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一、科学技术㈠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㈡名医名著:㈢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⑴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千里沃野。
⑶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2000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⑷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
⑸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
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
※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重大成就。
⑴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用麻纤维制造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它原料易得、质轻价廉,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术后来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⑵印刷术: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一、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1.1农业技术的进步1.1.1农具的改良1.1.2水利工程的兴修1.2医学技术的发展1.2.1针灸和药物疗法1.2.2对疾病的认识1.3冶炼技术的突破1.3.1铁制品的生产与应用1.3.2青铜器的制作1.4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1.4.1造纸术的传入1.4.2书籍的印刷与传播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2.1儒家学说的传播与发展2.1.1儒家经典的整理与传播 2.1.2儒家教育的普及2.2道家思想的影响2.2.1道家经典的传播与解读 2.2.2道家思想的融入社会生活2.3汉武帝时期的文化繁荣2.3.1宫廷艺术的繁盛2.3.2文学艺术的兴盛三、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互动3.1科技推动文化传播3.1.1造纸术的兴起促进了书籍的传播3.1.2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品的创作与制作3.2文化促进科技进步3.2.1儒家文化对农业技术的推动3.2.2道家思想对医学技术的影响四、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影响4.1对后世的影响4.1.1科技的传承与发展4.1.2文化的影响与传承4.2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2.1科技的变革与进步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2.2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五、总结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为我国古代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科技与文化的互动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而这种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模式,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六、两汉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农具的改良和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得农民的劳作效率大大提高,田地的利用率也大幅增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针灸和药物疗法的应用使得许多疾病可以被有效治疗,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也让社会更加稳定。
冶炼技术的突破使得金属制品的生产得以大规模扩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开启了重要的手工业发展之路。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科技文化历史是人类以往经验、智慧和探索的总结,科技则是人类从实践中总结的技术经验,而文化则是人类不断探索并形成的精神面貌。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科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从历史、科技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中的科技文化相关内容。
一、历史方面1.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钱币和铁器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贸易、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中,《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本著名的兵学著作,对后世的兵器技术和战争策略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如墨子、庄子、荀子等,他们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所成就。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
此时期的大量创新成果,如铁制农具、书法、绘画、造纸、丝绸、沙漏、火龙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类文明领先地位。
同时,秦朝也是一个探索科技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法律,货币,尺度,文字等,统一了度量衡,为日后朝代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科技方面1. 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是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代表,它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成果之一。
电子产品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电脑、手机、平板电子书、电子相册、音频播放器等。
2. 汽车汽车是现代科技另一个重大代表。
汽车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极其重要,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汽车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三、文化方面1.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仁爱,历史上很多的圣贤都以仁爱为主,《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话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仁”的主旨。
2. 双十一双十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
自2009年起,“双十一”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十个年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网购节。
五、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1)所处时期:北朝。
(2)成就:撰写《齐民要术》。
(3)思想: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2.《齐民要术》(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3)评价: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它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2.科学家祖冲之1.简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成就(1)圆周率①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地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历法①祖冲之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②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3)发明创造:祖冲之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知识点3.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1)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
(2)成就独创楷书书法。
①曹魏、西晋时期:锺繇和胡昭都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②东晋时期——王義之: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義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③北魏时期: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绘画的代表人物:顾恺之(1)地位:东晋擅长人物画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农业科技两汉时期,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秦汉时期,中国南方开始推广田地的灌溉,改善了农田排水条件,同时引入了新的农作物和肥料。
这些新技术和新作物的引进为当时的农业产出增加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汉代农学家陶弘景编写的《农书》被誉为农学的宝库,详细介绍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对后世农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纸张的发明与发展纸张的发明是古代科技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之一。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制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此后,纸张的使用广泛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纸张的问世不仅解决了古代记录信息和文字传播的难题,也为后世的印刷术和图书出版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三、生活用具的改良在两汉时期,生活用具的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例如,石磨的使用使得磨谷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食物加工的效率;犁耙的改进使农耕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陶器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提高,陶器的形状和质量得以改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四、医学与药物两汉时期,医学和药物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
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两汉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有效的药物,如麻黄汤、葛根汤等,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五、艺术与文化两汉时期,中国艺术与文化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艺术和文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戏剧方面,曹操、刘备等政治家都有戏剧才华,他们的剧作成为了两汉时期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绘画艺术方面,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卫玠和董源,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闻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科技知识点
1. 发明和发现
- 中国古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 造纸术的发明
- 指南针的发现
- 火药的发明
2. 四大发明
- 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项重要发明:
- 造纸术
- 印刷术
- 指南针
- 火药
3. 秦朝的科技成就
- 秦朝在农业、工程、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发展:- 灌溉技术的改进
- 城墙修建的技术进步
- 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提高
4. 汉朝的科技成就
- 汉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铁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经济农业技术的进步
- 建筑和水利工程的发展
5. 丝绸之路的科技交流
-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
- 马、船等交通工具的引进与改进
- 传入的文化知识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6. 中国的造纸术
- 造纸术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初期纸张用纤维素质纸
- 后期发展为草纸、竹纸、丝纸等多种类型
7. 中国古代的火药
- 中国古代发现了,并推动了火药的发展和应用:
- 初期以军事用途为主
- 后来也用于其他领域,如烟花和火药爆竹
8. 中国古代的指南针
- 中国古代发现了指南针的作用,并将其用于航海、军事和测量等方面:
- 提高了航海技术
- 对地理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科技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涵盖了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明。
本文将主要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好地掌握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国古代史1. 西周时期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合起义,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建立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是周朝的鼎盛时期,东周时期则是周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和深刻变化。
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列国之间相互争斗,国家的力量逐渐得到了提升,社会经济也迅速发展。
战国时期则是列国争霸的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国力日益削弱,社会动荡不安。
3.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革命性的朝代,它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而成,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包括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筑了万里长城等。
4.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继承了秦朝的基础,继续发展了封建社会,推动了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在汉朝时期,中国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包括汉武帝的统一、郑和的航海、汉长城的修筑、汉乐府诗歌的盛行等。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变。
这个时期,北方被各个少数民族所侵略,南方政权更迭,社会经济陷入了瘫痪。
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盛行,摩诃巴思和中产兴起,社会风气逐渐思变。
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时期,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巅峰。
6.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达到了高峰,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强大的朝代,它统一了全国国土,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涵盖了许多学科领域,包括数学、天文、医学、农学等。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数学方面,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
首先,古代中国发明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计数系统,这为后来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们还发明了无零的计算方法,运用“算筹”等数学工具进行计算。
古代中国还独立发明了正负数的概念,并进行了加减、乘除的运算,这些成就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
天文学方面,古代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天文体系。
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晷,用来测定时间以及日影的角度。
此外,古代中国还观测和记录了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些关于天文现象的理论。
这些早期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成为后来中国天文学的基础,同时也对西方的天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学方面,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医学传统。
最早的医书是《黄帝内经》,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知识。
古代医学家还发明了针灸疗法,这是一种通过插入针杆来刺激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灸不仅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而且现代医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其疗效。
在农学方面,中国古代人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和知识。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农民就开始掌握了一些耕作技术,比如犁田、播种、灌溉等。
古代农学家还总结了很多关于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农业生产的原则和方法。
这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中国古代还有其他许多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例如,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对于宣传思想、传播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火药的发明也极大地推动了军事技术和火力武器的发展。
古代中国还发明了指南针,这一发明对于航海和探险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技知识点历史科技知识点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科技方面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以下是该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科技知识点。
一、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其标志是人们开始耕种土地、饲养家畜,实现食品的生产和储存。
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采用农业机器,例如犁、铲、斧头等等,这一切的发展标志着农业从靠天吃饭到实现人为驱动的进步。
二、商业革命
随着工艺的发展,物品的生产逐渐由家庭手工制造转换为工厂机器制造。
这一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商业革命不仅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还推动了人们的发展。
三、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方便。
人们可以通过印刷来传播知识,这使得教育变得更加方便。
印刷术的发明也促进了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从18世纪开始,人们开始使用机器来生产商品,这使得生产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影响了各个领域。
五、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这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国际社会更加紧密的互动。
总之,历史上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进步。
历史科技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同时
还有助于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事件的启示。
下面将介绍一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远古时期的人类和文明起源远古时期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远古时期的人类通过石器制作、火的使用等方式逐渐进化,形成了最早的人类社会。
这个时期的重要文明起源于河流流域地区,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它们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最有特色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涵盖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等。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可考证的王朝。
商代的典型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诞生。
周朝的兴起则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
三、秦统一六国与汉朝的兴盛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结束了战国时期的长期争霸,统一了六个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汉朝则是秦朝的继承者,是中国历史上有着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统治的王朝。
在汉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四、佛教的传入与瓦解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极为深远。
佛教的传入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佛教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为中国的哲学、文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
然而,佛教的传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特别是在隋唐时期,政治权力与宗教力量的矛盾导致了佛教的瓦解。
五、士人与科举制度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阶层,他们通常被称为士人。
士人注重文化修养,崇尚礼义廉耻,是社会道德的表率。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由唐代开始实行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它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使得社会上升通道相对较宽。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纸的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3.意义: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史记
1.作者: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
4.评价: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地位:东汉末年的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
(1)地位:东汉末年的名医
(2)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四、佛教和道教
1.佛教和道教
(1)佛教的传入:张骞通西城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产生:东汉末年兴起,早期主要派别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专题三科技文化主题线索主题考情观察主题一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1.医学、甲骨文、青铜器及文学成就概况医学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发明切脉诊法;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甲骨文商朝时期把占卜情况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青铜器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典型代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2.老子和孔子项目老子孔子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思想核心是“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为政以德”;教育上,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经典《老子》(《道德经》) 《论语》3.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相关作品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墨子》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孟子》荀子主张实行礼治《荀子》道家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庄子》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子》主题二秦汉时期科技文化1.科技领域人物生活年代主要成就(贡献)造纸术蔡伦东汉中期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医学张仲景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被称为“医圣”华佗东汉末年“麻沸散”和五禽戏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农学氾胜之西汉《氾胜之书》史学司马迁汉武帝时期(西汉)《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宗教宗教人物创立时间诞生地教义(或派别) 传播道教张角、张陵东汉末年中国太平道、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众生平等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主题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领域人物生活年代主要贡献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间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与其子合著《缀术》农学贾思勰北朝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法王羲之东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 南北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史学结论1.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
一、科学技术
㈠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⑴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千里沃野。
⑵长城: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
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全长一万余里。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
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⑶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2000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⑷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
⑸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
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
※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重大成就。
⑴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用麻纤维制造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它原料易得、质轻价廉,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术后来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⑵印刷术: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约400年(四个世纪)。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⑶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特性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
※宋朝人的书中谈到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⑷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药时发明的。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火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大刀、长矛作武器的状况,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
二、思想文化
㈠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秦统一全国后,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在全国推广,后来又推行更为简便的隶书。
㈡孔子:春秋晚期,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⑴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⑵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
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逐步流传开来。
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影响。
㈤《史记》和《资治通鉴》
⑴《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鲁迅称它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⑵《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