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 格式:ppt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51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就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得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就是中医学应有得、独特得内容,它就是治疗时立法处方得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就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得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得处理能力、二、证得内涵“证"就是中医学特有得理性概念,就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得结合,就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得结合。
三、辨证得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得一般思维规律,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得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得证名。
八纲辨证就是辨证得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就是辨别证候得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就是以病位为主得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就是中医学辨证分类得方法、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得】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得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
虚实辨证:实证、虚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得含义、类型;证候真假得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得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得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1。
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得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得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得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1。
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得相对性;表里两纲得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
八纲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八纲辨证方法详解1.阴阳辨证2.表里辨证3.寒热辨证4.虚实辨证三、脏腑辨证方法详解1.脏腑辨证基本原则2.脏腑辨证具体方法3.脏腑辨证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四、八纲与脏腑辨证的结合运用1.八纲脏腑辨证互补2.案例分析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其中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核心。
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脏腑辨证则是以五脏六腑为理论基础,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辨证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大家提供实用的中医诊断技巧。
二、八纲辨证方法详解1.阴阳辨证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之首,一切疾病都可以从阴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阴阳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辨证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2.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判断疾病病位的方法。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里证则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等症状。
通过表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的病位,为治疗提供方向。
3.寒热辨证寒热辨证是判断疾病寒热性质的方法。
寒证表现为寒战、腹泻、四肢厥冷等症状,热证则表现为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寒热辨证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寒热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4.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判断疾病虚实性质的方法。
虚证表现为乏力、虚弱、精气亏损等症状,实证则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停滞等症状。
虚实辨证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虚实程度,为治疗提供指导。
三、脏腑辨证方法详解1.脏腑辨证基本原则脏腑辨证以中医脏腑学说为基础,遵循脏腑相关、脏腑相互影响的原则。
在脏腑辨证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病情、病史、脉象、舌象等多种因素。
2.脏腑辨证具体方法脏腑辨证方法主要包括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证。
例如,心肝血虚辨证、肺脾气虚辨证等。
3.脏腑辨证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脏腑辨证具有定位准确、定性明确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脏腑辨证,可以精确判断病变脏腑,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八纲辨证(纲领证)、病性辨证(基础证)、脏腑辨证(具体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第七章、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表里(病变部位)、寒热(病变性质)、虚实(邪正斗争)、阴阳(病证类别)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 => 表证病在脏腑,病位深 => 里证(一)表证(寒热并见!)表证: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二、寒热辨证(发热≠热证!恶寒(畏寒)≠寒证!)热寒阳邪侵袭 => 阳气偏盛 => 阳盛则热阴邪致病 => 阴气偏盛 => 阴盛则寒阴液亏损 => 阴不制阳 => 阴虚则热阳气亏损 => 阴寒内盛 => 阳虚则寒(一)寒证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外感阴寒邪气,内伤久病伤阳,过服生冷寒凉 => 寒证特点:症状:冷——恶寒,畏寒,冷痛,喜暖,肢冷,脉紧稀——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淡——口淡,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苔润,口不渴静——脉迟,蜷卧病位:(二)热证热证: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机体阳气过盛,久病阴液耗损 => 热证特点:症状:热——发热,恶热,喜冷稠——痰、涕稠,小便短深——痰黄,面赤,涕黄,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苔燥少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动——脉数,烦躁不宁病位:三、虚实辨证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实),精气夺则虚(正气不足)”;“虚实者,有余不足也”实证: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辨证,就是在综合分析四诊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疾病的病因,明确病变部位,确定病证的病机,判断邪正的消长、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加以归纳概括。
儿科辨证方法基本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疾病的特点,某些辨证方法在儿科更为常用,其证的临床表现也与成人有所差异。
本节仅介绍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
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以此来分析、归纳疾病的部位、性质的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通过八纲辨证来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机体与病邪斗争的情况。
一般顺序是:先辨别表里,找出病变部位,然后辨别寒热、分清病变性质;再进一步辨别虚实,了解人体正气的盈亏与病邪的盛衰;最后再分辨阴阳,加以总的概括。
下面把八纲分成四组介绍。
(一)阴阳阴阳,即八纲的总纲,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用阴阳二纲加以概括,是观察分析疾病发生变化的纲领。
一般来讲,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反之,阴虚则阳盛,阳虚则阴盛。
1.阴证是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出现的病证,以虚寒证为代表。
阴证的产生,有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者,更多的则是因先天不足、后天虚损而出现的证候。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或晦黯,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语声低怯,呼吸表浅,喜热恶冷,形寒肢冷,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细弱,指纹沉而淡红。
2.阳证是机体阳气亢盛,脏腑功能亢进,导致阳亢热盛的证候,以实热证为代表。
阳证的产生,有外感热邪或风寒化热,有伤于热食、热药,或各类疾病脏腑阳气偏亢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红目赤,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语声粗浊,喜冷恶热,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或有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有力或洪大,指纹紫滞(二)表里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轻重深浅的两个纲领。
在人体,凡皮肤、毛窍、肌肉、经络等为外属表,凡五脏六腑、髓海为内属里。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