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位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杭战知识点1 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知识梳理】1、九一八事变(1)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4)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西安事变(1)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华北。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4)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点o时间:1931年9月18日。
o借口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抗日起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结果:东北全部沦为敌手。
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东北。
日本侵略者屠杀无辜人民,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族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华北危急: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
领导党派:中国共产党。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性质影响: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背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围剿红军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知识要点】一、九一八事变1、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
3、意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事件: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集会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镇压。
(2)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背景(1)日军扩大侵略,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2)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拓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官渡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了解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学习过程:一、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知识点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知识点3:西安事变三、新知探究:细节讲解1、材料归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2、议一议: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做?3、合唱国歌,激发爱国热情。
4、情景模拟西安事变。
5、小组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6、知识小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情感总结: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内容小结:五、当堂检测1、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A 、五四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一二·九运动D 、西安事变 应对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历史事件之后()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4、畅所欲言: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的消息传到红色根据地,有人主张杀蒋、审蒋,也有人主张放蒋,请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说一说你的看法。
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知识速记歌谣: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三一到四五,民族抗战十四年。
一九三一九一八,侵略抗战的开始。
日本侵华原因多,各条一一要牢记:日本侵华蓄谋久,侵华方针早制定;一九二七东方会,侵华争霸政策出;经济危机冲日本,对外扩张脱困境;有利条件有两点,西方列强搞绥靖,国府全力剿红军。
一九三一九一八,日本借口柳条湖,炮轰沈阳事变起,不久占领东三省,分裂东北立傀儡,一九三二在长春,扶植溥仪伪满洲。
事变影响九一八,抗日战争的起点,反法西斯大序幕。
日本侵略引反抗,抗日义勇军奋起。
江桥之战马占山,打响抗战第一枪;中共派出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
抗日联军三六建,局部抗战已开始。
一九三二在上海,日军挑起一二八;十九路军奋抵抗,爱国将领蒋光鼐,还有搭档蔡廷锴,沉重打击侵略军。
后经调停签协定,日军可以驻上海。
东北之后侵华北,一九三三占山海,中国军队奋抵抗,长城一线复多伦。
一九三五新阴谋,华北自治日策划,五省脱离我版图,国府妥协不抵抗,中华民族真危险。
一九三五一二九,中共领导学生起,北平学生作先锋,请愿游行呼口号。
爱国口号要记住,打到日本反自治,停止内战共抗日。
运动揭露日阴谋,打击妥协的政策,抗日救国新高潮。
挽救危亡共产党,诸多措施要掌握:八一宣言三五年,号召停止国内战,一致起来去抗日;一九三五瓦窑堡,抗日统战定方针;反日策略毛泽东,报告指出矛盾变,中日矛盾成主要,抗日统战党领导。
抗日统战的感召,张杨爱国停内战,要求联共来抗日;坚持内战蒋介石,威逼张杨攻红军。
一九三六双十二,张杨兵谏西安变,通电全国停内战,联合中共来抗日。
中共主张和平解,民族利益为根本,前往调停周恩来,接受条件蒋介石。
西安和解意义大,国共内战到抗日,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已结束,抗日统战初步成。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国际形势:①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由来已久;
②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急于转嫁危机抓紧侵华;
国内: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次日,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5.日军在东北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6.中国人民反抗:东北各族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一二九运动
1.背景:
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
2.过程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地点:北平学生示威游行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3.影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原因:
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主张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目的: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3、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4、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5、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参加谈判。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