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临床实践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297.51 KB
- 文档页数:5
手术不再是肛管鳞癌的首选标准治疗模式:ESMO肛管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就在不久前,外地某医院的一个同事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一个病例,咨询后续的治疗措施:男性,58岁,因便血诊断为肛管癌,病理为鳞状细胞癌(鳞癌),在当地医院通过CT检查未见远处转移,然后接受了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rineal resection,APR),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大小4×3 cm,侵犯肛管全层并累及肛提肌,系膜淋巴结14枚,均未见癌转移。
看到这个病例,内心还是有些难过,本来有机会留住的肛门,就这样被切除了,碰巧的是,最近还接连发生了几起类似的肛管癌医疗咨询事件,让我触动很大,意识到和其他癌症风生水起的规范化推广工作相比,小众疾病肛管鳞癌的临床实践,在相当多的医生眼里,还是极为陌生的,简单的当做肛管腺癌/直肠癌来处理了。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再把最新版的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肛管癌的临床实践指南[1]和全国同道们一起来学习。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指南针对的"肛管癌",实际上就是指鳞癌,个人认为,该指南内容适用于肛管和肛周皮肤的鳞状细胞癌。
而对肛管腺癌的处理,则是和直肠癌一样。
由于我国的肛管癌绝大多数属于腺癌[2],鳞癌相当罕见,因此,我国的临床医生对肛管鳞癌的处理相对比较陌生,检索文献可以发现,直到2015年,国内部分肛管鳞癌患者仍然被按照直肠腺癌的模式来处理[3],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此,笔者将该ESMO指南的精华部分做一解读。
一、病因学在西方国家,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头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肛管鳞癌的第一位病因,大约80%~85%的患者能检测出HPV感染,在欧洲主要是16型和18型。
HPV感染后首先导致肛管鳞状上皮病变-肛管上皮内瘤变(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IN),目前,AIN 被认为是肛管鳞癌的癌前病变。
ESMO临床实践指南《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在癌症连续性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解读王思涵,夏瑾*,吴妍霏,王小梅,余欢,彭国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400010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in the continuum of cancer clinical care":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WANG Sihan, XIA Jin, WU Yanfei, WANG Xiaomei, YU Huan, PENG Guoq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IAJin,E⁃mail:********************Keywords patient⁃report outcomes; cancer; nursing; interpretation of guidelines摘要介绍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发布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在癌症连续性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指南要点,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患者报告结局;癌症;护理;指南解读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2.00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有996万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同时有1 929万例新发肿瘤病例[1]。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随着临床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正在积极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但癌症病人经常会出现与疾病或治疗相关的毒性症状,如抑郁、恐惧、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睡眠困难等。
ESMO免疫治疗指南全解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
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
基于现有经验,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
本指南解读将以ESM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在使用或即将可能使用该疗法。
免疫治疗因其毒性与传统化疗不同,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也为肿瘤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了解认识免疫治疗的毒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近期,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及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该指南)。
在沈琳教授的指导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翻译小组对该指南进行了翻译,得到了广大肿瘤科医生的大力支持。
该指南提出的免疫相关毒性主要分为免疫相关皮肤毒性、内分泌疾病、肝脏毒性、胃肠道毒性、肺炎以及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风湿免疫毒性、肾毒性、眼毒性)等。
各个章节分为发生率、诊断、处理措施三大部分。
最后总结出按照不同症状等级进行的分级处理步骤,对临床应用有明确的指导价值。
但是,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的临床应用时间有限,在我国尚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多为临床研究用药。
本文将重点阐述临床中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该指南的不足之处。
希望随着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毒性预测的标志物、预防方法等热点问题。
ESM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解读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第二位。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就包括ESMO结直肠癌指南的更新和升级。
ESMO结直肠癌指南简介ESMO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是欧洲医学肿瘤学会,致力于推进肿瘤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优秀的治疗服务。
ESMO结直肠癌指南是ESMO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以其严谨的文献评价和全球外科学,肿瘤学和辅助治疗的专家组成,在结直肠癌诊疗和论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ESMO结直肠癌指南通过定期的升级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最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最实用的实践操作,目前已经是结直肠癌领域权威的临床指南。
ESM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内容不断更新和升级ESMO结直肠癌指南,是为了确保指南始终符合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而不是为了“更新”的需要。
自2019年以来,ESMO已经完成了多个版本的结直肠癌指南升级,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原发肿瘤治疗1.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治疗:在ESMO结直肠癌指南2019版中明确指出,对于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根治性手术和术后化疗或放疗,而在ESMO结直肠癌指南2020版中,着重强调了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影响和重要性。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一直是结直肠癌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ESMO结直肠癌指南2020版强调了靶向治疗的使用范围和副作用的管理,以及突破性的个性化诊疗技术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ESMO结直肠癌指南2020版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1.化疗和个性化治疗:ESMO结直肠癌指南2020版对化疗和个性化治疗的使用范围和应用上有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中新兴的个性化治疗方式,ESMO结直肠癌指南2020版对免疫治疗的使用和研究现状作了详细阐述。
结直肠癌NCCN、NICE及ESMO 指南的对比分析和解读王贵玉【摘要】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是患者得到正确合理治疗的一个重要保障.国外有很多重要诊断治疗指南指导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指南分别是结直肠癌NCCN指南、ESMO指南和NICE指南.NCCN指南是由美国牵头制定的极具影响力的规范化治疗指南,ESMO指南是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颁布,NICE指南是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布的成人结直肠癌诊断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这三个指南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一些共同和不同之处,拟就其中的一些关注点进行分析解读,希望对我国的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能起到一些参考借鉴作用.%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o receive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However, the most influential guidelines are NCCN, ESMO and NICE guidelines. NCCN guidelines are the most world-renowned guidelines from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of the United States; ESMO guidelines are promulgated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NICE guidelines are guidance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issu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y are very similar in cas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in indications for drugs, treatment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laparoscopy ind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leus. Here we discuss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in China.【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25)011【总页数】5页(P849-853)【关键词】结直肠癌;NCCN指南;ESMO指南;NICE指南【作者】王贵玉【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肠癌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王贵玉,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肿瘤学博士,药学博士后,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大肠癌肝转移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肿瘤”明日之星,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协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通信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2021年《EHA-ESMO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完整版)由EHA与ESMO共同发起的《EHA-ESMO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于2021年2月在《HemaSphere》上正式发表。
本次指南是在2017版本基础之上时隔4年的重大更新。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占所有癌症的1%-1.8%,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欧洲发病率约为4.5-6.0/10万/年。
尽管在过去20年里,MM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改善,但与普通人群相比,仅10%-15%的患者可达到或超过预期生存期。
诊断和分期本指南关于诊断和分期的内容参考了2017年ESMO发布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指南,包括MM的诊断、分期,以及进展性疾病、复发/难治性疾病定义等。
诊断、反应评估、随访期间和MM复发的检查建议如下表所示。
抗骨髓瘤治疗应答标准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引入微小残留病灶(MRD)。
在新诊断的MM (NDMM)和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MRD阴性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延长相关。
骨髓MRD阴性,定义为在1 000 000骨髓细胞(<10-6)内无肿瘤浆细胞,与更高的临界值(10-5)相比,PFS和OS结果更佳。
在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中,MRD被认为可作为PFS的替代终点。
目前,通过MRD来驱动治疗决策正在研究中。
该领域的几个III期研究结果即将阐明MRD在MM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一线治疗01冒烟型骨髓瘤(SMM)标危或中危的SMM患者不需要立即治疗。
应按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指南推荐开始治疗。
关于高风险SMM,根据最新“20-20-20”原则,定义为:血清M蛋白≥2g/dl,血清FLC比>20,BMPC>20%。
两项随机III期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可显著延长高危SMM 患者PFS。
另外,几项关于达雷妥尤单抗(Dara)单药、Isatuximab 单药以及其它基于Rd治疗方案的II期研究都表现出可喜的结果。
《ESMO临床实践指南:系统性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管理(2017版)》解读张帆;周文琴【摘要】对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制定的《ESMO临床实践指南:系统性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管理(2017版)》,从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风险评估、症状/体征、管理、记录、再激发、药物以及追踪观察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我国应建立静脉输液管理的长效机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输液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系统化的标准方案等;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指南中所推荐的内容,熟悉应用风险评估、观察、处理等程序对癌症患者输液治疗进行准确管理,建立动态的输液反应监测流程,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输液护理质量.【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3)017【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抗癌治疗;输液反应;输液管理;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解读【作者】张帆;周文琴【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护理部上海,20012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护理部上海,200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范围内约有1 410万癌症新发病例,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2 170万[1]。
在我国,仅2015年癌症新发病例就高达430万[2]。
目前抗癌药物仍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其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3-4]。
多数抗癌药物存在毒性作用,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存在输液反应的风险,不同药物同时应用时其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会增加[5]。
国内一项研究报道,在15 183 份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静脉输液占90.53%,92.57%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5例死亡病例中4例与过敏反应有关[6]。
因此,在抗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须严密监测、及时救治过敏反应,以避免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