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担心的事终于发生:高房价开始驱赶人才!华为怒迁!
- 格式:doc
- 大小:18.44 KB
- 文档页数:9
逃离华为——中国领先公司职业经理人生存状态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水的温度慢慢升高时,已经丧失了逃生的本能。
那时我总在担忧,这样下去我还会不会有前途?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向猎头公司投放简历的数量急剧增加。
而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资料的75%。
在深圳坂田,华为新建的华为城分为生活区、科研开发区和生产厂房三大块,均由来自德国、美国和香港的工程师们规划、设计,生活区拥有3000多套别墅式的单身公寓。
这个设施齐全、先进、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城可称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大型高科技工业城。
华为是个创造神话的企业,她不仅在创造超过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也同时在创造一批敬业高效,贴着“华为制造”标签的华为人。
3万多华为员工用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情,日复一日地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如果你在深圳的5天工作日里,想约一个华为的朋友聚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华为员工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时间。
在为员工提供“比这个城市的其他人相对优越的生活和待遇”的同时,一个相对封闭的“华为城”也正在慢慢形成。
猎头公司的顾问告诉记者,以前在他们的资料库上,不容易发现华为员工的简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向猎头公司投放简历的数量急剧增加。
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华为已经工作了5年左右,想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华为老员工。
而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资料的75%。
不做温水里的青蛙目前在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担任总裁助理的萧女士在华为呆了9年,最终还是决然地离开华为。
“在华为的日子,和外界几乎处于一个半封闭状态,跳出来到一个相对透明的企业里看一看,觉得那时的思想甚至有些可笑。
像温水里的青蛙,等水的温度慢慢升高时,已经丧失了逃生的本能。
那时我总在担忧,这样下去我还会不会有前途?我知道自己要离开,而且必须离开,但心里却对离开以后的发展缺乏自信。
”有这样心态的人在华为不是少数。
在2003年3月3Com公司和华为在北京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的同时,华为不少员工主动要求加盟北京的华为-3Com,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理由很简单:“在华为工作了5年,我只想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华为“辞职门”编者按一家低调的企业,加上一个低调的老总,却总能屡屡汇聚众人的目光和社会的关注。
5100名员工辞职再竞岗事件,又一次将华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
尽管补偿标准诱人。
而且员工也出于自愿,但华为终究还是逃不过媒体的口诛笔伐。
华为此举,被解读为对2008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的未雨绸缪,以卸下身上的包袱。
这场劳资变革是否选错了时间?因为,在这样的敏感时期;任何辩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究竟是华为误读了《劳动合同法》,还是人们误解了华为?它肯花费10亿元作赔偿。
其用意又是什幺?劳动法过多把社会责任推给企业是否合理?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存在怎样的“狼性”?《IT时代周刊》带你走进华为“辞职门”,还原事件背后的真相!第一章导演辞职风波华为“辞职门”事件,无异于晴天霹雳,在社会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11月10日,《IT时代周刊》记者从全国总工会获悉,针对华为近期5100名员工辞职再竞岗事件,广东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11月9日约见华为高级副总裁。
目前,备受压力的华为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
据全国总工会介绍,华为近期5100名员工辞职再竞岗,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进行,引起了社会上各种猜测、议论和评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华为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消除影响,在出台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听取广大员工意见,尊重员工民主权利。
新《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华为这次的人事变动,被外界理解为规避劳动法,逃避社会责任。
但华为方面称,这次事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所作的一些调整,完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近10年来,华为通过快速发展,员工人数迅猛增到7万余人。
但在扩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
华为希望通过辞职再竞岗,唤醒员工的血性,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而从华为的补偿标准来看,也与简单的裁员有着本质区别。
不过,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的前夕,任何人事变革,都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騎驢找馬精準判斷想裸辭, 拜託不要鬧了!作者:黃至堯来源:《台商》2020年第09期文章開始前,先請教計畫轉職的讀者們幾個問題:提離職前的自我問答:1.求職期,待業期都將拉長,你的口袋夠深嗎?2.你的老闆能夠給你什麼幫助?他是否會支持你、祝福你?3.目前職位,該學的、該練的,你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嗎?4.你是否積累足夠實力,擁有為下個老闆創造價值的即戰力?疫情打亂了多數人跳槽計畫,經濟下行導致許多行業產生巨大的變動,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多企業需調整戰略、業務緊縮或轉型。
下一步必然要進行組織調整並組建新團隊。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早在2020年3月就預測,2020年底將失去2500萬個工作崗位;若疫情未得到適當控制,2020年全球失業率將會大幅上揚。
風雨飄搖中,如何活下去成最重要的問題。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過去或許可以毫無畏懼果斷裸辭,但疫情當下,建議情懷先放一邊,務實謹慎實為上策。
「裸辭」絕對是下下策,我看過太多工作越換越差的人,轉職前請務必仔細思考以下幾點:1. 現金存量是否足夠?裸辭意味著找到下一份工作前,是沒有收入的。
你有足夠的口袋深度(銀行存款)支撐生活所需嗎?2. 肯定是先蹲才能後跳沒有累積足夠的能力與經驗就換工作,對職涯只會帶來負面影響。
基本功要扎實,不要覺得委屈就裸辭!工作越換越差的大有人在。
3. 嘗試練習喜歡&尊敬你的老闆很多人喜歡或習慣抱怨主管。
職場超過90%離職跟直屬主管有關,如連自己老闆都不能搞定,這樣的人該如何晉升?在職場混的風生水起的高管,絕不會跟自己老闆過不去,人前人後提到老闆肯定是打從心底佩服加稱讚!4. 掌握趨勢很重要主要關注的「賽道」有三。
第一:大健康,經過疫情大家都不會懷疑!第二:大學習,未來肯定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活著每一天都離不開學習。
第三:大娛樂,任何能夠帶來開心快樂的人、事、物都不會錯!你關注的賽道又在哪裡呢?5. 不要總緬懷過去的輝煌常遇到過去曾在世界500強任職的高管,由於景氣不好,待業很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常拿新舊公司對比,抱怨連連,大概率的結局只能鬱鬱寡歡、中年退休。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善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1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
作为三星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制约了许多人……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团队、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记者:当下全球中国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经济腾飞,就没有我们的发展。
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细化民营企业产权。
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
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再说。
这时候深圳出了“22条”,提出中国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此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
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持不懈28年只对准通信交叉学科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目下近几年来十几万人目下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密集炮火,饱和攻击。
每一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递送上我们领先绝对领先了世界。
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华为“辞职门”案例分析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10年。
这使得新员工所获得的期权远远不如创业初期的老员工。
华为的管理层认为,这种带有官僚主义意味并与公司内部备受诟病的新老员工分配不均的状况直接联系的“工号文化”已经成为内部分裂的隐患,而这次的运动正是为了打破工号制度,为后续的人事改革做铺垫。
回顾华为的“狼”史,我们会发现,这种先集体辞职再竞聘上岗的事件在华为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1996年,当时任华为市场体系总负责人的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就曾经带领自己的团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
起因就是任正非现在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的“沉淀”现象。
当时号称为华为打下江山的市场部以孙亚芳为首,主动辞职,重新竞聘上岗。
这次被称作“再创业”的“运动”,后来经常被华为内外部的人提起,作为保持华为人“狼性”的一个英雄壮举。
在这次“再创业运动”中,有一些人离开了华为。
2000年,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1996年那次历史事件给予高度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
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十年前的“再创业”是为了防止“沉淀”,十年后的“辞职门”呢?其实,华为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指有意采取措施规避新劳动法的企业。
早在2007年5月,劳动合同法草案尚处于审议阶段之时,LG(中国)就赶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打着“结构化裁员”的幌子,在其除广州分公司之外全面拒绝与在公司服务5~10年(不包括10年)的员工续签合同;10月底,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发出裁员通知,全球超过200名员工将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综述一半左右;在北京电视台“纸包子”事件后,央视也开始清退“临时工”,不足一月的时间里,清退了1800多名临时员工,裁员人数占到其员工总量的20%,人们认为裁员的“导火索”表面上看是假新闻事件,更深层的原因则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紧密相关;深圳市龙华清湖小学十几位工龄超过十年的代课老师被强制转校轮岗,其中一人因无法接受,心中抑郁,口吐鲜血晕倒在地……随着2008年1月1日的临近,这样的案例还会越来越多。
鸟尽弓藏?华为清理40岁以上老员工真相裁员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敏感话题,俗话说“没有功力也有苦劳”,尤其是部分老员工还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裁员很容易令人心寒,华为这次的裁员传闻影响这么大,也是因为网传其裁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员工。
华为清理老员工传闻关于华为裁员的消息在华为论坛心声社区、知乎等网站上流传。
一位自称是华为前员工的知乎用户称,此次裁员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40岁以上)的老员工。
网上流传的裁员消息中称,华为2016年的年报,利润率只有7%左右,即使华为2016年比2015年的营收增加了1300多亿人民币,利润却只增加了10亿人民币左右,这就意味着多收的1300多亿收入几乎没有贡献有效利润。
华为的薪酬体系一直被外界羡慕,一个营收上千亿的企业,只要在里面好好呆上几年,即使级别不高,也是上百万的水平,这让很多科技圈人羡慕。
而这次裁员传闻的目标正是这样一批拿着高薪、人到中年的员工,不但从企业感情方面让华为很被动,同样从营收方面对华为进行质疑,让华为内部震动颇大。
华为官方:不属实这次华为裁员事件在极短时间内就快速传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华为官方也在第一时间指明传闻不实。
不少媒体在深入调查后也发现,华为内部这次发生的并不是裁员,而是人员上的“换血”;和往年的末位淘汰类似,这次的更替的比例也是在5%左右,只是执行得会更严格。
在出席华为2017年市场工作大会时,华为总裁任正非就说:“我们不能让惰怠在公司生长。
一周只有四十小时用于工作,是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的。
”进入一个待遇不错的企业很不容易,国人求稳的心态也会想要一直呆到退休,而在这样的心理下,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很容易就形成大范围的舆论。
这并非第一次裁员传闻企业对员工进行考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末尾淘汰”一类手段的出现总会让员工担心自己会不会失去工作的机会,尤其是在华为一类待遇相当不错的企业,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除近期的华为裁员新闻外,2014年、2015年、2016年一直都有各种关于华为裁员的新闻版本出现,额,似乎这并不是件新鲜事儿啊,只不过当前移动平台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这次在各大论坛及媒体的助推下,短短几天便引发大量关注。
华为“自愿”的奋斗者协议2010-11-09(修订)申请“华为奋斗者”有一个必备条件,需要添加“我申请成为与公司共同奋斗的目标责任制员工,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和陪产假”这句话。
2010年8月下旬,国内多家网站爆出《华为对抗〈劳动法〉的〈奋斗者申请协议〉》一帖,其内容引发广泛争论。
不日,各大网站相关帖子神秘消失。
多名受访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员工向《望东方周刊》记者表示,此事与两年前华为“买断工龄”事件看似无关,实则相仿。
在靠近华为的一处岔路口,“富士康—华为”的指示牌悬挂高空,两家公司分别坐落两旁。
近年来,因两者神秘和低调的姿态,被外界称为“中国最大最神秘的两家制造和科技企业”。
两家公司也曾经因为“员工跳楼”事件,成为热点。
在华为厂区,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员工行色匆匆,一副仓促景象。
晚上八九点,一些刚刚结束加班的员工拂去一天的疲惫,坐上随时等候着的公司班车,归去。
9月,富士康正在实施大举内迁计划的时候,对面的华为却在高歌猛进,再一次展开奋斗梦想。
14级以上员工被要求“自愿”签署2010年8月下旬,一份神秘邮件进入华为部分中高层干部邮箱,“公司倡导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为使每位员工都有机会申请成为奋斗者,请您与部门员工沟通奋斗者申请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具体申请方式。
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可填写奋斗者申请,并提交反馈。
”在华为的部分员工看来,这封邮件所述的“自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我一个IT部朋友已经签了,我们研发部还没动。
”华为国内研发部李大巍看着同事们签字时,心怀忐忑。
李大巍向《望东方周刊》透露,领导口头传述,签字与否,都平等对待,只是后期分红、配股会倾向于奋斗者。
据他了解,“奋斗者协议”在签署之后,员工待遇不会有大的改观,如果不签,就会被当成吃大锅饭的人,待遇下跌。
李大巍告诉本刊,该公司员工有20多个等级,中层干部集中于13到16级。
这次调整,公司14级以上员工被要求“自愿”签署“成为奋斗者申请书”。
人生下半场:身边的很多人选择离开深圳,去新一线城市买房!人生下半场:身边的很多人选择离开深圳,去新一线城市买房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新一线城市的繁荣,许多深圳人特别是中青年一代选择离开深圳,去新一线城市买房。
这一热潮给深圳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以深圳为例,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去新一线城市买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压力。
深圳的房价一直处于高位,特别是中青年一代,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很难支付高昂的房租,更别提买房了。
因此,他们选择去新一线城市买房,房价相比深圳便宜得多。
此外,新一线城市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比如有更多的新兴行业,更多的创业机会等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深圳人选择这样的城市。
然而,这种涌动也给深圳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人口流失、土地流失、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
首先,许多深圳人离开深圳去新一线城市,使深圳的人口出现大量流失,从而给深圳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由于房价的攀升,新一线城市很多都会面临房地产泡沫,从而使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的风险。
此外,随着人口的流失,深圳也出现了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深圳市政府面临着维护深圳城市环境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圳市政府和相关的政策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中青年一代的政策扶持,如住房补贴、创业支持等,以便中青年一代能够放宽财力,在深圳购买住房;其次,深圳市政府也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加大投资,建设更好的公共设施,以满足深圳人民的基本需求。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新一线城市的繁荣,许多深圳人特别是中青年一代选择离开深圳,去新一线城市买房,这不仅给深圳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深圳市政府和相关的政策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深圳市政府和相关的政策机构应当积极推出有效的政策,以改善居民的住房状况,维护深圳城市环境,从而使更多的深圳人能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生活、工作和创业。
励志学习的名人故事5篇励志学习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我在球场上的DNA,我是一个怎样的球员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当时看到詹姆斯(哈登)正准备上篮,我本可以轻松地让他完成上篮,但是我试图去封盖他。
我起跳,然后我的腿撞到了,我低头一看,腿断了。
整个康复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从第一天起,到一年之后,我依然还在康复,我依然还在努力找回(受伤前的)一切,以及更多。
这是一段旅程。
这是我必须经历的一些事情,它会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从重新学习走路开始,而且是穿着护脚靴子,我花了一周时间去适应,而且曾一度走十步路就会喘不过气来。
然后我必须学会穿着鞋子走路,正常地走路。
然后再到学习如何跑步,如何起跳,如何空切,只是为了找回肌肉记忆。
我以前并不知道负重训练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然后我做出了改变,关于让我的身体如何做出反应。
我一直努力训练,我为自己的职业态度感到骄傲。
但这几乎就像是面对现实,它把我重新拉回到最开始的地方,付出额外的努力和训练。
当那些家伙在场上训练的时候,我的整个训练只能在自行车上度过。
自行车训练很枯燥,他们(其他球员)的训练很累,很多人希望和我互换训练位置,但这是相互的。
我渴望变得更好,我渴望提升我的比赛,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夏天。
篮球并不是一份工作,它不是我的工作,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我抛开外界的干扰。
我不想只是做一些事情,我希望在一些事情上面做到最好。
这就像是你正在做一些事情,但如果你没有争取做到最好的动力,我是这么来看待的,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打NBA。
有太多的人渴望打NBA,有太多的人渴望打职业篮球,你必须不断地努力,没有捷径可走。
励志学习的名人故事精选篇223岁那年,他进入新闻行业。
由于对画面和拍摄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悟性,他的作品总是别具一格。
26岁这一年,他已经在新闻业崭露头角。
甚至有人说,他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得者。
为了冲击这个新闻工作者最大的荣誉,他一直在寻找着机会,拍摄一张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华为与港湾的恩怨情仇商业社会中的每一起收购,起主导作用的是用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资本所带来的利益驱动,而不只是简单的个人情仇或是非恩怨。
6月6日,港湾、华为、西门子扑朔迷离的“三角”关系终于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二者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并正式签定谅解备忘录,华为将收购港湾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在内的宽带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
对于交易的金额,华为和港湾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正式协议还未最后确定,不便对外透露。
有熟悉内幕的人士称:价格为17亿元人民币。
假若此消息准确,那么对比之前传出的西门子曾希望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网络宽带产品线的价格来说,17亿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身价。
业务并购往往是发生在产品线互补的情况下,但让人看不懂的是,华为科技的产品线早已包括了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其合资公司华为3Com和港湾网络的业务和市场定位更是基本重合。
再加上由于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任正非和李一男传奇般的“恩怨情愁”,使得人们对这起充满戏剧张力的收购分外关注:港湾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核心资产卖给华为?华为收购港湾的真正意图是是什么?这起收购将对业界产生什么影响?港湾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华为的新闻发言人傅军向记者表示,华为收购港湾的只是部分资产,港湾网络还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依然存在。
但是港湾的业务主要就是八块,除了被华为收购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外,只剩下下一代网络(NGN)产品、DSL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
由于中国政府和运营商对NGN仍处在实验阶段,所有的设备几乎没有销售收入。
而DSL上,港湾从来就是小打小闹,没有做过主角;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主要是和一些安全厂商进行合作的副业。
因此,港湾内部的一些员工认为,港湾已经成为空壳,失去独立生存的价值。
李一男6月6日给内部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续存公司将保留售后服务队伍和相当数量的存货以满足客户扩容、并保留部分技术力量,负责网上问题的处理。
兄弟阋墙,生死逆转作者:深海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第3期深海家庭不幸,兄弟奋发熊威与弟弟熊彬出生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县农村,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兄弟俩从小就是留守儿童。
2000年,他们的父亲在汕头出车祸去世,不久母亲改嫁,16岁的熊威早早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
他初中毕业后便到县城的餐馆打工,供弟弟上学。
2005年,熊彬考入柳江高中后,学费和生活费都提高了,熊威决定远赴深圳打工赚钱。
2006年春节过后,21岁的熊威来到深圳罗湖区的粤丰海鲜酒楼做厨房帮工,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尽管很累,熊威仍坚持每周给弟弟写一封信,鼓励他:“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出人头地,别再让村里人瞧不起咱!”熊彬也很懂事,每次回信称他会铭记哥哥的话,并及时报告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
2008年,熊彬考上了广西财经学院,熊威专程回柳州将攒下的两万元交给弟弟作学费、生活费,还请乡邻们吃酒庆贺。
第二年,已升为大厨的熊威与酒楼经理蔡荣芳互生爱慕。
蔡荣芳与熊威同龄,广东潮州人,父母从商。
恋爱半年后,两人双双辞职,在罗湖区商业街附近开了一家海鲜餐厅,人气爆棚。
2011年年底,两人在潮州举办了婚礼。
婚后,夫妻俩不仅在深圳龙岗区买了复式楼,还注册了餐饮连锁公司,旗下有五家高档海鲜餐厅,盈利节节攀升。
2012年7月,熊彬大学毕业后在南宁求职不顺,屡次打电话向熊威倾诉。
熊威说服妻子,将弟弟安排进自家公司做采购经理,月薪6000元。
上岗前,熊威请人对熊彬进行了专业培训,还为他报了驾校。
为了熊彬上下班方便,熊威特意在公司附近为他租了一套50平米的精装修公寓。
刚工作时,熊彬很敬业,每天早出晚归联络业务,发展了许多有实力的供应商。
三个月后,一个名叫李洪的酒水供应商送了一块欧米茄手表,熊彬再三推辞后收下了。
没多久他发现,李洪送礼的真正目的是想将劣质酒冒充高档酒供应给餐厅,从中牟取暴利,他于是退还了手表,并要求与李洪中止合作关系。
几天后,李洪不动声色地塞给熊彬3万元红包,熊彬动摇了,与之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他每月都能根据酒楼酒水销量从中提取回扣。
深圳房价太高华为搬去东莞了?一次次传闻,一次次否定,7月1日,华为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从深圳出发,搬去东莞松山湖。
7月2日,还有2700人1500辆(其中大巴70辆)。
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次搬迁,除了研发团队外,还包括一些其他部门人员。
华为1987年在深圳创立,已经31年。
2016年5月,一篇名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转发,文章称,作为深圳科技产业支柱的华为,正打算拔营迁往东莞。
虽被华为方面否认,但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造员工宿舍,早已广为人知。
东莞松山湖距离深圳坂田基地,约1小时左右车程。
目前,华为位于深圳坂田基地的总部也安排了每日往返班车。
松山湖华为的规模,据网传,有3万套员工住房,包括:1、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2、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3、湖畔花园175项目,预计3000套;4、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
华为内部员工透露: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米,以两房居多,各个部门分配的房型比例也一致,一房占12%,二房占比76%,三房占比12%。
分配方案采取的是积分排序形式,入职年限、东莞常驻年限、年度绩效、公司荣誉称号等都能加分,而分房对象也设置了一定门槛,需要华为15-19级(包含操作),且入职满3年以上正式员工,还要是在东莞常驻或2018年在东莞常驻。
据网传,能买房的员工要常驻松山湖,房子在5年后也不能像普通商品房那样随便卖,如果在华为工作不到5年,离职时需要将房子退回华为。
华为人的一员,于东莞松山湖边感叹:在深圳呆了快十年了,小孩老人都在深圳住惯了,虽然坂田这个城乡结合部配套不佳,毕竟是来深圳打拼时住到现在,突然搬到东莞松山湖,蓝天绿水风景虽不差,还是念念不忘深圳,这里毕竟出了深圳市,属于东莞市范围了。
不过,任老板说过,华为总部永远不离开深圳,但深圳房地产价高,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
研发团队搬来东莞,终端部门可能会从目前的深圳天安云谷租的办公楼搬去深圳总部。
腾讯员工买不起房的深圳,逼走了华为,未来逼走的还会有谁?戏梦空间作者:佚名来源:龙门戏梦空间深圳楼市又疯了!5月21日,深圳光明区中粮云景国际开盘,到场人数达1500,临时加推了3次,最后592套全部售出,吸金20亿。
4月中旬开盘的半岛城邦3期则吸金57亿元,深业东岭开盘5小时也劲销九成。
刚刚冷静下来的网友不能再淡定了……深圳的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原因一:政策利好。
2015年4月,作为广东自贸区组成部分之一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正式成立,受此影响,周边二手房价涨幅甚至高达50%以上。
尤其是前海地区,已有多位专家鼓吹,“其价值可比肩瑞士,最高可达到每平方米30万!”原因二:住房自有率低。
2000万的深圳常住人口中,据统计住房自有率仅为30%,有70%的人口没有属于自己的产权房,潜在买房群体巨大;而据说相邻的广州则住房自有率高达90%(这个数据也有待评估)。
原因三:土地资源稀缺。
深圳仅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2.5%,深圳房价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土地资源稀缺,深圳人均住宅面积只有28平方米。
再加上城市公共的配套商业、交通规划等,土地开发已没有更多空间,中心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尤其紧张。
原因四:人口净流入多。
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有着腾讯、华为、大江等一批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同时也盘踞着万科、平安这些传统领域的巨擘,这些公司吸引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来此工作。
财经作家吴晓波就曾注意到,深圳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入,提出“如果你想在深圳定居,建议你现在就买房”。
原因五:炒房团非常给力。
据称深圳楼市投资客比例已超过25%,正常市场投资客的比例应该在10-15%之间。
大批炒房者的涌入,使得原本温和上涨房价变得更加迅猛。
总结,在深圳工作的工薪阶层,要在深圳买房,必须基本满足几个条件:1、月薪过2万2、年终奖过10万3、公积金足够缴纳4、公司给你一大笔无息垫付腾讯员工幸福吗?在深圳也是买不起房!有人计算过,如果你是一位研究生25岁进入腾讯,辛苦3年拿出全部身家买一套60平米的二手房,肯定是不甘心的,除非你还有其他的收入。
搬迁深圳的战略意义
1. 搬迁到深圳,那可意味着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啊!就像站在冲浪板上冲在浪尖一样刺激!你看深圳的科技发展多迅猛,各种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是绝佳的机会吗?
2. 来深圳,不就等于拥抱无限可能吗?这就好比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宝库,等着你来挖掘!想想那些在深圳实现梦想的人,你不想成为其中一员吗?
3. 搬迁到深圳,那可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啊!如同进入了一个超级大舞台,任由你施展才华!这里的机会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你还在等什么呢?
4. 深圳,那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好比一艘巨轮即将驶向远方,你不想登上这船一起远航吗?这里的活力和激情能点燃你的斗志!
5. 搬到深圳,不就是给自己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吗?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一样精彩!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和发展,你不想参与其中吗?
6. 来深圳啊,那可是走向成功的快捷通道!如同踏上了一条高速列车,飞速向前!这么多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你还不心动吗?
7. 搬迁到深圳,就是拥抱未来啊!好像抓住了引领时代的缰绳!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你不想试试吗?
8. 深圳,那就是机遇的海洋啊!就如同鱼儿游进了广阔的大海,尽情遨游!这么丰富的资源,你能忍住不来吗?
9. 来深圳,不就是开启人生新篇章吗?好比翻开了一本精彩绝伦的书!这里的故事等你来书写,你准备好了吗?
10. 搬迁到深圳,绝对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就像是掌握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深圳的魅力无法阻挡,你还不来吗?
结论:搬迁到深圳,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事业开拓,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这里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去追寻和拼搏。
深圳房价暴涨对制造业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企业》 2016年第10期对于华为要离开深圳的传闻,华为官方表示从未有计划将公司总部搬离深圳。
华为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声明指出:“华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开展,在此过程中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本来,华为是走是留,完全属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做出的选择,和地方政府“争商”本来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权衡利弊,选择在哪里发展,都非常正常。
君不见,在过去十多年,全球很多500强企业把管理或者研发总部落户中国,也没见多少友邦惊诧。
但在中国当下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中国标杆企业的华为的一举一动,无法不引起外界的一系列解读及联想。
笔者仔细读了一遍《不要让华为跑了》这篇文章,除了吸引眼球的标题,文章的一些分析还是有可取之处,比如,文中提到的房价暴涨对制造业造成的“挤出效应”。
在房价飙涨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的租金成本,还是员工的住房支出,都大幅上涨,对企业和选择来深圳的年轻人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任正非曾明确指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龙岗政府在经济分析的报告中提到,在楼市火爆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额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4%,制造业投资大幅萎缩,同比下降60.4%,占比仅为5%。
“制造业是我区的支柱行业,制造业不振将对我区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在房地产行业投资火热的同时,应该要警惕制造业投资大幅萎缩的问题。
”高房价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不要让华为跑了》这篇文章刷朋友圈的时候,笔者的一篇《在人人热爱房地产的时代,谈“工匠精神”是一种奢侈》的文章也在微信圈热传。
我在文章中认为,产品粗制滥造,缺乏精致的体验,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错,而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的写照。
深圳担心的事终于发生:高房价开始驱赶人才!华为怒迁!01出人意料的调查结果人们一直在谈论高房价会不会驱赶人才,这一令人担心的现象近来浮出水面。
那些房价上涨最疯狂的城市,面临着“人才出走”的挑战:深圳,腾讯内部论坛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因高房价而动了逃离的念头;厦门,2016年的年轻人口流出率高达37.26%,房价和收入的失衡是重要原因;合肥,某个3D打印技术团队11人,今年有三名骨干因高房价而出走,公司伤筋动骨。
其中,对“房价驱人”最头痛的应该恐怕要数深圳,这座“房价收入比”排名(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数字越高代表房价越不合理)全球最高的城市,一方面顶着“未来硅谷”的光环,另一方面也在“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惊叫声中感到不安。
加微信amz885,朋友圈更多好文!深圳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城市中,深圳仅位于第六,不仅被北上广甩在后面,也被非一线城市杭州和成都超越。
若“京沪诅咒”持续发威,那么中国城市格局走向日本模式无疑,中国将有两个无可撼动的中心,其他城市的资源将向京沪汇集;若在产业转型和创新中,其他城市也能成长为真正的硅谷、西雅图、洛杉矶,那么未来城市格局也可能呈现为美国式的。
其他城市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两条道路的选择。
华为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到北上广深等大都市中心拿地建高楼大厦?◎作者丨王月华◎来源丨塔木德富豪会(tmdfhh)在北上广深中心去拿地建高楼大厦,是最值钱的买卖。
哪怕是在杭州、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中心建一个大楼也不得了!为什么稍微有点钱的中国公司都想打这个主意?这是中国式的聪明思维决定的!1、占领信息制高点2、喜欢占有最好的资源3、中国企业喜欢“战略”+“模式”4、中国企业大多喜欢跨界01很多企业千方百计把总部往市中心挤,在一二线城市中心建高楼大厦做支部第一、中国各地都有吸引大公司进驻的优惠政策,特别对那些世界级的龙头企业,更特别是那些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比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提供的办公楼建设用地是定向招标的,自然比房地产市场的地价要便宜很多。
第二、在一线城市,建筑成本在房地产价值行情中,所占比例较低,就拿上海来说,甚至不到10%,尽管大厦头十年(或更长时间)只能出租,不得买卖,但这些企业投资得起。
第三、一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各类公司集群扎堆。
若在那里建有一栋大楼,无疑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振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信心。
如今,在黄浦江畔、深南大道,随便一块T牌、一个LED,每年广告费就得几百上千万,你想一想,一栋大楼树在那里,相当于一年省了数千万的广告费啊!最近想找一个便宜的地方做咖啡厅式的办公室,便于以后多做线下活动,就去高新区等热点地盘找,那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甚为壮观。
据说,某某大楼,是一个企业家借壳上市,筹集资本来深圳收购了一家电子制造企业,在世界排名靠前,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建起的大楼刚刚落成,价值少说也有上百亿,而这个企业家所占公司股份很大,通过这样的资本运作,财富的增值比起那些办实体经济的快了数倍。
像这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运作方法在北上广深建起来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一线城市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背景中,确实成为一些企业一笔笔超级资产的运作方式。
02世界那么大,超级企业那么多,偏有企业不愿意凑热闹北上广深冠以企业名称的高楼大厦,多达千栋,唯独没有见到“华为”大楼,颇耐人寻味。
华为有超级的企业规模——2016年华为营业收入预计可达5500亿元,华为有在全球行业排行数一数二的影响力。
华为若想进驻上海浦东、广州珠江新城、深圳湾畔和前海,在那里盖华为大厦,相信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会支持。
我作为一名普通人,也有智商做简单测算,在市中心建30多万平方米大楼,三个城市就是100万平方米,尽管前期只能出租,但以市值来计,价值可达1000亿呀。
这么大的财富,只要稍微运作即可到手,但是,华为没有这样做!奇特的是,华为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园区基地,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建起一座“华为”大楼!我们去欧美看看,在世界一线城市,纽约、伦敦和巴黎,除了专业地产公司、金融资产公司和酒店,实体企业、高科技企业都没有去抢占大都市的核心房地产资源。
微软没有这样干,苹果没有去抢地,亚马逊、FACEBOOK等等都没有……华为和世界一流的微软和苹果等企业为什么这样?我认同有关人士的观点——1、专注一行,注重实体经济。
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一直沿用至今。
例如“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
”二十年如一日!华为做到了!2、与全球先进理念挂挡,做世界行业领头羊。
华为的海外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约6成,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办事处,产品在国外卖的敢比国内还贵,倘若只想像国内企业跨界做地产、金融,那就会失去行业的领先性。
华为是当今中国唯一一个以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大型企业,而其他主要互联网企业全部是以模式驱动!3、领导人风格使然。
任正非不愿意上市,证明他不想圈钱;既然他不想圈钱,自然不想圈地,只想想踏踏实实做事!而且是做一件事!当然,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不论华为将来如何?任正非这种倔强的性格,这种匠人精神,华为这种企业文化,值得我们尊敬!微软西雅图总部设在环境优美的市郊巴菲特把公司总部设在了名不见经传的奥马哈市亚马逊西雅图新总部大楼欧美推行的是“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欧美教堂多,讲法律,懂规矩,偏执于某个行业和产品。
我们社会曾经风行“一切向钱看”,以至于前些年洗脚店多,假冒伪劣多,坑蒙拐骗多。
中国企业的形象近年得到了极大改善,善念善行,大彻大悟,有信仰的老板越来越多了。
03千金才能买到好邻居,万金才能拥有好领域,社会经济资源集中推高房价“千金才能买到好邻居”这句话好理解,小区居民素质。
“万金才能拥有好领域”中国老板理解这句话,就是要在最好的区域拿地建房,西方老板则是理解为干某一行,要有大量精力和金钱投入,才能占据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引领行业领域前进。
这么多年与各类老板、各类企业家接触,但凡中国成功的人,多是资源占有型。
最突出的就是房地产行业了,有些老板占的地块多,地块大,地价飞涨,有的老板一个地产项目就赚得盆满钵满,几辈子也花不完。
这种赚钱方法在经济学里叫“级差地租”。
即使是互联网行业,也是人力资源的争夺,社会关注力的集中而已。
大企业总部在市中心扎堆,必然推高房价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犹太人对高房价的解释是——1、资源的占有!2、资源的配置!3、企业的经营导向!4、社会精英的价值追求!在资源过度集中的地方,资产价格必然高企,辅之以人口的高密度,房价的上升也非常快。
有了发达的信息技术,人可以住在偏僻的地方,比如住在森林或者农村,可以通过电话、手机视频或者其他通讯工具进行沟通,不必都往城市核心挤!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资源的过度扎堆,必然也有消极面,比如说严重污染、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等等, 中小城市是缓解大城市拥堵的中坚力量。
例如,上海周边的昆山、嘉定、宜兴等地;深圳周边的惠州、东莞和中山;广州周边的清远、从化和花都等地。
图片故事:华为今年初大规模投放的“烂脚”广告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04大企业干吗非得要到一线城市凑热闹欧美很多一流企业是到小城镇办公,城市的丰富性离不开城中村贫民窟。
大企业总部过度密集密,这种聚集效应带来更效率才对?问题来了,都往城市中心挤,中国一线城市中心的房价让全球惊叹,工薪阶层怎么买得起啊?我这里推荐二个人的观点——一、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和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世界顶级城市经济学家Edward Glaeser(爱德华·格莱泽) 认为贫民窟是城市胜利的标志。
他认为,城市里充满了贫困人口,但城市并不是贫困的根源,它只是利用美好的生活前景吸引来了贫困人口(中国叫打工阶层)。
二、著名城市思想家雅各布斯,她1961年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她宣言般地提出了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
“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
”雅各布斯的伟大就在于她敏锐地看到城市规划背后的社会精神,在于她将人文主义精神灌输在规划和建筑中,使城市有了生命,有了感情。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众多商业(含写字楼)地产项目普遍面临着空置率高,客流不足!大企业一窝蜂到城市中心建高楼大厦,将来谁用?了解一下简·雅各布斯的观点,也许会让你有“相见恨晚”之感。
现在的金钱多,在中心区建自己的总部大楼,并不能解决将来的一切问题!评价一座城市成功与否的依据不是它存在的贫困现象,而是它在帮助贫困的人口提升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方面所作出的成绩。
现在的中国一线城市这些年的现象是——有钱企业的总部不断向市中心集中,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向市中心扎堆,而且越来越明显!工薪阶层的住得越来越远,他们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越来越无法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果实!现在的新情况是:无论是大公司的老板,还是刚刚创业的小老板,根本无法向经济高速成长的过去30年那样,对员工随叫随到,工作效率极高,现在,我们即使有幸有能力住在市中心,连保姆也无法找到了,或者找到了,也没有享受的便利快捷的就近服务了!假如的我们的大企业总部,适当的分散,在城市周边,那我们的工薪阶层就能够享受良好的住房,宽松的环境,甚至森林生态式办公。
深圳不只是华为,还有比亚迪等,他们做出了好榜样!比亚迪龙岗总部华为总裁办,大多像欧美公司,多在城市周边的小洋楼。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办公地,规划设计属低密度的欧陆小镇,有山有水,小镇之间用小火车相连接。
加微信amz885,朋友圈更多好文!华为全球几十国家,接近30层的建筑只有深圳坂田的旧科研中心和东莞的行政中心。
华为、比亚迪的员工就乐了,可以花1万元/平方米买的房子媲美深圳中心10万元/平方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