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技术学习】_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个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63.75 KB
- 文档页数:22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早期阶段:
- 冷敷和冰袋敷在患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如伸展和屈曲。
- 屈曲活动范围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 进行肌力练习,包括股四头肌和半腱肌等肌群。
2. 中期阶段:
- 加强肌力训练,包括活动范围的增加和逐渐增加负重。
- 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和单腿半蹲。
- 开始进行闭链训练,如踏步运动和登山训练。
- 进行有氧运动,如自行车或踏步机训练。
- 逐渐恢复运动感知和神经肌肉控制。
3. 后期阶段:
- 加强力量训练,包括比较重的负重和复杂的运动模式。
- 进行跳跃和跑步训练,逐渐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
- 实施功能性训练,如蹲起、蹲下和侧向运动。
- 进行运动专项训练,如重返比赛前的训练。
- 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以提高整体身体平衡和动作控制。
4. 其他注意事项:
- 遵守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
- 避免无必要的冲击和扭转动作。
- 在运动中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如膝盖支架。
- 避免过度用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
-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监测康复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最好在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康复恢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是人体膝关节中的一条重要韧带,当其受伤后,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并接受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功能。
以下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术后第一周至第三周: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休息和保护受伤的膝关节。
康复训练的重点在于控制疼痛和水肿,促进创伤愈合。
常见的康复措施包括冰敷、绷带固定、提升膝脚等。
2. 第四周至第六周:在此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和活动范围。
康复训练的目标包括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肌肉锻炼:通过进行股四头肌和半腱肌等大腿肌群的锻炼来提高膝关节支撑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肌肉锻炼包括直腿抬高、小腿屈曲等。
- 平衡训练:通过进行单腿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常见的平衡练习包括单腿站立、单腿半蹲等。
- 柔韧性训练:通过进行伸展和放松运动,可以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的柔韧性。
常见的柔韧性练习包括跪姿伸展、腿部伸展等。
3. 第七周至第十二周:在此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复杂度。
康复训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如上楼梯、下楼梯、蹲起等,来提高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性恢复。
- 跑步和跳跃:逐渐引入跑步和跳跃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爆发力和耐力。
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引起二次损伤。
- 增加难度的锻炼:逐渐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和难度,如进行重量训练、慢跑跳等,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
4. 第十二周后:在此阶段,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和运动中。
但是仍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效果并预防再次损伤。
常见的康复练习包括:- 功能训练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训练应继续进行,以保持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 锻炼维持:定期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以保持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 保持柔韧性:进行常规的伸展运动,以保持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完整篇)患者问:我做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但是医生没给详细的康复计划,现在就是通过网上的康复计划自己练习。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问题怎么解决?不知道康复训练该把握哪些原则?训练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该格外注意?在不同的医院做的手术可否借鉴别的医院的康复计划?一、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计划前交叉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十字。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损伤、撕裂、断裂会引起膝关节松弛,长期可致肌肉萎缩、半月板损伤甚至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交叉韧带断裂超过6周即属于陈旧性损伤,韧带通常已在关节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ACL损伤之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才能恢复其功能。
而除了手术成功与否之外,术后康复训练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
1. 术后康复训练流程1术后1-2周术后1周内处于炎症反应期,应以减轻关节疼痛、消除下肢肿胀、避免关节积液、减少肌肉萎缩为主要目标。
术后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
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24小时后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术后1-2天可每2小时加压冷敷一次,每次15 min可得到缓解。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完成后均应即刻进行加压冷敷。
注意严禁抬小腿动作,以防止影响重建韧带的稳定性。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500次/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500次/日。
拆线后可开始推髌骨,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各推动1次,1次达到髌骨的活动范围并维持10秒钟,每日1次,连续推3天即可,推完后即刻冷敷10分钟。
用骨-腱-骨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因此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越来越普遍。
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
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
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
对大多数运动员和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首选治疗。
而骨-腱-骨自体移植物相对于其它移植物来说有愈合快、韧带强度大和可以早期负重的优点,因此我院把骨-腱-骨自体移植物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首选。
不论手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患者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的关键是康复。
康复程序:术前阶段:康复目的病人要对手术和康复治疗有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准确的生理学基础恢复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减轻肿胀/水肿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确定特殊的要求确定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临床康复治疗心理上的准备:服从,期望值,注意事项减少肿胀、水肿并控制疼痛P、R、I、C、E: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 )、压迫(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冷疗和弹力衣(橡胶或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合适的支具行走训练:强调正常步态练习使用拐杖被动(PROM)、主动(AROM)、主动-助动(AAROM)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每天可增加1-2º。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训练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用来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性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减轻疼痛、渗出、肿胀和水肿被动活动0º--90º主动活动:20º--70º(最小活动范围)避免挛缩髌骨活动好步行:拄双拐(支具锁定在0º)可以直腿抬高等长收缩训练:腘绳肌肌力损失<35%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3mm临床康复治疗减轻水肿肿胀并减轻疼痛四头肌电刺激以防止肌肉萎缩(如果不能做直腿抬高或理想的自主收缩受到抑制)改善循环并控制出血PRICE:冷疗和压迫法(橡胶或塑料)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被动和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理想角度是0--90º)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等长收缩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0--40º,被动活动腘绳肌强度训练和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 :等长收缩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直腿抬高: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处于0º位髋关节外展内收站立位腘绳肌屈曲第二阶段(关节活动度和早期的肌力训练,术后2—3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º--90º(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º--115º伤口愈合(两周拆线)控制肿胀水肿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控制疼痛步行:用双拐(支具锁定在0º)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损失<60%腘绳肌损失<25%膝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2mm与前一次测试差异<2mm临床康复治疗减轻水肿肿胀并减轻疼痛四头肌电刺激以防止肌肉萎缩(如果不能做直腿抬高或理想的自主收缩受到抑制)改善循环并控制出血PRICE:冷疗和压迫法(橡胶或塑料)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屈曲训练:屈膝和屈髋训练被动和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理想角度是0--115º)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当屈膝>90º可以开始早期的静态自行车练习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等长收缩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0--40º,被动活动腘绳肌强度训练和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等长收缩Biodex system 3: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直腿抬高: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处于0º位髋关节外展内收髋关节屈曲无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和等速第三阶段(早期负重训练和中期的肌力训练,术后4—5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º>125º(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º>135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渗出和肿胀水肿消除步行:用单拐(支具锁定在0º)负重:≧25%体重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损失<40%腘绳肌损失<20%腘绳肌/顾四头肌〉80%膝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2mm与前一次测试差异<2mm临床康复治疗控制炎症,减轻水肿肿胀,并控制出血蜡疗:使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超声波:减轻瘢痕粘连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负重>25%体重拄单拐行走(支具锁定在0º)屈曲训练:屈膝和屈髋训练被动和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理想角度是0--115):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静态自行车练习, 15分钟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等长收缩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0--40º,被动活动腘绳肌强度训练和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直腿抬高:抗阻5磅,屈髋伸膝处于0º位髋关节外展内收髋关节屈曲无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和等速第四阶段(发展期负重训练和肌力训练,术后6—12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º>125º(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º>135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ADLs)无渗出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步行:患侧可以独立行走,并且双侧步长步速相等负重:100%体重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损失<35%腘绳肌损失<6%腘绳肌/股四头肌〉85%膝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2mm与前一次测试差异<2mm临床康复治疗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5分钟,3x/天)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膝关节伸展做向心离心运动,40º--90º 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0--40º,等速运动Biodex system 3:等速运动:40--完全伸直腘绳肌强度训练和防止废用性肌萎缩Biodex system 3: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向心离心,最大力矩的50%Biodex system 3:等速向心离心训练:屈膝关节无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和等速模式第五阶段(肌力训练,术后13--24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ADLs)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保持充分负重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损失<30%腘绳肌损失<4%腘绳肌/股四头肌〉82%膝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3mm临床康复治疗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运动,全范围Biodex system 3:等张收缩,渐进性抗阻训练,屈曲不超过90º腘绳肌强度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离心向心训练后退下台阶向前跃进立定向上跳起训练:注意落地时要屈膝慢跑Plometrics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biodex平衡系统第六阶段(恢复运动功能,术后25--52周)康复目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ADLs)关节活动度正常肌肉强度:股四头肌损失<10%腘绳肌损失<0%腘绳肌/股四头肌〉70%(180º/秒)腘绳肌/股四头肌〉80% (300º/秒)膝关节松弛性:与健侧差异<3mm肌肉功能: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在做等速运动时运动曲线正常,患者无不适症状临床康复治疗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训练肌肉强度训练:依据个人的特定活动需要量增加运动量、速度、时间Biodex system 3:等速运动--根据特定的功能需要加强训练量,全范围 Biodex system 3:等张收缩--逐渐增加阻力以符合个人的特定需要高要求的活动需要最大运动量的等速训练,5x30次运动训练:跑步(向前跑、后退跑、折返跑、八字跑、侧向跑)跳跃(向前立定跳、向上跳跃、单腿跳跃)个体训练:确认每个患者活动的最高需求。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第1篇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一、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
当前交叉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时,往往需要进行重建手术。
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至关重要,合理的康复方案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本方案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患者,旨在提供一份合法合规的康复指导。
二、康复目标1. 减轻术后疼痛和肿胀;2. 恢复膝关节活动度;3. 增强膝关节稳定性;4.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三、康复阶段及措施1. 术后第一阶段(0-2周)目标:减轻疼痛和肿胀,预防并发症。
措施:(1)术后24小时内,采用冰敷和抬高患肢等方法减轻肿胀;(2)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3)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增强肌肉力量;(4)保持膝关节伸直位,避免屈曲,以免影响重建韧带的愈合。
2. 术后第二阶段(2-4周)目标:逐步恢复膝关节活动度。
措施:(1)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日进行关节松动训练;(2)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等张收缩训练;(3)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4)继续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3. 术后第三阶段(4-8周)目标: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措施:(1)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争取达到正常活动范围;(2)进行闭链训练,如脚踏车、蹲起等,提高膝关节稳定性;(3)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4)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等,提高本体感觉;(5)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上下楼梯、行走等。
4. 术后第四阶段(8周以后)目标:全面提高运动能力,预防复发。
措施:(1)继续进行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逐步增加训练强度;(2)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跑步、变向等,提高运动能力;(3)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逐步恢复运动水平;(4)定期复查,评估膝关节功能,调整康复方案;(5)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膝关节,预防复发。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简称ACL)是人体膝关节中最重要的韧带之一,位于膝关节的中央,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然而,由于运动、意外伤害等原因,前交叉韧带很容易受伤,这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期康复阶段、中期康复阶段、后期康复阶段和回归运动阶段。
初期康复阶段主要是针对术后的伤口进行护理和康复,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不适。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采取休息、冷敷、按摩等措施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减轻疼痛症状。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的训练,以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
中期康复阶段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直接肌肉锻炼、闭链运动和平衡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后期康复阶段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功能性训练,如跑步、跳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以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在这个阶段,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日常生活动作的模拟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适应性和功能性。
回归运动阶段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到他们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回归运动,他们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如运动技术训练、跳远跳高训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康复进展和预防再次受伤。
总之,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是患者能否恢复到原来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才能尽快康复,并且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不再受到膝关节损伤的困扰。
切记,康复训练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患者要积极配合康复师的指导和建议,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手术后篇)手术后离开手术室后,膝关节由支具保护。
膝关节冰桶制冷,减少疼痛和肿胀。
本机应连续使用至手术后的第3 - 4天,每隔1小时一次,每次保持约30-45分钟。
经过这段时间后,冰敷可以由患者自行用作提供所需的舒适性。
术后护具有助于保持伸直,在步行和睡眠期间持续佩戴。
术后1-7天康复锻炼计划:目标:*控制疼痛和肿胀*膝关节敷料的护理*早期的关节运动范围*实现和保持充分被动伸直*防止股四头肌萎缩*步态训练早期的屈伸锻炼1)被动锻炼膝关节伸直。
通过足跟部垫高毛巾,请注意毛巾一定要高,以提高小腿和大腿。
请参阅术前锻炼膝关节伸直图示。
在清醒的时候,每2 - 3小时去除支具进行锻炼,将脚跟放在一个枕头或折叠的被子上,使膝关节悬空,被动让膝关节凹陷充分伸展10 - 15分钟。
放松你的肌肉,通过肌肉重力伸直膝关节。
2)主动锻炼膝关节伸直用健康的腿辅助抬高患侧,患侧股四头肌主动收缩,从90度到0度,以伸直膝关节。
在这项锻炼中,应避免过伸。
3 )被动屈曲膝关节至90度。
•坐在床或桌子的边缘,让重力轻轻弯曲膝盖。
另一条腿是用来支持和控制的弯曲度。
进行这项锻炼应该每天4至6次,每次10分钟。
5-7天后要实现术后膝关节可以屈曲至少90度。
锻炼股四头肌1)应该尽快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每天3次,每次60下。
每个收缩应保持6秒的计数。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防股四头肌萎缩,并通过挤压关节腔液体来降低膝关节肿胀。
2)开始直腿抬高练习。
早期需躺下做这些练习。
腿完全伸直,先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锁定”膝盖和防止过大的应力被施加到的重建的ACL上。
腿保持伸直,提升至45-60度左右,保持6秒钟,腿然后慢慢地下降回到床上,放松肌肉。
该锻炼每次8组,每组10次,一天3次。
一旦觉得大腿肌肉有些力量,可以采取坐姿进行膝关节伸直抬高练习锻炼腘绳肌1)对于已使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人,在手术后6周,要避免过度伸展腘绳肌。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一例前交叉韧带术后重建过程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
具体干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并应考虑检查结果和临床决策。
如果您有问题,请与转诊医师联系。
注意同种异体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早期负重和早期康复干预对同种异体和自体腘绳肌移植不同。
请参考下面的具体说明。
早期运动带来的恢复希望会延迟。
注意伴随伤害当有伴随伤害时(如半月板修复),在考虑活动范围、承重和康复进展时一定要遵循更保守的方案。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出现发烧、小腿疼痛、切口过度引流、不受控制的疼痛或任何其他症状,应该打电话给医生。
第一阶段:恢复早期(术后0-2周)●保护重建的韧带康复目标●消肿,减少疼痛●恢复髌骨活动度●恢复伸展,逐渐改善屈曲●尽量减少节源性肌肉抑制,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完全主动伸展●宣教o 坐或躺下时保持膝盖伸直和抬高。
休息时不要把毛巾卷放在膝盖下。
o 避免膝过伸;转移时保护手术侧(如坐位到卧位)o 避免旋转患侧下肢负重步行●支具保护,持拐杖部分负重●只要无进行性疼痛,就可以开始不用拐杖行走o 同种异体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需继续使用拐杖部分负重6周,除非MD有异样●达到伸髋良好,可以脱离支具●6周后,如果股四头肌恢复良好可以脱离支具●在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上,健侧先下干预消肿管理●冷敷,压迫,抬高(与MD再次核对:冷疗)●逆行按摩●踝泵增加活动范围●髌骨松动:各个方向o 髌骨松动在自体肌腱移植术后早期非常重要●坐位辅助伸髋伸膝和利用毛巾滑动足●低强度、持续牵伸:俯卧位,把脚悬挂起来●站立位牵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仰卧主动牵伸和俯卧位被动牵伸力量训练●提踵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训练●高频神经肌肉电刺激(2500Hz,75次),仰卧位时膝盖延长10秒/50秒,每次10组,一周两次,在治疗期间使用临床刺激器●直腿抬高o 如果你的膝盖有伸展滞后,不要做直腿抬高●臀桥●多角度静力性收缩,60°和90°伸膝进展标准●完全伸膝(0°)●良好的股四头肌控制能力,髌骨滑动和完全伸膝●能够执行直腿抬高无滞后第二期:恢复中期(术后3-5周)康复目标●继续保护重建的韧带●维持充分伸膝,恢复完全屈膝●步态正常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阶段的干预)运动活动度/移动●空中自行车●温和拉伸所有肌肉群:俯卧股四头肌拉伸,站姿股四头肌伸展,跪姿屈髋拉伸力量训练●俯卧屈曲拉伸●登阶和登阶抬腿(Step up and step up with march)●半蹲练习●靠球深蹲(0º-60º)●腰骶部强化:臀桥和单边臀桥,蚌式训练,球上臀桥,球上旋转臀桥,球上交替臀桥,伸髋运动平衡/本体感觉●单腿站立平衡(膝盖轻微弯曲)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不稳定面●侧向跨步●姿势再训练进展标准●无肿胀(改良冲击测试 ,modified stroke test)●屈膝角度和健侧相比,在10º以内●伸膝的角度和健侧一样第三阶段:恢复后期(术后6-8周)康复目标●继续保护重建的韧带●维持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安全范围强化肌力●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至第二阶段的干预)运动活动度/移动●如果关节活动受限,做胫骨旋转的动作心功能锻炼●椭圆机,爬楼梯,自由泳,泳池内慢跑力量训练● 使用健身器材:腿部蹬推肌,坐位腘绳肌强化机和腘绳肌强化机,髋外展和内收机器,伸髋机器,罗马凳,坐姿小腿练习机●自体腘绳肌移植可以在12周开始腘绳肌抗阻强化●强度进展(力量)和持续时间(耐力*以下练习的重点是适当控制,重点是良好的近端稳定性●箱式深蹲●侧弓步●杠铃俯身起● 单腿进展:单腿部分承重,滑板弓步:前后,侧向,登阶和登阶抬腿(step up and step up with march),侧向登阶(lateral step-ups),下台阶(step down),单腿蹲,单腿靠墙下蹲●膝关节的附属运动练习平衡/本体感觉●单腿平衡进展,包含干扰训练进展标准●运动后无肿胀/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位置觉正常(误差<5度)●股四头肌肌力≥80%;HHD优先(等速肌力测试(如果有))第四期:过渡期(手术后9-12周)康复目标●维持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安全范围强化肌力●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干预)●在矢状面开始最大运动程度内的专项训练●双侧PWB功能训练进展为FWB负重功能训练进展标准●达到完全平衡●维持股四头肌肌力●10次至少60º屈膝的单腿蹲●下降垂直跳跃与良好的控制●KOOS评分>70●功能评估o股四头肌肌力>80%;HHD平均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臀中肌最大指数≥8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单腿跳试验与对侧相比≥75%(最早12周)●如有必要,可在MGH运动物理疗法中进行运动回位测试第五期:早期恢复运动(手术后3-5个月)康复目标●安全范围强化肌力●安全范围启动专项运动训练计划●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干预)●间歇跑o回到跑步方案●步距和灵活性程序的进展(如有规定,可使用功能支撑)o灵活性和弹性方案进展标准●MD显示的和之前的标准都已达到●没有疼痛/肿胀情况下完成慢跑/跑步计划●功能性评估o股四头肌/HS/股四头肌指数≥9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7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单足跳试验与对侧相比≥90%●KOOS评分>90分●国际膝关节委员会主观膝关节评估>93●回到运动的心理准备(PRRS)第六期:不受限制地恢复运动(术后6个月)康复目标●继续强化肌力和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运动来训练平衡能力●所有运动达到完全平衡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二至第五阶段的干预)●专项复合运动强化训练方案●专项符合运动平衡训练方案●根据个人目标修改●非接触练习→充分练习→充分发挥进展标准●最后阶段,无特殊要求2018年1月修订联系如有关于运动方案的疑问请联系*************************************附:功能评估患者姓名: MRN:手术日期:外科医生:移植类型(circle):自体移植腘绳肌 BPTB 股四头肌同种异体移植跟腱 BPTB 其他伴随损伤/程序:手术侧肢体非手术侧肢体肢体对称性指数关节活动度(X-O-X)—疼痛(0-10)—膝关节积液—腘绳肌肌力(3次试验平均值)股四头肌肌力(3次试验平均值)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如上)—跳跃测试单脚跳距离三级跳距离交叉跳跃距离垂直跳跃平衡测试计算1RM(单腿负重)恢复运动的心理准备(PRRS)做好慢跑的准备了吗?是否做好回归运动的准备了吗?是否建议:检查者:关节活动度以X-O-X 的格式记录:例如,如果患者有6度过伸和135度屈曲,ROM将读取:6-0-135。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68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给予单纯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45.91±1.56)、(54.98±2.45)、(74.81±2.84)、(85.41±3.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22±2.18)、(49.26±2.21)、(71.35±2.48)、(82.64±3.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膝关节功能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功能;康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又被称为前十字韧带损伤,主要是由个体运动时膝关节强力过伸或过度外展所致[1,2]。
近些年据卫计委调查研究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这也愈发引起人们对该疾病的关注。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对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3]。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寻求出一种更佳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案例分析作者:娄海波胡江峰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摘要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的康复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使用。
在7名举重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功能动作筛查(FMS)评分的测试。
膝关节患侧屈伸的活动度增加;在角速度60º/s时,屈伸肌等速力量提高;FMS评分由12.4提高到15.1。
通过康复训练,ACL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患侧的神经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的到提高;患者的动作模式中,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得到改善。
关键词ACL 康复训练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7名男子举重运动员,平均训练年限5.2±1.3年,平均年龄17.6±5.3岁。
(二)研究方法根据康复训练的需要,安排4次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力量和FMS评分的测试。
使用HOGGAN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侧量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利用CYBEX-NormT等速测试系铳测试60时的屈伸肌力量;利用FMS套件对运动员进行评分。
通过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显著性p二、结果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膝关节患侧屈的活动度由56º恢复到139º,患侧伸的活动度由151º恢复到170º。
在ACL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在角速度60º/s时,屈肌等速力量健侧由165N·m/s提高到206N·m/s,患侧由60N·m/s提高到181N·m/s,双侧差异由63%缩小到11%;伸肌等速力量健侧由254N·m/s提高到311N·m/s,患侧由119N·m/s提高到280N·m/s,双侧差异由52%缩小到10%,三、讨论与分析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全幅度膝关节伸的活动度受限容易被忽视[1]。
案例简介:患者,女,25岁,舞蹈老师,经某三级医院诊断为右膝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ACL rupture)及内侧半月板损伤(medial meniscus tear),接受自体腓骨长肌肌腱移植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部分半月板软骨切除术,并于术后4天接受康复治疗。
知识链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机制当脚平贴底面且胫骨外旋(最多,占78%)膝关节大力过伸前交叉韧带移植的选择常用髌韧带或腘绳肌肌腱,但有学者指出,此方法会导致跪姿疼痛,髌骨软化症,髌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syndromes)、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下降、股四头肌伸直机制的功能障碍(extensor mechanism dysfunction )、控制胫骨前移的能力下降等。
因此,Kerimoglu等人研究使用腓骨长肌肌腱(从外踝上方2-8cm处摘取)。
个案的评估与诊断一、检查1.观察双下肢无明显无色差异;可见膝关节周围手术瘢痕;膝关节主动伸直时,髋骨控制(patellarcontrol)正常,可因股四头肌收缩将其往外上方移动;外出行走时需使用腋拐协助,而在室内穿戴护具下的行走。
2.触诊温度(左/右膝):31/33℃(红外线温度计测量)周径:髌骨上方(左/右)=39/40cm;髌骨上方5cm的大腿周径(左/右)=41/39 .5cm;内外踝上周径(左/右)=20.5/20.5cm。
压痛点:右内侧膝关节线,右髌骨外上方感觉:右胫骨粗隆外下5cm区域有麻木感(怀疑手术因素)3.评定肌力:伸膝肌(左/右)=5/4,屈膝肌(左/右)=5/4,踝外翻(左/右)=5/4,其他正常。
(膝关节屈伸肌力均在屈膝45度下施测)平衡:穿戴护具下右脚单脚站立达5秒(伯格平衡第14项3分)ADL:根据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Outcome Score(KOOS)子项(膝关节日常生活活动,17项,0-4分,满分68分)61分。
案例分享康复进度喜人的武术老师前叉术后都做了哪些训练?ACL是膝关节韧带最常受损的部位美国每年发生10万-20万例次ACL断裂其在一般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1/3500但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而随着中国运动人口的增加,中国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案例分享(康复治疗前后对比)经过两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改善,下肢力量增强,现可以进行慢跑,重返教学生活!案例介绍刘先生是一名体育老师,在一次武术表演时落地扭伤摔倒,膝盖着地后,强烈的疼痛感袭来,到医院进行检查时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由于损伤程度严重,需进行手术治疗。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部位,如果膝关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况且刘先生还是一名从事体育的人民教师,膝盖的健康更为重要。
(前交叉断裂示意图)于是在术后的一周,刘先生立马在医家人运动康复中心进行了专业的康复治疗,期望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以及重返职场。
12康复结果刘先生在经过两个康复疗程后,膝关节受限角度恢复正常,下肢力量增强,肌肉强度、肌力、耐力均有所提高,改善疼痛,目前刘先生已经回归生活重返教学生活!康复方案第一阶段目标(1-2周)1.强调完全被动伸直2.3.控制术后疼痛、肿胀4.ROM达到0°-90°5.早期渐进性负重6.防止股四头肌抑制7.独立完成家庭治疗性训练计划第二阶段目标(2-6周)1.ROM达0°-125°2.髌骨活动度良好3.肿胀轻微4.恢复正常步态(无痛)5.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迈上20cm高阶梯第三阶段目标(6-14周)1.恢复正常ROM2.下肢具有在无痛且控制良好的条件下从20m高的阶梯上迈下的能力3.保护髌股关节4.最大限度提高力量和灵活性,以满足ADL的要求5.跳跃试验时肢体对称度达75%康复训练第一阶段康复训练前后重心转移训练辅助半蹲静态半蹲第二阶段康复训练动态抗阻螃蟹步动态单腿稳定训练软塌负重稳定训练抗阻上台阶训练第三阶段康复训练跑步机侧向移动跳台落地缓冲训练旋转跳跃落地训练动态急停缓冲训练初诊详情评估一、主诉:前交叉韧带伴半月板缝合术后一周余二、视诊:1.拄双拐,步态异常2.膝关节局部肿胀3.腘窝处肿胀三、触诊:1、肌肉围度测量四、特殊检查:1.前抽屉试验(-)2.浮髌试验(+)3.股四头肌激活迟滞4.五、协调功能与动作模式测试:1、Y-Balance测试Y-Balance 测试:双侧均达标准值,但双侧存在10%差异,患侧协调稳定性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