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表达感情
- 格式:docx
- 大小:24.17 KB
- 文档页数:7
《次北固山下》的感情基调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苏味道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山水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以平和宁静为主,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享受和畅快的心情,又有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思熟虑。
诗中的山水景色描写充满了唐代山水诗常见的唯美情感,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旭日既驾,风露皆晨夕”,展现了自然之景的宁静和美丽。
同时,作者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东篱把斜阳,草色共苍翠”一句,可见作者忘我于自然之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然而,诗中也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认知。
诗的结尾,作者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表达对自己追寻幸福、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一段对于人生的思考,使整首诗增添了沉思和回味的情感。
因此,整首《次北固山下》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以平和宁静为主,既有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欣赏,也有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思熟虑。
这种平和宁静的基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感受和思考。
《山居秋暝》《客至》-------------山水田园诗专题学案一、专题知识积累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诗歌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例如:《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例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例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诗歌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二、研习反馈《山居秋暝》(一)预习展示注音秋暝竹喧浣女春芳歇(二)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第一联的意思:空山之中,傍晚时分,一场新雨过后,天气渐渐有了些初秋的气息。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二联的意思:皎洁明亮的月光透过苍翠的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洗衣服的姑娘第三联的意思:竹林中不时传出一阵阵喧笑,那是浣衣的女子们结伴归来。
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一)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诗体,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下面是该派诗歌中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和例子。
1. 山水山水是山和水的组合,是山川河流与湖泊等自然景观的总称。
山水在山水田园诗中经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思想感情。
•例子:–《山中》(王维)•登山望远,山水如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2. 田园田园是指农田和农村,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居住的地方。
田园在山水田园诗中常被用来描述宁静、安逸和自然的生活状态。
•例子:–《江南田园》(杨万里)•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恬静与舒适。
3. 鸟语花香鸟语花香是指鸟儿的鸣叫声和花草的香气,在山水田园诗中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美好和宁静。
•例子:–《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描绘了草原上鸟儿的欢快歌唱和花草的芳香扑鼻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留恋。
4. 渔樵耕读渔樵耕读是指农民的耕种、渔民的捕鱼、樵夫的砍柴和读书学习等农田生活和农村手工业活动。
•例子:–《秋兴八首·其四》(杜甫)•描绘了田园中农民收割庄稼、渔民捕鱼、樵夫采集柴火等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思考。
5. 牧童牧童是指在田园中放牧和照料牲畜的儿童。
在山水田园诗中,牧童常被用来象征自由、纯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例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描绘了夜晚牧童正在放牛归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牧童自由快乐的向往。
6. 清溪清溪是指清澈流淌的小溪,常用来描绘山水田园中的水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例子:–《游春图》(朱景玄)•描绘了春天里溪水潺潺、岸边漫步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田园生活中的宁静和恬淡。
以上是山水田园诗派中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和例子。
这些名词和景物的描绘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前言山水田园诗,是我国文化中的珍品。
它以自然为依托,以人情、境界为纽带,以意境、情感为主旨,表达了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感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一起来欣赏。
二、赤壁怀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赤壁兴叹的场景。
黄鹤楼已经残破,黄鹤一辞就不再回来,古人的景象随着历史尘埃而消失,感慨于自己所生的时代。
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意为黄鹤离去后,黄鹤楼宛如废墟残缺的样子。
第二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表现出其中的侘寂。
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表现出美景,如画。
第四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充满离愁之感,使人不禁想到离别。
三、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让人感觉到满怀哀思,忧心忡忡的副主题。
诗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绘了江边夜晚的景象。
第三、四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则表现了时空感的维度。
冥想着时间和空间,既表达出了对废墟和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又传达出了作者自己的清夜离愁。
四、离骚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首诗是楚庄王时期,大诗人屈原所写,被誉为“千古第一奇篇”。
诗中大量使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了情感和价值。
前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绘了广袤的天地之间的景象。
第三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传达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如此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所感所想。
第四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表示愁思(壮志未酬).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其主要的表现:风格平易自然: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平易自然,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流畅,表达出对自然美的真挚感情。
他善于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和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山水田园的感受和情感。
描写细致入微: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非常细致入微,他善于用精致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韵。
他的诗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情感含蓄深邃: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表达情感时含蓄深邃,他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他的诗歌情感深沉、意味深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不仅表现自然美,还融合了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诗歌更具有历史感和文化价值。
意境深远: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塑造意境上非常成功,他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创造出一种深远、清新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以其平易自然、细致入微、情感含蓄深邃、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和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色,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除了上述的艺术特色,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对时令和季节的描写: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注重对时令和季节的描写,他善于捕捉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特点,用诗歌表达出不同季节和时令的自然之美。
他的诗歌让人感受到四季的交替和自然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律动。
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注重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他常常描绘自然生物的活动和生活,如鸟、兽、鱼、虫等。
他的诗歌通过这些自然生命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还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他通过对农民、渔夫、山民等普通人民的生活劳动的描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民大众的勤劳朴实。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①陶渊明《归园田居》②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 《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诗特点思想内容: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即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风貌以及隐居生活为主的诗歌。
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1、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作者】王维【朝代】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朝代】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出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碧叶凝露山水田园诗的特点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归园田居》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诗特点思想内容: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高中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
高中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这类诗歌往往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恬淡闲适、悠然自得。
这类诗歌往往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悠闲,表达诗
人的恬淡之心和对闲适之情的追求。
3.厌倦官场、超脱世俗。
这类诗歌往往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
的超脱,抒发对自由、独立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4.憎恶黑暗、寄托隐逸之乐。
这类诗歌往往表达诗人对现实黑暗的憎恶和对
隐逸之乐的追求,抒发对自由、清新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5.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类诗歌往往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和美丽风
景,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类诗歌往往表达诗人对自身才华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
苦闷和无奈,抒发对自由、清新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些情感是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山水田园诗都包含这些情感,因为诗歌的情感往往取决于诗人的个性和经历。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解读一、山水田园诗概况⒈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2.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派。
以描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而得名;王维、孟浩然为其主要作家,故又称“王孟诗派”。
“盛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一些文人士大夫等寄情山水,便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
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清新。
风格淡雅恬静、质朴自然。
有的诗篇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趣,把形似与神似统一起来,比谢灵运山水诗派有较大发展。
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王孟诗派的其他成员,通常认为是綦毋潜、祖咏、储光曦、裴迪、常建等等,他们在诗风上表现出相似的格调,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
其中裴迪和王维关系最近,相互之间经常作诗唱和,裴迪有《辋川集》二十首,王维也有很多 裴迪的诗歌。
大概由于二人过往甚密之故,个人认为裴迪诗大有王维诗的味道,有时还隐隐透出一种超脱红尘的隐士之风。
祖咏的诗看得不多,印象最深的是《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从唐代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独特风格的成因。
一、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盛唐时代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思想,是形成山水田园诗质朴淡雅、恬静风格的内在审美需求。
二、从社会思想来看,唐代道、儒、佛三教并存,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情感社会基础。
三、唐代的隐逸之风,是形成其冲淡空灵、玄远飘逸特征的内在趋动力四、唐代经济的繁荣为文人们歌咏山川田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王维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且在他的一生中,虽有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但总的说来,其一生都是比较悠闲安乐的。
特别是在他大约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那种半官半隐生活的时期里,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见《<旧唐书>本传》)。
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所以他对现实生活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叹白发》),完全变成了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一、明确概念1.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二、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恬静闲适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
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
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本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
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赏析】这首诗一二句描写了南方农村风光迷人、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但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
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
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
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
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诗末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赏析】“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把“江”动态化,并突出了村与江的关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
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江村幽静的环境。
整首诗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
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
颈联对偶句的运用,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志,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惬心快意。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赏析】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近处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赏析】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颈联“咽”、“冷”二字可谓诗眼。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全诗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
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
诗句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