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复合体_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25
第二节高尔基体(Golgi Body)高尔基体(Golgi Body)又称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最早在1898年由意大利组织学家Golgi 发现的,他用银染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猫和猫头鹰细胞时,发现在细胞质中有一网状结构,称之为内网器。
以后,很多学者证明这种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并命名为高尔基体。
到本世纪50年代,随羊电镜的发展,人们才在电镜下了解了高尔基体的细微结构,并证实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在细胞分泌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糖蛋白合成、修饰和运输功能。
一、高尔基体的形态高尔基体是由扁平囊泡、小泡和大泡组成的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膜性细胞器,通常在核附近。
平行排列的扁平囊泡组成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图3-2-2)。
图3-2-3 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扁平囊泡(cisterna)是高尔基体最具特征性的部分,一般3-8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在一起,称高尔基堆(Golgi stack),相领扁平囊相距约20nm,每个囊腔的直径约10-15nm,内含中等电子密谋的物质,每个扁平囊的中央部分较平,其上有孔,可与相领扁平囊泡或周围的小泡小管相连通形成高尔基网(Golgi network)。
高尔基体有一定的极性,扁平囊泡的凸面,一般靠近胞核或内质网,称为顺面(cis face)或形成面(forming face),与其相反的一面为凹面,朝向细胞膜一侧,称反面(trans face)或成熟面(mature face)。
反面和顺面在形态、化学组成及功能上有所不同,顺面膜较薄,约6nm,近似内质网膜,反面膜较厚,约8nm,近似细胞膜,一般顺面的囊腔较反面扁。
小泡由粗面内质网芽生而来,在扁平囊泡的顺面,经常可见许多直径40-80nm的球形结构,为高尔基体小泡(vesicle),小泡有两种类型,多数是表面光滑的小泡,少数是有被小泡。
一般认为,高尔基体小泡是由附近的粗面内质网芽生而来,它将粗面内质网所合成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转运到高尔基体扁平囊中,因此,这种小泡又称运输小泡(transfer visicle),它与高尔基体扁平囊泡不断融合,使扁平囊泡的膜成份和内含物不断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