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158:《九章算术》中分数加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九章算术》内容简介《九章算术》是中国最早成型的一部算学著作,一般的认定是成书于东汉。
后世有不少人给这本书做过批注,最重要的是三国时刘徽所做的注。
他不仅注释原文,而且加进了自己的许多见解,阐述了许多数学理论。
一般而言,后代所写的中国传统算学书籍,其体例大致上都不出《九章算术》的范围。
《九章算术》的内容是将汉以前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运用归纳成九章,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有246道题。
这九章分别为:方田:土地田亩面积的计算,包括分数算法。
共38题。
粟米:粮食交换的比例问题。
方法是先定出交换率,再应用比例求解,共有46题。
衰分:比例与等差、等比数列的问题。
共20题。
少广:利用田亩面积求边长与由球体积求径长的算法,也就是开平方与开立方问题,这是世界最早提出开平方开立方法则的记载。
共有24题。
商功:各种土木工程中的立体(如筑城、迭堤、挖沟、修渠等)体积计算,包括有方体、台体、圆柱体、契形体、锥体等体积的计算。
共27题。
均输:纳税与运输方面比例计算的问题,为较复杂的比例计算。
共28题。
盈不足:盈亏问题的解法。
共20题。
方程:线性联立方程式的解法,已讨论负数的概念。
共18题。
句股:这是在《周髀算经》中句股定理的基础上,形成应用问题的“句股术”。
它也是中国传统算学的重要内容。
共有24题。
一般而言,自周、秦以来所发展出的中国传统算学,经过汉代进一步的精致化后,已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正是标志着这一个系统的完成。
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InDesign1。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转化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学教材中,转化思想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应用。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教材中的重要性、基本概念、应用情况、优缺点和建议。
转化思想方法是指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例子: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可以通过将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然后计算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计算长方形面积)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计算小正方形面积),从而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可以通过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将小数相加,得出分数的和。
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数加减法)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小数加减法),从而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思考方式的灵活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简单问题,有些问题的转化可能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
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经验,不当的转化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困难和混乱。
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转化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转化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分数运算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题目及解法:
1. 约分:今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问合之得几何?答曰:十五分之十一。
解析:这道题的意思是求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的和是多少,两个分数通分以后相加得十五分之十一。
2. 合分:今有九分之八,减其五分之一,问余几何?答曰: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解析:意思是求九分之八减去五分之一是多少。
两个分数通分以后相减得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3. 减分:今有八分之五,二十五分之十六,问孰多?多几何?答曰:二十五分之十六多,多二百分之三。
解析:意思是问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大多少。
所以要先把这两个分数通分,然后比较大小并相减。
4. 课分:今有上、中、下三种规格的稻谷,已知上等稻3把、中等稻2把、下等稻1把,能得到稻谷39斗,上等稻2把、中等稻3把、下等稻1把,能得到稻谷34斗,上等稻1把、中等稻2把、下等稻3把,能得到稻谷26斗,求,上等稻一把、中等稻一把、下等稻一把,各有多少稻谷?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通过设未知数x、y、z,代表上、中、下三种稻,然后列方程式:3x+2y+z=39,2x+3y+z=34,x+2y+3z=26,然后利用消元法求解。
以上题目展示了《九章算术》中分数运算的一些具体应用,包括约分、合分、减分等,这些题目对于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非常有帮助。
九章算术中的分数问题
九章算术中的分数问题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涉及到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数学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商业计算。
在这种方法中,分数是常用的数学工具之一。
在九章算术中,分数问题可以涉及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比例问题、百分比问题和商业问题中的使用。
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律和性质,包括分数的化简、比较大小、相加减、相乘除等。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使用九章算术中的分数计算方法,如同分法、口诀等。
九章算术中的分数问题涵盖了广泛的内容,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九章算术中的分数问题,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章算术经分解决分数除法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了许多数学问题和算法。
在分数除法方面,《九章算术》中使用了一种称为“经分”的方法。
经分是指将一个分子分成若干等分,每份的大小相等。
然后,将除数乘以分子中每份的大小,并将结果加到除数的末尾。
最后,将除数的末尾向上移动,以便将结果除以分子。
以下是一个用经分解决分数除法的例子:
假设要计算 12 除以 6,可以使用经分的方法如下:
12 ÷ 6 = 2 ÷ 3
首先,将 12 分成 3 份,每份大小相等,分别为 2 和 2。
然后,将 6 乘以 2,得到 12。
12 × 2 = 24
将 24 加上 6,得到 30。
30 ÷ 6 = 5 ÷ 3
将除数的末尾向上移动,得到 5。
5 ÷ 3 = 1 ÷ 1
再次使用经分的方法,将 5 分成 1 份,大小相等,为 1。
将 1 乘以 3,得到 3。
1 ÷ 1 = 1 ÷ 3
使用经分的方法,将 12 分成 3 份,每份大小相等,分别为 2 和2。
将 6 乘以 2,得到 12。
12 ÷ 3 = 4 ÷ 1
将除数的末尾向上移动,得到 4。
4 ÷ 1 = 4 ÷ 1
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1。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迅速地将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从而减少计算的复杂度。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末到东汉初之间,约公元⼀世纪前后,《九章算术》的内容⼗分丰富,全书采⽤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产、⽣活实践有联系的应⽤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题⼀术,有的是多题⼀术或⼀题多术。
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属于⽅⽥、粟⽶、衰分、少⼴、商功、均输、盈不⾜、⽅程及勾股九章如下表所⽰。
原作有插图,今传本已只剩下正⽂了。
《九章算术》的作者不详。
很可能是在成书前⼀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多⼈之⼿逐次整理、修改、补充⽽成的集体创作结晶。
由于⼆千年来经过辗转⼿抄、刻印,难免会出现差错和遗漏,加上《九章算术》⽂字简略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历史上有过多次校正和注释,其中重要的有:《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可分成算术、代数和⼏何三部分。
⼀、算术部分1.分数《九章算术》中有⽐较完整的分数计算⽅法,包括四则运算,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我国古代称为通分内⼦,“内”读为纳)等等。
其步骤与⽅法⼤体与现代的雷同。
分数加减运算,《九章算术》已明确提出先通分,使两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进⾏加减。
加法的步骤是“母互乘⼦,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这⾥“实”是分⼦。
“法”是分母,“实如法⽽⼀”也就是⽤法去除实,进⾏除法运算,《九章算术》还注意到两点:其⼀是运算结果如出现“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就是分⼦⼩于分母时便以分数形式保留。
其⼆是“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就是分母相同的分数进⾏加减,运算时不必通分,使分⼦直接加减即可。
关于分数乘法,《九章算术》中提出的步骤是“母相乘为法,⼦相乘为实,实如法⽽⼀”。
《九章算术》对分数除法虽然没有提出⼀般法则,但算法也很清楚。
2.最⼤公约数与最⼩公倍数《九章算术》中还有求最⼤公约数和约分的⽅法。
求最⼤公约数的⽅法称为“更相减损”法,其具体步骤是“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浅谈九章算术及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运用【摘要】文章将围绕九章算术及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九章算术的概念和小学数学教材的现状。
在将探讨九章算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将列举九章算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并讨论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在将总结九章算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价值,同时展望它在未来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深入了解九章算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九章算术、小学数学教材、起源、发展、应用、重要性、具体案例、影响、价值、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即《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名著之一,也是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数学著作之一。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民间所流传的一部具有相当高度的技术性和科学性的数学专著,据传是由汉代数学家张丘建编著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九章算术》共计九卷,分别为《方田杂术》、《商彝》、《分数》、《方程》、《量程》、《聚分》、《名数》、《方程》和《律算》。
《九章算术》主要介绍了算术、几何、代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古代的土地测量、财政税收、商业活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部著作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瑰宝。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九章算术》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学习和理解《九章算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小学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以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通常包括基础知识、题目练习、实际应用等内容,旨在帮助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九章算术分数的通分计算例题讲解1. 了解九章算术分数的基本概念九章算术分数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所涉及的一种分数运算。
在九章算术中,分数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其中包括了通分、异分、化简等运算。
而通分作为分数运算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深入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通分的概念和意义通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操作。
在实际运用中,通分可以使得分数之间的比较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便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分是分数运算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技巧,对于深入理解分数运算规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 通分的计算方法通分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 确定需要通分的分数,并列出各个分数的分母;b. 将各个分数的分母之间进行比较,并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c. 根据最小公倍数,分别将每个分数的分子进行等比例的乘法变换,使得分数的分母一致;d. 对于通分后的分数,即可便于进行进一步的运算和比较。
4. 九章算术分数的通分计算例题讲解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进行九章算术分数的通分计算讲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技巧和方法。
例题1:计算分数1/2、2/3、3/4的通分分数。
解题思路:a. 确定需要通分的分数:1/2、2/3、3/4;b. 分别列出各个分数的分母:2、3、4;c. 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为12;d. 对于1/2分数,分子乘以6得到通分后的分数6/12;e. 对于2/3分数,分子乘以4得到通分后的分数8/12;f. 对于3/4分数,分子乘以3得到通分后的分数9/12。
分数1/2、2/3、3/4的通分分数为6/12、8/12、9/12。
5. 总结及个人观点通过以上例题的讲解,我们不仅了解了九章算术分数的通分计算方法,同时也对分数运算中的通分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分作为分数运算中的一个基础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拓展阅读我国古代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日记人类早在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数.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各民族还有各不相同的分数制度.埃及人:只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运算,他们编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的表例如:221=114+142215=110+130213=18+152+1104在巴比伦:由于创造了六+进制的计数制度所以他们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数巴比伦人还编制了用六十进位的分数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的表,例如: 154 = 160 + 6602 + 40603希腊人:学会了埃及的分数算法和巴比伦的六+进位制算法加、减、乘、除都很困难数字计算没有能够很好发展.我国古代筹算除法,除数放在被除数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数的上面,例如:23+ 7筹算法记着: ,除得整数3余数是2后,改作: ,中间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这个带分数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据先有的材料,我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 世纪左右) 里面,已有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这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九章算术”把分数加法叫做“合分”,法则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bc+adac .这里的“实”是被除数,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数,也就是分母; “实如法而一”是被除数依除数均分为几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数相加,则有法则"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即 ba + ca = b+ca."九章算术”把分数减法叫做“减分”,法则是"母互乘子,以多减少,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dc=bc-adac."九章算术”把分数乘法叫做"乘分”,法则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即: ba x dc = bdac"九章算术”把分数除法叫做“经分”法则是“法分母乘实(为实) ,实分母乘法(为法) ,实如法而一 "即:ba十dc=bcad这些法则和我们现在所用几乎完全一样.”九章算术”里约分法则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这就是说: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时候应该用2除;如果不是偶数,那么用辗转相减的方法从较大数减去较小的数最后得到一个余数和减数相等,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辗转向减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和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理论上是一致的,。
九章算术分数除法的道理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书籍,其中包含了各种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其中也包括了算术分数除法的方法。
以下是九章算术分数除法的一般原理:
1. 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例如,a/b ÷ c/d 可以转化为 a/b × d/c。
2.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后,可以通过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分子和分母的计算。
3. 分数的乘法法则:分数乘法的结果是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即,a/b × c/d = (a × c) / (b × d)。
4. 可以简化分数:将分数进行简化可以得到最简形式,其中分子和分母没有公约数。
这可以通过约分来实现,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5. 如果需要将结果以分数形式表示,可以将最简分数表达为真分数或假分数。
真分数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而假分数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以上就是九章算术分数除法的一般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进行分数的除法运算,并得到结果。
小学数学奇思妙想认识分数的加减法小学数学奇思妙想: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是一门充满奇思妙想的学科,而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初次接触分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对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学习为背景,探讨几种有趣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一、分数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分子和分母。
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份数。
例如,在分数1/4中,1是分子,4是分母。
分母告诉我们整体被分成了几份,而分子告诉我们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其中的几份。
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我们可以直接对分子进行加减操作。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保持分母不变,对分子进行运算即可。
例如,对于分数1/4和3/4的加法运算,我们只需要将两个分子相加得到4/4,而分母保持不变。
同样地,对于减法运算,我们只需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转换,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通分是指找到一个新的分母,使得所有分数的分母都变成这个新的分母。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新的分母。
2. 将原分数的分子和新的分母按比例增大或减小。
3. 对于加法,将新的分子相加,并保持分母不变。
对于减法,则是将新的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通过通分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从而更容易进行计算。
四、应用实例及技巧实际应用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分数加减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1. 将分数改写成混合数。
有些加减问题中,分数和整数同时存在。
我们可以将分数改写成混合数,将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开计算,最后再进行合并。
2. 应用分数的相似性质。
当两个分数的差距很大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接近的分数作为近似值,从而更轻松地进行计算。
九章算术计数方法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其计数方法主要采用分数和小数形式。
首先,对于分数部分,《九章算术》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分数计算方法,包括四则运算、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等。
具体来说,对于分数的加减运算,《九章算术》提出了先通分,使两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进行加减的方法。
此外,还提出了“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的法则,即分子相乘作为实数,分母相乘作为除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其次,对于小数部分,《九章算术》中也有一些计数方法的记载。
例如,在“粟米”一章中,通过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推导出小数的计算方法。
此外,《九章算术》还使用了十进位制计数法,即以10为基数来计数和计算。
总之,《九章算术》的计数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章算术的数学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厉害的《九章算术》。
你们知道吗,《九章算术》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数学宝藏啊!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神奇的数学奥秘。
比如说,里面有个关于分配的问题。
哎呀,这就像咱分糖果一样。
如果有一堆糖果要分给几个小伙伴,怎么分才能公平合理呢?这就是《九章算术》里会教给咱的东西啦!它能告诉咱用什么方法去分,保证每个人都能满意。
还有啊,里面的几何知识也特别有趣。
比如说怎么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者体积。
这就像是我们盖房子的时候,得知道要多少材料呀!你想想,如果不知道这些,那盖出来的房子不是要么太小要么太大嘛!
“哇,《九章算术》怎么这么厉害呀!”有人可能会这么惊叹。
可不是嘛!它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默默地把知识传递给我们。
再看看那些复杂的方程问题,哎呀呀,是不是感觉特别头疼?但《九章算术》会带着我们一步步解开这些难题。
就像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了一束光照亮了前路。
而且哦,它可不是死板板的知识,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呢!每次翻开《九章算术》,我都有一种打开神秘礼盒的兴奋感。
《九章算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它是我们数学世界的基石呀,没有它,我们的数学大厦可就建不起来咯!我们一定要好好去了解它、学习它,让这些古老而又珍贵的数学知识继续发扬光大!。
《九章算术》中一些常见的应用题下面是从《九章算术》中选录的一些常见的应用题。
从这些题目的解法中,可以体会到古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对于活跃我们的解题思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有一定好处。
原题1: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术曰:置米五以所税者三之五之七之为实,以余不税者二、四、六互相乘为法。
实如法得一斗。
译述:“实如法得一斗”是古算书的一种习惯性说法,实如法得一“什么”的意思是“这样就得到什么数”。
“实如法得一斗”的意思是“这样就得到斗数”。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有人带了一批米出三道关口,外关按货物的三分之一收税,中关按货物的五分之一收税,内关按货物的七分之一收税,最后还剩下五斗米。
问:这个人本来带了多少米?“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答案是:10斗983升。
“术曰:置米五斗以所税者三之五之七之为实,以余不税者二、四、六互相乘为法。
实如法得一斗。
”——解法是:用各关口计税时的总份数3、5、7乘5斗作为被除数,以各关口收税后余下的份数2、4、6相乘的积作为除数。
这样就得到斗数。
5×3×5×7÷[(3-1)×(5-1)×(7-1)]=10.9375(斗),10.9斗=10斗9升,0.0375升=83升,所以,这个人本来带了10斗983升米。
现在的解法是:5÷(1-71)÷(1-51)÷(1-31)=5÷76÷54÷32=5×67×45×23=5×7×5×3÷6÷4÷2=……,与上式基本相同。
原题2:今有凫(f ú)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
九章算术分数加减法
以下是九章算术分数加减法教案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概括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能不能直接相加减?
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示范通分过程,然后让学生计算结果。
(2)教学例2
出示例2,让学生尝试计算。
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通分过程,然后计算出结果。
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通分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1. 题目描述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数运算练习的题目。
每个题目包含一系列的分数计算,考察学生对分数的四则运算、约分、通分等运算规则的掌握。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提高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熟练度。
2. 题目示例下面是一些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的示例:1) 计算:1/3 + 1/5。
2) 将1/4和1/2相加,结果约分。
3) 4/5减去2/3的结果是多少?4) 计算:3/4 × 5/6。
5) 3/8除以2/5,结果请约分。
3. 题目分析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涉及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其中还包括了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在解答这些题目时,要根据具体的运算符号,按照相应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通分和约分的步骤,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4. 题目解答题目1的计算过程如下:分母通分为3 × 5 = 15,得到:(1 × 5 + 1 × 3) / 15 = 8 / 15。
题目2的计算过程如下:分母通分为4 × 2 = 8,得到:(1 × 2 + 1 × 4) / 8 = 3 / 8。
题目3的计算过程如下:分母通分为5 × 3 = 15,得到:(4 × 3 - 2 × 5) / 15 = 2 / 15。
题目4的计算过程如下:分子相乘为 3 × 5 = 15,分母相乘为 4 × 6 = 24,得到:15 / 24 = 5 / 8。
题目5的计算过程如下:分母相乘为 8 × 5 = 40,得到:(3 × 5) / (4 × 2) = 15 / 8。
对结果进行约分,得到:15 / 8 = 1 7/8。
5. 总结九章算术分数运算题目是一种有效的练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数运算的基本规则。
解答这些题目时,要注意运用约分、通分、分数相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九章算术》中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
《九章算术》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之一,成书于西汉时期。
书中,卷一第九题的原文是:“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
问:合之得几何?答曰:得二、六十分之四十三。
合分术曰: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
”
下面用现代的语言和符号,对原文做一些译述:
古代把被除数或分子称为“实”,除数或分母称为“法”。
“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
问:合之得几何?”——21+32+43+5
4=? “答曰:得二、六十分之四十三。
”——答案是:260
43。
“合分术曰:”——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
“母互乘子,并以为实;”——两个分数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合并起来,作为和的分子;
“母相乘为法。
”——两个分数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和的分母。
按所述法则计算:
21+32+43+54=322231⨯⨯+⨯+544453⨯⨯+⨯=67+2031=206316207⨯⨯+⨯=120326=260
43。
与我们今天的分数加法运算法则基本相同。
书中,卷一第十一题的原文是:“又有四分之三,减其三分之一。
问:余几何?答曰:十二分之五。
减分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
母相乘为法。
”
下面用现代的语言和符号,对原文做一些译述: “又有四分之三,减其三分之一。
问:余几何?”——
43-31=? “答曰:十二分之五。
”——答案是:12
5。
“减分术曰:” ——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是:
“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
”——两个分数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从多的里面减去少的,把余数作为差的分子。
“母相乘为法”——两个分数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差的分母。
按所述法则计算:
43-31=341433⨯⨯-⨯=12
5。
也与我们今天的分数减法运算法则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已经如此先进,身为炎黄子孙由衷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