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卫生检测采样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一些方法和标准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样品、参比品、盲样等。
质控样品是已知浓度的样品,可用于检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参比品是经验上已确认成分和浓度的标准样品,可用于标定仪器和校准方法;盲样是指在测定过程中,不告诉实验人员样品的真实含量,以测试人员的实验技术水平。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来评价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和技术水平。
常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参加标准样品的比对、参加国家、行业组织或专业机构的质量评估等。
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实验室可以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仪器校准和验证:仪器校准和验证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样品进行比对,调整仪器的测量结果,使其与标准结果相符合;验证是指通过实验验证仪器在给定条件下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样品的储存和保存:样品的储存和保存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样品在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储存和保存条件,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实验室应确保样品编号、样品容器、样品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等信息的准确记录和保存。
5. 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要求: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要求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应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实验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实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校准、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仪器的重复性与准确性的验证以及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
1. 样品制备在进行化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
样品制备包括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等步骤。
样品采集必须符合标准操作程序,避免任何可能的交叉污染。
样品保存要求符合适当的温度要求,以防止样品的质量变化。
样品处理要按照标准方法,避免任何可能的误差。
2. 仪器校准在进行化验分析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
仪器校准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常用的校准方法包括标准品校准、内标法校准和外标法校准。
校准过程中需注意校准曲线的线性和相关系数,以确保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在化验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样品,用于验证仪器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内标品、标准品和空白样品。
在进行化验分析前、中、后分别使用质量控制样品,以验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仪器重复性与准确性的验证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仪器的重复性与准确性的验证。
重复性验证方法包括进行重复测量、对比不同分析方法的测量结果等,以检验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准确性验证方法包括与标准品对比、与参考方法对比等,以检验测量值的接近程度。
5. 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在化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判定。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偏差等。
结果判定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化验分析过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二、质量控制方法1.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化验分析的第一步,质量控制的第一环节。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样品采集、保存、运输等操作规范,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化验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对于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仪器设备的误差。
3. 标准曲线的建立与检验对于每一种待检测的物质,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
在建立标准曲线的还需对曲线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确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平行样品的比对分析在化验分析中,可以选择一部分样品进行平行测定,以比对不同样品之间的结果,从而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5. 质控样品的使用质控样品是由专门机构提供的一种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的样品。
在化验分析过程中,可以将质控样品与待检测样品进行同时处理,从而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实验室管理与人员素质实验室管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化验分析的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实验室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技术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总结质量控制是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建立标准曲线、比对分析结果等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并且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相关技术素质和严谨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化验分析质量。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化验分析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它会直接影响到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因此,在化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样品质量控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样品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样品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化验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为了保证样品的质量,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采集方法和合适的采集时间。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操作规范和正确。
同时,在样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样品在化验分析中的准确性。
标准品是化验分析的重要参照物,因此其质量也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标准品的质量由生产厂家负责控制,而化验室则需要对标准品的溶解度、纯度和其它一些特定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确认和检测。
在进行化验分析之前,还需要对标准品进行校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3.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所用的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每个仪器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进行化验分析之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确保化验分析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操作程序质量控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的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化验室需要建立完整的化验分析流程,确保从样品采集到结果报告全过程的连贯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操作程序应该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条件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化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摘要: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质量控制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进行现场采用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对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用的质量控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才能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充分提升上来。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用;质量控制前言:想要促进职业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就要在职业卫生检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随着目前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检测人员需在实际的检测环节中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精确性。
只有让自身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将误差的几率降到最低,对检测的实际效果进行充分保证。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进一步学习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提高工作效果。
一、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工作现状(一)缺少专业性我国的职业卫生检测行业形成时间比较短,其中蕴含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缺少相关的重视程度,工作人员的从业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
很多工作人员本身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没有加入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机构。
市面上很多培训机构的主要目标都是批量输出职业技术人员,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大多缺少专业的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
再加上年轻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目前的职业卫生检测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理想。
(二)缺少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在职业卫生检测行业中,由于人们缺少重视,导致整体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在大多数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企业中,整体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且维修以及维护周期相对来说较长。
设备缺少及时的维护会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职业卫生检测结果,也限制了我国职业卫生检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策略(一)严格控制仪器设备在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样品的采集是首要的,而设备仪器对最终采集到样品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何保证现场检测的样品质量及质量控制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中往往需要讲检测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保证检测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才能确保实验得出的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一、检测前的准备1、收集被检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共存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2、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3、检查采样用的收集器是否被污染,整套采样装置连接是否漏气以及流量计的流量是否准确。
二、样品的采集1、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原则上不应在采样现场灌装吸收液、吸附剂或装滤料,特别是采样时间非常短的时候。
2、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
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样时,应先用样品气置换3~4次后再采样,至少带2个空白样品。
3、注意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恒定。
4、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必要时,应加以冷却)。
采样后,应补充吸收液至原来用量。
三、样品的运输和保存1、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
2、滤膜样品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纸袋中;含油样品应放入铝箔袋内,再置于塑料袋中;用滤膜盒的则装在盒内保存。
3、采样后的注射器和吸收管密封开口后,直立放在采样架上,防止破损。
采样后的固体吸附剂管应密封两端;无泵型采样器则应将吸附炭片取出保存在原小塑料袋中。
四、样品的预处理1、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操作。
必须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以避免被检物的损失和污染。
2、需灰化、消解、蒸馏、萃取等处理时,应防止样品因挥发、吸附、沉淀和分解等造成损失和污染,全过程回收率不应小于75%或大于105%。
3、固体吸附管的解吸效率最好在90%以上,不得低于75%。
4、滤料洗脱效率和消化回收率均应在90%以上。
消化过程中,应控制消化温度和时间,防止因消化液溅出和被检物挥发造成的损失。
五、分析测定1、分析实验用刻度吸管、容量瓶等应采用计量局审核标记的量具。
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1-06-18T06:14:25.48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杨辉[导读] 在化工行业领域内的工作人员都可能会出现职业病,这会严重影响到化工行业工作人员从事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具体作业活动的开展。
杭州道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5摘要:化工行业检测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有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现场检测之前没有提前做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则埋下了安全隐患,会直接威胁到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化工行业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各方面管理,控制好现场采样质量,从采样方案、人员、仪器、设备等多个方面入手,保证采集样品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这样才可以保证监测效果的精准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现场的质量控制管理。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在化工行业领域内的工作人员都可能会出现职业病,这会严重影响到化工行业工作人员从事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具体作业活动的开展。
基于现场控制重要性角度出发,全方位和全过程做好现场卫生监测,做好各方面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非常重要。
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现场采样的过程中质量控制难度比较大,因为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加上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对作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控制,会影响到现场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1.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方案设计职业卫生检测过程应该围绕采集工作现场的空气样品进行,根据样品监测结果准确掌握现场的卫生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现场的采样质量,需要制定出详细的采集方案,采集方案需要对采集的时间段、采集对象、仪器设备、耗材、采样等各方面做好详细的规范、合理设计。
为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制定方案之前需要对现场工作情况展开细节而全面的调查,并且做好调查结果的记录。
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原料与辅料、工作场所排气含有物质、环境条件、职业病防护与生产情况、个人防护情况的等等各方面因素。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化验分析过程是确认员工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的重要步骤。
如果不严格控制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员工健康和企业生产安全。
因此,为确保职业卫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核查检测设备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
在进行任何化验分析之前,必须确保所有的检测设备均符合标准规范,能够稳定地、可靠地运行,并且保持良好的维护和保养状态。
确认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可以通过许多方面的方法,例如审核和记录设备维护和校准记录,检查设备看样表现,周期性的检查检测设备,主动的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设备的损坏等。
2. 有效标准物质的使用在职业卫生检测的化验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从标准物质到完成的检测过程中,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如制备、计量、存储等,确保标准物质的稳定和准确性。
应该检查标准物质的来源和产品的质量,制备时要仔细操作,注意计量的准确性,并在制备之后确保其质量。
同时,还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物质使用程序,以确保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减少误差。
3. 正确的质量控制程序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
在化验分析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监控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样品的重复测定、空白实验、矩阵加标法、质控参照物等。
通过质量控制程序,可以检验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排除一些潜在的误差和问题。
4. 实验室操作和控制在实验室操作中,应该采用可靠的、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程序,确保化验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每个实验室的操作过程都应该规范化,包括:“文书管理、样品处理、加样器使用、进样口清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仪器使用、检验结果的记录、污染监测等方面”,并有相应质量管理制度文件。
此外,在实验室操作中,还应该建立日志记录、质量测量以及常规状态记录等系统机制,以便管理和控制化验分析过程。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化验分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职业健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为了保证化验分析的质量,需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就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1、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等都会对化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化验分析之前,需要检查实验室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进行调整。
2、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在使用测量设备进行化验分析之前,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准确性验证。
具体而言,就是要用标准试剂或标准物质进行验证,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符合规定要求。
3、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测量设备的使用状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定期进行清洗,更换消耗品,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没有错误。
二、样品的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针对不同的样品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样品采集方法。
在样品采集之前,需要对目标检测物质的特性有较充分的了解,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质量满足要求。
2、样品标识每个样品需要有对应的标识,以免混淆和误用。
如果是多个样品,需要按照规定记录和分类存储。
3、样品保存在采集样品之后,需要按照规定将样品存放在指定的温度、湿度的环境内,以确保样品质量不受破坏。
4、样品制备三、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1、方法验证针对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进行方法验证,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符合规定要求。
在每次化验分析之前,需要检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分析过程的正确性。
3、分析过程控制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任何操作失误,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四、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在职业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职业卫生检测的质量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想加强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检测人员就必须要对现场采样环节的操作规范性与精确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将职业卫生检测误差降到最低。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当中,在检测现场进行相关样品的采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要保证采集到的的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卫生标准要求,才能够为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进而了解工作现场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评估工作场所是否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加强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为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提高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将其应用到各种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
一、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重要性在某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员工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含有毒性的物质。
当员工接触到的毒性物质数量较多,或者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其身体健康就会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
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而细致的职业卫生检查。
但是,工作场所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易受性,所以在开展职业卫生检查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按照相对规范、科学的方法采集到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样品,并将采样结果误差控制到最低,为职业卫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另外,在实际的样品采集工作过程中,采样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件、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1]。
同时,还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样品的运输质量、保存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样品采集是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对采样人员的采样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样品的采集,才能够提高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造成职业危害。
职业卫生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2024年新年的职业卫生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的质量控制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只有保证了检测样品的质量,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做好检测前的准备:1、收集被检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共存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2、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3、检查采样用的收集器是否被污染,整套采样装置连接是否漏气以及流量计的流量是否准确。
二、把控好样品的采集:1、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原则上不应在采样现场灌装吸收液、吸附剂或装滤料,特别是采样时间非常短的时候。
2、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
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样时,应先用样品置换3~4次后再采样,至少带2个空白的样品。
3、注意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恒定。
4、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必要时,应加以冷却)。
采样后,应补充吸收液至原来用量。
三、做好样品的运输和保存:1、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
2、滤膜样品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纸袋中;含油样品应放入铝箔袋内,再置于塑料袋中;用滤膜盒的则装在盒内保存。
3、采样后的注射器和吸收管密封开口后,直立放在采样架上,防止破损。
采样后的固体吸附剂管应密封两端;无泵型采样器则应将碳片取出保存在原小塑料袋中。
四、科学的样品预处理:1、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操作。
必须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以避免被检物的损失和污染。
2、需灰化、消解、蒸馏、萃取等处理时,应防止样品因挥发、吸附、沉淀和分解等造成损失和污染,全过程回收率不应小于75%或大于105%。
3、固体吸附管的解吸效率最好在90%以上,不得低于75%。
4、滤料洗脱效率和消化回收率均应在90%以上。
消化过程中,应控制消化温度和时间,防止因消化液溅出和被检物挥发造成的损失。
CHENGSHIZHOUKAN 2019/5城市周刊56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刘 凯 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对各行各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也逐渐获得人们的广泛重视,职业卫生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职业卫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就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的意义、现状和要点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一、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意义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是对引发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确定的有效手段。
卫生技术服务行业通过对厂职工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和劳动场所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工作场所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
在卫生技术服务行业中,现场采样是重要的一环,为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确保采样结果有效、具有代表性,需对采样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采样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样品运输和保存时所用的采样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择。
作为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采样工作的进行应在专业的采样技术人呀监管下进行,严格处理不和要求的采样行为[1]。
二、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现状1.检测人员专业性不强。
职业卫生检测行业形成时间较晚,且经济效益不高,一直以来获得的重视程度不够,准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过硬,缺乏大量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机构,市面上一些培训机构以批量输出职业技术人员为导向,培养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较差,理论知识不扎实,加之年轻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使得职业卫生检测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水平不高。
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人员必须具备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及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熟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及规范,并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检测资格[2]。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
1.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通过每天或每次实验前的仪器校准,使用标准品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校准,可以确保仪
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前处理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步骤。
采集样品时,应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还应注意样品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避免样品的变质和降解。
3. 试剂的质量控制:包括试剂的配制、保存和标定等方面。
试剂的配制应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并使用经验证的标准品进行定量标定。
保存试剂时,应按照要求保存在合适的
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试剂的变质和降解。
4. 样品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标签、编号和处理等方面。
对于每个样品,应进行准确的标记和编号,以避免样品的混淆和交叉污染。
在分析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各步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监控分析过程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样品。
在每次分析中,应设立正负对照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6.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对于实验结果,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异常数据,应进行重新检测或排除,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和有用的关键。
通过仔细执行和监控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分析过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保障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化验分析过程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质量控制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就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检测化验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检测结果的误差应该足够小,尽量接近真实值。
质量控制从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实验环境、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保证。
二、质量控制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入一定数量的已知浓度和稳定性的标准品或者控制品,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在每次批次中加入标准样品,监测实验数据的变化,及时发现实验操作的差错,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价,以检测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数据是否一致,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确保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3. 性能验证实验室应进行实验室仪器与设备的性能验证工作,以保证分析仪器、试剂、标准品的性能优良,可以满足检测要求。
通过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发现设备的故障或者异常,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修复和更换,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操作规程和培训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实验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环境控制实验室应该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确保实验环境符合实验要求。
包括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废气排放系统等。
这些控制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样品储存样品的储存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为了保证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职业卫生监测的科学可靠性,为职业卫生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以下是化验分析过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1. 仪器质量控制:- 仪器校准:按照标准的要求使用标准样品进行仪器的校准,保证仪器所测量的数值准确无误。
- 日常维护: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检验和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2. 样品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按照标准的采样方法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 样品保存:样品在采集后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以防止样品污染或失去活性。
- 样品编号:对样品进行编号,确保样品的追溯性和可比性。
3. 标准品质量控制:- 标准品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准确的浓度,以确保标准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标准品的储存:标准品在使用前应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防止标准品发生变质或污染。
- 标准品的稀释:按照标准的稀释方法,用标准品制备各浓度的标准曲线和稀释液。
4. 方法质量控制:- 平行样品:将相同样品分别进行多次检测,比较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 空白样品:使用纯净水或不含待测物的样品作为空白样品进行检测,评估仪器的背景噪声和分析方法的干扰情况。
- 质控样品:使用含有一定浓度的待测物的样品作为质控样品进行检测,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对化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 数据验证:对数据进行交叉核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目标确定,同时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和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还需要进行额外的质量控制措施,比如参加国家或行业间的质量评比和监督检查。
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①在职业卫生检测中,化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用来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浓度。
为了确保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 样品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方法:- 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容器,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浓度。
-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样品污染,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妥善保存,以确保样品在分析之前不会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
2. 样品预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 样品预处理是化验分析的重要步骤,它可以消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应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例如提取、浓缩、稀释、酸化等。
- 在进行样品预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样品损失、污染和干扰物质的引入。
3. 方法验证和准确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进行化验分析前,需要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方法验证包括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指标。
- 为了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可以进行常规的质控样品测试、参比方法比对等。
4. 标准品和标准曲线的质量控制方法:- 标准品是用来建立标准曲线和定量测量目标物质浓度的关键。
- 标准品应具有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并且应来源于可靠的供应商。
- 使用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浓度范围和间隔,以确保曲线的线性和准确性。
5.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内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并且严格执行。
-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校准,以确保仪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 实验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职业卫生检测采样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依法设置的专业技术之一,它是实施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业务,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检测和评价等手段,对工作场所现场情况做出准确、科学、公正的评价,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劳动者的利益,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依据,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服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在其提供的技术支撑中,保证提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准确、可信、公正、满足政府执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的需求、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具有竞争力、拥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赢得社会各方面的依赖、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技术考核指标、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其根本保证。
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
通过有计划的对检测技术活动的各阶段实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以达到我们的服务宗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准确的数据、可靠的结果为企业提供服务。
1 现场采样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为了使采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采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采样时要严格按照采样规范中的采样条件、采样方法、采样位置及运输、保存方法等内容进行,并选用适宜的采样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
采样作为检测工作的一部分,采样人员必须要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在采样过程中如发现被采样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规定,采样人员可以拒绝采样,并报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处理。
反之,如发现采样人员有违纪现象,也应按有关制度严肃查处。
质量控制是为达到采样过程中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
为此我市疾控中心制定了《质量手册》,配套了采样全过程的标准、程序、要求及相关内容。
1.1 采样前准备过程遵循的制度为达到采样前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了《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仪器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程序》、《实验室外部现场检测保证程序》、《仪器设备控制程序》、《设备检测、校核(量值溯源)程序》、《样品管理程序》、《检测仪器出入库登记》。
制定了《检测基础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文件、资料保证、设备保证、设备环境条件保证、物质的质量保证和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等。
制定了《质量方针》,包括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质量的承诺;服务标准、质量体系的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持续有效的运行质量体系保证;遵守国际、国家标准的承诺等。
还制定了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各类职责,技术作业指导书及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
1.2 控制采样过程中的检测质量为控制采样过程中的检测质量,制定了《记录程序的控制》,包括《记录的控制》和《记录填写规范》,规范了记录的格式,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记录的保管和处理等项工作,为确保记录采样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等各种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填写的规范性、保存的完整性、检索的便利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要求。
制定了《检测方法确认程序》、《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非标准检测方法编审程序》、《检测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开展新项目的评审程序》等,将整个采样过程在采样规范指导下做到科学、准确、规范,确保在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工作。
1.3 样品管理和检验报告的要求样品在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消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样品在运输时,必须保证样品的完整性(特别是毒物样品),接收样品时要查看样品的编号、状态、数量是否与送样单相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委托方联系;出具的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要保证客观、公正、准确、有效。
为此制定了《数据控制程序》、《采用校核方法确保检测工作质量的程序》等控制规范。
2 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作业场所的现场采样,采样过程应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此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样品采集,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整个采样过程都要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才能符合现场采样工作的要求,保证现场检测的质量。
2.1 采样人员的控制采样人员是采样工作的主体,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采样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采样业务,熟悉相应的检测程序和记录报告程序,了解和掌握检测项目和规范,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采样中遵守质量手册中的规定,按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工作,并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
采样人员要经过定期的培训教育,经受权考试合格上岗,应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术职称。
2.2 采样仪器设备的控制为保证采样的质量,满足检测的需要,必须严格控制采样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质量。
采样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量程、灵敏度、分辨力、稳定性、准确度、误差、测量标准和基准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每台仪器设备都要建立档案管理,定期送质量部门检定、校准,要有专人保管,负责设备状态的记录、维护和保养,要建立设备的出入库记录,对其购置,验收、流转进行严格控制,要建立维护程序和运行中检查程序,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或核查,并进行记录,采样人员要按照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要有记录。
采样使用的所有仪器都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和正常运转,避免损坏和污染。
2.3 采样过程的控制为保证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满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需要,在现场采样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体系,以做到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可靠。
2.3.1 空气样品采集方法的控制空气样品的采集是进行有害物质检测的第一步,对其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正确采得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和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样品,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首先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要根据待测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各种采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采样点的工作状况及环境条件来选择。
同时,其质量控制中的各项质量活动要贯彻在整个空气样品采集的全部过程中,达到内部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确保采集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3.2 采样记录的控制采样记录应按照《记录填写规范》要求填写,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规范。
记录要采用质量控制体系文件规定的统一格式,结合职业卫生监测规范要求的项目内容和现场采样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如由于填写人的笔误而需要更改时,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涂改。
记录保存要注意防火、防盗、防潮、防霉变等,并按规定交给档案室归档保存。
2.3.3 采样点选择的控制采样点的选择是能否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进行真实的职业卫生评价的首要步骤。
只有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采样点,采集的样品才能用于正确的职业卫生评价的检测,因此采样点选择的质量控制应得到十分重视。
采样点的选择应根据《采样规范》中规定的原则进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侧,采样高度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2.3.4 采样对象选择的控制采样对象的选择应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可以说在工作过程中凡是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应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它的选择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劳动者。
采样对象数量的选择,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质量控制规范来确定。
2.3.5 采样时段选择的控制在工作年内、工作月内、工作日内的什么时候进行采样,采样时段的选择在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根据职业卫生评价和监测的目的不同,现场采样的时段应控制在如下条件下:首先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重点采样季节应控制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采样应选择在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和浓度最高的时段来进行。
2.3.6 采样时间选择的控制采样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采样前,应根据卫生标准的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要求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原则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要保证采集到的待测物的量能满足测定方法的需要,即样品中的待测物的量最好位于最佳测定范围内。
现场采样时间长短的选择,应根据评价目的而定。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时,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15 min 时,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时,采样时间一般为15 min,采样时间不足15 min时,可进行一次以上的采样;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时,可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况和采样仪器的性能选择长时间或短时间采样。
2.3.7 采样流量的控制采样流量的选择和保持采样时流量的稳定是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采样流量选择,应根据《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中的具体要求而定。
各种收集器都有各自的采样流量,不能错误的使用,要严格地按照仪器规定的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3.8 样品空白对照的控制样品空白对照的目的是了解现场采样过程中样品的污染程度和用于扣除样品的空白,不容忽视。
样品空白对照的操作除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各项操作包括收集器的准备、采样的操作、样品的运输、保存全部同样品,其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亦同样品。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制度的执行、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的规范、满足其质量控制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适应性这4个特点起重要作用。
通过质量控制对技术服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对影响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包括方案、方法、过程、条件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