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82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6风电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版)(光伏项目参照执行)总则为规范风电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强化项目设计的规范、标准管理,保障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四大管控目标的实现,明确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力发电工程的建设标准,统一公司所属风电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原则及内容深度,依据国家、行业和相关法律及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公司风力发电项目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初步设计的内容、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初步设计报告由集团公司批准。
一、适用范围1、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管理的风电场项目。
2、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陆上并网型风电场工程设计。
3、本规定适用于新建和扩建的风电场工程设计。
二、规范性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DL/T 5218-2005);《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变电站》(Q/GDW 166.2-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电监会《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办安全〔2011〕26号);电监会《关于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中机组低电压脱网情况和无功补偿装置动作情况的通报》(办安全〔2011〕48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应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85号);三、设计依据及要求1、初步设计文件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落实集团公司有关风电工程设计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各分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公司在总结分析风电并网运行故障原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现予印发,请各单位严格执行。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缺失是当前风电大规模脱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
为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各单位要督促网内风力发电企业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性能进行改造、调试,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检测验证。
对此,特别强调:1. 新建风电机组必须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通过按国家能源局《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并网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2. 对已并网且承诺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半年内完成调试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同一型号的机组应至少检测一台。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3. 对已并网但不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容量为1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一年内完成改造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报告提交前,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优先调度。
逾期未交者,场内同一型号的机组不予并网。
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二○一一年七月六日主题词:综合风电反事故措施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1年7月6日印发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总结分析风电大规模脱网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要求,特制定《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1.4.1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2014年12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88号(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46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7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主席令[1999]第23号(2000年1月1日起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47号(2011年5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2009年修正)1.4.2 国家法规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39号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5)《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6)《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7)《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432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86号1.4.3 地方法规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2008年1月1日实施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2010年7月1日实施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2011年6月1日实施4)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40号5)《新疆自治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新安监行管字【2012】11号6)《新疆防震减灾实施办法》(2013年3月1日实施)1.4.4 政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2005年第1号令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第3号令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第17号令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0年第36号令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30号令6)《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38号7)《发电机组并网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45号8)《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22号9)《关于印发〈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61号10)《国家电监会关于印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19号11)《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11]21号12)《国家电监会关于印发<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23号1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电监会令第1号14)《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电监会令第2号15)《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会24号令16)《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令第5号17)《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电监会令第9号18)《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电监会令第15号令19)《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市场[2006]42号20)《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电监会(办安全[2011]26号)21)《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2012【16】号文22)《风力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规范》办安全[2011]79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24)《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8]20号25)《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26)《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27)《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28)《全国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4]865号29)《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899号)30)《关于切实加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电监会特急发改能源[2005]1690号31)《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3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77号33)《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34)《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85号35)《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国家电网调[2011]第974号3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37)《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号38)《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2006]第92号39)《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40)《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011年第21号)41)《风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试行)》201号国家电网调【2010】4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43)《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07】0006号44)《风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和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国网调【2010】201号)45)《防止风电大规模脱网重点措施》(西电调【2001】59号)46)《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国网调【2011】974号)47)《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网生【2012】352号)48)《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1.4.5 国家标准1)《安全色》GB2893-20082)《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7)《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1-201211)《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18710-200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2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199225)《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2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28)《防洪标准》GB50201-19942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3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3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3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GB/T2893.1-20043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GB/T2900.53-200134)《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35)《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 10436-19893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37)《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38)《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3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40)《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9069-200341)《风力发电机组塔架》GB/T19072-201042)《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GB/T19568-200443)《风力发电机组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9960.1-200544)《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GB/T25383-201045)《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GB/T25384-201046)《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及维护要求》 GB/T25385-201047)《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控制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5386.1-201048)《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控制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5386.2-201049)《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25387.1-201050)《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变流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25387.2-201051)《风力发电机组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25389.1-2010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Z25427-20105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55)《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201156)《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T50059-201157)《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58)《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59)《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6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 200261)《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2012)62)《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1-2012)63)《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Z 25427-2010)6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4.6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规范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4.7 风力发电行业标准、规范1)《风电场工程可行性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001-2007)2)《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3)《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4)《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FD004-2007)1.4.8 电力行业标准、规范1)《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796-20122)《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5027-19933)《电力工程气象勘察技术规程》(DL/T 5158-2012)4)《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5)《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DL/T537-20026)《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7)《特低电压(ELV)限值》GB/T3805-20088)《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DL/T574-20109)《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2007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DL/T639-199713)《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201214)《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1215)《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L/T1084-200816)《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5025-200517)《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1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19)《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20)《电力大件运输规范》DL/T1071-200721)《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724-201022)《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程》DL/T5383-20071.4.9 其他标准、规范1)《风涡轮发电机组.第1部分:设计要求》IEC61400-1-20052)《风涡轮发电机组.第12部分:风涡轮机动力特性试验》IEC 61400-123)《风能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IEC 61400-20:20014)《转动叶片的实物结构试验》IEC TS 61400-23-20025)《风力涡轮发电机组第24部分:雷电防护》IEC61400-2420026)《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JB/T10194-20007)《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JB/T10300-20018)《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JB/T10427-2004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10)《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11)《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200212)《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50.1-201113)《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14)《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115)《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NB/T 31011-201116)《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NB/T 31028-201217)《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定》Q/GDW432-201018)《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392-200919)。
第五章风电分部一、单选题(共150题)1.依据《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177号),经电网调度机构()的运行时段,不对风电场预测预报进行考核。
(A)备案(B)批复(C)发布指令(D)修改调整答案:D2.根据Q/GDW588-2011《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风功率预测系统中数据的存储求所有数据至少保存()年。
(A)20(B)5(C)IO(D)IS答案:C3.根据GB/T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
风电场安装的风电机组应满足功率因数在0的范围内动态可调。
(A)超前0.85~滞后0.85⑻超前0.95~滞后0.95(C)超前0.9~滞后0.9(D)超前0.97~滞后0.97答案:B4.根据《风电场功率调节能力和电能质量测试规程》(Q/GDW630-2011)风电场停运时测量并网点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各次谐波电压和间谐波电压,测试周期为()小时。
(A)48(B)12(C)6(D)24答案:D5.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国家电网调(2011)974号),对己并网但不具备合格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容量为O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电场应在一年内完成改造和现场检测,并提交检测验证合格报告。
(A)I(B)0.75(C)0.5(D)1.5答案:A6.根据《风电并网运行服务指南》(调水(2012)297号),风电场并网应提前()个月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交并网申请书,,同时提交风电场相关的详细资料。
(A)3(B)2(C)5(D)4答案:A7.根据Q/GDW630-2011《风电场功率调节能力和电能质量测试规程》,风电场产生的闪变测试方法是当风电场正常运行时,以不低于OkHz的须率米集并网成电压和电动序列。
(A)3答案:C(B)2(C)5(D)48.依据Q/GDW588-2011《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单个风电场功率的短期预测月均方根误差应小于(A)0.1(B)0.15(C)0.25(D)0.2答案:D9.根据Q/GDW588-2011《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调度端和场站端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均应运行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区。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新疆电网新能源发展及并网调度管理要求新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内容新能源并网管理及运行水电及新能源现状新疆电网电源构成4\\水电并网管理及运行“十二五”电源建设概况5\\截至2013年9月底,新疆电网总装机3146.4万千瓦,其中火电2250.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1.53%;水电418.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3%;风电318.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0.11%;光伏发电5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75%;其它装机103.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 。
电源构成\\71. 53%13. 30%\\10. 11%3. 30% 1. 75%\\火电水电\\风电\\其它\\光伏\\2250. 6\\418. 7 318. 3\\103. 8 55. 0\\0. 0\\500. 0\\1000. 0\\1500. 0\\2000. 0\\火电水电风电其它光伏\\万千瓦\\新疆电网电源构成\\形成以伊犁、阿勒泰为主要开发的北疆水电群\\以巴州、阿克苏、和田、疆南为主要开发的南疆水电群\\阿勒泰\\巴州\\阿克苏\\喀克\\和田\\伊犁\\以乌昌北疆地区、哈密东疆为主要开发的火电群\\哈密\\乌昌地区\\火电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奎屯、昌吉、乌鲁木齐、阿克苏、哈密地区。
其中大部分火电机组为供热机组,仅玛纳斯电厂三期电厂、吐鲁番电厂机组为纯发电机组。
水电分布情况:大机组主要位于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巴州地区,其余分布在各地州的水电机组机组大多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枯水期水电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30%。
仅吉林台水电站,恰甫其海水电站,察汗乌苏水电站具有库容,能够进行调节。
新疆电网电源构成以吐鲁番、哈密、和田、疆南为主要开发的南疆光伏电站阿勒泰\\乌鲁木齐\\喀克\\塔城\\以哈密、吐鲁番为主要开发的东疆风电群\\形成以阿勒泰、塔城乌鲁木齐主要开发的北疆风电群\\哈密\\吐鲁番\\和田\\风电电站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达坂城地区,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阿拉山口地区。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1.12.21•【文号】国能发监管规〔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能发监管规〔2021〕60号各派出机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范电力系统并网运行管理,国家能源局对《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市场〔2006〕42号)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根据《规定》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制修订各地现行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国家能源局备案。
国家能源局2021年12月21日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及电力市场有序运营,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接调度的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抽水蓄能、自备电厂等发电侧并网主体,以及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新型储能。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能源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国能新能[2011]136号【发布部门】国家能源局【发布日期】2011.05.03【实施日期】2011.05.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为完善风电信息管理,规范风电信息报送、审核、统计和发布工作,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和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一年五月三日附: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风电信息管理机制,规范风电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发挥信息管理对风电场开发、建设和运行的服务作用,促进全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并网型风电信息管理工作。
非并网型风电信息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风电信息是指风电项目建设、风电机组运行和风电并网等方面以一定形式记录和保存的文件和数据。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委托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负责风电信息管理。
具体任务包括:(一)制定风电信息管理制度;(二)收集、审核、整理和分析风电信息;(三)提供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所需的风电信息;(四)建设、运行和维护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网络与系统;(五)指导风电场项目公司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等开展风电信息管理工作;(六)组织开展风电信息员业务培训和上岗认证工作。
第五条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协调本省(区、市)风电场项目公司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风电信息提交工作;各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负责指导、监督、协调所属风电场项目公司的风电信息提交工作。
第六条各风电场项目公司、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应建立信息员制度,按照《风电信息收集和提交技术规定》的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地提交有关信息。
浅谈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技术摘要:低电压穿越能力:是指在风机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机能够保持并网,对过电压、过电流进行抑制技术,甚至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持电网恢复正常,从而“穿越”这个低电压时段。
关键词:浅谈;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技术一.规程与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风电机组应严格按照《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具备低电压穿越的能力,并通过有关机构的检测认证;对于风电装机容量占其他电源总容量比例大于5%的省(区域)级电网,该电网区域内运行的风电场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范》(GB/T 19963—2000)中对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基本要求:(1)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具有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625ms的能力。
(2)风电场发生跌落后2s内能够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二.发生低电压穿越的原因针对电网故障引起的故障,通常可以分为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网两相接地故障、电网两相相间短路故障以及电网三相相间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跌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经验表明,在各种类型的电网故障中,单相接地故障占大多数,容易引起不对称故障电路,而对于我们风力发电场,除了考虑电网电压的波动,还应该分析风电场集电线路和风机所对应的箱变等可以引起风电机组网侧电压波动的因素。
三.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原理1. 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是一种新型发电系统,采用风轮直接驱动多极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发电,然后通过全功率变流器变换电路,将电能转换后并入电网。
2.全功率变流器全功率变流器是由发电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两个三相PWM电压型变流器构成,发电机侧变流器实现对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网侧变流器实现输出并网,输出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和直流侧电压控制,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依靠全功率变流器实现高性能控制。
附件6风电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版)(光伏项目参照执行)总则为规范风电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强化项目设计的规范、标准管理,保障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四大管控目标的实现,明确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力发电工程的建设标准,统一公司所属风电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原则及内容深度,依据国家、行业和相关法律及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公司风力发电项目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初步设计的内容、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初步设计报告由集团公司批准。
一、适用范围1、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管理的风电场项目。
2、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陆上并网型风电场工程设计。
3、本规定适用于新建和扩建的风电场工程设计。
二、规范性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 -2010);《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 部分:变电站》 (Q/GDW 166.2-2007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 号)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 》( FD003-200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 GBJ22-87) ;电监会《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 (办安全〔2011〕26 号) ;电监会《关于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中机组低电压脱网情况和无功补偿装置动作情况的通报》(办安全〔2011 〕48 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 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应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85 号);三、设计依据及要求1 、初步设计文件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落实集团公司有关风电工程设计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9.13•【文号】办安全[2011]79号•【施行日期】2011.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正文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的通知(办安全[2011]79号2011年9月13日)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集团公司,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风电场并网安全监督管理,根据前期风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试点情况和近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教训,我会修改完善了《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各单位要按照《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45号)规定,依据《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对新建风电场在进入商业运营前组织开展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已投入运行风电场定期进行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告电监会安全监管局。
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八月)目次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必备项目5 评价项目5.1 电气一次设备5.1.1 风力发电机组与风电场5.1.2 高压变压器5.1.3 涉网高压配电装置5.1.4 过电压5.1.5 接地装置5.1.6 涉网设备的外绝缘5.2 电气二次设备5.2.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2.2 电力系统通信5.2.3 调度自动化5.2.4 直流系统5.3 安全管理5.3.1 现场规章制度5.3.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5.3.3 技术监督管理5.3.4 应急管理5.3.5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5.3.6 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5.3.7 安全标志前言为进一步加强风电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本标准。
附件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总结分析风电大规模脱网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要求,特制定《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已建、新建和改扩建的风电场均应执行《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要点》。
一、风电机组1.电压适应性: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0.9~1.1倍额定电压范围(含边界值)内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至0.2倍额定电压时,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运行625ms;并网点电压跌落后2s内恢复到0.9倍额定电压过程中,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连续运行。
风电机组应具有必要的高电压穿越能力。
2.频率适应性:电力系统频率在49.5Hz~50.2Hz范围(含边界值)内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频率在48Hz~49.5Hz范围(含48Hz)内时,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运行30min。
3.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等背景电能质量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新建风电机组必须满足《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433号)要求进行的并网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二、风电场5.风电场应综合考虑各种发电出力水平和接入系统各种运行工况下的稳态、暂态、动态过程,配置足够的动态无功补偿容量,且动态调节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0ms。
风电场应确保场内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部分自动调节,确保电容器、电抗器支路在紧急情况下能被快速正确投切。
6.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和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容量,应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按照分层分区、基本平衡的原则在线动态调整。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并网点电压出现跌落时,风电场应动态调整机组无功功率和场内无功补偿容量,配合系统将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快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规范风电并网调度运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用范围为已并网运行的,由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的风电场。
地(市)、县电力调度机构及其直接调度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以工商注册公司为基本单位参与本细则。
第四条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对风电场执行本细则及结算情况实施监管。
华北区域省级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在电力监管机构授权下按照调度管辖范围具体实施所辖电网内风电场参与本细则的执行与结算,运行结果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后执行,依据运行结果风电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二章调度管理第五条风电场应严格服从所属电力调度机构的指挥,迅速、准确执行调度指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拖延执行。
接受调度指令的并网风电场值班人员认为执行调度指令将危及人身、设备或系统安全的,应立即向发布调度指令的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人员报告并说明理由,由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人员决定该指令的执行或者撤销。
出现下列事项之一者,定为违反调度纪律,按照全场当月上网电量的1%考核,若考核费用不足10万元,则按10万元进行考核。
(一)未经电力调度机构同意,擅自改变调度管辖范围内一、二次设备的状态, 以及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关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AGC、A VC装置等的参数或整定值(危及人身及主设备安全的情况除外);(二)不执行调度指令;(三)不如实反映调度指令执行情况;(四)不满足每值至少有2人(必须包括值长)具备联系调度业务资格的要求;(五)现场值长离开工作岗位期间未指定具备联系调度业务资格的接令者;(六)不执行电力调度机构下达的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七)调度管辖设备发生事故或异常,5分钟内未向电力调度机构汇报(可先汇报事故或异常现象,详细情况待查清后汇报);(八)在调度管辖设备上发生误操作事故,未在1小时内向电力调度机构汇报事故经过或造假谎报;(九)其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认定属于违反调度纪律的事项。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0.12.21•【文号】国能新能[2010]433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三峡总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船级社、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促进风电技术进步,规范风电产业的发展,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现制订了《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单位,请遵照执行。
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能源局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管理,促进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2011年1月1日起,新核准风电项目安装并网的风电机组,必须是通过本办法规定检测的机型,只有符合相关技术规定的风电机组方可并网运行。
第三条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只需检测其中的一台。
发电机、变流器、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叶片等影响并网性能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的风电机组视为不同型号,需要重新检测。
风电机组并网检测报告中应说明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企业、型号、序列号和技术参数。
第二章各方责任第四条并网检测机构负责开展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工作并出具并网检测报告。
并网检测机构应是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符合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第五条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应及时委托并网检测机构进行风电机组的检测,并提交相关资料和电气模型。
国际能源局文件
国能新能【2011】182号
国际能源局关于
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中节能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华锐风电科技公司、金风科技公司、东方汽轮机公司、湘电集团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今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对电网运行安全和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现就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通知如下:
一、加强风电场建设施工管理。
各开发企业应加强对参与风电场建设的施工企业与人员资质的管理和现场质量监督与检查验收。
各风电场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试验和投产验收,要针对风电场内电缆头、电压互感器等设备故障频发问题开展专项隐患排查。
因设备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引发大范围事故的风电场,要立即检查评估和整改,再经测试和验收后,方可并网运行。
二、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
风电开发企业应规范风电场无功
补偿装置运行管理,按照要求配备无功补偿和调节装置并保障正常运转确保所属各风电场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网运作,并具备承受一定的过电压的能力,要深入研究和完善改造场内升压站,实现风电场汇集线单向故障的快速切除、避免故障扩大。
三、提高并网运行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新核准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应严格按照《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机组和风电场,开发企业应会同设备制造企业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一年内完成设备或风电场的改造,使其符合并网运行要求。
未按规定完成改造的风电机组和风电场,不得并网运行。
四、加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管理。
电网企业应根据风电并网运行特点和电网安全运行的有关要求,制定合理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加强对风电好接入方案的审查和并网验收。
各级电网调度机构要加强即时监控,优化电网运行管理,同时制定有效的反事故预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国家风电技术检测研究中心要提高低电压穿越监测能力,加快开发方便适用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和测试系统,满足风电并网运行和管理的需要。
各风电场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测试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直到取得检测认可。
六、加强风电并网运行设计规范和反事故措施的研究。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国家电网公司,深入研究事故原因,国家电网公司尽快制定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和相关管理要求,水电水利规划设
计总院研究提出优化和规范风电场设计和建设施工的相关建议,增强风电场与电网协调运行的能力。
请各有关单位按上述要求,进一步提高风电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