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9.00 KB
- 文档页数:18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大多数单身人士在消费方面紧跟潮流,重视新奇刺激的体验。
随着中国单身人士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商家纷纷开发“提升形象气质”和“愉悦感官”的订制产品和服务来迎合他们的消费方式,并获得了客观的收益。
这一经济现象表明( B )①新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对生产调整起导向作用②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为特色消费创造动力③善于捕捉消费热点的商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④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支配了生产发展的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大多数单身人士在消费方面重视新奇刺激的体验,因而导致了许多商家开发订制产品和服务,这表明新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对生产调整起导向作用,①正确;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许多商家开发订制产品和服务来迎合大多数单身人士的消费需求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表明善于捕捉消费热点的商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③正确;消费并不支配生产发展的方向,④错误。
2.近年来,国内家电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消费升级正在悄然展开。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中坚的涌现,万物互联、智能家居也迅速推进,同时这一系列市场变化让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期待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功能满足,而是上升到了更多细节体验和技术创新的层面。
这说明( C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年轻一代消费中坚的涌现,对家电产品的期待影响着家电产业的发展,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3.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要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我国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绝大多数国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传统大众一般需求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新的供给生成并由此创造更多更新的需求。
材料说明( C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商品需求决定商品供给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明确目标】1、了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和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2、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把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1、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①②③④(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表现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的调节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2、社会再生产过程(1)社会再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3、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①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②现实原因:第一,解决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二,是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四要素:路线、人、技术、改革)【学生质疑】一、探究思考探究一:张大妈家的菜篮子不经意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日冬季的当家菜萝卜白菜土豆少了,鸡鸭鱼肉虾和各种蔬菜多了。
而且自从市场上有了绿色食品,刘大妈就成了它的忠实消费者,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当今时尚,如今,刘大妈一家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家里液晶电视、变频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双休日,刘大妈一家经常到体育馆和健身房进行锻炼。
用她的话说就是“花钱买健康”。
而利用DVD娱乐休闲、网络远程教育等,也是刘大妈一家生活的重要内容,刘大妈整天乐呵呵的“新时代、新生活”已经成为她的一句口禅,如今,刘大妈一家的生活有了飞跃性的改变,眼下,看着周围的邻居在周末都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出去游玩,刘大妈也筹谋着为家新添一辆私家车。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材料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二:见教材P29思考: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探究三:见教材P30思考:说说我国生产发展的成就。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流通手段的含义商品流通的含义(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优点、含义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爱护人民币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含义、本质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神奇的货币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含义、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支付手段:产生原因、表现货币的发展纸币货币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银行卡的发放、作用、使用要求支票:含义、使用要求、种类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商品含义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起源本质职能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货币与财富的关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多彩的消费〖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含义、地位(作用) 企业的分类 按所有制性质分:……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按组织形式划分 ①公司的含义:依法设立,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 ②公司的法律特征:依照法律或政策,办理登记手续 → 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③公司的社会责任:守法,守德,诚信,接受监督 → 公司的商业目的与社会责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④公司的类型 ⑤公司的股东 ⑥公司的组织机构 ⑦公司制的优点 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有 → 无限责任 合伙企业:“四共同” → 无限连带责任 公司制企业 → 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特殊类型:一人有限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者的异同 权利: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 责任 ①股东不能抽回出资。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生产与消费》设计人:屈现荣审核人:李晓明班级:姓名:【导读单】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讲义单考点一、二,识记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完成下列各题。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哪四个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导思单】1、全面把握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学习提示:(1)正确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与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2)正确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但不能认为高消费必然促进生产的高速发展。
(4)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即时演练:(1)2010年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浙江不仅动工新建杭金衢、杭长、杭黄高铁,也续建杭甬、沪宁、宁杭高铁。
不久的将来,全省将形成两小时高铁交通圈。
无论横穿还是纵贯,走出浙江都只需要120分钟。
这主要说明( A )A.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D.消费调节生产(2)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使用了一种“石头纸”,其原料是最常见的方解石,经碾压、磨碎、拉伸等工序制成,生产中不用木头、不加水、不用强碱强酸。
预计“石头纸”将被广泛使用,实现书写阅读也“低碳”。
这表明( C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来,内地年访澳游客从1999年的163.66万人次,猛增至2008年的1159.51万人次,年均增长24.2%。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地赴澳游客的增加,对澳门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澳门酒店、地产、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和行业规模的扩张。
这说明( A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全面把握扩大内需方针学习提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知识清单第39页》即时演练:材料我国农村人口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4%,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场航天技术热,使结合航天技术研发的航天民用物品也进入百姓生活。
这说明()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B.生产为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答案C解析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使结合航天技术研发的航天民用物品进入百姓生活,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故答案选C项。
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均应排除。
2.关于产品设计,乔布斯曾说:“根据大众的需要去设计产品其实是非常难的。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她)看。
”这一观点体现了()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D.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她)看”,说明生产能够引导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故答案选B项。
3.美国居民过感恩节时有食用完整火鸡的习惯。
为满足这一需要,某企业研发并设计出了500多升容积的法式对开门冰箱。
而在日本,年轻用户公寓面积比较小,为此,该企业设计出一种体积很小的洗衣机,叫作“个人洗衣间”。
由此可见()A.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C.消费可以决定生产D.生产可以为消费创造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企业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B项与题意相符。
A、D两项不符合题意。
C项夸大了消费的作用。
4.智能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这些手机新功能给生活和娱乐方式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
这说明()A.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B.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答案B解析智能手机的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新变化,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故答案选B项。
《经济生活》单元名称、课题名称、框题名称、目题名称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滨城区一中张永强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1、信用工具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消费的类型3、消费结构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面面观2、做理智的消费者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2、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1、公司的类型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和就业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2、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2、稳健的投资----债券3、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1、财政及其作用2、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2、市场秩序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加强宏观调控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单元名称、课题名称、框题名称、目题名称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民主的生动写照2、广泛、真实的民主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2、神圣的权力庄严的义务3、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民主选举面面观2、选举方式的选择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2、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3、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基层民主自治历程2、最广泛的民主实践3、共建祥和文明社区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谁监督监督谁2、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公仆”的本色2、政府的职能3、便民利民的政府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解读市长的承诺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公共权力,切莫滥用2政府依法行政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群众喉舌政府镜鉴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3、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共商国是同舟共济2、执政参政特色鲜明3、适合国情、优势显著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国际社会的构成2、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3、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国家交往剪影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2、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1、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生活》单元名称、课题名称、框题名称、目题名称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2、文化是什么3、文化的力量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2、互相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2、潜移默化的影响3、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多样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面面观2、传统文化在今天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中华之魁宝,民族之骄傲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薪火相传,越燃越旺2、永远高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1、阳光下的阴影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3、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3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2、抓紧中心环节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2、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单元名称、课题名称、框题名称、目题名称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客观存在的的反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第八课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知足花费考点 18:生产与花费辩证关系(要点)(理解)( 1)生产决定花费(人的花费不是由主观梦想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情况决定)①生产决定花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花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花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花费创建动力。
( 2)花费反作用生产①花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花费了,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后达成。
②花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花费调理生产)花费扩充 -----------求过于供---------价钱上升--------------生产扩大花费萎缩 ------------供过于求-----------价钱降落-----------生产减小③花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花费热门的出现,常常能带动一个家产甚至几个有关家产的出现和成长。
④花费为生产创建出新的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生产踊跃性。
[ 注意 ]家庭花费决非与社会没关1.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必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要求:花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定依据花费者的需要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花费能促使生产的发展。
这里的花费是指健康的合理的花费。
正确理解花费对生产反作用的二重性当花费的增添和变化与生产的增添和变化相适应时。
花费对生产发展起促使作用;反之,假如花费与生产不相适应,则对生产发展起阻挡作用。
花费过度超越生产,会惹起严重的求过于供,致使物价飞涨,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钱的。
飞涨,又会惹起公司生产成本的增添和社会购置力的降落,进而考点克制生产的连续增添。
自然,花费水平低于生产的增添,也会致使生产剩余,克制公司扩大再生产。
所以,我们既要反对再生产、轻花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花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
19:鼎力发展生产力(要点)(理解)Ⅰ、为何?(1)根来源因:生产决定花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