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10
一年级下册《多些少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多些少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43页例6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把握100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绘。
2、借助直观和经验,学会用“比较”进行猜数,并对猜数策略有所感悟。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能乐于表达交流,善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或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描述,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表现欲较强,并且大部分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够大胆的举手发言,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和游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和平时的课不一样,你知道不一样在哪里吗?(指名说)教室后面坐了几位老师来听一(1)班的小朋友们上课,你们开心吗?老师已经从你们的脸上看出来了,等会儿上课以后我们教室里的老师要仔细地找找一(1)班的小朋友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的小脑袋最会思考问题,谁的小眼睛最亮,谁的小耳朵听得最仔细,谁举手发言次数最多。
二、在活动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谁能说说一个字的反义词?生:高矮,大小,多少,……师:你能用比和一组反义词说一句话吗?例如老师比学生高,学生比老师矮;生:老师比学生少,学生比老师多。
……师:像这样的大得多,小得多,胖一些,瘦一些,长得多,短得多都可以在数学上说多些少些来说(板书课题:多些少些),等会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以后你们会说得更好了!2、在游戏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科书第33-34 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 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词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灵活正确的用“多得多”“少得多” “多一些”“少一些”等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在里填、、 <或=”表示,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大胆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
师: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小猫和小狗比赛时做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看!出示情境图片(小猴说:“我做了34个。
”小猫说:“我做了38 个。
” )师:听了对话,你知道比赛情况了吗?2、唤醒经验,学习新知(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师: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教师小结出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板书:)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据学生反应,可提示反过来怎么说?)交流: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哦,参加比赛的还有这只小狗呢,小狗做了多少个?(移动遮挡色块,显示10个)你觉得小狗做的和小猫比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为: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板书)那小猫和小狗比呢?(板书)三、多维梳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选择一题说一说。
(先指名说4道,再一起说2 道)4548983947751009012708040 小结:小朋友的小脑瓜真聪明!理解能力强,很会表达。
知道了比较两个数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的相差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1.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2.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数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的含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计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数字。
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图片,问:这两个盘子里的苹果哪个多?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等语言描述两个盘子里苹果的数量。
Step2:讲解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图片,问:这两个盘子里的苹果哪个多?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等语言描述两个盘子里苹果的数量。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8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图片,问:这两个盘子里的苹果哪个多?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述两个盘子里苹果的数量。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图片,问:如果要让两个盘子里的苹果数量相等,应该在哪个盘子里再放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出需要再放几个苹果。
4.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有8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图片,问:如果要让两个盘子里的苹果数量相等,应该从哪个盘子里拿走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出需要从哪个盘子里拿走几个苹果。
Step3: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数字大小关系。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doc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章节制定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比较。
3. 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比较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哪些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 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量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指出哪个物品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3. 例题: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解答,并解释答案的思路。
4. 练习:让学生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并给予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定义。
2. 用具体的例子,展示这些概念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a. 3个苹果和2个橙子b. 5个香蕉和8个香蕉c. 2个橘子比1个橘子多还是少2. 答案:a. 3个苹果比2个橙子多一些b. 5个香蕉比8个香蕉少一些c. 2个橘子比1个橘子多一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6节内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这几个概念,并学会如何区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难点: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在超市购物,商品的价格有时候会有一些差异,比如一个苹果5元,另一个苹果6元,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两个苹果的价格关系呢?2. 例题讲解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0个球,小华有12个球,请问小明比小华少几个球?我们来数一数,小明有10个球,小华有12个球,我们可以数出小明比小华少2个球。
这里我们可以用“少一些”来描述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随堂练习请大家完成练习题:小猫有5个鱼,小狗有8个鱼,请问小猫比小狗少几个鱼?请大家完成练习题:小鸟有15个种子,小鸡有20个种子,请问小鸟比小鸡少几个种子?4. 教学内容讲解多一些: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不大,比如10和12,差距只有2。
多得多: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差距较大,比如10和20,差距有10。
少一些: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不大,比如12和10,差距只有2。
少得多: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差距较大,比如20和10,差距有10。
5.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多一些:10和12多得多:10和20少一些:12和10少得多:20和10六、作业设计请大家完成课后练习题:1. 小明有8个糖果,小红有10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少几个糖果?答案:小明比小红少2个糖果。
2. 小华有20个星星,小丽有30个星星,请问小华比小丽少几个星星?答案:小华比小丽少10个星星。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2.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A案)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B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估测,从而理解突破。
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进行描述。
突破方法(A案)合作交流。
(B案)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和引导探究的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和探究体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A案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按顺序写数。
2.比较大小。
4554 3634 87794047 8998 19223.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587706215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6的情境图。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种颜色的球中,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2.学生汇报:红球最多,有58个;黄球最少,只有10个。
3.那红球跟黄球相比,结果怎样?黄球跟蓝球相比呢?4.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说出红球比黄球要多,黄球比蓝球要少。
教师随即提问“多多少”“少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红球比黄球多得多,黄球比蓝球只少一点”。
5.“多得多”一词用得非常好,“只少一点”我们习惯说“少一些”。
谁再说说?(指定几位学生说)谁能反过来说说?6.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知识点拨讲解和专项练习题点拨:首先看明白概念。
一、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二、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三、快得多慢得多快一些慢一些小结:当两个数相差不多,比较接近时,我们就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描述。
当两个数相差很多的时候,我们就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
1、选一选。
蜈蚣小羊小鸡蜈蚣的脚比小鸡的脚()小羊的脚比蜈蚣的脚()小羊的脚比小鸡的脚()A、少得多B、多一些C、多得多D、少一些2、三个小朋友去采摘园采摘苹果,小红摘了42个,小明摘了27个,小亮摘了48个,小红比()摘得多得多,小红比()摘得少一些。
3、佩奇可能摘了多少个苹果?请在合适的答案下打“√”.45个78个26个4、在50、10、48、76中,()比45大一些,()比45小一些,()比45大得多,()比45小得多。
5、在32、73、67、75、100中,()比67少得多,()比67多得多,()比73多一些,73比()多一些。
6、在95、82、42中,()最接近40,()比82多一些,95比()多得多,35比()少一些。
7、小芳可能跳了多少下?请在合适的答案下打“√”.小亮小芳8836928、期中考试,得了85分。
比少得多,比少一些,可能得了多少分?(画○)可能得了多少分?(画△)9、幼儿园比赛画佩奇,大班画了70副,中班画了60副,小班画了12副。
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填空。
大班比小班()。
大班比小班()。
中班比小班()。
10、判断题。
50个18个25个⑴苹果比石榴多得多。
()⑵石榴比桃子少得多。
()⑶石榴比苹果少一些。
()⑷桃子比石榴多一些。
()11、选一选(1)一班有38人,二班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人。
① 52 ② 40③ 35(2)今年小明8岁,哥哥的年龄比他大得多,哥哥()岁。
① 7 ②11 ③ 18(3)跳绳比赛,跳了85下,跳得比她少得多,跳了()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课题:多些,少些
柳州市第二十六中附小黎凤
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100以内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提供给学生三个装有不同数量的瓶子,引导学生交流得出“篮球比黄球多一些,黄球比篮球少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得多,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做一做”让学生试着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及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只是做好了铺垫。
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我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积极从现场教学环境中寻求、开发数学教学资源,通过比较各组分数等唤起学生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概念。
因为有了情景的支持,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