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5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介绍: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展开。
通过小组收集-整理-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设计,语言表述历史,团结合作等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发明过程,进一步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对人类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1、确定本次成就展的主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2、将班级同学分成4个活动小组,分别为“展示图片,走进历史”“人物扮演,再现历史”“观看视频,感知历史”“畅游展台,回味历史”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加以展示。
课前准备:各小组分工准备:第一组:“展示图片走进历史”组收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相关的科学家的资料;第二组:“人物扮演再现历史”组邀请著名的科学家来到展馆并介绍成果的发明进程及原理;第三组:“观看视频感知历史”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过程。
第四组“畅游展台,回味历史”回味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发明。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导语〕(一)导入环节:同学们听说世博会吗?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第一届世博会是在英国的水晶宫召开,率先完成工业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得英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
到2010年中国举办的世博会,世博会它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也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今天,让我们也担当此重任,来举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展。
通过课前自学,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我们课前已经做了一些准备,请四个小组各展神通,用你们独特的方式展示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成果。
(二)展示环节:有请第一组同学上场:[展示图片走进历史]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通过阅读书籍及上网等,收集到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科学家的人物图片及他们生平,我们制成了幻灯片,展示给大家。
第一名同学:大家好,我带来了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的图片(多媒体)法拉第生于英国新英顿,他出生贫寒,主要靠自学成才。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2.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4.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科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展示爱迪生手执电灯的图片,配图说明: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的伟大!(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随着__工业革命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科学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__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应用于工业生产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科学研究__同__工业生产__紧密结合。
3.__电力成为新的能源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__爱迪生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电话__、电车、__电报__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__电气时代__”。
4.__内燃机的发明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1883年,德国工程师__戴姆勒__2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本茨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__福特__使用__流水线__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轮船__、__飞机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地前提条件;了解电力地广泛应用;认识内燃机地创制和使用;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原因。
2.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感悟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地影响。
二、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八课的内容,本课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下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地经济侵略,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地一大转折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私人垄断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汽时代的来临难点:分析革命的背景四、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积累。
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所以应注重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爱迪生与电灯老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电灯时代的来临充满信心?学生:人们普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提高了。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爱迪生与电灯的那个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展示图片教师: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分析(形成性评价一)学生:政治前提、资本发展、市场、技术、劳动力分析(生成性问题:可能回答不全面,加强引导)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呢?1.电的广泛使用展示图片,学生可以有直观的感受教师: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展示贝尔的电话和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它们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发明成就,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2.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其成就。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我们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这些都让我们自然地联想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情况。
一、电的应用1.背景史料1史料2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资本国际化准备了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呈现):(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科学技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2.电的应用史料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
你知道哪些爱迪生的发明呢,这些发明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呢?
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
思考: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政治基础
2、经济繁荣。
——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三)新能源—电力(最显著成就)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理论。
2、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4、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发电厂利用蒸汽机驱动直流发电机,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制成了实用电话机
6、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通讯技术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常见的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3)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研制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新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4)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的出现,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5)飞机的产生。
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19世纪60-80年代,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2)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3)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2.新材料
(1)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产生。
(2)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课堂总结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同学们更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
板书设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