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文旅特色小镇实战构建-徐忠明操盘拈花湾等
- 格式:pdf
- 大小:28.36 MB
- 文档页数:106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作者:刘倩玲梁碧容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焕新“三月三”节庆壮族传统文化时尚绽放,科技赋能创意发掘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跨境旅游与电商直播东盟合作路径再拓宽等新业态,推进文旅转型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广西文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旅游业态优势和特点,凸显文化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迎来一波复苏与发展的新高潮。
2023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8.4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0%。
2024年一季度,广西共接待游客2.37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1.76亿元,同比增长23.9%。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多种文旅新业态列入鼓励类。
截至2024年6月,广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培育“文旅+”十大类型新业态项目共计72个,激发“文旅+”动能,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跨产业融合亮点纷呈,开启文旅经济发展新篇章广西不断促进文旅与教育、康养、农林、交通、体育、电竞等产业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让众多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老树发新芽”的新景象,旅游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文旅业适时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文旅+教育”,研学旅游发展迅猛2023年以来,广西各部门有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共发布55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广西14个市各研学旅行景区及课程。
2017年3月全国特色小镇联盟副理事长 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 特聘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美丽乡村协同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特聘专家灵山文旅集团、灵山旅游文化研究院商业运营总监美国西南大学MBA 工商硕士十余年专业从事中国文化旅游事业,在灵山集团体系内,亲自一线操盘十余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
2010年至2016年, 全程参与了灵山小镇拈花湾的前期策划、市场研究、产品定位、规划指导、商业招商、商业管理、活动策划、生活禅的落地执行等各项工作。
在旅游度假的理论研究;文化主题的创意表现;建筑景观肌理的研究;旅游商业业态的定位、招商、运营管理等专业层面有相当的专业高度与实操经验。
主要操盘案例:灵山梵宫、灵山小镇拈花湾、陕西汉中汉文化新城、山东尼山圣境、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上海浦江郊野公园、长江双山国际旅游岛、河南云台山太极文化小镇、武汉东方山琉璃小镇、湖北黄梅菩提小镇、西安诗经小镇、河南少林寺嵩山小镇、南京无想水镇、汝州温泉小镇等文旅项目。
灵山小镇 拈花湾:——这也许是近年来在旅游微信圈里流传的最为广泛的一个段子“灵山小镇•拈花湾”,就是这样一个由“品质偏执狂”反复磨砺出来的奇观,许多人来此看过之后,无不惊叹这群“品质达人”惊世骇俗的举动,有的甚至说:“拈花湾的建造者简直是一群疯子!”为何大家要如此评价?让我们先从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入手,深入拈花湾的建造过程,向您揭秘一个“品质偏执狂”故事。
为了编制出竹韵质朴、艺术质感的竹篱笆,硬是请来了二位70多岁的日本工匠,29把制作工具、29道标准工序,编制出来充满拈花湾禅意美学的竹篱笆。
拈花湾的每寸苔藓,都是有着丰富的故事,它们是从临安、萧山、天目山、宜兴、雁荡山、武夷山、湖州、吉安等自然生态极好的山区,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拨而来。
主事者专门设立一个苔藓基地,一个月、3个月、6个月,不断试验,终于有几个品种活下来了,然后移植。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沉浸式文旅开发新模式论述——以湖北大悟县双桥古镇为例张文迪 曹景皓 戚宇航 王 磊 彭怀仁(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市场迅速扩大,但部分旅游景点的文旅开发存在新挑战,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应对。
本文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阐释当前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沉浸式文旅开发的内涵和要求,并以湖北省大悟县双桥古镇为例,提出通过沉浸式文旅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方案,为类似地区进行文旅开发创新,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沉浸式;文旅开发;旅游;双桥古镇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如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使人们的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在此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也随之而变,在休闲娱乐方式方面,一些有创意、有新意、科技感十足的旅游活动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且成为当今时尚与潮流,相较传统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带给人们更强的体验感、参与感,因此公众对其需求越来越旺盛。
2022 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
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增加,其愈发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精神消费,旅游方式开始由观光游转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游,多元化与休闲化将是旅游发展的大方向[1]。
对于传统旅游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今,我国部分旅游景区仍然是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没有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导致其同质化明显,这种旅游形式容易导致旅游者体验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从而无法达到旅游者的旅游目的——获得极强的体验感。
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的创新发展研究作者:薛美珏潘云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4期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作为我国新时期特色文化小镇的领军项目,是现今全域旅游实践大背景下的应时之作,其创新发展是适应旅游者需求侧兴趣点转移的正确选择,也是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生的集旅游产品升级、文化内涵挖掘、景观设计细致、产业链完善等为一体的优质旅游项目。
拈花湾禅意小镇是独一无二的度假型旅游小镇,是灵山实现从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型转型战略发展的桥头堡工程。
拈花湾从未标榜自己是古镇或刻意做旧,清新雅致不落俗套,成功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禅意旅居目的地,给旅游、文化、建筑等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近几年,“特色小镇”成为文化创意领域、旅游度假领域和城镇化建设领域的热词之一。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具有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如今红极一时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概念,灵山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打造,可见只有领先的观念、把握时代机遇,才有可能缔造领先的产品。
(一)地理区位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坐落于无锡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岛的山水之间,佛光普照的灵山胜境之畔,处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航空、铁路、高速四通八达。
拈花湾距无锡市区30余千米,规划面积约106.67公顷,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小镇所在的马山最西部的耿湾,是马山最后一块山水处女地。
无锡灵山于2012年被确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作为核心会址的灵山小镇拈花湾,自2015年11月开园后,已成为无锡的一张旅游名片,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拈花湾通过禅意景观、建筑、活动,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二)功能分区拈花湾禅意小镇的设计建造者巧妙利用了耿湾的特殊地形,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佛祖拈花手掌为原型的总平面。
深度剖析灵山拈花湾旅游小镇(值得收藏)无锡灵山集团无中生有、从零起步的案例很具有分析价值,根据中诚信所作灵山集团信用评级报告,灵山集团在2012-2014 年间,以40 多亿的资产获得6 亿一年的收入,六成以上的毛利,还是相当不错。
作为灵山集团的变现项目,2015 年11 月拈花湾开业后,2016 年灵山胜境及拈花湾的总游客人数达到400 万人,恰到好处的配套房产顺利出手,作为景区,灵山无疑是公认的中国一线景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作为国企劳苦二十年承担了太多政治任务,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后文分析)。
于是灵山开始筹划了一个新的变现项目:拈花湾。
也让这一项目资金迅速回笼。
一、旅游小镇的标杆--拈花湾灵山小镇•拈花湾历经5年多的精心打造,于2015年11月14 日开放。
是的,现在喧嚣一时的小镇概念,灵山早在2010年就已经在打造,可见领先的观念才有可能缔造领先的产品。
灵山小镇•拈花湾项目位于马山(灵山)最西部的耿湾,可以说是马山最后块山水处女地。
拈花湾规划面积1600 亩,建设用地1300亩,建筑面积约35 万平米,景观面积55 万平米,水域面积20 万平米,容积率0.45 ,建筑密度0.23 。
拈花湾使灵山从一个单纯的观光景区,脱变为度假胜地,赋予了更完善的休闲功能,大大提高游客的游览时间、过夜率和附加消费。
拈花湾的名字源于佛经中“佛祖拈花,伽叶微笑”的典故。
小镇整体建筑风格参考了日本奈良的风格,又融入了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
说到奈良,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它是仿造唐代长安城而建,历经千余年保存完好,有目前世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相比之下中国现有的唐代遗存建筑已经极难找到了,作为旅游人实感憾事。
从整个小镇的总体布局来看,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
其中,“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五瓣花瓣,主体功能为涵盖会议、酒店、度假房产;“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一堂”即胥山大禅堂,位于花干,既是大型禅修体验场所,也是拈花湾的大型景区标志物。
【解读分享】特色文旅小镇开发运营模式集团文旅地产研究院2021-12-8◼回顾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特色小镇”的概念或是雏形很早之前便有涉及,云南早在2011年就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
◼如今,在全国各地呈现如火如荼发展态势的“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以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小城镇、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上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疏散,对下对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
◼虽然小城镇、小镇的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与产业联系极为密切,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将成为指导方向。
CONTENTSPART1:辨析两个小镇概念PART2:把握“4特”内涵PART3:遵循三大开发逻辑PART4:形成三大开发基础PART5:构建“两产业三引擎五架构”PART6:整合五类开发运营的“特色小镇综合开发模式”PART7:创新改革行政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PART8:搭建综合投融资结构PART1:辨析两个小镇概念一花各表:目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层面虽没有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建制镇”,包括云南早期提出的“特色小镇”也属于这一概念;二是发展较早的浙江,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可见,国家层面推动的“特色小镇”与浙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拈花湾,解锁MICE隐藏新玩法!作者:徐智来源:《中外会展》2021年第07期无锡拈花湾的建筑物都坐落于“花园”之中禅意小镇·拈花湾是著名的东方禅意会奖旅游目的地,5年来承办了超5000场MICE活动,涉及金融、保险、汽车、房地产、时尚、影视、食品等各个领域及行业。
如今,拈花湾早已不满足于MICE的传统模式,大胆融入当下最年轻、最新潮的玩法,打造全文化会奖新体验。
“烧脑”剧本杀沉浸式场馆布置,专业DM现场引导,3000+华服换装,深度还原大型“飙戏”现场。
沉浸式游戏小镇多重点位设计定制,巧妙串联游览路线,风格迥异的游戏体验,吸引综艺影视纷纷“落户”,创造打卡社交聚会新玩法。
无人机定制、烟花秀无人机logo定制,融入《拈花一笑》表演,18米高动态雕像结合舞美灯光,带来科技感十足的视觉盛宴。
拈花湾以定制化会奖体验、一站式专属服务、专业的会奖团队,将禅意文化与现代会奖模式深度融合。
丰富会務场地满足多层次需求灵山胜境梵宫会议中心、波罗蜜多酒店会议中心可承办大型会议或宴会。
心岛草坪、云湖礼堂、远山堂等别具特色的会场,也为小型会议、户外团建、西式婚礼等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拈花湾,宾客既可以在波罗蜜多酒店享受“五星品质”商务住宿,也可以下榻拈花客栈,听虫鸣鸟叫,看满目山色。
中宏保险“穹顶之上星光绽放”TOP精英论坛在拈花湾举行拈花禅宴将情景、意境与美食相结合,畅享文化与味蕾的饕餮盛宴ECO金牌团队量身定制会奖服务每一场活动、每一个客户团队,他们都贴心陪伴,随时随地响应一切需求。
他们不仅有先进的理念、贴心的服务、超群的执行力,更擅长的是根据企业活动的特点与需求给出合适的方案,量身定制会奖服务。
高峰论坛、品牌推广、员工大会、婚庆典礼、综艺录制,都在他们手中一一呈现。
拈花盛夏,不论是千人会展、颂钵体验、云湖婚礼,还是剧本杀、沉浸式游戏……拈花湾创意可谓精彩纷呈,为会奖旅游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来时有期待,行时有惊喜,走时有回味。
商展经济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拈花湾小镇的创新路径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蔡海燕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无锡拈花湾小镇正是文化旅游的代表性项目。
本文通过分析拈花湾小镇的近况,景区禅文化的特点,细致探讨了目前拈花湾必须创新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新意见,力图帮助拈花湾小镇向功能多元化的休闲度假小镇转型,打造具有深远影响的禅意小镇,给其他从业者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无锡拈花湾小镇;禅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创新本文索引:蔡海燕.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拈花湾小镇的创新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1(22):038-040.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10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富裕起来的游客不再醉心于以资源为导向、参观蜻蜓点水、内涵层次不足的粗放式观光旅游文化。
相反,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文化体验颇具特色、旅行深入其中、满足旅游情感、放松心灵的高吸引力、高层次性、高品位的符合旅游文化的产品。
无锡拈花湾小镇正是这一文化旅游的代表性项目。
从游客需求出发,目前景区需要不断发展创新,满足游客精神和情感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1 拈花湾小镇概况1.1 拈花湾简介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坐落在无锡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处于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名称来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与灵山文化同宗同源。
2012年,灵山被选为世界佛教永久会址,作为会址核心的拈花小镇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2015年开园之后,无数朝圣香客纷至沓来,成为无锡旅游行业的一张名片。
目前,拈花湾距离无锡市区30千米,占地106.67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千米,拈花湾通过特殊的佛教建筑、禅意文化,打造了多元文化旅游体验,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魅力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拈花湾⼩镇成功的10⼤核⼼要素(深度解读)⼤家都说⽆锡灵⼭拈花湾⼩镇做得好,连吴晓波去年的年会都是在那⾥举办的,这个周末终于带着家⼈⼀起来看看了!我来之前,特意查看了⼀下拈花湾⼩镇相关介绍:规划⾯积1600亩,建设⽤地1300亩,建筑⾯积约35万平⽶,景观⾯积55万平⽶,⽔域⾯积20万平⽶,容积率0.45,建筑密度0.23,总投资48.74 亿元,拈花湾⼀期于2015 年11 ⽉开业,其收⼊来源主要分为房地产销售、景区门票收⼊、灵⼭君来波罗蜜多酒店和各种主题客栈收⼊以及商业物业出租收⼊。
根据媒体报道数据:2016 年度,拈花湾⼩镇实现营业收⼊4.77亿元,净利润为-3,443.52 万元;客流量为148.7万⼈次,当年门票收⼊为7675万元,住宿餐饮等⼆次消费收⼊1.31亿元。
通过这2天的考察参观,我感觉拈花湾对于⼩镇选址、主题定位、规划设计、消费趋势、⼈性诉求、场景体验、⽣活⽅式营造等⽅⾯,确实是有独到之处的。
⽆锡灵⼭⽂化旅游集团以“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的地”的概念,在宗教、⽂化和旅游之间独辟蹊径,避开了许多宗教旅游开发中的⽭盾冲突,找到⼀条政策可⽀持、投资可进⼊、宗教界可接受的商业模式。
但是,在其重资产的投资背景下,其投资回报周期是较长的,是否能持续盈利?这是⼀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从⽬前来看,拈花湾所谓的成功,我认为其核⼼要素如下:1、选址的正确:项⽬位于具有经济潜⼒的⼆线城市——⽆锡,环境优美的太湖之滨——马⼭半岛,处于长三⾓的地理中⼼。
距离苏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车程距离均在3⼩时以内,如果坐⾼铁,从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锡都是半个⼩时车程内;距离灵⼭⼤佛景区约五公⾥路,离⽆锡市区约有三⼗公⾥的路程。
背靠长三⾓⼤都市圈,拥有1.5亿⼈⼝,以占全国2.2%⼟地⾯积和全国11%左右的⼈⼝,长三⾓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0%的国内⽣产总值,拥有全国最多的⾼净值⼈群和中产阶层。
2、主题定位特⾊鲜明:依托该集团旗下中国佛教⽂化旅游的标志性景区之⼀和国家⾸批“AAAAA”级旅游景区——“灵⼭胜境”景区,定位为“集旅游度假、会议酒店、商业物业于⼀体的禅意特⾊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的地”,⾸创了国内以禅意⽂化为主题的特⾊⼩镇。
特色小镇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王廉/文按:王廉先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城市化问题专家,也是资源配置设计专家,曾为国内外多个新城设计运营方案和定位,被认为是前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出色设计者。
《中国城市经营》月刊首次刊发本文,以飨读者。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不仅在形态、内涵、方式上要特,更要符合常态:满足就业、旅游、创业、宜居等功能。
没有“常态”,“新常态”如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就有可能是“空中楼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城镇打造,经历了常态的工业和商贸业立镇、产城合一,今天更发展到城镇综合体到城乡田园综合体的“新常态”(相对前者),这一常态与新常态演变过程,是城镇化从工商业兴城转变为服务业引领。
工商业城镇→产城合一→服务业主导,这种模式今天固化在了国土与政策全覆盖立体尊重发展上,也可以是说中国的600多个城市、2800多个县区、4万余个乡镇,需要成千上万个特色产城游社、非行政化特色小镇支撑区域与城镇化建设,从而14亿人口都能过上或享受到城镇化生活。
“特色”也就成了时代主题。
纵观国内外特色城镇发展史,莫不如此。
如日本有7万座寺庙,称得上宗教文化特色城镇的大约千个;美国诸如民谣等称得上特色小镇也有上万个,是以税源为特色进行的规划。
特色小镇从发展愿景看,常态是提供乡村更多的城镇生活,新常态是重要竞争力组成部分,收益的是未来,需要特在内涵、特在形态、特在个性和活动平台上。
二、中国应该发展怎样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基于二三产业兴起的“普遍城市化”,以及一二三线城市主导的“大中城市的城市化”2个阶段,从普、从专再从特的,也可以表述为普遍城市化、专业镇,再到特色小镇的演进过程。
只不过这一段将跨越行政区划小镇到社区式小镇,形成全覆盖趋势,以产城游社融合广泛推进,是大中城市郊区化、中小城市社区化、乡村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红利转向乡村的划时代拐点。
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国外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教训,到2030年,中国估计应该发展不少于5万个以上特色小镇。
禅意小镇拈花湾根据景区区位和产品特点,分析该景区目标市场拈花湾位于马山最西部的耿湾,项目规划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于2015年11月14日开放。
拈花湾功能定位为灵山佛教博览园的配套工程,主要为景区提供可以休闲养生配套,同时小镇还是世界佛教论坛永久性会址。
因此,在功能方面,项目规划了主题商业街区、生态湿地区、度假物业区、论坛会议中心区、高端禅修精品酒店区五大功能区。
1、规划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佛经中“佛祖拈花,伽叶微笑”的典故,同时也源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
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
“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五瓣花瓣。
云门谷是项目的游客中心、停车场、交通换乘枢纽,是项目唯一的入口。
竹溪谷、银杏谷是项目中的禅居区。
其中竹溪谷为独栋酒店式公寓。
银杏谷位于项目中部,是当年周边自然村落的中心,保留了一些当地的历史遗存。
禅心谷是世界佛教论坛的永久会址,主要布局有会议中心及专属病馆等建筑群。
鹿鸣谷建设有高端禅文化艺术私人会所。
“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起到连接“五谷”的作用。
总建筑面积15.5万㎡,可供出租面积1.8 万㎡,入住率96%。
业态包含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及酒吧。
品类则有茶馆、花店、佛教展示厅等均提供类似于茶道、花道、抄经等体验项目。
街道上有13家禅主题客栈,建筑风格不尽相同。
“一堂”即胥山大禅堂,特邀日本隈研吾大师操刀创作设计,是一座可以容纳千人同时参禅的“色空奇观”大禅堂,也是拈花湾的大型景区标志物。
2、业态旅游产品:占比约20%。
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香月花街,经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店,业态种类有特色手工艺品、特色服饰、陶艺、茶艺等。
商业街的打造理念是:每一家店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商业即景点、景点即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