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08192766885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17
金色的鱼钩(完美版)PPT课件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拓展•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德育渗透与价值观培养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从此以后,我们就吃上了鲜美的鱼汤和鱼肉,但老班长却一次也没吃过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老班长在吃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难过极了一天,老班长在洗衣服时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他跑回来,取出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作者:陆定一简介创作历程及影响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精巧的叙事结构文章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老班长的讲述,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
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环境、人物动作、神态等,使故事更加真实感人。
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章语言简练,却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小梁老班长小梁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老班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其他人物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等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主题思想文章以金色的鱼钩为线索,通过讲述老班长带领病员走出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及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同时,文章也揭示了革命胜利需要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重要词汇及句式解析比喻夸张对偶030201修辞手法运用举例相关历史文化知识链接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01020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老班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课文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老班长的精神风貌?“金色的鱼钩”在课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03小组讨论及分享环节分小组,每组4-5人,讨论以上问题。
时代背景:红军长征时期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顽强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金色的鱼钩》以红军长征为背景,通过具体事件和人物描绘,展现了革命战士的崇高品质。
作者介绍:杨洪涛及主要作品杨洪涛,当代作家,以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著称。
主要作品包括《金色的鱼钩》、《红岩》等,这些作品都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革命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精神风貌。
杨洪涛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及意图创作背景01作者杨洪涛在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后,深感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因此决定创作《金色的鱼钩》。
创作意图02通过讲述老班长在长征途中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展现革命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同时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敬意。
作品影响03自发表以来,《金色的鱼钩》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对广大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
01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老班长带领病号过草地的经历,展现了老班长崇高的精神品质。
02采用倒叙手法,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03注重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01老班长忠诚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2病号身体虚弱,意志薄弱,但在老班长的关怀和帮助下,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03其他人物通过简短的描写,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艰苦的草地生活呈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营造出一种悲壮、崇高的意境。
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感人的情节安排,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03老班长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忠诚于党,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