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与光圈组合的对比图
- 格式:doc
- 大小:639.00 KB
- 文档页数:8
光圈快门对照表默认分类2009-09-28 13:51:28 阅读72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在摄影里,曝光值( EV )会牵涉至光圈、快门及ISO 感率三个因素,若先将ISO 固定在100,我们可以简单地想成曝光值(EV) 就是特定的光圈、快门之组合。
以下是曝光值EV 0 - EV 20 的对照表,因为它有一序列关系,其实是很容易了解的: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 - f/32,而左边则是快门速度T,单位是Sec. ,从1 秒至1/1000 秒。
我们以EV=6 为例,F2 , 1/15s 的搭配就是EV=6,同样,在表上F2.8, 1/8s 的组合,或是F4, 1/4s 都是EV=6,我们可以说这三组有等量的曝光值。
在运用上,这使得我们相当地容易换算,在测得一个场景可使用的光圈、快门组合后,我们可以依据需求( 例如光圈要再加大或缩小),再求得其它可用、曝光量相等的光圈、快门组合值。
接下来,我们说明如何求得此表。
先将ISO 简化在ISO 100:2^AV=A^2, 所以AV = Log base2 (A^2)2^TV=1/T, 所以TV = Log base2 (1/T)那么EV=AV+TV ,也就是EV=Log base2 (A^2/T )( 注:上式的AV , TV 是一个计算曝光的中介值,和光圈值、快门值不同意思)从这里就可以推出上表。
若考虑ISO 值时,则可以用:EV = Log base2 ((A^2/T )*100/actual ISO) 计算。
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可以再把它简化成:EV = 3.321Log ((A^2/T )*100/actual ISO)或是( ISO=100)EV = 3.321Log ((A^2/T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推出上表的EV 曝光值。
光圈和快门配合表(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光圈与快门的组合表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
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
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
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在这方面都因为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变得苦恼不堪。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总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设置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结果当然就不能让人满意了。
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
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
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
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
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
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
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
光圈和快门的最佳组合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
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
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
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
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
光圈与快门应合理搭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唯一的。
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
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模式拨盘S档模式拨盘A档在相机模式拨盘上标有A和S档,它们分别是光圈优先档和快门优先档,A档也就是光圈优先档,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相机会在保证曝光量的前提下自动为其配备合适的快门速度。
A档的优势是使用者只要专心的根据自己所需的景深大小来设置光圈,不用将其他心思放在快门速度的配置上,由此来提高拍摄效率。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A档和S档都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档位,所以我们都要熟练掌握。
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下光圈与快门的的特点。
?光圈快门大总结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就越明亮,景深越浅。
光圈的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就越灰暗,景深越深。
快门: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越能抓拍瞬间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越能表现过程。
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有什么关系光圈是什么?镜头上一个阀门,或者说白了,就是一个洞,这个洞可以变大变小。
从而控制摄入的光量。
快门是什么?洞口的一个闸门,开门的时间可长可短,开的越长,摄入的光量越大。
所以,在洞口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即光圈恒定),快门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
同理,在闸门开启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即快门时间固定),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小。
为什么会有两种方式控制曝光量呢?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用快的快门,比如拍远处的东西(长焦),快门慢了手就抖了,照片就模糊了。
另外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用大的光圈,因为大光圈会产生明显的“短景深”效果。
从而突出拍摄主体。
另外需要说的是,光圈数值越大,洞口实际上越小。
比如F2.8的进光量要远远大于F11。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F2.8的进光量是洞口面积的2.8分之一,而F11为11分之一,当然是前者进光量大拉。
光圈和速度都是用来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多少的装置,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又相互约束。
当光线一定的时候,光圈开大一级,速度就要提高一级,光圈缩小一级,速度就要放慢一级。
例如,用光圈11,速度1/60秒,当光圈改用8的时候,速度就要相应改用1/125秒。
如果将速度改用为1/30秒时,那么光圈就要相应改用16。
光圈与速度间的互为变用关系,可以用曝光组合来表示:光圈8、速度1/125秒;光圈11、速度1/60秒;光圈16、速度1/30秒⋯⋯任选其中一种曝光组合,对于一定的光线来说,照相机获得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按照不同拍摄需求选用曝光组合,是控制准确曝光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相同的曝光量情况下,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成反比关系,光圈越大,快门时间越快,光圈越小,快门时间越慢。
但是,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并不是固定不变得,虽然有f16法则,但是,要准确地曝光,还需要借助机身内部的侧光表或者手持测光表来进行组合作为参考。
数码相机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就是可以随时调节的iso(感光度)相同曝光量前提下在光圈固定的情况下,感光度越高,快门越快在感光度固定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快门越快在快门固定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感光度越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控制景深.在同一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曝光程序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这就有了不同的照片使用不同的光圈了比如人像选择大光圈虚化背景风景则使用小光圈加大景深现在相机都有景深预测功能.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最佳组合对于一种胶卷,有着相当多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可在达到同样合适的曝光最。
照片用。
对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来说,该速度是很有用的。
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使用这档快门速度。
使用这档快门速度,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要比使用1/30秒快门速度时来得少些。
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1/125秒这是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
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
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
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
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
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1/250秒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
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
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1/500秒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
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1/1000秒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
如赛车、摩托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项目、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
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
这是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快门与光圈的配合一般数码相机的感光度都比较高的,在室内摄影时,通常只需要一盏日光灯的亮度,就足以让数码相机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了,所以并不一定要使用闪光灯,而一些较高级的数码相机还具有EV值调整的功能,所谓的EV 值调整就是可以在数码相机拍摄时,强迫相机增加或减少光线的亮度,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不能使用闪光灯情况下(例如博物馆,夜行动物馆或近距离拍摄时),或是过亮的场合(如阳光下,近距离拍摄或是面对金属,玻璃时)依然可拍摄出清晰的影像.通常较高阶的数码相机,也和传统像机一样具有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的调整模式,如果要表现拍摄物的景深,就必须将光圈缩小,快门放慢一些,如此一来,不论是前景和後景的表现上都会样的清晰.喜欢拍摄近物或人的网友们可以试试看!·快门键·数码相机的快门键和传统的傻瓜相机并没什麽不同,只要按下快门键就可以拍照了,只是有些具有自动对焦与自动闪光灯的数码相机,它的快门钮是两段式的,按下第一段时开始对焦与测光,直到按下第二段时才是真正的拍摄,所以当您拿到数码相机时,最好先确定一下快门键,到底是一段的还是两段的,以免拍了整天还照不出相片。
除了快门的压法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时,因为数码相机测光的敏感度相当的高,在光线不足的时候,为了提高亮度,所以相机会自动降低快门的速度,以增加曝光的时间,这时如果使用者轻微的摇晃到镜头,拍摄出来的相片一定时朦胧的一片,所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时,手部一定要处於相当稳定的状态,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还是使用三脚架,以达到最佳的稳定度.·闪光灯的使用时机·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摄影时,只有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才需要开启闪光灯,其实有很多情况下也都需要使用到,譬如说逆光拍摄时,若不使用闪光灯,将会造成所拍摄的物体表面颜色较暗,而背景光线又过亮的情况,所以必须将闪光灯开启成强制模式,如此才能达到光线均匀的效果.在室内或是夜晚拍摄人像时记得要将闪光灯开启成防红眼模式,这样才不会拍摄出一堆像小白兔一样的灵异照片,虽然你可以用电脑软件消除红眼。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阳光16法则阳光16法则(也称阳光16定律)是摄影术中不借助电测光表来估计照相机的光圈大小和快门长短的法则。
阳光16的基本法则如下:在室外阳光下,如果光圈是 f/16,则快门速度应是所用胶片的国际感光度指数的倒数。
例如,在室外阳光下,如用光圈是 f/16,而所用胶片的感光度为EI100,则快门应为 1/100秒。
口诀中的“16”,并不是光圈非f/16不可,如选用f/11,则快门速度当提高一倍成为 1/200秒,以此类推。
其次,要根据天气状况作调整,如并非阳光普照,而是多云,用EI100胶片,如果快门速度仍旧取 1/100秒,则光圈应从1/16开大一倍到1/11;依此类推。
曝光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室内球场二秒足客厅戏台快门八阳光灿烂直射阳光下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16100, 1/200, 11100, 1/400, 8100, 1/800, 5.6100, 1/1600, 4多云天气户外阳光下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11100, 1/200, 8100, 1/400, 5.6100, 1/800, 4100, 1/1600, 2.8阴天户外天光下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8100, 1/200, 5.6100, 1/400, 4100, 1/800, 2.8100, 1/1600, 2下雨时或下雨前户外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5.6100, 1/200, 4100, 1/400, 2.8100, 1/800, 2100, 1/1600, 1.4快门表:1/100、1/200、1/400、1/800、1/1600、1/3200、1/6400(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光圈表:1、1.4、2、2.8、4、5.6、8、11、16、22(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盘算方式就是:当ISO不变时,快门减少一档(即快门速度乘1/2),则光圈增添一档该法则要依据空气污染和时光做调整,以艳阳16为例,在现在的冬天只能在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之间使用,而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要用8――11的样子,自行试验了。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光圈与快门最佳配合值可以说:摄影=曝光=感光度+快门+光圈摄影就是知道在某情况下,用某感光度(也叫ISO,),某快门,某光圈的组合。
说几个例子,拍风景用小光圈,拍人像用大光圈,拍流水烟花用慢快门,派运运动用快快门,强光用低感光度,感光度: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大小比较:100>200>400>800>1600,每增大一级,曝光量增加1EV)感光度低,噪点小,也就是相片的颗粒小,能很好表现一些细腻的主题。
数字大的感光度高,但颗粒大。
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如果曝光时间过长,拍出的照片会由于我们手的抖动而模糊,这时候我们需要调整感光度,从而增加快门速度,缩短曝光时间。
但感光度太多成像质量不好,所以不宜过大。
光圈: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5, f/64, f/90, f/128(大小比较:1.4>2>2.8>4……因为真实值是对应数的倒数,所以f/1.4大于f/2,光圈每增大一级,曝光量增加1EV)快门: *1/1000 s *1/500 s * 1/250 s * 1/125 s * 1/60 s * 1/30 s * 1/15 s * 1/8 s * 1/4 s * 1/2 s * 1 s(大小比较:1/1000 s最大,1S最小,快门每减小一级,曝光量增加1EV)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光圈值设置为f4、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曝光效果和光圈值为f5.6、快门速度为1/250秒的效果一样。
这时可能又有读者出来曝光数值表的应用相机的测光器有时候会失灵,他们说从前的摄影师是用眼睛测光的,其实他们的眼睛不是测光器,而是根据不同的环境瞎猜的。
焦距快门光圈之间的关系快门控制灯光和运动快门在照片曝光时才会打开,当它打开时,光线就会触发图像传感器,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对图像曝光度和得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快门和曝光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使更多的光线冲击图像传感器,使图像亮度更大一点。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使更少的光线冲击图像传感器,使图像更暗一点(如图)。
快门和运动除了控制曝光以外(到达图像传感器的光线数量),快门速度是拍摄运动物体最重要的控制手段,理解快门速度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您的图像上的运动物体是清晰还是模糊的。
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运动物体拍摄出来就越模糊,另外,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有可能在轻微移动相机的情况下得到模糊的图像。
理解快门速度设置虽然数码相机可以任意分之一秒的,可以任意速度曝光,但当您自己设置时,传统上仍有一系列的速度级供您选择。
(这在许多数码相机上都做不到)。
这些快门速度设置按顺序排列,每级设置吸收光的数量是下一级的1/2个,是上一级的2倍。
传统的快门速度(从最快到最慢)包括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和1秒。
虽然比1秒钟更快的速度是分子为1秒的分数,多数相机无需用分数就可显示它们。
比如,1/2秒就显示为2。
调整快门开启和关闭快门的时间极短,在曝光期间,运动的物体并没有变化多少,所以,用较快的速度拍摄风车时,得到的影像是比较清晰的,而用慢速快门拍摄的则显得模糊了。
关键性时刻大多数相机具有自动曝光系统,使你控制时可以得心应手,没有丝毫麻烦。
但是,这些相机有其它一些问题,所以很难拍摄到决定性时刻。
按下快门与实际照片拍摄之间有时间延迟。
这是因为当你第一次按下按钮时,相机会迅速执行一些任务。
它首先清除CCD,纠正白平衡,调整色彩,尺寸和设置曝光,对焦(对于自动调焦相机来说),最后打开闪光灯(如果需要),然后拍摄照片。
如何计算光圈值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量的比例?EV值是什么?怎么计算?EV是英语Exposur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个量,其最初定义为:当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曝光量定义为0,曝光量减少一档(快门时间减少一半或者光圈缩小一档),EV值增加1。
常见曝光组合所对应的EV值如下表(感光度为ISO 100):(横:光圈F值竖:快门时间白色区域:EV值)EV值所反映的实际是被摄物体的亮度,例如,当测光表测得被摄体亮度为EV 10时,如果设定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4,则需要曝光1/60秒才能曝光正确,如果光圈缩小一档为F5.6,要保证曝光正常需要将曝光时间延长到1/30秒。
快门是控制CCD曝光时间的装置,就是控制镜头的通光时间而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和控制景深的大小,还可以调节分辨率。
它们的作用犹如两道限制光线通过的“光闸”快门时控制光线在感光元件上的感光时间,光圈是控制光线到达感光元件上的数量。
快门与光圈恰当地配合,即可得到所需的曝光量,到达正确曝光的目的。
摄影是指透过镜头的光〔影像〕投射到胶片的过程。
按照中国汉字字义的解释,摄-捕捉也影-形象也。
通过镜头捕捉形象,照片是最后的结果。
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使影像的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必须准确控制透过镜头的光量。
光量控制是通过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及胶片感光度来决定的。
这个光量〔也称光通量〕就是正确曝光量。
被慑体的亮度随环境、天气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为了获得正确曝光。
必须随时调节光量,即配合胶片的感光度测出被摄体的亮度来决定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速度的快慢。
被摄体亮度的测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测光表测定,这是一种单独制作的测光仪器。
而我们现在讲的佳能EOS系列相机是用一种装置在相机内的测光系统将相机取景器内的被慑体亮度测出来的,配合由DX编码读取的感光度,自动调整设定正确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
这种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有许多不同的组合。
拍照应用数据大全
一.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的对比关系
1.在相同曝光量的情况下,光圈值和光圈打开大小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图
2. 光圈和快门组合参数的设定,几种拍摄模式的经典快门光圈组合:
二.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1. 光圈(F值)选择准则表
2. 快门速度选择准则表
三.曝光补偿的经验数值表:
四.决定景深大小的三个参数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拍摄距离。
光圈: F 值越小,景深越小;F 值越大,景深越大。
正相关(这里的光圈是指F值)
焦距:焦距拉近,景深越小;焦距推远,景深越大。
正相关(焦距拉近实为镜头伸长)距离: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正相关(此距离指镜头到物体的物距)
五.ISO感光度参数选择表:。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景深和曝光量。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光圈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曝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光圈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小。
快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和使动体影像“凝固”。
快门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快门越快,越能抓住活动物体的瞬间静止状态。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
影像景深有三种因素:
(1)景深与焦距的长短成反比,换言之,就是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短。
(2)景深与景物拍摄的距离成正比,相机若是离景物越近,则景深越短。
(3)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
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说光圈由f/16→f/11→f/8→f/5.6→f/4……时,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前后的杂乱景物,而美化朦胧,这种朦胧美和因相机震动而导致的模糊不一样,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内的主题产生分离的透视感,具有衬托出主体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摄影上,模特儿的背景模糊,而使人门的焦点放在漂亮的模特儿上,同时也因为大光圈的运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藉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相机的震动,使影像更加锐利而明晰,还有若是处在昏暗的光源下,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想捕捉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或是无法用更慢的快门时,都是大光圈运用的地方,破坏了画面的气氛,因此大光圈的镜头向来是影友爱用的装备之一。
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误,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匀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
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门制造流动感。
一组关于相机快门与光圈组合的对比图[原创]
在网上与色友们争论,也遇到小兄弟拿起单反机,对光圈和快门的关系却不甚了了,也明白不了光圈与快
门组合对照片景深的影响。
甚至有人对狗头不以为然。
我等以为:只要机身后面的那头不狗,前面的头狗一点也无妨的。
为了证明以上两个问题,拿起自家的相机和狗套头,拍几张不同光圈和快门组合下的片子。
由于是等量变化,所以,光线效果是一样的。
从这里可以多少看出些光圈大小与快门的组合关系,也清楚光圈大小对照
片景深的影响。
于我而言,算是一个作业。
为了说明问题,我没有把相机的原片传上来,而是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把资料展示出来,再用QQ截图,这样,在一个画面上,既可看到图片变化,又可看到图片数据。
虽说是图片质量下降了些,但由于是等量
下降,说明问题仍然是够用的!
光圈5.6,套头55mm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使用1/100秒速度拍报时,图片清晰范围仅在那个花蕊前后一点点。
光圈减小两档到F8.0,速度相应放慢两档至1/60秒,清晰范围增大了不少。
光圈继续减小两档到F10.0,速度再放慢两档至1/40秒,照片前后清晰范围进一步增大。
继续收小光圈两档至F13.0,快门放慢两档至1/25秒,看到图片上的四个花基本上全部清晰了。
继续收小两档至F16.0,快门照样放慢两档至1/15秒,清晰范围更大。
还收小光圈两档至F20.0,速度慢两档到1/10秒,后面的房子依稀也开始有轮廓了。
换了个角度,是因为继续小两档光圈至F25.0后,速度已慢到1/4秒,对手抖不能把握。
可心看出在这个情况下,花朵的清晰范围是最好的。
按照相机的设置,光圈最小可以到F40.0,如果不用架子,恐怕没哪个能继续下去。
今天的实验到此为止。
希望有一起参加讨论的发表意见。
这张使用3.5光圈:
这张使用11光圈:
我们看看这两张照片:
这一张的拍摄参数是:曝光时间1/60s 光圈7.1
这张的拍摄参数是:曝光时间1/400s 光圈2.8
最关键的就是快门速度不同。
快门速度高的,图像就被凝固住了,看上去清晰;速度低的,图像就模糊了,那是因为在快门打开到关闭这个曝光过程中,物体一直在运动着,留下的影像就是变化的痕迹,于是模糊了。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拍摄运动着的物体,快门速度就要选择高速的。
到底要多高的速度才合适呢?
一般的规律是:拍摄走动的人物,起码选择1/60秒以上;拍运动着的自行车,起码1/125秒以上;拍运动着的汽车就要1/500秒以上。
为什么要说“以上”呢?这是因为影像模糊的程度不仅仅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还跟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跟拍摄的距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