
强烈的蒸发,限制了地表水系的形成。
区内沟谷较发育,南面棋盘井沟、北东面白云乌素沟为间歇性沟谷,雨季偶有洪水爆发,历时短促,洪水消失又成干谷。
棋盘井沟洪水流经拉僧庙沟注入黄河,白云乌素沟洪水流经水泥厂沟流入黄河。
黄河水位标高1065m,比本区低130m。
黄河水不能由地表补给本区,从地下补给也比较困难。
第四系仅在南部棋盘井沟、东部白云乌素沟较发育。
间歇性河谷在雨季里偶有洪流倾流而下,历时短促,很快干涸。
接受降水补给后,部分形成潜流向下游渗透,一部分可补给本区含水地层。
断层导水性较弱。
以碎屑岩类裂隙充水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带的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m。
无常年地表迳流,且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2类1型矿床。
三、露天矿防排水
1、矿坑排水:根据采场开采现状,采场排水系统采用集中方式排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一个临时泵站组成。
泵站布置在采场西北部,在露天坑最低点1200m台阶最低洼处开挖一集水坑(水仓),周边地表雨水汇集于此,坑内汇水通过坑内移动泵排出坑外;暴雨时由于有些岩层遇水易泥化,设计在各平盘台阶靠近帮坡一次挖掘简易排水沟,把汇水沿排水沟引至汇水池或引至坑底集水坑,使用排水泵将水排出采坑。
2、矿区道路防水:矿区内主要道路两边路肩处推排出缓坡,以利道路上水流排往两侧,并在公路两侧挖通排水沟,排水沟要求宽>=1m,深300mm,按水流走向形成5%坡度,以避免路面积水和径流现象。
3、排土场防排水:排土场外降水汇集对坡体的冲刷,对坡体稳定性不利,在排土场上游及周边修建截排洪沟等防排洪设施;排土场
内的降雨积水,用截排水沟汇集排出场外。
确保排土场的稳定性,排土场四周防止积水,如出现积水现象时,用临时排水沟把积水引出。
总体来说,道路、排土场防排水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截洪沟,因势利导,确保水流畅通。
四、主要排水设备选型
坑内正常时期排水设备的选择主要考虑地下水和雨季日平均降雨量所形成的地表迳流汇入坑内的排水。
根据计算出的正常时期排水量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迳流限时排出量(七日雨量七日排除),计算采场的排水量及设备选型。
①选型计算:
正常水泵必须的流量Q=(313.90+60)/20×1.2=22.43m3/h 暴雨时期水泵必须的流量Q=(943.78+60)/20×1.2=55.64m3/h 水泵必须的扬程H=(180+5.5)×1.20=223m
②设备选型,根据流量及扬程计算,设备选型为
正常时期需排水泵:SQ25-63×4,选用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流量25m3/h,扬程250m,功率55kW。
选用ψ50×4的PVC管做为排水管。
暴雨时期排水泵:考虑暴雨时期排水量不足正常雨季的排水量的三倍,暴雨时期排水泵亦选用SQ25-63×4,选用1台,即正常时期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暴雨时期三台同时启用。
选型结果见露天矿达产年主要排水设备表8-2-3。
2013年主要排水设备表
五、质量、安全措施
1、截洪沟严格按《露天矿施工规范》验收,确保达标;
2、移动泵、排水管安装时要做到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安装质量;
3、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到人,做到各负其责。
4、树立“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
5、凡能以地表防水工程拦截或引走的地表水流,均不应让其流入采场。
6、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水(洪)工程进行检查,以消除隐患。
7、地下涌水量大时,可采用疏干、堵水等方法,但应根据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另行设计确定。
8、采用的疏干方法应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保证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曲线,并使之低于相应时期的开采台阶标高。
六、防排水措施
1、防排水设计应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一部分,与矿山总体设计同时进行。
2、生产科在基建、生产过程中持续开展有关防排水方面的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
3、应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河流沟渠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积水区和水利工程的现状和规划情况,以及当地日最大降雨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并结合矿区特点建立和健全防水、排水系统。
4、每年雨季前,应由主管矿长组织一次防水检查,并编制防水计划。
其工程应在雨季前竣工。
5、露天采场的总出入沟、平硐口、排水井口必须要有妥善的防洪措施
6、排水设备、设施能力应满足排水要求。
7、建立露天矿防排水系统前要查明下列情况:
(1)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
(2)河流沟渠汇水情况;
(3)疏水能力;
(4)积水区和水利工程情况;
(5)当地降雨量;
(6)历年最高供水位。
8、采场的总出入沟口和工业场地的防洪措施要满足安全要求。
9、变化管理
(1)当防排水情况出现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管理程序;(2)变化影响的信息应得到充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