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有什么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有什么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有什么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有什么

有很多同学都想知道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方法都有什幺,下面小编就大家

的疑问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

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 一、在题目上设题: 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 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 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 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中考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技巧:紧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整理 答题格式:某人(某时某地)做了某事,结果如何。 注意: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 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 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慈母情深》 题型2: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2.倒叙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把结局(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 3.插叙:补充说明+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 ③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 插叙答题格式:先概括插入的内容,再写上以上术语,需根据插叙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题型3: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本文给你的启发) 技巧:(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看议论抒情句(4)看详写地方(5)看时代背景 答题格式:内容+情感:“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反映了……”等。 题型4: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题型5:线索 1.线索类型:实物线、人物线、事件线、时间线、地点线、作者的感情线、人物的见闻线 2.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寻线索方法:(1)看标题《背影》《雪地贺卡》(2)看反复(3)看抒情议论句(4)看作者情感发展《阿长与山海经》(5)看人物见闻感受 注意:有的文章既有明线,也有暗线。 题型6:修辞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艺术效果+本句内容+情感 九大修辞口诀: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 ↓↓↓↙↘↙↘↓↓ 排比拟反反反设对夸 比喻人复语问问偶张 艺术效果: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表示强烈的感情,强调……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 拟人:生动形象地…… 反复:强调突出…… 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强烈表示亲密友好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强调突出……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印象。 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语言凝练,言简意丰。 夸张:强调突出…… 题型7: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2.推动情节发展3.为下文作铺垫4.象征和暗示5.烘 托人物形象《雪地贺卡》首段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的社会现实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 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大全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在做阅读题时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二)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如何判断文章体裁? 备选答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戏剧。 三种文体的区别: 文体表达方式写作内容语言特点写作目的 记叙文记叙、描写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生动形象以情感人 说明文说明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准确简明以知授人 议论文议论摆事实,讲道理严密以理服人 (三)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题型一:知识类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掌握好记叙文章的基础知识,牢记各种知识点,并能把自己的知识形成休系,形成网络。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1、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不同的人称各自有什么作用?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 (1)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 (2)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3)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作用(好处):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记叙文答题技巧 1. 问文章内容类别? 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的写作顺序: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1) 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荚树的样子,接着按 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 (2)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又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3)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如《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爱拣石头、爱赛石,这是发现“中国石”的起因;拣石、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这是拣到“中国石”的经过;战士们喜爱“中国石”,这是“中国石”带来的结果。这样写,让人明白事情发展的阶段性和来龙去脉。 (4)按不同方面内容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达了鲁迅先生“为

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5)按总分的顺序写。 A先总后分再总;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 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B先总后分; C先分后总。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6)其它: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方位顺序;生长顺序…… 4、小学记叙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四种。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概括主要内容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 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 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

高中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富于变化、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 一、课堂导入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若()若()随()而()()不()惜 ()果()香变()莫()照()画()呆()木()如()添()来()去() 2、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看:①瞧,瞅;②观察③访问拜访④照应对待 (1)王奶奶出门了,我帮她照看一会儿家() (2)张叔叔仔细看着地图() (3)我到医院去看望生病的爷爷() (4)天空中什么也看不清了() 二、知识点和例题讲解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字、词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含义。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一、概括题 【试题呈现方式】 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②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答案的主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概括题的答案时记叙文六要素的一个浓缩,但主体是:人物+事件,其他要素是否出现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先确定答案的主语,即“人物”,就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 ③再确定答案的谓语,特别是动词的使用要准确。 ④注意分值:题里标注是几分,答案一般有几个小分句构成。 【答题公式】 (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结果)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试题呈现方式】 ①根据语境,请你说说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含义; ②根据上下文,请你说说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词语,最重要的是说出词语的语境义,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要先看懂,这方面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②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你的任务是让一个深奥的句子变得浅显明白。答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给出你的准确理解。有些句子之所以深奥,是因为句中某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了这些词语,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答题公式】 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三、词语和句子的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①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 ①词语的表达效果:先判断词语的类别,动词还是形容词?再考虑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揣摩在表达上的效果,也就是为表现主题,或者是表现人物品格,该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句子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为表现中心和突出人物服务的。常见的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 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面下伏笔等。 句子在中间,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过渡)。 句子在结尾,作用一般是: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等。 【答题公式】 ①该词是……意思,表达效果是…… ②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是……,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四、赏析题 【试题呈现方式】 根据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题技巧】 ①先答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 ②再答效果:就是这种手法好在哪里,一般用这样的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以看一下前一句话) ③再答情感:也就是作者的褒贬好恶

记叙文阅读技巧——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练习

记叙文阅读技巧 专题二:修辞手法理解掌握 有一条小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黏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式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 聪明的你一定分析出来了吧。第一句用的是比喻,第二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学会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必须具有的阅读能力之一。 一、掌握八种基本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在初中阶段需要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借代、反问、设问,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基本表达效果。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人格化,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 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特点。 2、排比:节奏鲜明,有气势,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3、设问:突出强调,引起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4、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例2: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强调了蝙蝠的特点,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也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并加强了语气。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对偶:整齐,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7、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8、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三、习题操练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完整版)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知识点. 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套路整理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览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群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部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确认“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答题技巧归纳: 1.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 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3. 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焦点人物(2)焦点物质⑶焦点事件(4)时间(5)地点(6)笔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线索: 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初中语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览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群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部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答题技巧归纳: 1.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 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3. 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焦点人物(2)焦点物质⑶焦点事件(4)时间(5)地点(6)笔者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6、语言特色:(形象活泼、清爽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本文语言(天然朴素或活泼柔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干句子)”,它“……(适当地选入底下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本文语言柔美活泼,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轻轻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爽隽美,富有诗的意境,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要领从下列语句入选择。必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天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言简意赅,朴素天然文字洗练,生动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活泼柔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过细逼真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凸起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寻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也有诗的韵味美,语言柔美,富有诗的意境,撼人心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201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读透文章,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内容。} 答:主要人物1分+ 事件(或事件的结果)1分+ 特定环境1分 (特定环境有时强调的是:时间/地点/背景/方位,看文章强调的是什么)值, 几分几点 1)回到原文找答案(答案一定在原文找.) 2)看分值,有几分答几点(偶尔三分题有四点答案,要多答,答全) 3)回答问题时要扣中心句或扣中心内容(要简单,明了) 4)多知识点信息提炼,回答时要求字数.并扣中心内容填写 二词语的意思:如果词语的意思题在前几道题出时,按照下列方法回 答 问题一:词语的意思: 1)换同义词在句子中+原文或者在反面加“不”+原文答.(在前几 题中出现时,问的是该词本身的意思,解释这个词即可) 2)在上下文找答案抄上.(抄原文要抄全,抄到句号为止) 问题二:句子的含义:(有几分答几点,一定要答全,尽量找原文答) 1)句子如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抓关键词在文中直接翻译抄下. 2)在上下文中找答案抄下(要全). 3)情感是双方的(写人的文章一定是双方的.站在双方分别回答,话要 说透彻底) 4)如句子在文章中心或结尾要深层次联系文章中心去答(上下文体现 文章中心的句子抄下)(话要说彻底,说全.) 5)将句子分开看,有逗号一定有2个采分点.再加后半句话1个采分点 (如句子前半句有词语,要抓关键词翻译,后半句如不翻译要抄全). 6)如”句子含义”位于文章最后一题时,一定要结合中心.先答含义后 答中心.(除了开放命题,所有最后一题在回答时都要答文章的中心.)问题三:句子和段的作用: (一) 开头: 1).总领全文 2).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为下文…做铺垫 4).欲扬先抑 5).开门见山 6).引出下文 (二) 中间: 1).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总说,后分说-----承接…引出…) 2). 总结上文… 3). 引出下文… 4). 为下文…做铺垫 5). 与…相呼应 (三) 结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