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 格式:docx
- 大小:40.71 KB
- 文档页数:10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第二章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粘度最小的物质?A. 黄铜B. 液态氧C. 水银D. 橄榄油2. 一种固体物质在室温下不导电,也不溶于水以及醇类溶剂,属于下列哪一类物质?A. 镁B. 铜C. 木炭D. 锌3. 下列哪种金属在室温下是液态的?A. 铁B. 银C. 铝D. 汞4. 完全燃烧1g甲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1,完全燃烧1g乙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1 = V2B. V1 < V2C. V1 > V2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A. 葡萄糖B. 甲烷C. 乙醇D. 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有多少个元素?2.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3. 氮元素的化学符号是什么?4. 分子式C6H12O6代表着哪种有机化合物?5. 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是__(固体/液体/气体)。
三、解答题1. 简述中性溶液的特征以及如何制备中性溶液。
中性溶液的特征是指其酸性和碱性的浓度相等,pH值为7。
要制备中性溶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将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缓慢地滴加到一个容器中,直到酸碱浓度相等,pH值为7时停止滴加。
方法二: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逐滴混合,颜色由红变成无色,表示达到中性。
2. 请解释为什么在实验室中要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
在实验室中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主要是为了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称量瓶具有较小的容量,可以减少气体的容积,不会因固体粉末的散落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称量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防止固体物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水分、氧气等物质对固体的影响,保持固体的质量稳定。
3. 简述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并给出两个具体的例子。
无机化合物是指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无机化合物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补充练习题1.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 +4、Ba 2+、Br -、CO 2-3B .Cl -、OH -、Fe2+、H + C .K +、Na +、SO 2-4、MnO -4 D .Na +、H +、NO -3、HCO -32.(2015·临沂一模)NaClO 2可用作造纸的漂白剂,它由H 2O 2+2ClO 2+2NaOH===2NaClO 2+2H 2O +O 2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O 2是氧化剂,H 2O 2中的氧元素被还原B .每生成1 mol O 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C .ClO 2中的氯元素被氧化D .ClO 2是氧化剂,H 2O 2是还原剂3.(2015·上海高考改编)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33222102516NaN KNO K O Na O N +=++↑。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能在瞬间完成,并产生大量气体B.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 气体,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KNO 3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4.用0.1mol/L 的Na 2SO 3溶液30mL ,恰好将2×10-3 mol XO 4-还原,则元素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4B. +3C. +2D. +15.已知M 2O 2-n 可与R 2-作用,R 2-被氧化为R 单质,M 2O 2-n 的还原产物中,M 为+3价;又知c (M 2O 2-n )=0.3mol·L -1的溶液100 mL 可与c (R 2-)=0.6 mol·L -1的溶液150 mL 恰好完全反应,则n 值为( )A .4B .5C .6D .76.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 2++2S 2O 2-3+O 2+a OH -===Y +S 4O 2-6+2H 2O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4B .Y 的化学式为Fe 2O 3C .S 2O 2-3是还原剂 D .每32g O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7. (2015·海南化学,6,2分)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 -+4OH -===2RO n -4+3Cl -+5H 2O ,则RO n -4中R 的化合价是( ) A . +3 B .+4 C .+5 D .+6 8. (1) (2015·课标全国卷Ⅱ,28,15分)二氧化氯(ClO 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巩固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
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O2D.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燃烧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解析】由反应过程可知,CeO2“先消后生”,是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与H2、CO的燃烧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D2.将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柠檬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B.电子由铜片流出C.锌片是负极D.铜片逐渐被腐蚀【解析】锌比铜活泼,故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经导线、电流计流入正极铜片,锌片逐渐被腐蚀,而铜片不会被腐蚀。
【答案】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表示的意义:时间为 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解析】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的含义是平均1 s内某物质的浓度改变了0.8 mol·L-1,B项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无法根据现象判断反应速率快慢,D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下面哪些是化学变化?• A. 金属生锈• B. 纸燃烧• C. 水沸腾• D. 冰融化答案: B. 纸燃烧2. 下面哪些是物理变化?• A. 水蒸气凝结为水• B. 铜制品失去光泽• C. 铁生锈• D. 醋与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答案: A. 水蒸气凝结为水、B. 铜制品失去光泽3. 以下有关离子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B. 阴离子获得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C.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 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答案: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第二章: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3H2 + N2 -> 2NH3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是多少?答案: 3:12. 离子方程式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中,产生的不溶物是什么?答案: AgCl3. 对于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下面哪个是正确的解释?• A.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O2• B.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H2O•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 D.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O2答案: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第三章:氧化还原与电位1. 下面哪个是捕捉电子的化合物?•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还原剂• D. 氧化物答案: B. 还原剂2. 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中,铜是什么?答案:还原剂3. 在电解质溶液中,下面哪个是阴极反应?•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B. 阴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C. 阳极的电子失去• D. 电解质溶液中没有阴极反应答案: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1. 下面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A. 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压强• D. 反应物粒子大小答案: C. 压强2. 反应速率是如何定义的?答案:反应物消失的速度,或生成物增加的速度3. 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反应速率会增加第五章:化学平衡1.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基础题(时刻:10分钟分数:50分)1.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爱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汞C.二氧化锰D.氯酸钾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汽油挥发乙醇燃烧B.食物腐烂钢铁生锈C.蜡烛熔化白磷自燃D.水分蒸发滴水成冰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D.用排水法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4.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熔化成水B.汽油挥发C.白磷燃烧D.空气液化5.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
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米酿酒B.菜刀生锈C.湿衣晾干D.食物腐败6.下列各组物质在O2中燃烧,产物在通常状况下差不多上固体的是()A.硫、铁丝B.磷、镁C.蜡烛、木炭D.磷、硫7.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你认为白烟的要紧成分是()A.CO2B.P2O5C.SO2D.Fe3O48.距地球15~35km处,有一个臭氧层。
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臭氧是一种空气成分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9.采纳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A.红磷B.硫磺C.木炭D.铁丝10.我们差不多明白,空气的要紧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什么缘故要盛放过量的红磷?(2)那个实验除了能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爽朗”或“不活拨”)的结论。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得就是 ( )A.生石灰B.固体NaOHC.浓硫酸D.固体NH4NO32.已知 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得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O2得能量一定高于SO2得能量B.SO2与O2得总能量一定高于SO3得总能量C.SO2得能量一定高于SO3得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就是吸热反应得就是 ( )A.锌粒与稀硫酸得反应B.灼热得木炭与COz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得燃烧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得反应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得就是 ( )6.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得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得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得活动性由强到弱得顺序就是 ( )A.DCABB.DABCC.DBACD.BADC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得就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 铅蓄电池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得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得两极变化就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A.①与③B.①与④C.②与③D.②与④9.过量得锌粉与一定量得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就是又不影响生成得氢气总量,可以采取得措施就是 ( )A.升高温度B.加入适量得水C.加入少量CuSO4溶液D.加入浓度较大得盐酸10.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得就是 ( )A.10℃ 20mL 3mol/L得盐酸溶液B.20℃ 30mL 2mol/L得盐酸溶液C.20℃ 20mL 2mol/L得盐酸溶液D.20℃ 10mL 4mol/L得盐酸溶液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得标志就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B、X得生成速率与Z得生成速率相等C、X、Y、Z得浓度相等D、X、Y、Z得分子个数比为3:1:21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得主要因素就是 ( )A.参加反应得物质本身得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得接触面D.反应物得浓度13.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得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得变化B.物质燃烧不一定就是放热反应C.放热得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1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得敞口容器中,产生H2得速率可由右图表示。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能、蒸汽B.电能、风能C.蒸汽、风能D.煤、石油2.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出一2HB. 2H2+O2 =2H2OC. CaO+H2O =Ca(OH)2D. 2C1^C123.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电池B.锌猛电池C.氢氧燃料电池D.银镉电池4.下列装置屮,电流计G屮有电流通过的是()5.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 =ZnO+H2O Ag2O+H2O+2e =2Ag+20lT,下列判断不止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
为负极B.锌为负极,Ag2。
为止极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增人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下列的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A. V(H2)==O. 1 mol / (L min)B. V(N2)==0.lmol / (L-min)C. V(NH3)==0.15mol / (L-min)D. V(N2)==0.002mol / (L-s)&在铜一锌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屮,当导线屮有l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H2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已知某反应aA(g)+ bB(g)匚二2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A B C起始浓度(mol/L) 3.0 1.002s末浓度(mol/L) 1.80.60.8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屮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A. 9: 3: 4B. 3: 1: 2C. 2: 1: 3D. 3: 2: 110、可逆反应吐他)+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出、I2、HI 的浓度相等B 、出、I2、HI 的浓度保持不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11 •可逆反应2NO , 二 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牛成n mol 02的同时牛成2n 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牛成n mol 02的同时牛 成2n molNO 2 ③用NO?、NO 、0?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 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 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12. 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牛反应:2A(g) +3B(g) =2C(g),开始时,A 的浓度为2 mol-L 1, B 的浓度是4 mol ・L" , 2 min 后,A 的浓度减少0.8 mol-L 1 ,贝!J(1) v(B)= ___________ , v(C)= ______________ o(2) 在2min 末,C 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 B 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_ 。
2-7H22O (s)解: 查表得:Δf G m(298.15K)/ KJ.mol-1-237.1 -236.7Δr G m(298.15K) = Δf G m(H2O (s), 298.15K) - Δf G m(H2O (l), 298.15K)= (- 236.7 KJ·mol-1)- (-237.1 KJ·mol-1 )= 0.4 KJ·mol-1因此, 此过程不能自发发生2-10解:C12H22O11 (s) + 12O2 (g) 12 CO2(g) + 11H2O(l) (1)查表得:Δf H m(298.15K)/ KJ·mol-1-2225.5 0 -393.509 -285.83Δf S m(298.15K)/ KJ·mol-1360.2 205.138 213.74 69.91Δr H m(298.15K) = 11 ×Δf H m(H2O, l, 298.15K) +12 × Δf H m(CO2, g, 298.15K)- Δf H m(C12H22O11, s, 298.15K) - 12 × Δf H m(O2, g, 298.15K)= (- 11 × 285.83 KJ·mol-1- 12 × 393.509 KJ·mol-1)- (-2225.5 KJ·mol-1 + 0)= - 5640.738 KJ·mol-1Δr S m(298.15K) = 11 ×Δf S m(H2O, l, 298.15K) +12 × Δf S m(CO2, g, 298.15K)- Δf S m(C12H22O11, s, 298.15K) - 12 × Δf S m(O2, g, 298.15K)= ( 11 × 69.91 J·mol-1·K + 12 × 213.74 J.mol-1·K)- (360.2 J.mol-1·K + 12 × 205.138 J.mol-1·K)= 512.034 J·mol-1·KΔr G m(298.15K) = Δr H m(310.15K) - TΔr S m(310.15K)≈Δr H m(298.15K) - TΔr S m(298.15K)= -5640.738 – 310.15 ×512.034= -5640.738 - 158.807 = - 5799.55 KJ·mol-1w' = Δr G m(310.15K) × 3.8/342.3 × 0.30= -6563.03 KJ·mol-1 × 0.0033 mol= - 19.3 KJC12H22O11 (s) + 12O2 (g) 12 CO2(g) + 11H2O(l) (2) 或查表得:Δf G m(298.15K)/ KJ·mol-1 -1544.6 0 12 × (-394.4) 11 × (-237.1) (1) Δr G m(298.15K) = 11 ×Δf G m(H2O, l, 298.15K) + 12 ×Δf G m(CO2, g, 298.15K)- Δf G m(C12H22O11, s, 298.15K) - 4 × Δf G m(O2, g, 298.15K)= (- 11 × 237.1 KJ·mol-1- 12 × 394.4 KJ·mol-1)- (-1544.6 KJ·mol-1 + 0)= - 5796.3 KJ·mol-1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此反应的任意温度下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公式为Δr G m(TK) = -5640.738 – 0.512T从结果看出, 此反应的Δr G m受温度的影响小,在小温度的范围内(ΔK < 50 K 内),可以用298.15K 时的数据进行计算任意温度下的Δr G m。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第一节课内训练C D D D B6、45.6吸烟的危害有:会引起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并且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亲人有吸二手烟的风险课外拓展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氨气7、略第二节课内训练C C BD B B⑤⑥⑩①②③④⑦⑧⑨8、D9、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红磷量不足水的量不足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读数课外拓展10、不一定如电灯泡也发光放热,但这是物理变化第三节课内训练C A C B C6、d c a b e f7、H O C H2O CO2课外拓展8、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没有持续流下,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单元训练一、选择题B BC C C A CC B二、填空题10、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绿色固体逐渐消失冒气泡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固体11、残流液腐蚀标签烫坏桌面试管炸裂12、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3、①②③④⑥⑤⑦水蒸气液化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水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三、简答题14、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5、不正确应该左物右码实际质量为9.5克16、量筒分流漏斗集气瓶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答案:1.A 2.D 3.A 4.B 5.B6. 纯净物的有:⑤⑥⑩,其余的混合物7.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8.含氧气、二氧化碳的量不同。
9.减少燃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10.把杯子倒扣在水中。
11.粉尘、CO污染,CO2增多温室效应。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答案:1.A 2.C 3.A 4.B 5.C 6.D7.氧气氮气液氧8.(1)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2)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法(3)接触药品,堵塞导管9. 都有氧气参与反应,都为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都为化合反应;都发光10.⑴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⑵③不需加热除去CO211.应用:供呼吸,助燃隔绝:灭火,食物保鲜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答案:1.D 2.D 3.B 4.D 5.A 6.③④②①⑤7.燃烧呼吸腐烂等等8.石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稀盐酸9.先做灯火实验10.⑴CO2 ⑵保护森林,减少CO2 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在化学的学习旅程中,第二章往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这一章通常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的习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O₂)、铁(Fe)。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
理解物质的分类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我们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接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是第二章的重点。
化学变化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比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
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但其本质成分不变,比如水的蒸发,从液态变成气态,还是水分子。
在做相关习题时,要仔细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的成分是否发生了改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在解决很多化学计算问题时非常有用。
比如,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就能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做习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让我们判断它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则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化合反应;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再来说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比如氢(H)、氧(O)、碳(C)等。
化学式的书写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原子的个数比。
比如,氧化铁(Fe₂O₃)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价交叉法就能写出化学式。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2四基达标1.通常情形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色固体.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爽朗的气体,具有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3.化合反应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_是化合反应.4.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形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爽朗的气体5.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B.能支持燃烧C.不易溶于水D.无色无味6.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7.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A.木炭B.红磷C.铝箔D.硫磺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B.汽油挥发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D.铝箔燃烧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解D.白磷自燃10.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沸点C.硬度D.可燃性能力提高11.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石灰水D.用燃着的硫粉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点燃后生成黑色固体B.铝箔伸入氧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白雾D.硫磺点燃后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铝箔B.氧化铝C.木炭D.硫磺1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一端所裹的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___.可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15.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定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开放探究16.依照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能够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1)冰和水[ ](2)铁和铜[ ](3)食盐和蔗糖[ ](4)酒精和汽油[ ]A.气味B.味道C.颜色D.状态17.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要紧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能够依照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依照阅读回答:(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18.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通过观看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19.厨房中有两种白色物质:食盐和碱面.想一想,你有多少种方法能将它们区别开来?________参考答案1.无无略大不易淡蓝淡蓝2.比较氧化性氧化剂3.不一定不一定4.B 5.B 6.A 7.C 8.D 9.C 10.D11.B 12.D 13.B14.引燃铝箔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15.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16.(1)D(2)C(3)B(4)A17.(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原性18.供给鱼生存所需要的氧气能供给呼吸19.①状态(食盐为晶体,碱面为粉末),②味道(食盐有咸味,面碱有涩味),③碱面能和食醋反应产动气体,而食盐不能.。
高考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附答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2013高考全国大纲)B.氢氧化铁胶体中H+、K+、S2-、Br-能大量共存(2013高考安徽卷)C.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2012高考山东卷)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2高考山东卷)E.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2012高考山东卷)F.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2012高考江苏卷)G.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2012高考天津卷)H.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2012高考四川卷)新I.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2012高考重庆卷)解析:选ABCEGI。
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直接摄入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伤害;氢氧化铁胶粒带电,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NaClO属于盐,是强电解质;Al 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做净水剂,但是没有漂白性;胶粒带电,但是胶体不带电。
2.(2013高考四川卷)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解析:选D。
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C项,四氯化碳为非电解质;D项,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它们均为混合物。
3.(2012高考山东卷)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解析:选C。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CaO+H2O===Ca(OH)2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也有的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 7等,也有的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的速率,故可改变其达到平衡的时间;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仍为混合物。
一、填空题1.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化学概念间常存在以下三种关系(如图所示):(1)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上述中的______关系。
(2)已知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过氧化氢溶液、③液氮、④五氧化二磷、⑤稀有气体、⑥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填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上述中的______关系。
并列③④⑥①②⑤交叉解析:并列③④⑥①②⑤交叉(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答案为:并列;(2)①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②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③液氮是纯净物、④五氧化二磷是纯净物、⑤稀有气体是混合物、⑥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答案为:③④⑥;①②⑤;(3)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因此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答案为:交叉2.每当我们来到商场、超市时,经常会看到许多食品包裝袋中填充了气体,外形鼓鼓的,十分漂亮。
这里面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呢?(1)食品包装袋中填充的气体可能是_____;(2)作为可填充的气体需具备什么条件?_____(写两点)氮气等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等(答两点)解析:氮气等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等。
(答两点)(1)由于氮气的性质稳定,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填充的气体,故填:氮气;(2)作为可填充的气体需具备的条件是: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等。
故填: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等。
3.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小浩和小亮同学想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的铁锈和油漆,拧成一束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问题讨论:(1)以上实验步骤前,小浩同学在空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不能燃烧,这是由于_______。
(2)你认为小浩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
2 随堂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A .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B .水−−→−通电氢气+氧气
C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
A .水+二氧化碳−−→碳酸
B .氧化汞−→−∆汞+氧气
C .甲烷+氧气
−−−→点燃水+二氧化碳 D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化合反应的定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B .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 .物质与氧的反应
D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4.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助燃
B .作火箭的助燃剂
C .能使铁生锈
D .焊接或切割金属
个性练习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什么缘故?
(1)一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它一定同时又属于氧化反应。
(2)糖溶于水得到糖水,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3)所有的氧化反应都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2.铝箔在氧气里燃烧,一端所裹的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可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AD 2.CD 3.D 4.ABCD
个性练习
1.(1)不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
2.利用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铝箔达到着火点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第二章化学平衡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106AA02 下列反应Kc的单位是( )2. 2X(g)+2Y(g)=3Z(g)A L·mol-1B mol·L-1C L2·mol2D mol2·mol-23. 106AA03 下列哪一个反应的Kc和Kp的数值相等( )A. 3H2(g)+N2(g)=2NH3(g)B. H2(g)+I2(g)=2HI(g)C. CaCO3(s)=CaO(s)+CO2(g)D. 2F2(g)+2H2O(l)=2HF(g)+;O2(g)4.106AA05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呈平衡状态;3H2+N2=2NH3-------K1错误!H2+错误!N2=NH3--------K2则K1与K2的关系为( )A. K1=K2B. K22=K1C. K12 = K2D. 无法确定5.106BA02 已知: 2SO2+O2=2S3反应达平衡后;加入V2O5催化剂;则SO2的转化率(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6.106BB03 正反应能自发进行和反应达平衡的条件分别为( )A. Qp>Kp;△G<0B. Qp>Kp;△G>0C. Qp<Kp;△G<0D. Qp<Kp;△G>0E. Qp=Kp;△G=07. 106BA05醋酸铵在水中存在着如下平衡:NH 3+H 2ONH 4+ + OH --------K 1 HAc+H 2OAc - + H 3O +-------K 2 NH 4+ + Ac -HAc + NH 3-------K 3 2H 2OH 3O + OH - --------K 4以上四个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A. K 3=K 1K 2K 4B. K 4=K 1K 2K 3C. K 3K 2=K 1K 4D. K 3K 4=K 1K 2 8. 106BB08 可逆反应;C(s)+H 2O CO(g)+H 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B.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D . 加入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E. 升高温度使V 正增大;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9. 107BA05 合成氨反应: N 2(g)+3H 2(g) 2NH 3(g)的平衡常数3N NH p 2H 23p p p K :当体系总压力增大一倍时;同温下重新建立平衡;此时:3H N 2NH p 223'p 'p 'p 'K 3; K p 与K p ’的关系为( ) A. K p =1/4K p ’ B. K p =4K p ’C. K p =K p ’D. K p 与K p ’没有如上关系10. 108AA04 下列因素对转化率无影响的是( )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力(对气相反应) D. 催化剂11. 108AA05 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反应温度相同;反应:(1) mA + nB pC (2) X+2Y Z 对A 和X 而言;转化率大的是( )A. X>AB. A>XC. X=AD. 无法确定12. 108BA01 反应: A(g)+B(s) C(g);在400K 时;平衡常数Kp=0.5.当平衡时;体系总压力为100kPa 时;A 的转化率是( )A. 50%B. 33%C. 66%D. 15% 13. 108BA03 已知反应N 2O 4(g)→2NO 2(g)在873K 时;K 1×104;转化率为a%;改变条件;并在1273K 时;K 2×104;转化率为b%(b>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1273K 时的转化率大于873K 时的;所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于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C. 由于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D. 由于温度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因而转化率不同14. 108BA04 在276K 时反应: CO(g)+H 2O(g)CO2(g)+H2(g)的Kc=2.6;当CO(g)与H2O(g)的浓度(mol·L-1)以何种比例(与下列各组数据接近的)混合时;可得到90%的CO的转化率( )A. 1:1B. 1:2C. 1:4D. 1:515.108BB09 对于反应: C(S)+H2O(g) CO(g)+H2(g);△H>0;为了提高C(S)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C. 增大体系的总压力D. 增大H2O(g)的分压E. 多加入C(S)16.213BA01 反应: 2SO2(g)+O2(g) 2SO3(g);△H<0;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和生产的实际要求;在硫酸生产中;下列哪一个条件是不适宜的( )A. 选用V2O5作催化剂B. 空气过量些C. 适当的压力和温度D. 低压;低温17.213BA05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SO2(g)+O2(g) 2SO3(g).△H=-200kJ·mol-1;欲提高平衡常数Kc的值;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温度B. 增大压力C. 加入氧气D. 去掉三氧化硫213CB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B.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C. 恒压下;在反应之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D.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E.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18.105BA01 下列关于催化剂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 可以加速某些反应的进行B. 可以抑制某些反应的进行C. 可以使正逆反应速度以相等的速度加快D. 可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19.107AA05 勒沙特列原理( )A. 只适用于气体间的反应B. 适用所有化学反应C;只限于平衡时的化学反应 D. 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体系20.107BB07 一定温度下反应: PCl5(g) PCl3(g)+Cl2(g)达平衡时;此时已有50%的PCl5分解;下列方法可使PCl5分解程度增大的是( )A. 体积增大一倍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总压力增大一倍C. 保持总压不变;加入氮气使总体积增大一倍D. 增大PCl5的分压E. 降低PCl5的分压21.213CB09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 H2S(g) (1) K1S(s)+O2(g) SO2(g) (2) K2则反应: H2(g)+SO2(g) O2(g)+H2S(g) 和反应: SO2 S(s)+O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A. 1/K1B. 1/K2C. K1-K2D. K2/K1E. K1/K2二.选择题1.106BC04 已知:(1) H2O(g)=H2(g)+错误!O2×10-11(2) CO2(g)=CO(g)+ 错误!2O2×10-11则反应: CO2(g)+H2(g)=CO(g)+H2O(g)的Kp为_________;Kc为__________ 2.106BC06 298K时;HBr(aq)离解反应的△Gø=-58kJ·mol-1;其Ka应为__________由Ka的数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108BC05 1073K时;反应: CO(g)+H2O(g) CO2(g)+H2H2O(g)的混合物经反应达到平衡时; C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mol;其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108BC07 已知反应: A(g)+B(g) C(g)+D(g)在450K时Kp=4;当平衡压力为100kPa时;且反应开始时;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C物质的分压(kPa)为__________213BC09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X(g)+Y(g) 4Z(g) △H=-45kJ·mol-1当同时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时;正反应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平衡将________________.107BC09 反应: (a) C+H2O CO+H2(b) 3H2+N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且呈平衡状态;当温度不变时;在上述反应里加入氮气以增加总压力;对反应(a)将_______________;对反应(b)将_____________1.108BD08 乙酸和甲醇可按下式反应:CH3COOH+CH3OH CH3COOCH3+H2O298K时K C=4;经过计算;(1)反应物均为1mol; (2)甲醇为1mol;乙酸为3mol时甲醇的转化率?对结果作出解释.2.107BD10 对反应: mA+nB pC;△H<0 ;升高温度;对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为什么?3.105BD08 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度;但不能影响化学平衡;为什么?4.213CD07 简述在合成氨生产中: N2(g)+3H2(g)2NH3(g). △Hø ·mol-1;工业上采用温度控制在673---773K;而不是更低些;压力控制在30390kPa而不是更高?四.计算题1.108BE02 在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将2molA和1molB反应;测得即将开始和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力分别为3×105×105Pa;则该条件下A的转化率为多少?平衡常数Kp是多少?2.316BE02 已知某反应在25℃时;K p×1017;求此反应的△Gø.3. 316DE01 把3体积H 2和1体积N 2混合加热;在10P ø条件下;达到平衡;其中NH 3含3.85%(体积百分数).计算:当压力为50P ø时NH 3占的体积百分数.(P ø kPa)4. 316DE06 反应: CO+H 2O CO 2+H 2(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Pco=40kPa ;P CO 2 =40kPa ; P H 2 = 12kPa ; P H 2O =20kPa ; 在恒温恒容下通入CO 气体;P H 2 =17 kPa ;试计算新平衡下各气体的分压.5. 315CE01 设H 2;N 2和NH 3在达平衡时总压力为500kPa ;N 2的分压为100kPa ;H 2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40;试计算下列几种情况的Kp 值. 1. N 2(g)+3H 2(g)2NH 3(g) K 1 2. NH 3(g)N 2(g)+H 2(g) K 2 6.315DE03 已知反应: PCl 5(g) PCl 3(g)+Cl 25有0.5mol 分解了;计算:(1) 该温度下反应的K c 和K p2PCl 5的分解百分率是多少.第二章化学平衡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B5. c E6. B7. B D8. C9. D 10. D 11. B 12. B13. C 14. A D 15. D 16. A17. C D 18. 1 D 19. D 20. A C21. E B二.填空题1.×10-1×10-12.×1010 HBr(aq)离解的很完全3.108BC05 0.5mol 50%4.5.213BC09 加快向左移动6.107BC09 无影响使平衡右移三.问答题1.108BD08 答:(1) CH3COOH + CH3OH CH3COOCH3 + H2O始: 1 1 0 0平: 1-X 1-X X X错误! = K C =α1=错误!×100%=67%(2) y2/(1-y)(3-y)=K c=4; y=0.9 α2=90%α2>α1;是由乙酸的浓度增大;使平衡右移导致甲醇的转化率升高2.107BD10 答: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的反应速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因升高温度使速度常数增大;反应速度则加快.(或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微观角度说明).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给出反应;逆向吸热;正向放热;所以平衡将逆向移动.3.105BD08 答: 因为催化剂能起到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所以能影响反应速度;但由于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同等速度的影响正;逆反应速度;而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所以不影响化学平衡.4.213CD07 答: 对于此反应;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低温反应速度慢;使设备利用率低;单位时间合成氨量少;为使其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合成较多的氨;常以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该反应的控制温度.高压对合成氨有利;但压力过高对设备要求高;运转费高;因此;压力不宜过高;为了得到更多的氨;常用加压;冷却合成气的方法;以分离氨;使平衡右移.四.计算题1.108BE02 解:2A(g) + B(g) 2C(g)始: 2×105 1×105 0平: (2×105-X) (1×105-1/2X) X有 (2×105-X)+(1×105×105×105(Pa)=×100%=80%K=错误!==8×10-42. 316BE02 解:∵ △G ølgK p∴ △G ø××(273+25)×lg ×1017=100813(J ·mol -1)×102(kJ ·mol -1)3. 316DE01 解:平衡时;P(NH 3)=10×øP(N 2)=错误!øP(H 2) =3P(N 2)øK p =错误! = ×10-4 设50P ø时;NH 3占X P =50XP ø P(N 2) =错误!(1-X)=(12.5-12.5X)P øP(H 2) =(37.5-37.5X)P ø 错误!×10-4 X=0.15NH 3占15%.4. 316DE06 解:K P =O H CO CO H 222p p p p =错误! =0.6恒容下通入CO 使P(H 2)增大17-12=5(kPa)P ’(CO 2)= 40+5 = 45(kPa) P ’(H 2O) = 20-5=15(kPa)K P = O H CO CO H 222p p p pP ’;CO =p O H CO H K p p p 222 = 错误! =85(kPa)5. 315CE01 解:N 2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错误!=0.2;则NH 3 则P =500×0.4=200kPa ; P(H 2)=500×0.4=200kPa(1) K p1=错误! =错误!=5×10-5(2) K p2=错误!×1026. 315DE03 解:(1) PCl 5PCl 3+ Cl 2平衡: 错误! 0.5/2 0.5/2 (mol/L) 即: 0.1 0.25 0.25 K c =错误!= 错误! = 0.625K p = K c (RT)2 -11 ×523)1 = 26.8(2) 设有X mol 转化为PCl 5PCl 5PCl 3 + Cl 2平衡: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0.625解;得: X = 0.045 (mol)PCl 5的分解百分率为: 错误!×100% =65%。
一、填空题1.现有下列物质:①矿泉水;②液氧;③洁净清新的空气;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⑤冰水混合物;⑥氖气;⑦白磷:⑧四氧化三铁;⑨二氧化硫。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
(均选填序号)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分析】①矿泉水中含有水分子以及其他可溶性离子属于混合物;②液氧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洁净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成分属于混合物;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解析: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分析】①矿泉水中含有水分子以及其他可溶性离子,属于混合物;②液氧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洁净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成分,属于混合物;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⑤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分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⑥氖气中只含有氖原子,属于单质;⑦白磷中只含有磷原子,属于单质:⑧四氧化三铁中只含有铁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⑨二氧化硫中只含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属于混合物的有:①矿泉水、③洁净清新的空气、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属于单质的有:②液氧、⑥氖气、⑦白磷;属于氧化物的有:⑤冰水混合物、⑧四氧化三铁、⑨二氧化硫。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现象描述完整,否则不得分);(2)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同学将图1装置进行改进,如图2,写出图1装置的两个不足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由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污染环境气密性不好控制解析: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由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污染环境气密性不好控制(1)如图1所示装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由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 ;(2)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3)小组内同学将图1装置进行改进,如图2,写出图1装置的两个不足点:1污染环境2装置气密性不好控制。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概念、习题与解答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1、指定单质的fGm、fHm、Sm皆为零。
(错:指定单质S不为零,)θmθθθ(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2、ΔrSm>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3、rGm<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Sm>0(错:主要看气体分子数)5、CaCO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9、对于可逆反应C()+H2O(g)=CO(g)+H2(g),rHm0,升高温度使正增大,逆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应。
(错:例如H2(g)+I2(g)=2HI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二、选择题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B)(A)fGm(I2,g.298K)(B)fHm(Br2,l.298K)概念、习题与解答(C)Sm(H2,g.298K)(D)fGm(O3,g.298K)(E)fHm(CO2,g.298K)(C)对孤立体系而言,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反应自发性与化学平衡1-2若下列反应都在298K下进行,则反应的rHm与生成物的fHm相等的反应是:(C)(A)1/2H2(g)+1/2I2(g)HI(g)(B)H2(g)+Cl2(g)2HCl(g)(C)H2(g)+1/2O 2(g)H2O(g)(D)C(金刚石)+O2(g)CO2(g)1-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C)(A)Q=0;W=0;U=0;H=0(B)Q0;W0;U=0;H=Q(C)U=0;H=0;G=0;S=0(D)QW;U=QW;H=01-4已知反应H2(g)+Br2(g)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2(g)+1/2Br2(g)HBr(g)的K2为:(B)(A)(4.0102)1(B)2.0101(C)4.0102(D)(4.0102)1/21-5上述两个反应的rGm(1)与rGm(2)的关系是(答D)(A)rGm(1)=rGm(2)(B)rGm(1)=[rGm(2)]2(C)1rGm(1)=2)(D)(1)=2rGm(2rGmrGm(2)1-6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C)(A)298K时,纯物质的Sm=0(B)一切单质的Sm=02-1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B)(A)H>0,S<0(B)H>0,S>0(C)H<0,S>0(D)H<0,S<02-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kJmol1rGm(298K)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反应的rHm(298K)0,Srm(298K)0(B)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该反应在非标准条件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298K,标准条件下,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2-3已知反应H2O(g)1/2O2(g)+H2(g)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平衡。
此后通入氖气,若保持反应的(总)压力、温度不变,则:(A)平衡向左移动(B)平衡向右移动(C)平衡保持不变(D)无法预测(B:相当于增大体积产生的后果)2-4298K,对于反应2AB(g)=A2(g)+B2(g),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降低总压力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概念、习题与解答(A)增大(B)减少(C)不变(D)无法预测(C: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系数相同,总压对平衡无影响)2-5已知反应N2(g)+3H2(g)2NH3(g)的K=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N2(g),则K、反应商Q和rGm的关系是:(答:D)(A)Q=K,rGm=0(B)Q>K,rGm>0(C)Q<K,rGm<0(D)Q<K,rGm>02-6已知反应H2(g)+Br2(g)2HBr(g),在1297K和1495K时的K分别为1.6105和3.5104,则该反应的焓变或自由能变:(A)rHm>0(B)rHm<0(C)rGm<0(D)rGm>0lnKrHmrSm(答:BC分析:根据RTR或lnK(T2)rHmTT1K(T1)R(2T)1T2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减小;吸热反应,平衡常数增大根据rGmRTlnKK可知rGm<0)2-7在恒温下,对于同一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反应物浓度增大,该反应的转化率就增大(B)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相同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相等(C)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D)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与反应物的最初浓度无关(答:C分析:A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B起始浓度不同时,转化率不等D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2-8化合物有三种不同的水合物,它们的脱水反应的K分别为3H2O()=2H2O()+H2O(g)K12H2O()=H2O()+H2O(g)K2H2O()=()+H2O(g)K3为了使2H2O晶体保持稳定(不发生风化与潮解)容器中水蒸气p(H2O)p应为(A)p(H2O)H2O)p>K1(B)p(p=K1(C)p(H2O)2O)p=K2(D)Kp(H1p>K23.化学反应速率3-1AB+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逆,那么:(A)E正<E逆(B)E正>E逆(C)E正=E逆(D)无法确定概念、习题与解答(答:B根据过度状态理论,能量—反应历程图理解。
△H=E正-E逆)3-2下列能量—反应历程图,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D)3-6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答:D)(A)对反应没有影响(B)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A)(B)(C)(D)3-3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A)1(B)moldm31(C)mol1dm31(D)mol1dm31moldm313(答:D速率常数k量纲=(moldm)nn—反应级数)3-4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9min-1,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0.20mol.L-1,反应的半衰期为()(A)7min(B)1.01min(C)4.04min(D)无法计算(答:A一级反应特征的几种计算要掌握)3-5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G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rS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C)rH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某yE(答:Dvkc(A)c(B)akAeRT对于确定的反应,反应速率与过程活化能、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关)(C)不改变反应速率(D)使平衡常数减少4、热力学函数、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4-1反应MgCO3()=MgO()+CO2(g)的rHm117.66kJmol1,rSm174.91Jmol1K1,欲使该反应在500K时能自发进行,则CO2的分压为(答A)(A)低于69.9Pa(B)高于6.99某10-2Pa(C)低于6.99某10-2Pa(D)高于69.9Pa分析:rGm=rHmrSm117.66-500某174.91某10-3=30.205kJ.mol-1(注意前后单位统一)lnKrGm30.20510008.3145007.27K-4RT某10(注意上下单位统一;ln不是log)KP(co2)P(CO)=6.99某10-4P2某100kPa=6.99某10-2kPa所以,当P(CO2)69.9Pa时,Q<K此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代相对分压)概念、习题与解答4-2已知298K时,Br2(g)的fGmUm、Hm、Gm、Sm3.1kJmol1,则298K 时,Br2(l)的蒸汽压为气化过程的(答A)(A)28.6kPa(B)57.2kPa(C)99.9kPa(D)5.62kPa(l)=Br2(g)rGmfGm3.1kJmol1分析:对于反应Br2lnKrGmRT3.110008.3142981.25KP(Br2)蒸汽压Pp(Br2)=e-1.25某100kPa=28.6kPa4-38000C时,AB2()=A()+B2(g)达到平衡时测得B2(g)的分压为131.72kPa,此反应的rGm为()kJmol1(A)-1.07(B)1.07(C)2.46(D)-2.46(E)-1.83分析:rGmRTlnK8.314(273800)ln(131.72100)=-2457.8J.mol.-1≈-2.46kJ.mol-1(注意温度换算成热力学温度才能代入公式中)三、计算题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平衡1-1在101.3kPa和80.1℃(沸点)下,苯的气化热Q=30.5kJ·mol-1,计算该条件下,苯的答:Hm=Q=30.5kJ·mol-1Um=Hm-(PV)=30.5-8.314某10-3(273+80.1)=30.5-2.9=27.6kJ·mol-1Gm=0Sm=30.5某1000/(273+80.1)=86.3J·mol-1·K-11-2设有反应A(g)+B(g)2C(g),A、B、C都是理想气体。
在250C、1某105Pa条件下,若分别按下列两种过程发生变化,且:过程Ⅰ体系放热41.8kJ.mol-1,而没有做功;过程Ⅱ体系做了最大功,放出了1.64kJ.mol-1的热。
那么变化过程的Q,W,U,H,S,G各是多少?答:过程Ⅰ过程ⅡQ=-41.8kJ.mol-1Q=-1.64kJ.mol-1W=0W=U-Q=-40.2kJ.mol-1U=Q+W=-41.8kJ.mol-1状态函数的变化,过程Ⅱ与过程Ⅰ相同H=U+n(g)RT=-41.8kJ.mol-1S=Q(可逆)T16402985.50J.mol1.K1(必须用可逆过程热效应状态函数的改变与过程无关,始终态相同,可以用可逆途径计算)G=H-TS=-41.8-298某(-5.50某10-3)=-40.2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