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_2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明月寄情思——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襟。

这首诗词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句型打破形式束缚,兼有长短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本词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像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以前曾学过《如梦令》、《西江月》等词,故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水调歌头》的讲解。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拟抓诵读这一中心,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教法学法】:

基本原则:围绕目标,注重知识迁移,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师首先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

(1)教法

①朗读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爱,诗词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背诵,还应要求朗读,读出情与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

②启发式教学。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钥匙。

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⑤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2)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为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法具体如下:

朗读法——积极读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也是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我们诉说什么。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熟读成诵。

3.把握词意,体会情感。

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指名读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词的有关知识: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两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分上下阙(片),共95字,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即为现在的词牌名。(指名读词的有关知识。)

2.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读词,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也就是要注意字音的准确。请同学们来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从字音方面来说,这位同学读得是否准确?

(如果不准确,请同学说哪里读得不准确。如果准确。教师说:这位同学做到了字正腔圆。)

这位同学朗读的停顿与节奏把握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如果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好,你做到了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3.读词,还要有板有眼地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齐读,力争做到以上两点。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提示:韵脚,押an韵。押韵的字为红体,读的时候声音要拉长。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押韵的字拉长音。

四、文本解读:

(一)读诗还讲究有情有味,要想读出情味来,我们当然要先了解作品。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有问题标注出来。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班内展示。

(二)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让我们结合上阙的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体会作者借这一轮明月寄托的千古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