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评述
- 格式:pdf
- 大小:318.46 KB
- 文档页数:5
聚苯乙烯的生产技术2009-07-21苯乙烯系树脂是苯乙烯单体经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的一系列树脂。
1998年世界77%的苯乙烯用于生产各类苯乙烯系列树脂,日本这一比例为83%。
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主要包括通用聚苯乙烯(GPPS)、抗冲聚苯乙烯(IPS)、发泡聚苯乙烯(EPS树脂)、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一丙烯睛(SAN)共聚物等。
几种重要的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基本上都是以自由基链式聚合机理经本体、溶液、悬浮或乳液工艺制造的,其中稀释剂本体法工艺最为常用,虽然某些苯乙烯类树脂用悬浮法工艺(EPS树脂)和乳液法工艺(ABS树脂)生产,但由于经济及其他一些原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连续本体工艺是一个发展趋势。
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生产的聚苯乙烯(PS)是玻璃化温度为105 C的无规聚合物,PS均聚物是无定型的脆性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可加工性,可制成形状复杂的制品。
IPS是通过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或丁苯共聚物存在下进行聚合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共混物(橡胶粒子分散在PS基质中)。
苯乙烯与丙烯腈、a-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可以提高透明性和耐磨性。
苯乙烯与丙烯腈、丁二烯的三聚物(ABS树脂)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等综合性能。
苯乙烯共聚物是通用树脂和工程树脂之间的一个桥梁,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和器械部件以及家用器具等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与尼龙(PA)、聚碳酸酯(PC)以及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竞争。
工业上聚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两种生产工艺:本体法及悬浮法。
本体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目前世界上85%以上的Ps和IPS是采用连续本体法工艺生产的。
连续本体法生产装置一般有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20〜160)kt/a。
通过改进反应器设计、相对分子质量和橡胶粒径控制和脱挥技术,可以使本体法工艺生产线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
浅谈有关聚苯乙烯生产及发展摘要:聚苯乙烯是热水性塑料,常常被用来制作承受开水温度的容器,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状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介绍过国内外生产聚苯乙烯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对各个生产工艺采用的设备等进行对于分析,探讨新的生产技术及改扩建工程。
关键词:聚苯乙烯生产工艺扩建工程聚苯乙烯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是世界上用量较大的塑料之一。
目前主要采用本体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进行生产合成。
国内外对其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我国自上世界80年代就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生产。
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技术仍比较落后,这些企业生产与发展有待于提高。
一、聚苯乙烯生产国内生产工艺情况我国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经历着起步、扩展和规模化3个阶段。
在20世纪60到80年代处于起步阶段,在该阶段中,技术相对落后,以小体本法和悬浮法为主要的生产工艺。
企业生产规模都在万吨以下。
到20世纪的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为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企业引进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技术——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对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规模化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对聚苯乙烯的需求迅速增长,国内出现很大的缺口,国外先进企业纷纷到我国建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聚苯乙烯的生产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年产量也有大量的进步。
在我国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中,我国很多企业先后进行引进Fina工艺,也是我国企业引进最多的生产工艺。
我国的辽宁抚顺石油、汕头海洋和辽宁盘锦乙烯等公司先后引进了这一生产工艺。
但是这些企业所运用的都不是Fina公司的最先进聚苯乙烯生产工艺。
我国的湛江新中美引进了Fina公司典型商业化的聚苯乙烯生产工艺。
我国的很多企业也引进了日本的TEC-MTC 生产工艺。
我国的兰州石化和齐鲁石化公司等公司都引进了这一生产工艺。
聚苯乙烯生产技术及其进展聚苯乙烯(PS)是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的通用树脂,分为通用聚苯乙烯(GPPS)、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发泡聚苯乙烯(EPS)3种。
聚苯乙烯树脂在丄业上主要采用本体法和悬浮法制得,其中稀释剂本体法最为常用。
聚苯乙烯树脂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易加工、价格低,被广泛应用于一次性用品、包装、玩具、建筑、电子和家具器械等方面。
1主要工艺技术工业上聚苯乙烯主要采用本体法及悬浮法两种生产工艺,本体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目前世界上85%以上的GPPS和HIPS是采用连续本体法工艺生产的。
连续本体法生产装置一般有一条或儿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2万-16万吨/年。
通过改进反应器设计、分子量和橡胶粒径控制以及脱挥发分技术,可以使本体法工艺生产线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
H前已有单线能力9万-13.8万吨/年的大型本体法生产装置投入工业运转,但一般来说单反应器能力3万-5万吨/年。
悬浮法是第二种聚苯乙烯基本生产工艺,悬浮法工艺的装置规模一般小于本体法,间歇操作,牌号切换时清洗时间很短。
对于某些高耐热和高分子量的牌号只能用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生产,但在相同的生产能力下采用连续本体法的工厂固定资产投资及生产成本比悬浮法低,因此对大多数PS牌号来说用本体法生产更为经济。
LI前悬浮法一般已被本体法代替,主要还用于生产EPSo(1)本体聚合工艺技术。
目前全世界工业化的本体法PS生产装置采用的专利技术在12种以上,这些工艺基本步骤相同,仅在反应器及工艺配置方面有所不同,如反应器的撤热方式、轴向混合程度、径向混合程度、串联的反应器数(包括预聚合) 以及反应器的构型(如立式或卧式)等。
PS稀释剂本体聚合反应主要采用两种类型的反应器:线性流反应器(LFR)和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 o前者与理想情况下的柱塞流反应器类似,后者的组成和温度具有比较理想的各向同性。
美国大多数GSPS(即未改性)采用这类装置生产。
论文题目:《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工艺》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EPS的生产工艺一步法和两步法,并具体对一步法加以着重介绍。
要介绍了国内的生产状况及其用途,指出EPS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工艺回收和环保1。
前言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绝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
自50年代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EPS珠粒生产工艺后,泡沫塑料由于成型工艺及设备简易可行,并可制成各种形状、不同密度的产品,因而发展迅速。
现在EPS已成为苯乙烯树脂三大产品(GPPS、HIPS、EPS)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国内EPS消费结构,主要是包装和建材,大体比例为包装50%,建材45%,其它5%。
随着近年来声像市场,家电市场和快速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EPS需求量日益加大。
仅据1992年轻工部统计,EPS用于包装方面的需求量就达6.0万t,其中电器包装3.5万t,快餐盒2.5万t。
另外,在建材行业,近年来推出的新型墙体材料,钢板增强EPS板不仅质轻,而且大大减少了建筑的投资,节省能源,施工方便、高效,并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宅房屋的档次。
这种材料大有取代传统建材的趋势。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EPS的年需求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国内的EPS消费主要集中在江、浙等沿海一带,绝大部分用于包装。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政策,西北地区的EPS用量也随着电子产业、第三产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用于包装及建材的EPS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西北地区目前尚无生产EPS的装置,主要原因是前几年苯乙烯价格的波动及其产量的限制,使很多厂家望而却步,故所用的EPS均需从外地调运.2. EPS生产主要工艺概况国外从70年代开始,EPS生产工艺由两步法转向一步法,我国一直延用传统的两步法工艺。
xps聚苯乙烯生产工艺xps聚苯乙烯,全称为挤出聚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xps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
一、聚苯乙烯的制备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一般采用自由基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其中,自由基聚合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在聚合反应中,首先将苯乙烯单体与引发剂、催化剂等添加剂混合,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引发剂产生游离基,使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线性或支化的聚苯乙烯。
二、xps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xps聚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通过挤出法进行。
具体工艺如下:1. 原料准备将聚苯乙烯颗粒与发泡剂、阻燃剂等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原料料包。
2. 挤出成型将原料料包加入挤出机的进料口,经过加热和融化,转化为熔融状态的聚苯乙烯物料。
然后,将熔融物料通过挤出机的模具,通过模具的孔口挤出,形成连续的聚苯乙烯板。
3. 发泡在挤出的聚苯乙烯板上,通过喷淋或浸渍的方式,将发泡剂均匀地分布在板材表面。
发泡剂受热膨胀,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使聚苯乙烯板形成闭孔结构。
4. 切割将发泡后的聚苯乙烯板切割成所需尺寸的产品,常见的有板材、管材等。
5. 热处理为了提高xps聚苯乙烯的性能,还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聚苯乙烯板内部的发泡剂充分膨胀和熟化,增加板材的闭孔率和强度。
6. 检测和包装对生产出的xps聚苯乙烯板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密度、闭孔率、热导率等指标的检测。
合格的产品经过包装后,可以投入市场使用。
三、xps聚苯乙烯的应用xps聚苯乙烯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抗压强度和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xps聚苯乙烯常用于保温材料、地暖材料、屋面隔热材料等。
由于其低热导率和闭孔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热量传导,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在交通工具领域,xps聚苯乙烯常用于汽车内饰件、飞机隔音材料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概述
国外从70年代开始,EPS生产工艺由两步法转向一步法,我国一直延用传统的两步法工艺。
两步法工艺能耗高,但由于过程简单、控制容易,因而为一些中小型厂家广泛采用,因此也会长时间地存在下去,通过多年摸索与研究,国产两步法生产也得到改进和完善,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将不符合规格的EPS料返回重新溶解、聚合,不但了聚合条件,也使能耗大幅度降低。
EPS一般采用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法是将苯乙烯单体在强烈的机械搅拌下分散为油状液滴,并借助于悬浮剂的分散作用悬浮于水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为珠状固体。
国外从70年代开始,EPS生产工艺由二步法转向一步法。
80年代以前国内一直用传统的二步法工艺。
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对其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所用悬浮剂和各种助剂已实现国产化,使该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同时通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也对国产二步法生产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其更趋合理。
但无论是一步法,还是二步法均采用间歇法生产,虽然有人进行连续生产的研究,但尚未实现工业化。
国内引进的一步法EPS工艺流程相类似,其技术关键在于工艺配方和操作条件的选定。
二步法工艺能耗虽高,但由于过程简单,控制容易,被一些中小型厂家广泛采用。
生产聚苯乙烯颗粒生产工艺流程聚苯乙烯颗粒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原料,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生产聚苯乙烯颗粒的工艺流程包含原材料准备、聚合反应、挤压成型、颗粒去除及包装等过程。
一、原材料准备作为一种石油化工产品,聚苯乙烯的原材料主要是苯乙烯,但为了达到所需的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质量等要求,还需加入多种助剂进行混合。
例如,添加透明剂可以提高聚苯乙烯的透明度;添加增塑剂可以提高聚苯乙烯的韧性和柔软性等。
因此,在生产前需进行配方设计并进行物料的精确计量。
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制备聚苯乙烯的核心过程。
通常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混合:将苯乙烯和助剂混合均匀,并通过暖气器加热到固定温度,同时保持混合液的搅拌。
2.加入引发剂:在混合液中加入引发剂,启动聚合反应。
引发剂的种类和质量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和周期。
3.聚合反应:在加热和搅拌的作用下,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之间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线性或支化聚合物。
4.停止反应:聚合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和搅拌,并加入抗氧剂和稳定剂来保护聚合物不会因环境和氧化而降解。
三、挤压成型完成聚合反应后,聚苯乙烯的膨胀体积较大,无法直接使用,需要进行挤压成型以获得规定的颗粒大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加热:将聚合物均匀加热至熔化状态,并保持恒温。
2.压缩:在模具中注入熔化的聚合物,利用挤出机械的压力将其挤压成型。
3.冷却:将挤压成型的聚苯乙烯颗粒通过冷却处理使其固化。
四、颗粒去除及包装经过挤压成型后,得到聚苯乙烯颗粒。
但在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边角料和杂质,需要进行去除。
去除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筛选和冷却处理剥离。
最后,经过去除杂质、检验质量、加工及包装等处理,聚苯乙烯颗粒才能真正达到工业产品质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生产聚苯乙烯颗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规范性。
只有在每个环节的合理操作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聚苯乙烯颗粒产品。
《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生产工艺》EPS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预发表面活性剂处理、预发、成型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EPS的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颗粒和发泡剂。
聚苯乙烯颗粒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固体颗粒,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而发泡剂则是在加热时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使聚苯乙烯颗粒膨胀发泡。
接下来是预发表面活性剂处理。
为了提高EPS发泡效果,预发表面活性剂可添加在聚苯乙烯颗粒上,使之在发泡时变得更容易。
预发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聚苯乙烯颗粒的稳定性,减少颗粒的粘结,从而在发泡过程中形成规则、均匀的气泡。
然后是预发。
预发是将经过处理的聚苯乙烯颗粒与发泡剂混合在一起,并加热使其发生发泡反应。
发泡剂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在100-150℃之间。
在发泡过程中,发泡剂产生的气体会使聚苯乙烯颗粒膨胀,形成泡沫状。
发泡后的聚苯乙烯颗粒称为预发。
预发的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在10-40kg/m³之间。
预发的密度越低,泡沫塑料的弹性越好,但强度较低;密度越高,强度越高,但弹性较差。
因此,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密度。
接下来是成型。
预发聚苯乙烯颗粒经过成型机械的加压,将其压缩成板状或其他形状。
成型的方法有多种,如热压、冷压、挤出等。
热压是将预发聚苯乙烯颗粒放置在加热板中,加热使其熔化,并通过压力使其成型。
冷压则是通过压力将预发聚苯乙烯颗粒压缩成板状。
挤出则是将预发聚苯乙烯颗粒经过加热和挤出机械,在模具中通过挤出成型。
最后是后处理。
成型后的EPS可以通过切割、修整等方法进行后处理。
切割可以将EPS板材切割成所需尺寸,修整则是对EPS的表面进行修整,使其平整光滑。
总结来说,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预发表面活性剂处理、预发、成型和后处理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具体操作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
EPS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以确保所生产出的EPS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性能。
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述评陈朝阳陈利杰(汕头海洋第一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汕头,515041)摘要;综述了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引进的DOW、BASF、CHERVON、FINA 和TEC-MTC等有代表性工艺的技术特点,对各厂家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各厂家技术的先进性。
关键词:聚苯乙烯本体法反应器聚苯乙烯(简称PS)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透明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广泛地被用于日用品、玩具、灯饰、音像制品、电器仪表外壳等;近年来高抗冲聚苯乙烯更是发展迅速,在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应用上已部分地取代了ABS树脂。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尽管国内PS的生产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国内需求亦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每年进口量均在100万吨以上。
因此国内各PS厂家多有新建或扩建计划,本文就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各PS厂家的生产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阐述我国聚苯乙烯生产技术现状,提出我国聚苯乙烯工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
1、国内PS的发展情况。
国内PS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到八十年代初的摸索阶段,其技术以小本体法和悬浮法为主,技术较为落后,规模均在万吨以下,如上海高桥、金陵石化和兰化等;二是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其技术以引进技术为主,所引进的技术均采用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通过对这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我国对PS生产技术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国内PS生产技术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抚顺石化、北京燕山、汕头海洋和齐鲁石化;三是九十年代中期到目前的迅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由于国内对PS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国内缺口很大,除中石化系统、地方本身建设或合资建设PS新装置如扬子-巴斯夫、汕头海洋外,国外知名PS大厂商如台湾奇美、美国DOW和CHERVON纷纷进入中国建厂,其建设规模均达到10万吨/年以上的经济规模,所采用的技术都为各厂家最先进的技术,国内PS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台阶,产能有了较大的发展(见表1),目前大陆PS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20多万吨。
聚苯乙烯塑料的生产工艺聚苯乙烯[1](PS)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树脂。
PS 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及电气性能,容易加工成型,着色性能好。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热塑性树脂,是通用塑料的五大品种之一。
PS 注射成型是PS 制品的主要加工方法。
PS 是由苯乙烯单体加聚反应得到的无定形聚合物。
苯乙烯的聚合方很多,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等。
文章以PS GP-525 制造工艺马为例,对成型技术进行了研究。
1 PS 塑料成型特性分析1.1 工艺特性(1)熔点不明显:聚苯乙烯为无定形聚合物,熔融温度范围较宽,且热稳定性较好,约在95 ℃左右开始软化,在190 ℃成为熔体,在270 ℃以上开始出现分解。
(2)比热较低:加热流动和冷却固化速度快,熔体粘度适中,且流动性好,塑化效率较高,易于成型;在模具冷却硬化也比较快,故模塑周期短。
(3)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成型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对聚苯乙烯熔体的流动性有明显增长,其中温度比压力的影响更大,在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调节熔体流动性。
(4)吸水性较低:聚苯乙烯的吸水性<0.05 %,成型中所允许的水分含量通常为0.1 %,因此一般无需进行预干燥处理。
(5)收缩率较低:聚苯乙烯的收缩率一般在0.4 %左右,制品成型稳定性好。
1.2 注塑机工作原理及结构[2](1)注塑机工作原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
取出件后又再闭模,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2)注塑机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注塑机结构图Fig.1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achine1.3 制品与模具的设计(1)制品的壁厚:制品的壁厚应根据树脂情况进行选择。
一、前言(一)可发性聚苯乙烯简介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英文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
其是由苯乙烯单体在一定量的纯水中,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引发剂、分散剂、稳定剂、发泡剂后进行悬浮聚合制得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主要分为普通型、高倍型和阻燃型三种类型。
经预发、熟化和模塑成形即可制得泡沫塑料制品。
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作包装、保温、隔热建筑装磺等方面的材料[1]。
(二)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发展概况在国外,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开始于40年代,其制备工艺现有一步浸渍法(一步法)和二步浸渍法(二步法)。
自50年代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EPS 珠粒生产工艺后, 泡沫塑料由于成型工艺及设备简易可行, 并可制成各种形状、不同密度的产品, 因而发展迅速。
70年代以来,国外一步法工艺开发的主要类型如下: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以日本日立化成公司为例,以在聚合转化率80%-85%时压入发泡剂最好。
“一锅煮法”,以德国BASF公司为代表,将包括发泡剂在内的所有物料一次加入,采用较好的配方设计和控制技术,可制得粒径分布窄的珠粒产品。
种子聚合选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作为聚合种子,得到合乎要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
以日本钟渊化学公司为例,将离心收集的一定规格可发性聚苯乙烯细颗粒作为聚合的种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然后进行悬浮聚合。
在实际生产中,国外大量采用的仍是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
在国内,60年代才开始可发性聚苯乙烯技术的开发工作,随后实现工业化,但采用的方法为二步法,且规模都很小,只有千吨级水平。
80年代以前国内一直用传统的二步法工艺。
90年代初先后引进荷兰Shell公司一步法生产工艺在上海高桥化工厂和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厂投产, 开创了我国一步法工艺的先河。
在该工艺中,PS珠粒的浸渍是在聚合过程中一起完成的。
聚苯乙烯工艺1. 聚苯乙烯介绍聚苯乙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稳定性。
它是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常见的应用包括食品包装、电子器件外壳、玩具等。
在工艺上,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注塑、挤出、吹塑等不同的加工方式。
本文将以注塑为例,介绍聚苯乙烯的加工工艺。
2. 聚苯乙烯注塑工艺过程聚苯乙烯注塑是一种将熔融聚苯乙烯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以下是聚苯乙烯注塑工艺过程的详细步骤:2.1 模具准备在注塑过程中,模具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模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所制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因素。
同时,模具的材料也必须具有耐高温、抗磨损等特点。
在进行注塑前,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洁和加热处理,以确保模具表面干净、平滑,减少表面缺陷的产生。
2.2 原料处理聚苯乙烯原料一般为颗粒状或粉末状,需要在注塑前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过程包括干燥、混合和加催化剂等步骤。
干燥是为了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保持原料的干燥程度。
混合是将原料与其他添加剂混合,以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加催化剂是为了促进聚合过程的进行。
2.3 注塑过程注塑过程需要使用注塑机和模具。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入模具中。
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控制熔融温度、注塑速度、注塑压力等工艺参数,以确保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注塑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让其冷却凝固。
2.4 成品处理成品处理包括去除模具、清洁和后续加工等步骤。
在去除模具时,需要注意不损坏模具和成品。
清洁是为了去除成品表面的擦伤等瑕疵。
后续加工根据需要可以包括切割、打孔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3. 聚苯乙烯注塑工艺优点聚苯乙烯注塑工艺具有以下优点:3.1 高效生产注塑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高速、大量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2 多样化生产通过改变模具和工艺参数,可以生产出不同尺寸、形状和颜色的成品。
3.3 产品精度高注塑成型可以精确控制成品尺寸和形状,提供了高精度的成品生产方式。
聚苯乙烯包装制品的生产配方及工艺一、聚苯乙烯的性能及特点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1937年由美国一公司工业化生产,目前是继PE、PVC后的第三大通用型热塑性塑料。
均聚苯乙烯又叫水晶聚苯乙烯(Crystal PS),其特点如下:(一)均聚苯乙烯有极好的透光率,超过90%,是无色无嗅无味无毒的无定型热塑性塑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30万之间;(二)PS易燃烧,燃烧时冒黑色浓烟并有黑丝在空气中飘扬;(三)PS熔融温度88~105℃,流动性好,易加工成型,刚性大,但发脆,耐各种溶剂性差;(四)PS脆性可以用双向拉伸的方法得到改善;(五)PS耐电弧性好,电绝缘性好,可用作电晕处理的透明挡板,耐光性差,耐热性差,冲动强度低。
等规聚苯乙烯IPS是1955年意大利Montedison公司用高纯度苯乙烯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下聚合而成的一种结晶型聚苯乙烯,又叫通用PS(即GPPS),GPPS熔点205~215℃,IPS熔点高,加工困难,硬度大,性脆,需改性后才能使用。
高冲聚苯乙烯(HIPS)是弹性体(如聚丁二烯)同PS的接枝共聚物或二者的掺混物。
这是一种半透明的冲击强度较好的聚苯乙烯。
市场上所销售的聚苯乙烯一般是指HIPS。
二、HIPS用于包装制品的生产配方和工艺配方一:包装顺丁橡胶用HIPS薄膜顺丁橡胶是一种黏度很高的材料,一般都是用HIPS挤出吹胀生产的薄膜(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生产的HIPS,MI=3.5g/10min,在150~200℃机筒温度,190~200℃机头温度下挤吹而成薄膜)包装,使用时不必撕剥下来,不影响顺丁橡胶使用质量。
配方二:可用于真空吸塑成型的HIPS配方聚苯乙烯50.04%,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9.45%,含6%顺式聚丁二烯的聚苯乙烯粒料0.06%,上述组份混合挤出1mm厚度片材,可用于真空吸塑成型包装用盒、器皿等。
配方三:可真空模塑各种包装制品的HIPS共混物配方10:90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MI=0.5g/10min)10份质量,HDPE(MI=2.5g/10min)26份质量,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共聚物5份质量,橡胶改性聚苯乙烯(MW=27万)60份质量,70:25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0份质量,上述组份混合,挤出机挤出片材、板材,可真空模塑包装制品盒、皿、碗、碟,缺口冲击强度170J/m,制品光泽好。
聚苯乙烯工艺设计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摘要: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
可发性PS可被加工成低密度(0.7—10.0ib/ft3)的泡沫塑料剂品。
最常见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为发泡剂的戊烷的透明PS粒料。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悬浮聚合,影响因素一.聚苯乙烯的定义和合成1.1 .定义聚苯乙烯树脂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英文名称为Polystyrene,简称PS。
其分子结构式为:它是饱和烃类聚合物属热塑性树脂注意: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单体在贮存、运输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间苯二酚或叔丁基间苯二酚等阻聚剂以防止自聚1.2. 合成●本体聚合——获得的PS纯净度高,主要用来制造对电性能要求高的制品。
●悬浮聚合——获得的PS分子量高分布窄但纯度不如本体聚合PS,可用来制造一般日用和工业用品、和PS泡沫塑料。
乳液聚合——主要用于涂料和PS泡沫塑料。
溶液聚合——主要用于配制清漆。
各种生产方法制得的PS在性能上略有不同。
我国PS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和本体聚合,其中以悬浮法为主。
1.3.聚苯乙烯的结构聚苯乙烯的分子链上交替连接着侧苯基。
由于侧苯基的体积较大,有较大的位阻效应,而使聚苯乙烯的分子链变得刚硬,因此,玻璃化温度比聚乙烯、聚丙烯都高,且刚性脆性较大,制品易产生内应力。
由于侧苯基在空间的排列为无规结构,因此聚苯乙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很高的透明性。
侧苯基具有很大的空间位阻,造成PS分子链很僵硬,Tg在80℃。
侧苯基的存在使聚苯乙烯的化学活性要大一些,苯环所能进行的特征反应如氯化、硝化、磺化等聚苯乙烯都可以进行。
此外,侧苯基可以使主链上a 氢原子活化,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引起降解,因此制品长期在户外使用易变黄、变脆。
但由于苯环为共扼体系,使得聚合物耐辐射性较好,在较强辐射的条件下,其性能变化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