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66.50 KB
- 文档页数:17
五年级说明文阅读复习题班级姓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 9000 种,分为 27 个目, 160 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 120 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 12 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南极的鸟类只有 43 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这是因为,北极()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
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
南半球的许多候鸟()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1)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 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 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2)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金子——石油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
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 23%。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 6000 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
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测评卷。
(含答案)天坛之美北京是中国的都城,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城中建造各式各样的祭拜场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坛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北京故宫的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
它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
1998年XXX将其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的精神内涵,将意境之美融于建筑之中。
天坛的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中轴线上。
自南端向北,建筑高度连续性逐渐上升。
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比象征帝王的故宫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这出人意料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可见古人对“天”的无比崇敬。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因此,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建筑,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的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相融。
这“圆”的设计,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
黄帝内经》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天坛是祭天之地,建筑采用了深蓝色的琉璃瓦,园内大面积种植四季常青的柏树——整体色调可谓是“青”色。
墨绿的树、深蓝的琉璃瓦和浅蓝的天空形成了色彩的深浅对比。
你知道这“青”色又象征着什么吗?天坛和故宫相比,两者之美截然不同。
故宫建筑群庞大,以气势取胜,而天坛建筑群少而精,以宁静著称;故宫的空间图形是方形的,而天坛的空间图形是开放式的一个个圆;故宫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而天坛以青色为主;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面面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圆形为特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B)。
A.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B.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北形状不同。
C.天坛的琉璃瓦采用深蓝色,是为了与浅蓝的天空相融合。
2.结合短文选择恰当的内容,将序号填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说明文的阅读复习说明文是一种阐述事物特点、定义、使用方法或者原理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常常涉及到理解各种专业术语,把握文中的过程、原因和结论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一、理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门牌号”,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理解标题。
在阅读说明文时,标题通常会出现包含特殊术语、符号和代号等的情况,需要通过查询词典、百度等工具来理解。
二、把握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一般介绍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则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结论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把握文章结构,清楚主体部分的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理解关键词说明文通常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是文章的关键词。
了解术语的含义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
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些专业术语,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这里一般会提供相关的术语解释。
四、分析文章主旨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分析文章的主旨。
主旨一般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这样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时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主旨。
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时刻关注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五、注意关联词说明文的篇幅较长,关联词的使用是串联上下文的重要方式,常常出现的关联词有“但是”、“然而”、“因此”、“所以”等。
通过关联词可以从前一个观点过渡到后一个观点,把不同观点和信息串联起来,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注意关联词。
六、细读图片和图表说明文中图表的选择通常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内容,读者在阅读说明文的同时,可以细读图片和图表,理解其搭配方式和补充的信息。
有些时候,图表的信息会比文字更直观。
七、举一反三,拓展思路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把文章中的知识与其他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知识的更多应用场景,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
综上所述,阅读说明文需要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关键术语,掌握关联词,进一步理解图片和图表,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举一反三展开思路。
说明文阅读复习题一、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1.在地层中、大气中以及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例如,人体含水量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鱼体含水量达百分之七十,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百分之九十。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你们能找出说明的对象吗?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二、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师:你们能判断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吗?1.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2.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米---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4.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花朵的形状多种多样,例如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
6.它们大多分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房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7.这种杉树可高达100多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
三、阅读练习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_”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文中加点的“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基本要点一、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表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引资料: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者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如果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常见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答题思路(1)了解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3.答题模板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1.常见题型(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2.答题思路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说明文阅读复习专题及练习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二、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三、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材料第一讲、说明文知识及常见题型一、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二、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找说明对象的方法:【归纳方法】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又如《“长信宫”灯》,题目即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三、概括类题型【归纳方法】1.当序数词与中心句很明显:①找出标志顺序词语(如序数词;首先、然后等)②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2.当序数词、中心句不明显则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归纳:①找出关键词、概括事物本质②划分层次,整合要点,综合归纳③注意分值,一般1点对应1分。
题型示例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一、二两段的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极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三个步骤。
四、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先后顺序。
理解时间顺序注意找到表明时间的词语就可以了。
②空间顺序:就是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进行介绍。
理解空间顺序要注意分辨表明方位的词语。
③逻辑顺序:包括由特点到用途, 由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理解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逻辑顺序比较复杂,(1)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也就是判断该文段是不是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如果这两者都不是,那就是逻辑顺序了,(2)但也要注意是否使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答题方法:题型一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说明内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判断说明顺序(2.)准确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见下文结构形式划分),给不同的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3)找出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概括,且按顺序作答(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例子: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说明文阅读考试复习(说明文顺序、说明方法作用、解词)说明文浏览考试温习(说明文顺序、说明法子作用、解词)一、说明文顺序:总→分(分→总)、主→次、结果→缘由、现象→本色考点:★例题:……的顺序能否倒置?A:不能。
①主次顺序②照顾(前文有说到的顺序)二、说明法子:1、举例字:用例子(要点出是什么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2、例数字(例数据):准确、周密地说明了……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下定义:准确地说明了……的特色5、作对比:凸起了……(寻觅对比点)6、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7、例图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无一目了然,使文章言简意明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点作一番的解释9、摹状貌:(类似于描述)对比生动形象10、作援用(援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分:下定义:周密,必需概括本色特点作诠释:不一定有本色特点★分析说明法子的作用:(情势→内容)①普遍作用②结合语境三、分析说明文的语言:①解词么);③“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词:从考试温习(说明文顺序、说明法子作用、解词)一、说明文顺序:总→分(分→总)、主→次、结果→缘由、现象→本色考点:★例题:……的顺序能否倒置?A:不能。
①主次顺序②照顾(前文有说到的顺序)二、说明法子:1、举例字:用例子(要点出是什么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2、例数字(例数据):准确、周密地说明了……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下定义:准确地说明了……的特色5、作对比:凸起了……(寻觅对比点)6、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7、例图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无一目了然,使文章言简意明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点作一番的解释9、摹状貌:(类似于描述)对比生动形象10、作援用(援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分:下定义:周密,必需概括本色特点作诠释:不一定有本色特点★分析说明法子的作用:(情势→内容)①普遍作用②结合语境三、分析说明文的语言:①解词么);③“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词:从下列六个方面进行限制。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4. 说明文阅读策略5. 说明文练习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写作技巧运用情况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说明文阅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策略。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的步骤与技巧关键词和信息的快速捕捉判断信息真实性和重要性的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阅读说明文的步骤和技巧。
实践法: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实例,教师指导。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4. 教学步骤阅读示范:教师展示如何阅读说明文,强调关键步骤。
学生实践:学生独立阅读指定说明文,尝试捕捉关键词。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如何判断信息价值。
5. 教学评价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