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表
- 格式:pdf
- 大小:41.32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一、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小学生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是根据课堂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负荷量。
负荷量是以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为载体。
因此一堂体育课是否能达到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负荷。
二、教学实践举例在通过参加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和自己实习总结,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完全忽视了这一观点。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这样的情况屡见不怪,例如:某小学关于立定跳远的公开课教学。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基础准备活动4×8拍,时间5分钟。
基础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时间15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导,时间10分钟。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时间5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操和布置作业。
上述课程设计在结构上合理有层次时间安排也恰当,但是他仅限于运动时间、运动目的上设计完善。
在这种运动负荷小频率低的课堂上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合理的密度与负荷量调控,学生难以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因而不能出现或很少出现超量补偿,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
学生课堂频率过低,在形成教学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发展就没有明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1.体育教学课堂负荷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负荷量融入其中必须要十分明确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
明确运动目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学生水平阶段、明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要达到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
2.体育教学课堂密度的合理性体育课的密度是一节体育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育课综合密度安排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min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min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min,测得一次脉率100次/min ;基本部分占27min,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 次/min ;结束部分占4min,测得的脉率为100次/min ;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 1 )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min,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min ;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min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 •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 次体育课分割为 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刀 X n =Nt+dt其中刀X n 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 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 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刀 X i =80 X 5+20/2 X 5=450刀X 2=100X 5+28/2 X 5=570刀X 3=128X 5+2/2 X 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刀 X 4=680、刀X 5=750、刀X 6=840、刀X ?=795、 刀 X 8=600。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分析引言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对同砚身体素养的培育仍是对同砚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游戏环节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同砚的参与热忱和乐观性。
然而,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恰当地设置和调整游戏环节中的运动负荷。
本文将探讨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方法,并分析其对同砚身体素养和进修效果的影响。
一、运动负荷的观点与意义运动负荷是指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各种身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增进同砚的身体进步和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培育同砚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若果负荷过轻,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重则可能造成同砚身体受伤或心理压力过大。
因此,正确设置和调整运动负荷是游戏环节中一项重要任务。
二、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方法(一)依据不同游戏目标和同砚特点设置负荷在游戏环节中,我们起首需要明确游戏的目标和同砚特点,然后依据这些因素来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
例如,若果某个游戏的目标是练习同砚的速度和协调能力,那么可以设置较高的运动强度和要求同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同砚在耐力、力气和柔韧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同砚的特点来调整负荷。
(二)控制游戏时间和强度游戏时间和强度是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游戏时间可以提高同砚的耐力和持久力,但是过长的游戏时间可能会导致同砚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同砚的实际状况来控制游戏时间。
同样地,适当提高游戏强度可以增加负荷,但是过高的游戏强度可能超出同砚的承受能力,导致身体受伤或进修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同砚的实际水平来控制游戏强度。
(三)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加和缓和在进行游戏环节时,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同砚的身体素养。
例如,刚开始可以选择较简易的游戏项目和规则,让同砚适应和熟识,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作者:李健莹来源:《体育师友》2009年第03期计算课的运动负荷的方法很多,但最经常用的是通过课中脉搏数据的计算来评定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笔者据个人长期经验与实践总结,下面介绍三种脉搏数据的计算方法,以期与各位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共勉。
1 平均心率计算法计算课的平均心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积计算法,另一种是点算法。
面积计算法比较准确,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现重点介绍点算法。
点算法是要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
将所测课中各次心率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课的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是:X= X1+X2+X3+¨+ Xn/n注:X、X2、X3代表课中各次心率数, n代表测量总数。
如根据脉搏测定曲线表中课中脉搏测定数据,用上述公式计算,是平均心率为:x=(90+96+114+126+114+131+120+138+126+144+132+144+126+156+168+162+156+144+132 +108+96)/21=130(次/分)2 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是在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运动负荷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安静状态每分钟脉搏数例如:课中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状态时每分钟脉搏数为84次/分,则:运动负荷指数=147次/分÷84次/分=1.853 百分率计算百分率计算法是在测得课前相对安静脉搏数和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以后,计算出心率增加的幅度(即百分率)。
公式是:心率增加幅度=课的平均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100%例如:课中平均心率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心率为84次/分,则:心率增加幅度=(147次/分-84次/分)÷84次/分×100%当然算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测得一次脉率100次;基本部分占27,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次;结束部分占4,测得的脉率为100次;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1)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次体育课分割为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7090110130150170190051015202530354045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其中∑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X 1=80×5+20/2×5=450∑X 2=100×5+28/2×5=570∑X 3=128×5+2/2×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X 4=680、∑X 5=750、∑X 6=840、∑X 7=795、∑X 8=600。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 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min 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min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min ,测得一次脉率100次/min ;基本部分占27min ,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次/min ;结束部分占4min ,测得的脉率为100次/min ;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1)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min ,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min ;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min 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7090110130150170190051015202530354045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次体育课分割为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 ∑X n =Nt+dt其中∑X n 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X 1=80×5+20/2×5=450∑X 2=100×5+28/2×5=570∑X 3=128×5+2/2×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X 4=680、∑X 5=750、∑X 6=840、∑X 7=795、 ∑X 8=600。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摘要近年来,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出现了淡化运动负荷的教学现象,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所发现的问题,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材、调节课堂的负荷节奏,灵活地运用教学教法,控制每节课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运动负荷合理调节体育教学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因此,安排适当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魄有重要意义。
如果运动负荷不够,密度小,则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样,运动负荷和密度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正确合理的掌握运动量,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发展。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2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还应讲练结合。
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
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反之,如学生的练习密度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低年级,应尽量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十分关心,因此,在低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