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4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A.水结成冰B.湿衣服晾干C.菜刀生锈D.开水沸腾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3.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A.天然气燃烧放热B.电灯泡通电发热C.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4.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金桂飘香D.尘土飞扬5.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钢铁生锈C.纸张燃烧D.食物霉变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酒精挥发C.食物变馊D.石蜡熔化7.判断“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A.病毒的大小是否改变B.病毒的形状是否变化C.病毒是否离开宿主细胞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10.婴幼儿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易患肾结石。
下列描述属于三聚氰胺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粉末B.无味C.微溶于水D.呈弱碱性11.我国《食品安全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相关执法部门要对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要进行全面检查,以维护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重要的化工中间产品,化学式为C3N6H6。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低毒,常温下稳定,高温可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
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泌尿系统的损害。
曾有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制品和饲料中以提高产品含氮量。
有关三聚氰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是: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低毒,高温可分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雅安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冬天河水结冰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D.分离空气制氧气2、雅安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3、达州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燃放烟花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4、重庆市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5、临沂市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 石蜡融化B 纸张燃烧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6、南充市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食物腐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 铁生锈D.水的电解 干冰升华7、无锡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有氧化性B .酒精有可燃性C .浓盐酸有挥发性D .浓硫酸有腐蚀性8、泰安市.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9、武汉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B.冰雪融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10、乐山市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A .粘土烧成陶瓷B .玉米酿成白酒C .电扇通电转动D .铁矿冶炼成铁11、荆门市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煤气燃烧C .石蜡熔化D .大米酿酒12、孝感市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 B..食品发霉C.煤气中毒D.水分蒸发13、茂名下列变化中属于物质变化的是A.电解水B.木炭吸附色素C.木材燃烧 D.食物腐败14、宜昌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帖生锈 B.瓷碗破碎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15、娄底市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矿石粉碎C.榨取果汁 D.煤炭燃烧16、河南省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C.汽油挥发 D.石蜡熔化17、大连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制冰块 B.菠萝榨汁 C.食物腐烂 D.蔗糖溶解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北京市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2、陕西省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OHD. 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3、汕头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4、孝感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木炭烤肉串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5、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D.根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二、误区扫描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 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 4.5H 2O;属于化学变化..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 2和O 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4.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5.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6.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7.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一定是..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化学变化..三、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水的蒸发C. 灯泡发光D. 纸张燃烧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础达标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纯碱发面蒸馒头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木条燃烧D.水结成冰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C.放热D.铝减少了7.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8.我能说出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能指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①加热熔化石蜡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状和状态(填“变化”或“不变化”),(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结论:该变化属于变化.②点燃镁条观察到的现象是:银白色固体镁条燃烧时,发出光,释放出大量的,并生成状的物质.结论:该变化属于变化.能力提升1.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4.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制成冰雕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6.前阶段,微信热传“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施工人员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已知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苯的化学性质有;(2)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7.①铁熔化成铁水②葡萄酿成酒③铜能变成铜绿④胆矾是蓝色晶体⑤食物变质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8.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写到下列括号内:(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5)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培优训练1.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B.干冰可作致冷剂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氧气能供给呼吸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3.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下是生产、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用途:①铜制成导线②氢氧化钠去除油污③氧气用于医疗急救④金刚石用于裁玻璃⑤石墨可制铅笔芯⑥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请你从用途中体现出的主要性质角度,将上述用途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的分类标准是,包括事例为(填序号).4.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蜡烛燃烧为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变化.【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的装3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答案基础达标1、【解答】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故选:B2、【解答】A、食醋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因此食醋能除水垢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吸收热量,使病人体温降低,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纯碱显碱性,能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答】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云消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 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 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 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 正确.故选:D.5、【解答】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6、【解答】A、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生成白色粉末是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放出热量属于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D、铝减少了属于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故选B7、【解答】(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为物理性质,故选③;(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①;(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为化学性质,故选④;(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选②.故答案为:(1)③;(2)①;(3)④;(4)②.8、【解答】①加热熔化石蜡: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由长变短,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点燃镁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此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①变化;没有;物理;②耀眼的白;热;白色粉末;化学.能力提升1、【解答】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制取纯碱,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制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解答】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正确.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 错误.故选:C.3、【解答】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4、【解答】A.浓氨水挥发出了氨气,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过滤以及吸附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5、【解答】A、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泥土烧成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6、【解答】(1)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2)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故答案为:(1)无色、有刺激性、液体等;能与氧气、氢气、溴等物质反应(2)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言之有理也可).7、【解答】(1)胆矾是蓝色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2)铜能变成铜绿,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3)铁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葡萄酿成酒、食物变质的过程中分别有酒精、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④;(2)③;(3)①⑥;(4)②⑤.8、【解答】(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2)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属于物理变化;(3)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属于化学变化;(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属于物理变化;(5)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7)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8)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B;(2)A;(3)D;(4)A;(5)C;(6)A;(7)B;(8)B.培优训练1、【解答】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错误;B、干冰可作致冷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正确;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正确;D、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错误.故选BC.2、【解答】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呼吸时分解有机物,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的利用,故此项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的性质,这种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因此此项不选;C、生铁制造铁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D、铜制制造导线,原理是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合适.故选A.【解答】铜制成导线、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石墨可制铅笔芯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3、能表现出来,都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都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答案为: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①④⑤.4、【解答】(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所谓利即为人所利用的用途,弊则是指使用中所带来的问题.回答本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5、【解答】(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所谓利即为人所利用的用途,弊则是指使用中所带来的问题.回答本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1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海水晒盐C.瓦斯爆炸D.干冰升华【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所以CO2是酸【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3.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X中有水D.X是氧化物【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水铸成锅B.折纸鹤C. 烧制陶瓷D.编制中国结【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铁生锈C.爆炸D.食物腐败【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6.“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评卷人得分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7.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8.下列水的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自然沉淀C.沙层过滤D.杀菌消毒【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9.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消耗3molY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C.M属于有机物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0.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煤燃烧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中,利用原理为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清除电冰箱中的异味 B.用生石灰吸收水蒸气C.在研钵内将胆矾研碎D.石墨粉润滑机床[【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4.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做电光源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C.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考点、热点回顾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及判定。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判定。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典型例题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雕刻玉器 D.食物腐烂变式训练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变式训练2.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变式训练 3.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________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________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______________.①钢铁生锈;②汽油挥发;③食物腐败;④蔗糖溶于水;⑤动物呼吸;⑥石蜡熔化;⑦米酒发酸;⑧植物的光合作用.典型例题2.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A.蜡烛燃烧,葡萄酒化 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变式训练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C.云变成雨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变式训练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B、牛奶变酸矿石粉碎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D、光合作用蜡烛融化变式训练3.请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1)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3)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4)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典型例题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物质挥发性 B.溶液酸碱性C.物质可燃性 D.金属活动性变式训练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铜作导线 B.用煤气作燃料C.用干冰作制冷剂 D.用金钢石作玻璃刀刀头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性 D.易撕碎变式训练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 B.盐酸用于除铁锈C.氧气供给呼吸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三、课堂练习:1.请分别列举一个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B.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C.铁制水龙头渗漏引起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D.旅游城市标志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变绿3.“人间仙境,最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莱阳梨榨汁 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 D.招远沙里淘金4.我们家乡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5.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6.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B.C.D.四、课后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冰雪融化 C.蜡烛熔化 D.灯泡发光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新物质生成C.有颜色改变 D.有沉淀产生3.下列有关食品和调味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红酒 B.水果榨成果汁C.粮食酿成陈醋 D.鲜奶制成酸奶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钢能导电 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 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D.铝用于制造导线6.下列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B.现榨果汁C.碾磨米粉D.溶解蔗糖7.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海水晒盐B.用干冰人工降雨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D.利用风力发电8.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元素周期表顺口溜:侵害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那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火星四射B.放热C.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减少2.(2018·广州白云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石墨作电极B.用金刚石作玻璃刀的刀头C.粮食酿酒D.用铁锅炒菜3.(2018·北京平谷二模)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裁剪、制胎铜板裁剪敲打并焊接成胎体掐丝、粘丝铜丝掐成图案并粘在胎体上点蓝、烧蓝釉料点涂在图案中并烧制磨光、镀金制品打磨光亮并用火镀金其工艺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裁剪B.掐丝C.烧蓝D.磨光4.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5.(2018·上海杨浦二模)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固体B.不易与氧气反应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良好的延展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作铅笔芯C.用铜丝作导线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7.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氧气能助燃B.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C.氢气用作燃料D.用二氧化碳灭火8.(2018·北京怀柔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B.浓盐酸易挥发C.甲烷能燃烧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9.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和田玉雕刻玉件B.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了一层白膜C.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D.爆炸10.[2018·重庆B]“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
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11.[2018·雅安]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12.[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酒精挥发C 食物腐败D 矿石粉碎答案:C解析:食物腐败是食物中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铜能导电B 镁能燃烧C 酒精易挥发D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答案:B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镁能燃烧,是镁在燃烧这个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铜能导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答案:A解析:氧气支持燃烧,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可用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食品防腐。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可用于冶炼金属。
4、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答案:B解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且红磷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 颜色B. 硬度C. 氧化性D.熔点解析:A、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氧化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熔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2.和水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B氧化钙遇水放热C水通电产生两种不同的气体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解析:A、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与水的性质无关,故符合题意;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水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水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水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熔点B. 可燃性C. 硬度D. 导热性解析: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米酿成醋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解析:A.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所以活性碳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C.米发生化学反应会变成醋,所以米酿成醋,是利用了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以用在保护气,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蜡炬成灰D、木已成舟3、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瓷碗破碎C、酒精挥发D、石蜡熔化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A.食物腐烂B.钢铁生锈C.湿衣服晒干D.蜡烛燃烧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7、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颜色的改变B.气体放出C.新物质生成D.发光、放热现象8、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9、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10、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金属活动性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12、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有良好的延展性 B.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能导电 D.能导热13、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无色气体生成B、有蓝色沉淀生成C、有白色沉淀生成D、发出耀眼白光1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15、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灯泡通电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1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1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
习(含解析)
1.化学变化
2.食盐和蔗糖
3.“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水的电解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燃放烟花
10.煤气燃烧
11.森林失火
1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橙汁榨汁。
2.在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食盐和蔗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正确的解
释是“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在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其中主要由物理变
化引起的是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水的电解。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中不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燃放烟花。
10.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煤气燃烧。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
化的是森林失火。
12.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
学变化,正确应为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干冰用作冷冻剂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B.铁水铸成锅C.铜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铜绿D.酒精燃烧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4.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煤燃烧B.干电池放电C.光合作用D.水电解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挥发性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食物腐烂C.纸张燃烧D.钢铁生锈7.在天气不好时,不能在河道停留,如果看到河水变浑浊,山洪或者泥石流就会在十几秒或几十秒内抵达,根本来不及撤离,在山洪来临前,有些人抬着烧烤架物河道桥下准备烧烤,还有人打着伞在河道嬉戏,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山洪暴发B.泥石流C.桥下烧烤D.打伞嬉戏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作电极B.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一氧化碳作燃料D.金刚石刻划玻璃9.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木炭吸附 B.闻气味 C.石墨导电性 D.纸花变色1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果汁榨取B.粉笔折断C.纸张燃烧D.矿石粉碎11.实验室里几种药品聚在一起聊天,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粗盐:最近天气真潮,身上湿漉漉的B.酒精:出来透个气,感觉身子都变轻啦C.浓硫酸:我要减肥,现在吸口空气都增重D.生石灰:把我放到水里我就兴奋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氢气作燃料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冰雪融化C.白磷自燃D.食物变质14.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增加氧气的质量B.节省双氧水的质量C.提高氧气的质量D.使双氧水迅速分解放出氧气15.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B.易燃C.沸点为-42.1℃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6.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风得意B.百炼成钢C.如鱼得水D.草木皆兵17.下列物质中,其中颜色全部是黑色的一组()A.Fe3O4、CuO、MnO2B.Fe3O4、Cu、CuOC.Fe2O3、Fe3O4、Fe粉D.Fe2O3、CuO、C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B.白醋挥发C.饭菜变馊D.鸡蛋变臭20.产生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干冰升华C.美酒飘香D.石蜡熔化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B3. D4. B5. B6. A7. C8. C9. D10. C11. D 12. D 13. B 14. D15. B16. B 17. A 18. D 19. B20. A【解析】1.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的酸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酸碱性、金属的活泼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硫酸、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解:A、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铁水铸成锅过程中,只是铁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铜在潮湿的空气里能和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3.解: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铸造青铜器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解:A、煤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干电池放电,干电池的原理是一层金属锌片和里面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碱性电池原理和这也差不多),属于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水力发电,属于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B.此题考查了物质变化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时一定看清题目要求的是:化学能→电能.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就是将题中的每一选项进行逐一排除,定能选出正确答案.5.解:A、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6.解: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纸张燃烧是燃烧过程,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三者均属化学变化,只有湿衣服晾干是水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故选A属于物理变化即使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每个选项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此题是对物理变化判断的考查,只要能对物理变化的概念有所认识即可解决此题,此类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题.7.解:A、山洪暴发是水量大造成的灾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泥石流是由于雨水大造成山体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桥下烧烤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打伞嬉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8.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C.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9.解:A、木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木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属于化学性质.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木炭、石墨和气体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解:A、果汁榨取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1.解:A、最近天气真潮,身上湿漉漉的是由于粗盐吸水造成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出来透个气,感觉身子都变轻啦,是由酒精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我要减肥,现在吸口空气都增重,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2.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氢气、氧化钙和干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解: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4.解: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只是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不会增加或提高氧气的质量,也不会节省双氧水的质量.故选:D.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改变反应速率的特性,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的特点,与参加反应的双氧水的质量及生成氧气的质量多少无关.此题主要考查能改变反应速率、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是催化剂在一个反应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的特征.学生们应熟记催化剂的特征,以便探究其它反应中出现催化剂的题型.15.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无色气体属于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易燃是通过丙烷燃烧表现出来,丙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丙烷易燃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沸点为-42.1℃,属于物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属于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6.解:A、春风得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如鱼得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草木皆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7.解:氧化铁、铜是红色的;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碳是黑色的;铁是银白色.故选A.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颜色方面的内容.18.解:A.催化剂能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B.不加催化剂反应照样进行,故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D.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使反应变快或变慢,本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会改变,故正确.故选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的物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白醋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C、饭菜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鸡蛋变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0.解:A、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美酒飘香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变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D.铁生锈2.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酸腐蚀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冶炼金属B.稀硫酸用于除铁锈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变化中火星四射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热放出D.有黑色固体生成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B.氢气具有还原性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6.初中化学教材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a.氧化性,b.还原性,c.可燃性,d.毒性,e.吸水性,f.溶解性,g.酸碱性,h.腐蚀性。
请选择合适的代号(a~h),填写下列空格(每空只填一个代号):(1)浓硫酸通常用做干燥剂,是因为它有。
(2)氢气可用做高能燃料,是因为它有。
(3)氧气在燃烧反应中一般表现出。
(4)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
(5)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可用来检验溶液的。
(6)硫酸和氢氧化钠对人的皮肤有。
7.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点拨与辨析: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后,应无新物质生成。
由此分析B、C、D分别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各种不同的氧化物,而C只是水发生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例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D.面包发霉【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西瓜腐烂【例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B.用苛性钠干燥O2、H2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例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双氧水制氧气B.蜡烛燃烧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D.分离空气制氧气【例1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例15】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B.人体的呼吸作用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例16】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例17】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A.形成酸雨B.云雾消失C.冰川融化D.温室效应【例18】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蜡炬成灰D.木已成舟【例19】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百花中学九年级2015—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练习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滴水成冰 C.粮食酿酒 D.花香四溢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夏季柏油路面“变软”B.水遇冷结冰C.食物腐败变质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浓硫酸做干燥剂C.二氧化碳做温室肥料D.盐酸用于除锈4、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的内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海枯石烂B. 铁杵成针C.烈火真金D. 蜡炬成灰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衣服晾干B.食物霉变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不锈钢制炊具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B.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溶解性C.密度、硬度D.可燃性10、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 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C.牛奶变酸D.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11、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1535。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试身手】 1、(08潍坊)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甜菜的生长
B .汽油中加入乙醇
C .乙醇的燃烧
D .蔗糖的发酵
2、(08黄冈)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冰融化成水
B .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
C .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3、(08宜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棒融化
B .木材燃烧
C .湿衣服晾干
D .灯泡发光
4、(08临沂)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高粱酿酒
C .蜡烛受热熔化
D .用“84”消毒液消毒
5、(08南充)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 .干冰升华
B .电灯发光
C .矿石粉碎
D .粮食酿酒
6、(08泰安)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花香四溢
B .海市蜃楼
C .百炼成钢
D .木已成舟
7、(08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 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③氧气用于气焊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8、(08温州) 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传递。
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彩旗飘扬
B .气球升空
C .火炬燃烧
D .声音远扬
9、(08重庆)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A .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 .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D .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10、(08青岛)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A .米饭变馊
B .火药爆炸
C .湿衣服晾干
D .铁锅生锈
11、(08海南)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12、(08咸宁)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 .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 .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13、(08江西)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碾米
B .淘米
C .洗菜
D .酿酒
14、(08乐山)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制取明矾晶体 净 水 自制汽水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A B C D
15、(08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烟花燃放
B .百炼成钢
C .米酿成醋
D .美酒飘香
16、(08泰州)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可燃性
D .延展性
17、(08盐城)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8、(08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9、(08安徽)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B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 2 D 木炭在O 2中燃烧
C
20、(08广东)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
21、(08揭阳)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 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22、(08福建三明)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23、(08河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D.玉米酿制成酒精
24、(08河北) 图3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25、(08河南)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蜡烛熔化C.食物腐烂D.酒精挥发
26、(08武汉)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C.铁生锈 D.自行车爆胎
27、(08攀枝花)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洗后的湿衣物晾在室外变干B.汽油挥发
C.干冰气化D.用粮食酿酒
28、(08贵港)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车胎爆裂C.木条燃烧D.玻璃破碎
29、(08哈尔滨)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30、(08哈尔滨) 下列图示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31、(08黄石)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32、(08宿迁)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33、(08眉山) 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34、(08眉山)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35、(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6、(08山东)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7、(08山东)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38、(08太原) 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39、(08扬州)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C.饮用水生产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40、(08辽宁十二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水结成冰
C.蜡烛燃烧D.酒精挥发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