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信号的并行处理算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6.85 KB
- 文档页数:5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庄振帅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早期的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
图像处理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
首次获得实际成功应用的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他们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1964年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考虑了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由计算机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后又对探测飞船发回的近十万张照片进行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以致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及全景镶嵌图,获得了非凡的成果,为人类登月创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
在以后的宇航空间技术,如对火星、土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取得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在医学上获得的成果。
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
C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称为图像重建。
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
1979年,这项无损伤诊断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说明它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属于这些领域的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过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等,使图像处理成为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
基于FPGA的并行实序列FFT算法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数据处理速度对计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是一种快速计算DFT的算法,大大提高了DFT的计算效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实时处理海量的数据,这对FFT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基于CPU的FFT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
为了加速FFT算法,可以利用FPGA并行计算的特性。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集成电路,可以通过配置逻辑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相较于通用处理器,FPGA具有可编程性强、并行计算能力强等优点。
因此,利用FPGA进行并行实序列FFT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首先,需要了解并行实序列FFT算法的原理。
实序列FFT算法可以将输入序列分为偶数部分和奇数部分,然后通过FFT算法分别计算这两部分的DFT,最后将结果进行合并即可得到整个序列的DFT。
并行算法的设计思路是将这些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单元,并行计算。
在FPGA上实现并行实序列FFT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设计FPGA的结构:将输入序列分为偶数部分和奇数部分,并为每个处理单元分配计算任务。
2.对每个处理单元进行FFT计算:在每个处理单元内部,实现FFT算法,计算偶数部分和奇数部分的DFT。
3.合并计算结果:将各个处理单元计算得到的DFT结果进行合并,得到整个序列的DFT。
在设计并行实序列FFT算法时1.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同步。
可以使用FPGA内部的通信接口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保证各个处理单元的计算结果能够及时传输和合并。
2.数据存储:在FPGA上进行大规模数据的计算,需要合理设计数据存储结构,以提高计算效率。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庄振帅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早期的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
图像处理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
首次获得实际成功应用的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他们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1964年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考虑了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由计算机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后又对探测飞船发回的近十万张照片进行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以致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及全景镶嵌图,获得了非凡的成果,为人类登月创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
在以后的宇航空间技术,如对火星、土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取得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在医学上获得的成果。
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
C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称为图像重建。
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
1979年,这项无损伤诊断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说明它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属于这些领域的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过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等,使图像处理成为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
fft并行捕获原理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并行捕获原理是指利用多个独立的通道同时采集数据,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
本文将介绍FFT并行捕获原理及其应用。
一、FFT原理简介FFT是一种将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频率信号的算法,它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算法之一。
FFT算法通过将时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频率分量,从而实现对信号频域特征的分析和处理。
FFT的基本原理是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波,每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可以通过FFT算法计算得出。
通过对频域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得信号的频谱信息,包括频率成分、频率强度等。
二、并行捕获原理在信号处理中,通常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如果使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会导致数据处理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而并行捕获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
并行捕获原理是指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独立的通道对数据进行采集,将数据分成多个部分并进行并行处理。
每个通道可以独立地采集和处理数据,从而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
在FFT中,可以利用并行捕获原理将输入信号分成多个子信号,并通过多个通道同时进行采集和处理。
每个通道独立地进行FFT计算,最后将各个通道的计算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FFT的计算速度和效率。
三、FFT并行捕获的应用FFT并行捕获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信号处理。
通过利用FFT并行捕获原理,可以实现多通道的并行信号处理,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2. 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领域,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音频特征提取。
通过并行捕获多个通道的音频信号,并进行FFT计算,可以实时地获取音频信号的频谱信息,用于音频处理和音频识别等应用。
3. 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中,需要对图像进行频域分析和图像增强。
目前,已产生多种基于不同的坐标系定义的If-IS变换模型,采用不同的模型将直接导致融合效果的不同1231,而对于不同1HS变换方法的融合效果的评价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本节将针对典型的遥感数据IKONOS卫星图像分析比较不同IllS变换模型对融合结果的影响,得出一些指导性的结论,为并行化实现ills融合算法选择一种最理想的IHS变换模型。
IKONOS是美国空间成像公司于1999年9月24日发射升空的世界第一颗高分辨率商用卫星,它获得的影像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IKONOS多光谱图像主要包含有四个波段的信息,R、G、B以及近红外光。
我们用C++语言实现了基于四种ms变换模型的图像融合算法,实验平台是1.3.3节中的CL,并用两幅分辨率分别为4m和lm的Ⅱ(oNoS全色和多光谱图像进行了测试,图像大小均为1024X1024。
图2.3是使用4种不同IHS变换模型融合出来的结果。
其中(a)图为输入的MS图像,(b)图为输入的Pan图像,(cXdXeX01虱依次为使用圆柱体1、圆柱体2、双六棱锥模型以及三角形模型融合后得到的结果图像。
图2.3不同IHS变换模型的融合结果首先从视觉效果上面评判这四种融合图像的结果,从空问分解度、清晰度和极限放大倍数上来看,这四种ms交换模型融合的结果都能将Pan图像和MS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原有的MS图像在清晰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清晰的看见路面上的汽车、房屋的结构,如房屋的阴影、门前的柱子等细节信息都能清楚辨认。
而这些细节在MS图像上都是难以辨认的.从视觉感观上来看,原圆柱体2的融合图像亮度明显偏暗,与原多光谱图像的颜色差异较大.其他三种融合结果则均能得出较好的结果,然而从草坪,路面等局部比较来看。
则能发现圆柱体l的融合结果明显优子三角形和双六棱锥模型,它的这些部位真实感图2.5各进程分配图为了提高算法效率,满足实时性要求,我们设计了可扩展性能好、执行效率高的IHS融合并行算法P-IHS(ParallelIntensity-Hue-Saturation)。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优化和实现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的方法。
它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通信系统、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算法的优化和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讨论数字信号处理中算法优化和实现的相关内容。
算法优化是指对已有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和性能。
对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而言,优化的目标通常包括减少计算量、提高实时性、降低功耗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优化技术。
首先是算法流程的简化。
对于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尝试对算法进行简化,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和计算,以减少算法的复杂度和计算量。
例如,可以通过对算法进行数学推导和优化,将一些繁复的运算转化为简单的运算,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其次是算法的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指在多个处理单元上同时执行一部分计算任务,以提高计算效率。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可以将算法中的一些独立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单元进行并行计算,从而加快算法的执行速度。
例如,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GPU)进行并行计算。
另外,算法的硬件实现也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式。
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通常在通用计算机上实现,但这往往会面临性能瓶颈和计算资源的限制。
因此,将算法实现在专用的硬件上,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可以加快算法的执行速度,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除了算法优化,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现是指将算法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程序或硬件电路。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平台和编程语言,以及算法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
对于软件实现而言,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平台是关键。
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开发平台包括MATLAB、C/C++等。
基于TMS320C6678DSP多核编程的SPECAN成像处理算法实现李佳洋【摘要】介绍了SPECAN(SPECtral analysis) SAR成像算法基于2片TMS320C6678的工程实现.文中对SPE-CAN SAR成像算法原理做了简单介绍,对算法工程化实现进行重点描述,着重对实现过程中DSP多核间同步、2片DSP间的同步、多核多通道EDMA传输以及大数据量存取及解决措施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工程实现结果.与其他几种成像算法工程化比较,通过结论可知对于成像精度要求不高,但要求快速实时处理时,SPE-CAN算法为最理想的工程化实现成像算法.【期刊名称】《弹箭与制导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119-122,126)【关键词】SPECAN成像处理算法;TMS320C6678;多核编程【作者】李佳洋【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 6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8.3SAR在环境保护、灾害检测、资源勘察、地质测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
目前主要的SAR成像算法有距离多普勒(RD)算法、Chirp-Scaling(CS)算法、距离徙动算法(RMA)、反投影(BP)算法以及频谱分析(SPECAN)算法等。
相对于其他成像算法,SPECAN算法具有运算量小、所需内存较少的特点,更适合快速实时处理。
TI公司生产的8核高性能DSP芯片TMS320C6678具有运算资源丰富,高速总线接口类型多样化等特点。
文中着重介绍了基于2片TMS320C6678的SPECAN算法实现过程中的工程化处理,以达到算法精度以及实时性最优的目的。
SPECAN算法原理如图1所示。
1.1 距离向脉冲压缩及有效区域计算距离向脉冲压缩在频域进行,即将距离线回波在频域乘以参考函数,再变换到时域。
距离压缩完成后,还需进行轨迹相位粗补偿得到距离向脉压结果。
轨迹补偿的相位为:式中:RS为由惯导信息计算的平台真实轨迹的半径;Rideal为平台理想直线运动轨迹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