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音乐四年级《唱歌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李玉彤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意思。
重点难点能够讲出故事并能表演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复备1、故事导入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2、学唱歌曲(1)感受情绪: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初步学唱: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
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3、外理歌曲(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
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
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
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
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2)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3)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小结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
师生评价。
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教学过程复备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倚音记号用小音符标在乐谱的左上方。
跳音记号再乐谱的上方出现小的倒三角形波音记号在乐谱上方出现波纹符号。
反复记号出现在结尾处。
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进行角色的扮演,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歌唱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多多加入课堂扮演。
1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一、导入(2)(导语)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节有趣的音乐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对吗?那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猜成语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哪一组的同学先举手,就先请哪一组同学来回答。
答的最快、最好的同学老师都会给相应的小组奖励小红星。
看看这节课哪一组的同学们表现得最棒,好不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它是?(太棒了、真响亮、难不倒?大家同意吗)通过你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今天我们就将来学习一首根据成语《守株待兔》进行创作的歌曲,歌名叫做《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初听歌曲:究竟这首歌曲是怎么唱的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地听一听,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听完这首歌曲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好极了。
那听完歌曲后的你你们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的感受可真丰富。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来聆听歌曲同时请同学们伸出双手随着音乐轻轻地为歌曲打节拍,想一想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三、模唱:用La模唱旋律(4)通过刚才的聆听,我们对歌曲有了一个整体地印象。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的用“la”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
可以吗?2四、节奏练习刚才同学们模唱的还不错的,但是老师发现有一个乐句同学们完成的不是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乐句,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音符是我们不认识的(哦像这样的音符我们称它为倚音,倚音记号:是由小音符标注再乐谱的左上方,上方的小音符唱的又短又快,下方的大音符唱的比较长。
1、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框里的两个)。
2现在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乐句里的这个倚音认识了倚音,现在我们把它结合到乐句里。
老师先来示范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看(注意乐句中的附点和前休止符)同学们看清楚了吗?标注红色虚线的地方要怎么做?那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挑战一下吧其实刚刚同学们挑战的这一乐句就是我们本课当中最难演唱的乐句,现在我们已经把最难的部分解决啦,可是还有一些已经学过的需要我们注意的音乐记号,老师已经帮同学们圈画出来了)五、范唱、模唱(5)现在老师来完整的范唱旋律,请同学们用心感受标有音乐记号和色块的地方老师是如何来表现的听完老师的范唱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音乐记号给歌曲带来的变化吗。
《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案设计
一、本课介绍
这是一首根据“守株待兔”的成语创作的寓言歌曲。
那么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个寓言小故事以及它的道理。
1、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揭示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二、本课目的
1、让学生明白不能以逸待劳的道理,从小歌曲到大生活中去贯彻推广。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歌词内容和音准,这节课我们在
了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表现。
3、更熟练地背唱歌曲。
三、本课内容
1、顿音“”,要表现出跳跃的音律。
在歌曲中这里运用到顿音的
表现手法。
如曲中“慌慌张张”,“守呀等呀”。
2、倚音“”,使演唱更加诙谐生动。
3、波音“”,也和倚音相似,表现出上下波动的音调。
4、歌中“哈哈哈”要唱去喜出望外的感觉,“哎呀呀”表现出
惋惜的心情,在教学唱歌中要强调带入情感!
5、
结束句要唱出那种失望的情绪,更贴切歌曲的故事。
2017/2/18
22:49:26
big
god……
2017/2/18
22:49:26
沭成同学,你好。
蓝杰地址是天马小区居委会七楼。
你从升华过来可以坐902到锦绣潇湘(阜埠河路口)下车~
郑姐,是这个地方吧。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音乐上册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本课音乐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
采用互助合作学习方式,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故事,懂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3)进一步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1)轻快、流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二、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制作头饰名称牌、道具锄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四年的学习,相信大家掌握了不少的成语,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吧!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出示图片)2、出示《守株待兔》的图片,并请同学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3、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提问:故事中都有谁?生:农夫、兔子师:那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个故事还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入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出示课件)那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学唱这则故事的歌曲吗?(二)学习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1、初步欣赏歌曲:(播放歌曲音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答师:这首歌曲是用一种非常欢快、幽默的情绪来演唱的,希望同学们能在学的时候好好把握歌曲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
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学习和正确运用倚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重点难点:1.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多变的节奏和倚音装饰,感受和表现歌曲幽默的情趣。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讲解故事师:刚才老师讲了故事的梗概,谁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对这个故事都非常熟悉,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用唱的形式把故事表达出来。
二、新授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歌曲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的?2.再听歌曲,看看歌曲有几个乐句?3.读歌词。
注意附点、跳音记号4.跟琴唱谱,着重讲解音乐知识。
(重点讲解:A、顿音记号B、倚音记号C、反复记号D、波音记号)5.跟琴唱歌词,注意速度稍慢6.再听歌曲,跟音乐唱歌。
7.歌曲处理师: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
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
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
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
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生:齐唱师: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大家再试唱一次。
三、拓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唱歌、跳舞等不同的变现形式表演故事。
请各组开始创造,同学上台表演,老师给予积极地表扬和正确的评价。
四、小结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懂得了什么?(做一个勤劳的人)!让我们一起再唱起今天学习的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五、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的老农夫速度稍慢的情绪叙述性的、幽默的。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守株待兔的老农夫》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歌曲,节拍是四二拍,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是一首叙述性体裁的歌曲,主要描述了一个《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诙谐、幽默的通过歌曲形式讽刺不劳而获的老农夫。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句构成,节奏独具特点,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幽默感吗,《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设计为二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是培养学习思维能力、情绪能力、学习习惯等的最佳时期。
在教学中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
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用引导、观察、发现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丰富情感体验体验,使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第一段,掌握倚音、顿音等相关音乐知识,能够正确的把握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引导法、听辨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掌握前倚音、顿音、上波音的演唱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歌曲内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表演中体会合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前倚音、顿音、上波音的正确把握掌握,节奏密集处要吐词清晰。
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把握,以及对歌曲《守株待兔老农夫》第一段进行表演。
课时:第一课时(共二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电子琴、头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故事讲述的内容、了解它的寓意,同时为下面学习乐理知识,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白板出示四幅图片】二、歌曲新授:1、初听歌曲。
(教师放音乐,学生聆听,对歌曲形成初步的感知。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白板中音乐功能播放歌曲,感受音乐。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
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教学内容歌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重点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课型与教学方法歌唱演示法、表演法、练习法教学时数一课时媒体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以此来丰富我们音乐课程资源,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
我的备课二次修改一、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
2、谈一谈,这则寓言故事给你的启示?二、探究学习音乐知识。
1、播放音乐,聆听音乐情绪?叙述体裁歌曲:把一件事通过歌曲的形式讲述出来。
2、聆听音乐,谈谈听后感?引导学生说出好玩、有趣、幽默、诙谐等词语。
3、引出诙谐部分音乐的来历。
倚音记号:用小音符标记在乐谱左上方。
4、画出乐谱中的倚音。
5、聆听音乐,感受倚音的唱法。
1)教师用琴弹奏带倚音记号的乐句,生感受唱法。
2)师生共唱带倚音记号的乐句。
三、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聆听音乐,小声哼唱。
2、教师范唱,学生产生学唱兴趣。
3、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出四处演唱难点。
1)前两乐句的倚音、附点八分音、顿音的唱法。
用对比的唱法感受带记号乐句的唱法。
2)三、四乐句旋律进行的特点:有两个乐节完全相同。
3)第四乐句中第四小节波音的唱法。
通过对比感受学唱波音。
4)第五乐句中有八分休止符,注意休止时值。
4、随老师一个乐句的学习歌曲,注意四处难点的唱法。
5、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小组比赛演唱歌曲。
7、自由组合演唱歌曲。
四、扩展学习。
随伴奏音乐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倚音记号:用小音符标记在乐谱左上方。
作业设计继续练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后记(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人教版2011(简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铜都小学方子媛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小游戏。
看图猜成语。
看谁猜得又快又好。
(出示图片,最终定格在守株待) 老师发现同学们对守株待兔的反应最快!相信每个同学都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但今天老师给你们讲的守株待兔和你们以前听过的可能有些不一样!这个故事不仅能听,还能唱!唱起来比说更好听,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完后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歌曲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诙谐幽默生动形象,两部分,第一部分农夫遇到了自己撞死的兔子第二部分农夫放弃了种田天天等兔子)二、教唱/重难点解决1、认识音乐记号并代入歌谱歌词中熟悉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听第二遍,边看歌谱,找一找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想想这些音乐记号应该怎么唱?并思考:这些音乐记号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更加的生动形象,口语化,像讲故事。
)根据乐谱逐字逐句分析出现的音乐记号,一边学习音乐记号一边跟琴唱谱唱歌词。
倚音(轻轻的一带而过)的唱法顿音(跳跃轻巧有弹性)讲解波音(主音到上方音到主音)像是一条小波浪2、跟琴完整学唱第一段歌词同学们,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这是一首叙事歌曲。
同学们在唱的时候,就要像是讲故事一样,生动形象。
(老师作示范)来,试一试!3、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提醒学生歌唱时挺胸抬头。
4、完整跟琴小声唱,找一找歌曲中自己觉得有难点的地方。
5、根据学生指出的难处重点练习。
6、完整唱一遍,引导学生加上动作唱得更加生动活泼,引出创编环节。
三、创编1、指导学生创编小动作慌慌张张、慌慌张张跑来一只兔。
你们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兔子的慌张?(摆臂、跺脚)撞在树上断了脖(脖子一歪)哈哈哈哈哈哈(叉腰耸肩笑)好辛苦(擦汗)2、请同学扮演老农夫和兔子(准备道具)3、请台下的同学来当小歌唱家,台上的同学表演第一段。
4、第二段歌词合唱。
四、总结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到最后没有等来兔子,饿得肚皮贴到脊梁骨。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叙事歌曲题材,在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叙事歌曲的特点,产生对民族音乐的产生兴趣,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能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堂鼓、小钹和锣,能自己演奏来乐器丰富歌曲的演唱。
3.唱准装饰音,体会波音、倚音、顿音等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三、重难点1.在学唱的过程中体会叙事歌曲的风格特点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为歌曲伴奏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说唱故事《守株待兔》导入,学生再次认知守株待兔的故事意义。
用说唱的方式讲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表演后来说出老师今天讲故事和以往讲故事的方式有哪些不同,为下面用唱的方式讲故事做铺垫。
活动2【讲授】欣赏1、初听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用唱歌的方式讲故事比老师说故事哪些方面更加的丰富了生:有旋律,有伴奏,有很多打击乐器。
2、再听让学生听伴奏中都有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和来模仿生:锣小镲堂鼓(小镲又叫小钹)学生到前面尝试演奏并用声音模仿乐器的音色3、再听学生再次聆听,并用演奏小堂鼓的声势来为歌曲伴奏4、再听学生用小钹的声势为歌曲伴奏强调小钹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对乐器音色的特点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后再恰当的加入到音乐中。
师:为什么不能连奏强音呢?生:因为小钹的音色特别的喧哗热闹,如果为歌曲伴奏的话,需要采用弱音和长音。
5、再听让学生感知锣的音色特点,在对乐器音色的特点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加入到歌曲的伴奏中。
师:接下来我们来演奏锣,谁来说说锣的音色听起来怎么样? 生:清脆搞笑幽默诙谐。
师:锣常用于比较轻松欢快的喜剧场面,它的音色既清脆又诙谐,为了突出它的音色特点,你觉得在这首歌曲中的什么地方加入了小锣更能发挥出小锣的音色特点?学生用演奏锣的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内容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波音、顿音记号,并能准备演唱。
3.能表演或叙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理解它的寓意。
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1)初步感受歌曲节奏老师用带有节奏、诙谐幽默的声音朗诵歌词,使学生感受“守株待兔”故事不一样的叙述方式。
2.学唱歌曲(1)感受歌曲情绪老师播放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
学生一般对优美、欢快情绪的歌曲体验较多,对诙谐幽默情绪的歌曲接触较少,从歌曲中倚音、波音、顿音的运用,以及有趣的叙事风格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情绪。
(2)初步学唱歌曲①学生学唱歌曲前做发声练习。
②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
提示第一乐句最后一小节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顿音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③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
指导学生自己试唱歌谱,提示附点十六分音符对应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④跟老师学唱第五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⑤试唱第二段歌谱和歌词,提示准确的按照反复跳跃记号演唱歌曲。
3.处理歌曲(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
歌曲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一换气。
第五个乐句是扩充乐句,有六个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
整首歌曲要唱的连贯、幽默诙谐。
(2)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及后来的失望情绪。
(3)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小结(1)在学生完全演唱熟练的基础上,可以找出一个学生和老师共同表演、演唱,最后还找出几组学生自己表演演唱。
师生评价。
(2)最后,挑选一组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演唱观看表演。
(3)学习启发,使学生学习《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明白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教唱歌曲《守株待兔老农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1本课我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
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
教学重点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2、学唱歌曲(1)感受情绪: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初步学唱: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
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外理歌曲(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
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
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
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
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2)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3)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小结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
师生评价。
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能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2、进一步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能复述故事并说出寓意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则为:认识并唱准装饰音以及后半拍起节奏。
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成语故事,看看以前你们听过没有。
再说说老师今天讲故事的方式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便以歌曲旋律为背景音乐按节奏讲故事导入:有一个老农夫呀,山坡上把地锄。
同学们讨论得出这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还有老师讲的故事很有节奏感。
同学们可真聪明。
你们想来试试吗?播放带歌词课件。
孩子们对这种儿歌及说唱的形式很感兴趣。
我便带领孩子们按节奏放慢速来念歌词,利用小兔子逃命时一跳一回头慌慌张张,慌慌张张而老农夫看到兔子撞树后高兴的跳起脚来哎!撞在树上断了脖等故事游戏来解决节奏中的小难点接下来我来为大家打节奏同学们跟着伴奏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熟悉歌曲的节奏的同时初步感受了旋律。
其实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二、学唱歌曲1、歌曲聆听这个故事唱起来比说更好听,你们听!多媒体放动画音乐。
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
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我便引导她们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以及故事主人公生动的形象。
2、音乐符号渗透学生们对优美、欢快情绪的体验比较多,对这种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比较少,因此我从歌曲中加入了一些音乐符号及歌曲的叙事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诙谐的情绪。
我运用小兔逃命、方言模仿游戏以及分解练习等方法讲解顿音(跳跃稍重的):慌慌张张,慌慌张张;波音(主音到上方音到主音):早知有兔来撞树以及倚音(轻轻的一带而过)的唱法师示范撞在树上断了脖,哎,撞在树上断了脖;并采用对比唱的方式使得孩子们更能体会装饰音的作用,接下来让孩子们思考加入这些符号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孩子说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口语化,像讲故事。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石岭小学上庄坨教学点高颖教材分析:《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是根据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叙事歌曲。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
其中,第三、四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添了歌曲的幽默感。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在观察能力、探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顿音、波音等相关音乐知识,并准确的演唱。
3.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自主编创动作,与同学合作表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练唱,掌握倚音、顿音的演唱技巧,自如的表演歌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掌握歌曲内容,能复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懂得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
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倚音、顿音、波音等相关音乐知识,节奏密集处要吐词清晰 2.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创编的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把握,以及歌曲的表演,演唱时能够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并把握好音准,特别是倚音、与顿音的地方要演唱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草帽、头饰等相关道具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高颖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1. 师生问好歌 2. 发声练习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四年的学习,相信大家掌握了不少的成语,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吧!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出示图片),用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海原一小刘莉教材分析:本根据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结构。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简音的色彩为歌曲增加了幽默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对音乐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辅助,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讲述故事层层深入。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2、认识倚音记号,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了解音乐故事,懂得其寓意(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重点难点:1、认识倚音记号。
2、了解音乐故事,懂得其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方法: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回到音乐课堂,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看几张图片,看你能说出对应的成语吗?(播放图片)22、同学们,谁给老师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3、学生讲故事4、听了这则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根据成语故事创编的歌曲:板书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二、新授课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听歌曲,歌曲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中唱到了谁呢?(兔子和老农夫)(叙述、幽默的)2、教唱歌曲(讲解重、难点:注意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顿音、波音的演唱)音乐知识的讲解:倚音: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时值短暂(也可以理解为经过音)像小蝌蚪一样游过。
顿音:一个小的倒立三角形,唱的时候要短促有弹性▼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反复跳越记号:当音乐中两段音乐不同时,跳过标记有第一段的部分直接唱第二段音乐。
3、教师教唱(注意倚音、顿音、波音的演唱及音准)教唱两遍。
4、教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5、我们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的情景?(轻快、流畅、幽默地分析两段歌词编排动作,表现歌曲)36、注意最后结尾的反复跳越记号三、处理歌曲1、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在演唱注意分句(一乐句一换气)。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二、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三、教学重点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和表情,准确的演唱歌曲并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四、教学难点1、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的演唱。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包括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附点音符。
)3、0X节奏的准确演唱。
4、两段歌词结束句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或电子琴、CD光盘、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音乐问好(二)发声训练(三)学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想用音乐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听!(播放《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演唱)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对,是《守株待兔》,谁能给大家在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教师解释成语“守株待兔”,出示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学唱歌曲(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
(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接触较少,可从歌曲的倚音和叙事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诙谐的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边听老师的范唱边看歌谱,找一找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并思考:这些音乐记号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教师:正是因为倚音、波音、顿音记号的使用才使得歌曲这么幽默、诙谐。
(3)学习音乐知识:倚音记号(4)学唱歌曲。
A、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
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记号。
B、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
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相对应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C、跟老师听唱第五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D、用对比法重点讲解两段歌词结束句的演唱。
-1-《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一、授课时间2019二、课题名称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三、课标依据《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
歌曲短小集中,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孩子明白音乐也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并从中收获人生小哲理。
四、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故事,懂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
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3.进一步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五、教学重点轻快、流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
六、课时安排1课时-2-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看图猜成语,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生:......(二)学习歌曲《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哲理。
请同学们说说。
这首歌曲被改编成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学一学。
1.初听歌曲师:同学们,请聆听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曲和你以往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生:感觉欢快,幽默师:这个歌曲的音乐风格,诙谐幽默,在诙谐幽默的后面表达着一些让世人警示的道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首《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再次聆听歌曲,并加入声势动作。
师:猜猜我们的歌曲是几几拍?用我们的身体乐器为我们的音乐伴奏。
3.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边敲打节奏,边读歌词。
-3-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要注意?4.节奏处理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读准歌词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可以让学生在后半拍起节奏的地方点一下头再读。
(1)顿音记号。
(2)倚音记号(3)5.教师范唱,学生为老师用喜欢的方式伴奏。
6.学生试唱。
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学生跟伴奏演唱,教师适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再次强调唱准歌曲中的后半拍起节奏和顿音。
(三)演唱歌曲。
师:我们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中的情景?生:轻快、流畅、幽默地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
2.以指名唱、小组唱、男女声唱等形式巩固歌曲。
3.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首作品是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共有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中每个乐句由四小节构成,其中三、四乐句都是有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幽默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故事《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懂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顿音。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倚音记号,并能准确的演唱。
(二)教学难点演唱时能够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并把握好音准,特别是倚音与顿音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看图猜成语同学们好!请你观察这幅图,猜一猜这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讲的是什么内容?2.回顾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诵读原文----领悟内容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二、新课教学过渡语:这个成语就是“守株待兔”,这节音乐课我们来学一首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歌曲都唱了什么?播放视频:守株待兔的老农夫.flv(学生聆听歌曲,初步熟悉歌曲内容)1.学习歌曲前三个乐句的旋律导语: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熟悉乐谱,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出示歌篇:说明:教师逐句教唱。
2.填词演唱歌曲的前三个乐句(1)请同学们听一听前三句的演唱(2)加上歌词唱一唱。
3.学习歌曲的后两个乐句导语: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段旋律,请你跟我试着唱一唱。
出示歌篇:说明:建议学生自主识谱演唱,难点乐句教师示范或教唱。
例如:波音记号的演唱,要将212唱成23212同学们加上歌词试着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5.学习歌曲的第二段歌词观察歌谱中,词曲对应的关系,学生自主演唱,教师指导。
例如:提醒学生注意结尾处的节奏变化。
第二单元
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2.通过反复练唱,掌握倚音、顿音的演唱技巧,自如的表演歌曲
3.学习歌曲,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掌握歌曲内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倚音、顿音、波音的掌握,节奏密集处要吐词清晰
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相关道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了一个新成语,叫做守株待兔,但是还不太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谁能编个故事来让我理解一下吗?(学生讲故事)
2、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这个寓言故事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引入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
二、歌曲学习
1、初步欣赏歌曲:(出示歌词,播放歌曲音频)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
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
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答:幽默的,诙谐的
师:这首歌曲是用一种非常欢快、幽默的情绪来演唱的,希望同学们能在学的时
候好好把握歌曲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2、歌曲学习:
⑴歌词熟悉,师用节奏把歌词带读。
注意“撞在树上”
“等了一冬”节奏密集的
地方,吐字清晰
⑵出示歌曲第一句
a
、师范唱,指出重点——倚音记号:用小音符标在乐谱的左上方
b
、在歌谱中找出有倚音记号的地方
c
、师示范,生学唱
⑶出示歌曲第二句
a
、师范唱,指出重点——顿音: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
b
、师范唱,生学唱
⑷学习整曲
师弹琴,带唱,生学唱
⑸检验:师伴奏,生齐唱歌曲
三、拓展创新
音乐剧《守株待兔》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分组练习,找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兔子、旁白,将歌曲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的表演棒极了!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已
又加深了理解,
那么你们在这首歌曲当中学到了什么?生自主表达
五、结束课程
最后齐唱歌曲结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