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成果奖评审等次汇总表 .doc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15
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专家评分表
评审组名称:专家签名: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备注:1.每个项目填一张评分表,每一评价指标选一合适的档次,用“√”表示所给出的分数,不要多选或不选;
2 . 总分=各项评价指标所得分数之和;
3.请专家详细填写该评分表,并自行备份带到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介绍评审意见;主审专家需详
细写出综合评审意见, 在学科(专业)评审会议上详细介绍评审情况。
4.知识产权状况包括成果申请或获得专利授权,已获得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已获得动植
物品种权、农作物新品种等行业认定证书情况。
西安文理学院文件西文理校发〔2018〕73号西安文理学院关于印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各部门、各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成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4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经2018年7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西安文理学院2018年9月28日感谢你的观看西安文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鼓励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扶植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多出精品和原创性研究成果,提高我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科研奖励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视学术规范”“注重学术质量”“倾斜高精尖成果”。
第二条申报对象、时间期限、申报程序。
1.申报对象:我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含人事代理)、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学生,以西安文理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个人为第一主持人承担(完成)的相关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获奖。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外聘教授等人员的相关科研成果,参照学校相关合同规定执行。
2.时间期限:科研处每年6月集中受理核定上年度的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年度统计从上年的11月1日至当年的10月31日。
3.申报程序:包括个人申报、二级单位审核并汇总、科研处复审、公示、提交学校审定。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奖励类别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获奖、学术论文、职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学术著作、科研感谢你的观看平台立项建设。
第四条科研项目立项奖励。
1.奖励范围: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科学研究项目。
2.奖励标准:3.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追回科研奖励资金。
4.凡经过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合格,并从科研处上报到国家部门的国家级项目,每项给予奖励0.1万元。
制度名称山田研磨材料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制度编号GSTYM-43-067-2016-1-T3.**.*** 制度文号/制度版本1 主办部门检修车间所属业务类别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会签部门制度编制委员会监督检查者设备技术部审核部门制度编制委员会解释权归属设备技术部签发日期2016年**月**日废止说明/ 生效日期2016年**月**日制定目的制定依据一是依据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二是根据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适用范围山田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临沭佳坤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山田精细矿产有限公司约束对象全体员工涉及的相关制度山田研磨材料文件编制规范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业务类别企业改革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所属层级企业制度-执行类1. 基本要求1.1 为了奖励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科技实力及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1.2 公司技术创新成果的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1.3 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的评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奖项的设置应做到严格、合理、宁缺勿滥。
1.4 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的范围为公司的集体和(或)个人,个人包括在职员工、退休返聘人员及公司聘用的外单位人员。
1.5 凡获得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的人员,其获奖业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职称晋升、工资晋升、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评定各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依据;凡获得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的集体,其获奖业绩将作为申报各级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2.1 科技创新成果是指为施工生产服务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研究和应用成果;在公司首次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成果;施工技术管理成果;施工新机具研制成果;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及其科研成果;科技论文、获奖项目、专利申报;攻克“高、大、新、重、难、险”技术难关项目;工程质量、设备、材料的检测、检验、计量技术的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果以及在公司立项、并在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其它工作等。
济南市科技局关于印发《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济南市科技局关于印发《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科技局,市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根据《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特制定《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市科学技术奖的申报、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重点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中成绩突出,对促进本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公民、组织。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奖是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六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市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科技奖励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评审标准第七条被授予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技人员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研开发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了该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二)在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领域的跨越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1、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推荐意见参考格式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
该项目xxxxxxxx(简要填写【技术创新】,【技术水平】,【应用情况】,【取得效益】等情况),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3年度山东省xxxx奖X等奖(填写【具体奖种和等级】)。
(推荐等级的填写务必本着严谨的态度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工作管理办法》中申报和推荐基本条件的要求进行填写。
推荐一等奖候选项目,需提供两名以上具备资格的同行专家的独立推荐意见。
由项目完成人自行找符合要求的同行专家填写。
推荐专家为具备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资格的住鲁专家、省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和近五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项目首位省内完成人。
推荐应用类候选项目的应提供不少于一名依托我省企业单位建设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独立推荐意见。
)
2、国际合作奖推荐意见参考格式
国际合作奖人选的推荐意见,要说明推荐人选或组织对我国是否友好,候选人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水平,以及在我省做了哪些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等。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 -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做好全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工作,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技术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
第三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设一、二、三等奖3个奖励等级,与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同步进行。
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按内容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别。
成果形式分为理论与技术两种,理论成果形式主要为著作、论文、调研报告等。
每次评选奖励的数量根据成果水平从严掌握,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项、二等奖不超过30项、三等奖不超过60项。
2006年为首次评选。
第四条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在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统一领导下进行,获奖名单由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表彰,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具体组织工作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依靠专家进行评审。
第六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的评选,坚持严格标准、从严掌握、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
其评选标准是:(一)自然科学类:理论研究成果必须是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上具有先进性,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应用技术或科技发明成果必须是在技术上有创新,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或在相关行业得到应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成果必须是在学术上有创新,理论上有建树,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或在国情、社情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学科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的;应用研究成果必须是在解决国家和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方案,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的。
附件二:山西、福建两省博士生学术论坛征稿通知为了给山西、福建两省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创新,拓宽学术视野,山西省教育厅和福建省教育厅拟委托太原理工大学举办2006年山西福建博士生学术论坛。
现将此次论坛征稿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论坛的参加对象为山西、福建两省各高等学校(院)及科研院所的在读博士生(含留学国外的在读博士生),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也可申请参加;二、提交稿件按照《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稿件要求(见附件)三、论文详细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2006年6月20日,投稿请统一采取word文档格式,注明所属专题及主题,可发至****************.cn,论坛将在7月下旬举办,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所提交的论文详细摘要将由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受邀参加论坛的唯一依据,组委会将通知参加者准备ppt(大会发言)或Post(大会张贴交流)。
五、大会将印刷详细摘要文集,在报到时统一发放。
若所提交论文涉密或不宜公开,务请在来稿时注明,优秀论文在会后将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专辑的形式出版论文集,不愿出版的作者请在交稿时注明,参与专辑出版的作者最迟在2006年7月15日将论文全文发送到****************.cn;六、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由所在单位或个人承担,论坛组委会负责安排特邀嘉宾交通费及食宿费。
2006年度山西福建两省博士生论坛专题:能源专题博士生论坛主题:1.煤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高回采率的开采理论与技术,包括:围岩控制、灾害防治、资源回收、采掘工艺、井巷布局、系统优化等理论与技术研究。
2.能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包括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规划、资源利用、数字信息、矿区建设等理论与技术研究。
3.洁净能源开发理论与技术,包括洁净煤、煤矸石、尾矿、煤层气、甲烷冰、地热、煤地下气化和液化等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价指标
一、科学发现的新程度
科学发现的新程度是指该项成果在科学理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程度。
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奖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因为新的科学发现往往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评审专家会重点考虑该项成果在理论或技术上的创新性,以及其是否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价值。
二、学术水平
学术水平是指该项成果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评审专家会关注该项成果是否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是否被同行引用和评价,以及其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代表性。
同时,评审专家还会考虑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是否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是指该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效果。
评审专家会关注该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取得显著的效益或社会效益,以及其是否具有转化和推广的可能性。
如果该项成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为其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中加分。
四、学术传承
学术传承是指该项成果在学术界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评审专家会关注该项成果是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借鉴,是否引领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是否对学术界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该项成果在学术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为其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中加分。
五、文献引用次数
文献引用次数是指该项成果被同行引用的次数。
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因为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项成果的影响力和价值越
大。
评审专家会关注该项成果的被引用次数以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从而对其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中的分数进行合理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