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综合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石油炼制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石油炼制的主要目的是:A. 提取石油中的水分B. 提取石油中的有用成分C. 增加石油的粘度D. 减少石油的杂质答案:B2. 石油炼制过程中,蒸馏是:A. 一种物理过程B. 一种化学反应C. 一种生物过程D. 一种电化学过程答案:A3. 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石油的产量B. 改善石油产品的质量C. 减少石油的污染D. 提高石油的燃烧效率答案:B4. 石油炼制过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A. 降低石油的沸点B. 提高石油的纯度C. 增加石油的粘度D. 减少石油的杂质答案:A5. 石油炼制中,加氢裂化技术主要用于:A. 降低硫含量B. 提高石油的产量C. 改善石油的粘度D. 增加石油的杂质答案:A二、填空题6.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将石油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的过程。
答案:催化裂化7. 石油炼制过程中,_________是利用石油组分沸点不同的特点,通过加热和冷却分离出不同组分的过程。
答案:蒸馏8.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将石油中的硫、氮等杂质去除的过程。
答案:加氢精制9.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一种通过增加氢气来改善石油产品性质的技术。
答案:加氢处理10. 石油炼制中,_________是利用催化剂将石油中的大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答案:催化裂化三、简答题11. 简述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常减压蒸馏工艺的基本原理。
答案:常减压蒸馏工艺是利用石油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石油使其达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减压降低沸点,使轻组分先蒸发出来,再通过冷却分离出不同的石油产品。
12. 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裂化技术有哪些优点?答案:催化裂化技术的优点包括:1) 可以提高轻质油品的产量,特别是汽油和柴油;2) 可以改善油品的质量和性能,如降低硫含量,提高辛烷值;3) 可以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四、论述题13. 论述石油炼制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油地质复习题第1章油⽓⽔⼀、名词解释:1 ⽯油;2⽯油的馏分;3⽯油的组分;4⽯油的⽐重;5⽯油的荧光性;6⽯油的旋光性;7压缩系数;8膨胀系数。
9 天然⽓(狭义);10⽓顶⽓;11湿⽓(⼲⽓);12重烃;11凝析⽓;15临界温度;16临界压⼒;17饱和压⼒;18蒸⽓压⼒;21 油⽥⽔(狭义)22油层⽔;23底⽔;24边⽔25矿化度;26碳同位素差值率;27能源结构;⼆、填空:1、“⽯油”⼀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卟啉是⽯油中的含化合物,⽯油中常见卟啉类化合物可分为卟啉和卟啉;海相⽯油中多卟啉,陆相⽯油多卟啉。
5、⽯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6、油⽥⽓与⽓⽥⽓共同的特点是其烃类组成以为主,不同点是油⽥⽓含有较多的。
7、典型的油⽥⽔其⽔型通常为型⽔和型⽔。
8、⽯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正确答案):1、“⽯油”⼀词我国最早是由⾸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井的钻采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以上;B、1000⽶;C、5000⽶;D、⼏⼗⽶。
3、⽯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烃及其衍⽣物;C、⾮烃;D、胶质及沥青质。
的关系是:API值愈⼤,⽯油的⽐重。
A、越⼤;B、⽆变化;C、越⼩;D、可⼤可⼩。
5、卟啉化合物是⽯油中常见的。
A、含氮化合物;B、含硫化合物;C、含氧化合物;D、芳⾹烃族化合物。
6、在有围限的条件下,天然⽓粘度随着温度的升⾼⽽。
A、⽆规律变化;B、⽆变化;C、降低;D、升⾼。
7、划分氯化钙型⽔是根据⽔中。
A、rNa/rCl>1,rNa-rCl/rSO4<1;B、rNa/rCl<1,rCl-rNa/rMg<1;C、rNa/rCl>1,rNa-rCl/rSO4>1;D、rNa/rCl<1,rCl-rNa/rMg>1。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石油旳化学构成1. 我国重要原油旳重要特点➢大多数原油旳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含蜡量高,庚烷沥青质含量低;➢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Ni含量大大高于V含量,Ni/V>10。
2. 原油中旳重要元素是C、H原油中除C、H外,尚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 。
原油中重要旳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Ca等45种3. 石油中旳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
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旳含硫低、含氮量高。
4. 馏分:是指用分馏措施把原油提成旳不一样沸点范围旳组分。
石油中具有旳馏分,为了统一称呼,一般规定:➢不不小于200℃(或180 ℃)旳轻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200~350℃旳中间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常压瓦斯油,AGO)➢350~500℃旳高沸点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不小于500℃旳馏分为减压渣油馏分(VR) ;不小于350℃旳馏分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 AR) ,它包括了减压渣油馏分。
5. 石油中旳烃类重要有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构造旳混合烃构成6. 石油烃类构成表达措施:1.单体烃构成2.族构成3.构造族构成7. 硫旳存在形态:活性含硫化合物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非活性含硫化学物:硫醚、噻吩、二硫化物等8. 硫旳分布旳总趋势是,随沸点升高,硫含量增长,大部分集中在重馏分及渣油中(70%~80%)9. 石油中旳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一般集中在0.05~0.5%范围内,随沸点旳升高,原油中旳氮含量增长,90%以上旳氮富集在胶质沥青质中9. 石油中旳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旳形式存在旳。
这些含氧化合物大体有两种类型:酸性氧化物:环烷酸、脂肪酸、芳香酸、酚类等,统称石油酸中性氧化物:醛、酮、酯等,含量很少9. 渣油是原油中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杂原子含量最多和构造最为复杂旳部分渣油旳四组分分析可以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1.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化合物。
2.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成液态。
3.石油用途:作为能源,化工原料,其他用途(润滑油,沥青,石蜡)4.国内外使用形势(论述)5.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6.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7.油主要在哪里:8.油有哪两类储层:9.那些构造存油,不存油,生油,10.油气藏的形成(那种两种,那种广泛)11.哪些生油层,哪些盖层,哪些储集层12.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13.圈闭:14.油气运移:油驱,水驱,气驱15.油气藏的类型:16.虹吸力,阻力,动力17.溶解气油比公式18.储量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原理19.原有体积系数20.油气层压力与温度21.地温梯度22.地下温度影响因素23.地质储量24.可采储量25.石油勘探目的:26.石油勘探手法:27.石油勘探步骤:28.石油勘探哪些方法,对应结果29.测井方法:30.石油开发过程,计划,钻进,作用31.油气田开发主要内容:32.提高采收率方法:33.渗流:34.渗流动力,阻力35.试井:36.油田开发方式:37.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38.钻井方法,分类,发展方向39.位置40.钻头类型,特点44.钻井液作用,性质45.井斜控制:46.井内压力控制:47.固井技术48.完井方法49.采油方法:50.气举流动状态,设备51.注气怎样减少功率消耗,启动压力52.采油指数53.螺杆泵54.注水55.酸化56.压裂57.酸压58.自喷,机械采油59.临界压力60.一次:,二次:,三次:61.贾敏效应:62.完善井,超完善井,不完善井63.勘探,开发计划,钻井,采油(自喷,人工采油(气举,泵举(有杆,无杆))),完井,试油,生产64.表皮系数名词解释5*3填空20*0.5判断15*1选择10*1简答5*6论述1*6+1*8。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
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
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 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 .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什么是石油?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可燃性。
2、原油的化学组成原油主要由碳(C)、氢(H)及少量的硫(S)、氮(N)、氧(O)等元素组成。
原油中的碳含量一般为84%~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在原油中以烃类的形式存在,占原油成分的97%~99%。
剩下的硫(S)、氮(N)、氧(O)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镍(Ni)、钒(V)、铁(Fe)等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
原油中的这些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3、原油的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1 之间。
我国原油密度大部分在克/厘米3以上,偏重。
4、原油的计量单位国际上计量石油的单位一般用桶作单位,这是由于原油在历史上开始生产时用木桶装而沿用下来的。
1桶≈立方米。
国际上以沙特阿拉伯的轻质原油(相对密度为)为国际标准原油,故国际标准原油1桶油之重≈吨。
5、天然气基本性质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含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非烃气体为氮气(N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氢气(H2)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纯的甲烷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常含有C2~C5烷烃成分及H2S气体,所天然气有时有汽油味或硫化氢味。
天然气可燃,其相对密度一般在~之间,比空气轻。
6、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4 立方米的甲烷气和立方米的水。
7、石油的主要用途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1)汽车、飞机、轮船、各种机器的动力燃料、工业锅炉和人民生活的燃料;(2)基础化工、润滑剂和民用、建筑、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8、什么是石油工业石油工业是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加工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部门。
石油工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从事的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存储与运输;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
《石油炼制工程2》综合复习资料第八章热加工过程一.判断题1.在热裂化条件下,大分子的裂解速度比小分子慢。
2.芳香烃在受热条件下容易开环形成烷烃或烯烃。
3.热裂化的主要生产目的是低粘度燃料油。
4.烃类分子中的C-H键能大于C-C键能。
5.胶质沥青质在热加工过程中只发生缩合反应。
二.填空题1.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重馏分及重残油在高温下主要发生两类反应,即和。
2.烃类热反应的机理是。
3.在所有二次加工工艺中,焦炭能作为产品的工艺是。
4.焦化气体中以为主。
5.焦化过程的产物有,,,和。
三.简答题简述焦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催化裂化(FCC)一.判断题1.催化剂的颗粒密度小于堆积密度。
2.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为:甲基>叔碳>仲碳>伯碳。
3.各种烃类在裂化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力与反应速度是一致的。
4.随着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增加,其活性降低。
5.辛烷值助剂最常用的活性组分是ZSM-5分子筛。
6.催化裂化气体中的C1、C2含量比热裂化气体高7.催化裂化的反应速度是由内扩散控制的。
8.在催化裂化的吸收稳定系统中,稳定塔的塔底出脱乙烷油。
9.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它的结构和组成。
10.催化裂化是复杂的平行-顺序反应,反应深度对产品的分布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11.催化裂化中反应油气在提升管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一般小于1秒。
12.催化裂化分馏塔与常规分馏塔没有很大区别。
13.催化裂化装置中剂油比是指催化剂藏量与新鲜原料量之比。
14.催化裂化反应中,正构烷烃的反应速度比异构烷烃要快。
15.烯烃在催化裂化过程中可发生环化反应。
16.提高再生器中的过剩氧浓度有利于催化剂的烧焦。
二.填空题1.催化裂化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主要有、、和四个塔组成。
2.反应是造成催化裂化汽油饱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3.气-固输送可以根据密度不同而分为稀相和密相输送,通常以为划分界限,根据这一原则,提升管内属输送范围,待生斜管内属于输送范围。
4.重油催化裂化再生器的取热方式主要有和。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石油工业概论》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构造油气藏2、EOR3、原油稳定4、欠平衡压力钻井5、酸化6、矿场油气集输7、沉积盆地8、油气井工程9、混油切割二、简答题1、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2、简述碎屑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油气藏的驱油能量和开采方式有哪几种类型?5、简述游梁式抽油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6、简述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以及防止措施。
7、地震勘探技术基本原理。
8、什么是历史拟合?为什么要进行?9、石油化工包括哪三大生产过程?三、论述题1、试论德雷克精神。
(要求:需论述五个方面,总字数在800字以上。
)2、论述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要求:需论述五个方面,总字数在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构造油气藏由于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油气藏,分为背斜构造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两大类。
2、EOREOR指强化采油技术,它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和热力采油等。
3、原油稳定原油是烃类混合物,其中低碳烃C1—C4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这些轻烃从原油中挥发出来时会带走戊烷、己烷等组分,造成原油在储运过程中损失,并污染环境、将原油中的轻组分脱出,降低其蒸气压,减少蒸发损耗,称为原油稳定.4、欠平衡压力钻井井内流体总压力(包括流动压力和静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的钻井方式,又称有控制的负压钻井。
5、酸化利用地面高压泵把酸液通过井筒挤入油层,酸液与油层的孔隙发生化学溶蚀作用,扩大油流的通道,提高油层的渗透率;或者依靠酸液溶解井壁附近的堵塞物,如泥浆、泥饼及其它沉淀物质,以提高油井的产量。
6、矿场油气集输把各分散油井所生产的石油及其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初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合格原油和天然气,分别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或矿场原油库)或输气管线首站外输的全部工艺过程.7、沉积盆地地壳上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重点一、原油的物化性质在石油炼制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原油的物化性质。
原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对石油炼制过程中各种反应的速率、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等都有很大影响。
原油的物化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密度和重量分母:密度是原油中每个单位体积所包含的质量,重量分母则是原油的相对密度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之比,反映了原油相对于空气的重量比。
2.酸值: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含量,通常用钾氢菲指数表示。
3.凝点:原油中最低的温度,使得其中的饱和烃开始凝固。
4.等碳数烃气体的组成:包括丙烷、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异戊二烯等。
5.硫含量:原油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它们对环境和设备的腐蚀性很强。
6.沸点和分子量:原油中的沸点和分子量表征了原油的馏分组成。
二、常见的石油炼制工艺1.简单加工:包括蒸馏、热裂解、重整等。
–蒸馏是石油炼制中最基本的加工方法,通过原油的不同沸点来分离不同成分。
–热裂解通过加温和加压来将原油的高碳数分子裂解成低碳数的烃类,分离出一些有用的化合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碳黑等。
–重整则是通过催化剂使较低碳数的烃类组装成高碳数的环烷烃类,如芳烃类。
2.基础工艺:包括加氢、脱硫、脱氮、脱钾等。
–加氢是通过将氢气加入炼油过程中,使氢与一些重复碳数的化合物结合,生成更有用、更稳定的化合物。
–脱硫则是利用催化剂将原油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最终生成硫酸等物质。
–脱氮、脱钾等工艺则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去除原油中的氮、钾等成分。
三、反应工艺石油炼制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反应工艺,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反应工艺:1.聚合反应:将单体聚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促进原油成分分子间的化学连接。
2.植物油加工:将植物油脱臭、去色、脱酸、脱水、冷滤等处理,使油品质量更高。
3.烷基化反应:通过将不饱和烃和异构烃处理成为直链及环烷烃。
4.合成烯烃:将类似乙烯的低碳数烯烃进行合成,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石化工业中环境保护问题石化工业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行业之一,因为炼油和石化工艺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石油工业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最初的世界石油三大产地为(美国)、(巴库)和(印度尼西亚)。
2、石油七姊妹指(埃克森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
3、根据化学结构,石油中的烃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
4、三大合成材料指(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5、石油地质学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油气田形成要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和(圈闭)4大要素,要经历(运移)、(聚集)、(保存)等过程。
6、油气勘探的程序包括(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
7、油气田开发的程序包括(油气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田开发调整)、(三次采油)。
8、人类钻井的历史可分为(人工挖井方法)、(冲击钻井方法)和(旋转钻井方法)三种钻井方法。
按照钻井的顺序,钻井工程工艺可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等三个主要阶段。
9、采油方法包括(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油层渗流)、(井筒流动)、(油嘴节流)、(地面管线流动)四种流动过程。
10、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天然气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输气)等。
11、原油的初加工包括(原油的预处理)、(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原油的深加工包括(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氧化沥青)等。
12、石油成本包括(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等四部分;天然气成本包括(井口成本)、(管道输送成本)、(地方燃气公司的输配成本)和(营销成本)。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馏分按馏程分类初馏点~200℃或~180 ℃汽油馏分200~350 ℃煤、柴油馏分350~500℃(560℃)减压瓦斯油(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00 ℃(560℃) 减压渣油> 350 ℃常压渣油(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2.原油分类: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哪三类,与化学组成关系⑴美国矿务局原油分类法分为石蜡基(大庆),中间基,环烷基⑵特性因数K值分类法:K值大小顺序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K值可以对原油进行分类:K值>为石蜡基K值=~为中间基K值=~为环烷基K值越大,烷烃含量越大,芳烃含量越少。
3.我国原油特点(1)偏重常规油(2)H/C偏低(3)低硫高氮(4)Ni多V少(5)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4.石油化学组成表示方法:.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元素,单体烃,族组成,结构族组成)目前研究石油化学组成的物理和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GC,LC,MS,NMR。
(1)元素组成①单体化合物组成②族组成族是指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直馏汽油馏分的族组成: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来表示。
裂化汽油的族组成:用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含量来表示。
煤柴油馏分和减压馏分的族组成液相色谱法:饱和烃(烷烃+环烷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非烃组分。
质谱法: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不同环数的环烷烃、不同环数的芳烃、非烃化合物。
常压渣油与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四组分组成:用溶剂处理和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六组分组成:将胶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轻、中、重胶质。
八组分组成:可以将芳香分进一步分成轻、中、重芳烃。
③结构族组成:测单元结构的组成。
任何烃类化合物,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结构单元所构成的。
结构族组成只表示在分子中这三种结构单元的含量,而不涉及它们在分子中的结合方式。
%CP:烷基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CN:环烷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CA:芳香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RT:总环数=RA+RNRA:芳香环数RN:环烷环数n-d-M法测润滑油实验⑵单体烃a.汽油馏分的烃族组成: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苯胺点法。
石油工业概论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30分)
1、最初的世界石油三大产地为()、()和()。
2、石油七姊妹指()、()、()、()、()、()、()。
3、根据化学结构,石油中的烃可分为()、()和()三大类。
4、三大合成材料指()、()、()。
5、石油地质学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油气田形成要具备()、()、()和()4大要素,要经历()、()、()等过程。
6、油气勘探的程序包括()、()、()、()。
7、油气田开发的程序包括()、()、()、()。
8、人类钻井的历史可分为()、()和()三种钻井方法。
按照钻井的顺序,钻井工程工艺可包括()、()、()等三个主要阶段。
9、采油方法包括()和()两种。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
10、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等。
11、原油的初加工包括()、()和();原油的深加工包括()、()、()、()、()、()等。
12、石油成本包括()、()、()、()等四部分;天然气成本包括()、()、()和()。
13、石油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
二、名词解释:(20分)
1、红线协定
2、辛烷值
3、沉积盆地
4、油气勘探工程
5、油气藏工程
6、油气井工程
7、油气开采工程
8、油气储运工程
9、油品的精制与调和
10、HSE管理
11、循环经济
三、简答:(30分)
1、简介石油工业初期的捕获规则。
2、1986年的石油危机产生的原因。
3、润滑油的作用有哪些?
4、合成纤维的种类有哪些?
5、生成油气的条件有哪些?
6、有机质演化成烃模式有哪些?
7、地震勘探技术基本原理。
8、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的区别。
9、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10、为什么要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11、旋转钻井的六大系统包括哪些?
12、钻井作业对钻井液有哪些要求?
13、简述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过程。
14、潜油电动离心泵工作原理。
15、什么是原油稳定?
16、为什么要进行不同油品的管道顺序输送?
17、石油化工包括哪三大生产过程?
18、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9、石油期货贸易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
20、HSE管理体系包括哪些一级要素?
21、石油天然气工业带来了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20分)
1、论述石油科技的发展趋势。
2、论述二十一世纪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方向。
3、论述油气加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