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抑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临床对比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590.00 KB
- 文档页数:3
·学术天地·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范化阶梯治疗选择指导建议潘攀,傅潇雅,胡少华,王化宁,刘忠纯,李娜,王彦芳,徐勇,汪作为,彭代辉,宋学勤,方贻儒,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摘要: 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较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抗抑郁治疗常使患者遭遇严重的不良预后。
目前的治疗方法混乱无序,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指导形成3种常见慢性躯体疾病(脑卒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阶梯化规范诊疗方案建议,为临床医生对于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有助于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并获得较好的疾病预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关键词: 慢性躯体疾病; 共病; 抑郁障碍; 规范化; 阶梯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6 0497 05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sofstepwisetreatmentoptionsfor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co 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 PANPan,FUXiao ya,HUShao hua,WANGHua ning,LIUZhong chun,LINa,WANGYan fang,XUYong,WANGZuo wei,PENGDai hui,SONGXue qing,FANGYi ru,CHENJin dong,ZHAOJing ping,GUOWen bin.DepartmentofPsychiatry,TheSecond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Patientswithchronicsomaticdiseasehaveahighercomorbidityrate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esepatientsoftenexperienceasevereadverseprognosisduetonotreceivingantidepressanttreatmenttimely.Therapeuticmethodscurrentlyinclinicalapplicationarechaoticanddisordered.Physicianslackasafeandeffectivetreatmentstrategyforthiscondition.Thisguidelinegeneratesrecommendationsofthestepwisetherapyforthree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stroke,coronaryheartdisease,andtype2diabet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Itprovidesareferenceforclinicianstochooseindividualizedtreatmentforsomat icdiseas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whichishelpfulforpatientstoreceivestandardizedtreat mentandobtainabetterprognosis,andthusreducestheeconomicandmentalburdenofthepatientsandtheirfamilies.Keywords: chronicsomaticdiseases; comorbidity; majordepressivedisorder; standardized;stepwisetherapy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7100,2016YFC1307104);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0SK53413)作者单位: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潘攀,傅潇雅,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彦芳,徐勇);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方贻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宋学勤)通信作者:郭文斌,E Mail:guowenbin76@csu.edu.cn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2.06.021 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常见的心身障碍,约1/3的躯体疾病患者有中度以上的抑郁障碍。
不同临床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之间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李冬云;许晶;王俊平【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组(RGD),晚发性抑郁组(LOD),继发性抑郁组(SGD).每组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Framingham 研究评分方法进行评定.[结果]RGD组神经质特征得分与LOD组及SG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GD组负性生活事件及健康因子与RGD组及LO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D组血管危险因素评分值与RGD及SG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之间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均存在着差异.【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4页(P655-658)【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作者】李冬云;许晶;王俊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
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老年期(≥60岁)的抑郁症,主要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recurrent geriatric depression,RGD)、晚发性抑郁(late onset depression,LOD)、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 geriatric depression,SGD)。
早发性抑郁复发:60岁以前诊断抑郁症,60岁后又复发的一组抑郁综合征,除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晚发性抑郁:指首次发病年龄>60岁的一组抑郁综合征,除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指按DSM-Ⅳ,符合躯体疾病继发抑郁的诊断标准,如继发于心梗、脑血管疾病、肿瘤、甲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抑郁症。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加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分析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加心理干预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5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
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心理干预,起始剂量5 mg/d,最高日剂量为20 mg,总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6周评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患者6周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2周。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3]评分>17分定为冠心病并发抑郁症。
且近2周来未使用过任何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及抗精神病药。
排外脑血管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和语言沟通障碍、意识障碍者,且肝、肾功能正常。
将54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0岁,平均(69.6±4.2)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6~81岁,平均(68.8±5.3)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抑郁程度、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80788)治疗,同时予以心理干预。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5 mg/d,于早饭后口服,如疗效不佳,于治疗2 周或3周末适当增加日剂量,最高日剂量为20 mg,总疗程为6周。
心理干预措施:①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增加自信心;②对患者诉说各种症状要倾听,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③对症状改善者要及时予以鼓励,消除负性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④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⑤与家庭成员共同关心患者,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评估及综合干预研究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结果和综合干预治疗结果。
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治疗1、3周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评定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周治疗后,综合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综合干预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单纯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身体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老年人;冠心病;焦虑;抑郁;综合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上升,10年内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增加26.1%,女性增加19.0%,老年人占主要发病人群[2]。
除了患者自身的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等,还与许多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及行为模式与发病及死亡密切相关,长期反复刺激,引起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功能紊乱,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直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
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结果和综合干预治疗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60及60岁以上患者,临床诊断符合WHO和国内专科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3],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内外伤及手术史、精神病家族史、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等。
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现状及护理方法综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复发率与患者的行为类型、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心身疾病,老年冠心病可出现多种心理反应,以抑郁常见,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由于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导致注意力、记忆、推理等认知功能减退,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下降,影响康复。
抑郁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康复且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趋势,在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抑郁已经被确定为影响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应重视抑郁情绪,给与全面整体的护理,本文就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的现状及护理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48-011 老年冠心病抑郁状况调查1.1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要从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里障碍四个方面来反映患者的抑郁程度。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本院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6%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原因老年冠心病患者受到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形式、日常生活自理水平、自尊评价、社会支持等,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综合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自尊评价,其次是日常生活自理和社会支持。
2 相关护理方法2.1 基础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老年患者体弱、多病、抵抗力差。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温度要适宜,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对环境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要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的情绪波动降到最低程度。
2.2 支持疗法2.2.1 护患支持:建立良好护患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的搜集基础资料,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消除老年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
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除了引起身体功能障碍外,脑卒中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成为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他汀类药物近年来备受瞩目。
他汀类药物是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一类药物,最常见的代表药物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除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他汀类药物可能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等多种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还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1. 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还能够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为其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降低自由基的产生和毒性。
氧化应激反应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而他汀类药物的抗氧化作用可能能够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3. 血管保护作用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些损伤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纤溶酶系统、减少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保护血管,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血管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可能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可能为其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影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临床研究结果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影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抑郁等心理症状也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全球各类卒中的约80%,为国内造成致残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两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机制,我们希望为脑卒中后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医学界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会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会对康复起到阻碍作用。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而且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效益与风险评估龚山;王龙飞;余国龙【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并发抑郁和(或)焦虑发生率高,抑郁和(或)焦虑增加CVD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因此,对CVD与抑郁和(或)焦虑共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有必要性.不同类型的抗抑郁焦虑药物在不同的CVD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差异.该文基于抗抑郁焦虑药物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不同CVD患者的近期研究,重点关注当前常用的新型药物在CVD患者中应用的效益与风险,就临床常用抗抑郁焦虑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概况作一综述,目的是有助于临床医生对CVD与抑郁和(或)焦虑共病患者,正确选择抗抑郁和(或)焦虑药物治疗.【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5页(P1194-1198)【关键词】抗抑郁焦虑药物;心血管疾病;效益;风险评估【作者】龚山;王龙飞;余国龙【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3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并发抑郁和(或)焦虑发生率高,如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中20%患者并发抑郁,其患病率至少是一般人群的3倍[1]。
近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抑郁使CVD患者包括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90%、脑卒中风险增加45%,并大大加重卫生保健费用[2-3]。
因研究方法差异,CVD患者并焦虑发生率差异较大,对72项慢性心力衰竭与焦虑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1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焦虑障碍,28.79%合并有临床意义的焦虑,55.5%有焦虑症状[4]。
近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纯焦虑、抑郁分别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增加19%和24%,焦虑与抑郁并存可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和死亡率增加达1.75倍[5-6]。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指脑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个体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脑卒中对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严重影响,脑卒中及其后遗症可导致抑郁症状。
而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评估和干预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一、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一种用于评估卒中患者临床情况的量表,旨在对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可在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进行重复评估,以检测和记录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该评分工具包括11项评分项目,分别是意识、眼睑、视野、面肌、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四肢运动、肢体感觉、语言、失读/失写和想像力。
每个项目的评分范围从0到4或从0到2不等,总分量表介于0和42之间,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越严重。
NIHSS评分在卒中的急诊评估、卒中病房患者病情动态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卒中后抑郁相对于一般人群,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卒中后抑郁症状是指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在精神上出现持久情绪不良,有丧失兴趣、忧郁和自卑感、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和自杀观念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自杀。
抑郁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产生了消极影响,不仅延缓了康复过程,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NIHSS 评分高的脑卒中患者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陷,这些功能缺陷可导致患者对康复过程感到沮丧和失望,从而易于出现抑郁症状。
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也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导致康复过程缓慢和不完全。
Zung焦虑、抑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zung焦虑、抑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相关性。
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540例,分别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
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2.59%、28.52%,且多数同时具有焦虑、抑郁情绪;zung焦虑、抑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呈正相关(r=0.311, p40分判定存在抑郁情绪。
sas>50分判定存在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数据用平均值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发生率32.59%,抑郁发生率28.51%,非冠心病患者焦虑发生率5.92%,抑郁发生率7.3%2.2 以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代表冠状动脉病变范围,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增大其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zung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sd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11, p< 0.01), sa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r=0.359, p<0.01)。
3 讨论冠心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躯体性疾病,由于退休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及病痛的折磨;加上患者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对预后过于担心,使这部分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心理危机,国外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5%~25%的冠心病患者伴有抑郁症,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也高于其他慢性患者[1][2]心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2.9%,本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冠心病患者焦虑发生率32.59%、抑郁发生率28.52%,均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生率-4%~7%。
㊃学术论坛㊃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08703);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优硕创新计划(2022YS006)作者单位:030000 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赵小森(硕士研究生)㊁周倩㊁郭亚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龚淑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郭明冬)作者简介:赵小森(1999-),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㊂E⁃mail:1151744619@通信作者:郭明冬(1971-),博士,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老年心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㊂E⁃mail:drgmd@从 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与证治赵小森 周倩 郭亚鑫 龚淑娴 郭明冬【摘要】 基于形神㊁双心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特点与治则治法㊂焦虑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地识别㊁干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降低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㊂冠心病在传统医学中称为 胸痹”,焦虑抑郁属 郁病”范畴,胸痹与郁病并存,构成 形体之心”与 神明之心”共病的双心疾患㊂本病病机责之于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形神俱伤㊂形体之心因瘀毒所阻,神明之心因郁所伤,两者生理相依,病理互损㊂瘀㊁毒㊁郁常相兼为患,互为因果㊂其中 瘀”贯穿冠心病的始终,为病情转变的始动环节, 毒”为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 郁”为冠心病发病及其病情转折的促进因素㊂该病以瘀㊁毒㊁郁为病理因素,故而确立活血解毒以治形,解郁安神以调神的治疗原则㊂本文将从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主要病机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㊂【关键词】 冠心病; 双心; 形神; 焦虑; 抑郁; 瘀; 毒; 郁【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5.009 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㊁缺氧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亦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㊂焦虑㊁抑郁等心理障碍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心理障碍问题与心绞痛互为因果,常重叠发作,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成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㊂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心脏与心理同病的现象称为双心疾病㊂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率高㊁危害严重,但识别率和诊治率偏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㊂临床中发现冠心病兼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病情易反复且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及证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㊂1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1.1 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的相互关系中医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这一病名并无明确记载,冠心病与 胸痹” 心痛” 真心痛”等类似,故划分到这一类病中,焦虑㊁抑郁属于中医的 郁证”范畴㊂传统医学对躯体疾病与精神情志的相互关系已有较为完善的论述,‘灵枢㊃本神“云: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㊂破胭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指出情志刺激影响心神功能,并累及相关脏腑而产生疾病;宋㊃陈无择首创 内因㊁外因㊁不内外因”之 三因学说”,其中将情志致病归于内因,更进一步指出情志致病在临床中重要性㊂ 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心系疾病呈慢性病程,病情缠绵反复,日久不愈,心脉痹阻,血脉不利,精神难以内守,气血结聚而见郁滞;长期反复循环的胸膺部胀痛㊁满闷不舒等躯体症状,极易引发悲伤忧愁㊁焦虑抑郁㊁恐慌等消极精神症状㊂‘灵枢“有云: 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消极情绪牵动心神,五脏六腑,心为大主,心神受扰则五脏六腑易受牵连㊂抑郁日久不愈,扰动心神则易发诸多变证㊂因郁而病㊁因病而郁,始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是从无形之气郁到有形之瘀血,甚至酿毒的病机发展过程㊂1.2 冠心病焦虑抑郁与瘀毒郁的联系冠心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证,本虚为心气血阴阳之虚,标实为瘀毒郁互结㊂瘀,积血也㊂ 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冠心病始于瘀血阻滞心脉,血脉失和㊁心脉痹阻见猝然心痛㊂邓铁涛教授[2]指出血瘀是由气虚所致,心气虚使血滞成瘀;倪青教授[3]认为瘀血是冠心病重要的病理产物,心脉瘀阻是其根本病机㊂邪气蕴结不解谓之毒,毒是致病邪气长期积累不化的结果㊂其中,火㊁热邪为最常见的致毒邪气, 火不宣发,则为胸痹”, 心热病者 热争则卒心痛”,指出胸痹心痛部分属火热而致㊂无邪不有毒,毒从邪化,毒邪之气入脏腑攻心络,发为胸痹㊂雷忠义[4]认为热甚乃成毒,瘀久为毒,胸痹病程日久毒更为多见;丁书文教授认为饮食不节㊁情志妄动㊁体质因素均可化热生毒,热毒广泛存在于心力衰竭各个基础疾病中[5]㊂ 郁”为不畅通,积滞㊂情志之郁总由乎心,人忧愁思虑即伤心,诸郁之中,气郁为先,郁结血瘀,易损心脉, 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可见郁致胸痹心痛㊁胸痹心痛致郁与现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相似㊂陆曙教授[6]认为 郁”为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以气郁为主导;张铁忠教授认为气㊁血㊁痰㊁湿㊁食㊁热之六郁是导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各种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7]㊂2 瘀毒郁互结㊁双心失调”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主要病机2.1 因瘀致毒,瘀毒致变血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㊂翁维良教授[8]认为许多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后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瘀”,疑难病的本质就是血瘀,血瘀为疑难病的根源㊂瘀血存在于冠心病发病始终,现代研究中发现血小板聚集㊁活化㊁血液粘稠度升高㊁凝血系统的激活㊁血栓形成等诸多方面均是血瘀症的表现㊂心脉痹阻已成为冠心病公认的主要病机㊂临床中发现有些冠心病患者病情长期稳定,而有些患者却出现了心肌坏死㊁病情恶化等一系列急性心血管事件,病理过程中出现的炎症反应㊁内皮损伤等现象单靠瘀血理论却不能很好解释[9]㊂据此,对以 瘀血”为主病机的传统观念进行再思考,创新性地探索其病因病机㊂中医之毒与西医病理损伤相似㊂根据中医对毒邪特性,以及毒与易损斑块的发生㊁破裂㊁炎症反应机理的了解,发现这些病理损伤与中医 毒”邪的发病速度快㊁传播速度快㊁直中脏腑㊁腐肌伤肉等特征十分相似[10]㊂陈可冀院士认为毒是冠心病由稳定状态到不稳定状态关键因素㊂瘀久化热,热极生毒,瘀血和毒邪相互胶着,或迁延日久㊁失治误治,正虚邪盛,伏毒骤发,瘀和毒相互搏结,腐肌伤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11]㊂尚青华等[12]在研究 因瘀致毒”病机转变蛋白质组学中,发现同种型高分子量激肽原1的前体和高分子量激肽原1的前体蛋白表达,猜测其与凝血纤溶系统㊁缓激肽作用和氧化应激反应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构建了冠心病 潜毒”患者模型㊂李圣耀等[13]认为瘀化毒表现为炎症因子的释放;毒致瘀表现为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加速血栓的生成㊂瘀毒常相兼为患㊂瘀可致毒,瘀血内停日久,瘀久化热,热从火化,酿生内毒㊂毒亦可致瘀,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热毒熏蒸,血炼为瘀;二是毒伤血络㊁血溢成瘀;三是毒伤津耗液㊁阴伤血瘀;四是毒阻滞气滞㊁血脉不通致瘀;五是毒攻脏腑㊁血行失司致瘀[14]㊂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出现毒邪时便预示着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㊂ 瘀”为有形之灶, 毒”作为疾病急骤恶化的关键病机[15],瘀毒相互影响,瘀能生毒,毒亦可致瘀,瘀毒相互胶结,成为心病瘀毒理论的共识[16]㊂2.2 郁促瘀成,瘀郁致病冠心病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往往 双心”同病,瘀郁并存㊂在新的 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背景下,胡大一等[17]心血管专家提出了 双心医学”的概念,指出在治疗机体时,要考虑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况,早期有意识对合并有焦虑抑郁患者进行积极干预㊂躯体心病与心理心病共存现象被称为 双心”疾病与中医学中的 双心”异曲同工㊂心主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在脉道中循环不止,环周不休;心主神明,神乃血液所化,血液充盈是人精神㊁意识㊁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㊂中医里 双心”疾病即是心主血脉功能失职而致的血脉不畅与心主神明活动异常而见情志异常共病的现象㊂冠心病病位主要在心,心主血脉功能失职,血行不利,痹阻心脉,所以胸痹心痛;心气不足,神失潜藏,心神失守,所以心神不宁㊁焦虑抑郁等㊂血者,神气也,血脉无所主则神明无所依㊂神志存在于阴血之中,心血充盈,则神志清楚,头脑灵活,精力旺盛㊂心血不足出现心悸不宁㊁不寐健忘㊁头晕目眩等神志病变,邪入血分,扰乱心神,见神昏谵语㊁躁扰不宁㊂血乃神气在现代医学中也能被很好证实,有报道显示,心血管疾病容易引发焦虑㊁抑郁等心理情志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18],焦虑是引起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6]㊂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焦虑抑郁病人血小板的异常活化导致5⁃羟色胺系统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9]㊂对于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运用补益气血㊁滋阴通络㊁祛瘀安神之法效果常佳㊂冠心病出现焦虑抑郁,何也,究其根源,乃心主血脉功能失司,神无所依所致也㊂血脉之瘀,神明之郁,瘀郁共病㊂心主血,血舍神,心神需要血脉的濡养,血脉不和,则导致心神不明,神机不发, 神不使也”㊂冠心病患者有气滞血瘀,心脉闭阻的病理基础,气血紊乱又常为郁的始动因素,往往更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得气机升降失常,肝气不舒,肝失调达,气失疏泄,气行血的功能受阻,气不行则血运不畅,导致瘀血进一步加重,形体之心更伤㊂郁可致瘀,瘀亦可致郁,双心共病 心伤则神去”㊂2.3 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㊂瘀㊁毒㊁郁之间关系复杂,互为因果㊂血行失畅,瘀从中生,瘀血停滞为瘀毒转化提供了条件,瘀久蕴而化热,热从火化,酿生内毒,毒邪内陷于心,损心伤脉,热毒熏蒸气血,耗血炼液,加重瘀,瘀毒邪互结互化,错综复杂,缠绵难解,久而久之形成瘀毒互结之证㊂病顽恶深伏,病情突发骤变,最终出现变证㊂瘀毒为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㊂瘀易阻滞气机,气血逆乱,气血失调而致郁,见瘀郁并存之证㊂瘀血内蕴,瘀而化火;焦虑抑郁情志失调,抑郁不畅,气郁加重瘀;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因郁在内不得发越进而演变为毒,结为瘀毒郁证㊂瘀”贯穿冠心病的始终,为病情转变的始动环节, 毒”为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 郁”为冠心病发病及其病情转折的促进因素㊂瘀毒郁相互胶结,共同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㊂血为气之母,血脱则气无所依,气随之脱散甚则亡失㊂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气足神就旺,神充则身强,气虚神则少,神少则身弱㊂心为人体君主,心神安宁,则一身得安㊂形体之心与神明之心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作用,形以载神,神以养形,形神的协调统一,人体才能达到平衡㊁协调的状态㊂心脉受损,形体之心受损,神明之心亦跟着受损,形神俱伤,治疗上应心理与机体治疗并重,即 双心同治”,使形神统一㊁形与神俱㊂3 从 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3.1 活血解毒以治形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瘀是 常”,毒为 变”,因瘀致毒,瘀毒致变是导致易损斑块破裂及炎症反应㊁血栓形成脱落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病机[20]㊂瘀毒理论阐释了冠心病病情转变的病机,针对这一病机,当运用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瘀毒形体㊂活血解毒这一治法与西医临床中运用消炎㊁抗栓治疗相似㊂古有王清任以活血化瘀法著称于世,血府逐瘀汤成为经典名方㊂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活血解毒之法也逐渐运用到冠心病的治疗中㊂基础研究方面,张京春等[21]发现解毒活血配伍在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核因子⁃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上,比单纯解毒组㊁活血组更具优势;朱爱松等[22]在探究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靶点时,发现解毒活血复方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㊁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因子表达的作用,可降低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㊂有研究发现,具有活血解毒功效的大黄醇㊁虎杖提取物㊁丹参酮均优于单纯活血㊁解毒类中药,提示活血解毒中药有抗炎㊁稳定斑块的功效[23];马晓娟等[24]发现,具有活血解毒功效的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抗血小板活性㊁改善高凝状态㊁抗炎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㊂孙靖[25]观察到,在传统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虎杖㊁山楂等解毒活血中药,可以减少肿瘤坏死因子㊁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的含量㊂临床实践中,雷忠义教授[26]认为冠心病是痰瘀与热毒恶性循环,并创立丹曲饮,以祛痰化浊㊁活血解毒,临床疗效显著;丁书文教授[27]治疗冠心病提倡以补气为基础,活血化瘀㊁清热解毒作为主要治法㊂这些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活血解毒中药起到 抗炎㊁稳斑”的作用,为治疗冠心病形体之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证实了瘀毒理论对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性㊂3.2 解郁安神以调神心脏与心理的相互影响,很容易产生躯体心病与心理心病共存现象㊂近期流行病学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合并焦虑率达44%,合并抑郁率达64%[28],且焦虑㊁抑郁情绪易引起心绞痛[29]㊂ 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情志之病,气机郁滞,首责为肝㊂首先肝藏血,血养心,心血充盈则心神清明;其次,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扰心神㊂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可考虑从心肝论治,治疗上多以疏肝理气㊁解郁安神为大法㊂一项关于柴胡类方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表明:柴胡类方治疗卒中后抑郁有着改善神经功能症状,缓解抑郁状态,副作用较少的优点[30],效果优于单纯的抗抑郁药㊂王昀等[31]观察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通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内毒素而降低核因子κB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起到改善心肌梗死伴焦虑大鼠心肌炎性损伤的作用㊂王守勇等[32]人发现酸枣仁汤所含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通过提高脑组织β⁃EP含量发挥抗焦虑抑郁作用㊂弓宝等[33]观察到沉香线香具有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五羟色胺㊁伽马氨基丁酸A受体及谷氨酸神经递质水平,影响颗粒体蛋白㊁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抗体㊁谷氨酸受体1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等蛋白表达作用有关㊂临床实践中,当代医家发现运用疏肝理气㊁解郁安神之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㊁抑郁等精神疾患有较好效果㊂赵海滨教授[34]认为 血脉之疾”和 神明之病”共存时,应运用祛瘀调神之法,双心并调,提出双心同治”的代表方:双心方,临证时常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疗效明显㊂姚祖培教授[35]提倡从心肝两脏论治 双心”疾病,临床治疗宜以调肝养心为大法,通过调肝而调畅一身之气,气行则血不致瘀,气血调和心神得安, 双心”安康㊂情绪障碍患者常常以失眠为首发症状,故疏肝解郁的同时常配伍安神药,柴胡常与珍珠母㊁酸枣仁同用,其次多配伍陈皮㊁香橼㊁佛手以理气解郁㊂所以调肝之法,当以疏肝理气㊁解郁安神为要㊂心藏神,心为神之所,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动摇,治疗心系病症时候要注意养神㊁安神,心脏心理双管齐下,使形体之心和神明之心统一㊂4 小结综上所述,中医对冠心病焦虑抑郁病因病机论述多以 虚” 瘀” 痰”多见,注重对单一病因的阐述,病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的研究较少,故治法上多以活血化瘀㊁化痰㊁通阳散结为主,临床中发现运用此种理论治疗有时未能达到理想效果㊂实则本病病因病机是错综复杂的,其中以 瘀” 毒” 郁”为主,往往是 瘀” 毒” 郁”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因瘀致毒,瘀毒致变;郁促瘀成,瘀郁致病;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㊂瘀毒互结㊁闭阻心脉,心不得安则君主不明,忧思郁结㊁心失所养,神无所依,神明之心被扰㊂形以载神,神以养形,形体之心与神明之心两者生理相依㊁病理互损㊂故论治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不能只注重单一因素,应综合干预㊁治法兼顾㊂从形神入手,治形之法在于活血化瘀㊁解毒;调神之法在于疏肝理气,同时不忘解郁安神㊂以活血解毒之法复心形,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化解冠状动脉硬化之毒;以解郁安神之法调心神,改善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焦虑㊁抑郁状态㊂形神并重㊁瘀毒郁同治,形神统一㊁双心同调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㊂遵仲景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随证变法,知常达变㊂笔者认为临证时在活血化瘀㊁解毒通畅血脉之心基础上,应尽早亦或治疗全过程中重视解郁安神调神法的运用,打破恶性循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优化预后㊂参考文献[1] Lichtman J H,Froelicher E S,Blumenthal J A,et al.Depressionas a risk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coronary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a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4,129(12):1350⁃1369.[2] 王嵩,刘嘉芬,何小莲,等.邓铁涛教授益气除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3):699⁃702. [3] 陈惠,王佳笑,王凡.倪青教授从瘀论治糖尿病性冠心病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79⁃81.[4] 刘超峰,范虹,雷鹏.名老中医雷忠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经验[J].陕西中医,2003,23(8):722⁃723. [5] 陈加敏,孔祥英.丁书文从热毒论治心力衰竭经验介绍[J].环球中医药,2022,15(10):1888⁃1891.[6] 朱德建,陆曙.陆曙从 郁”论治冠心病[J].江西中医药,2018,49(7):20⁃22.[7] 冯燕佼.张铁忠教授从六郁论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胸闷胸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8):68⁃70. [8] 郭明冬,李秋艳,翁维良.翁维良 百病皆瘀”学术思想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363⁃1364,1369.[9] 李思铭,李金根,徐浩.从抑制炎症反应看中医药干预冠心病的新视角[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4):486⁃490.[10] 杨萃.从瘀毒理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与炎症相关性研究[C]//国际数字医学会,Digital Chinese Medicine.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168.[11] 徐浩.活血解毒中药抗炎及稳定易损斑块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393⁃394. [12] 尚青华,徐浩,史大卓,等.冠心病血瘀证 瘀毒”病机转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2):3825⁃3829.[13] 李圣耀,冒慧敏,薛梅,等.刍议瘀毒内涵及其在冠心病事件发生中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9):1126⁃1128.[14] 钟霞,焦华琛,李运伦,等.瘀毒概念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377⁃2380.[15] 郗瑞席,孟闫燕,杨巧宁,等.冠心病 瘀”㊁ 毒”从化与综合防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41⁃642.[16] 李成,华鑫,朱爱松,等.从瘀毒郁互结探讨冠心病伴焦虑㊁抑郁的病机特点[J].中医杂志,2021,62(3):195⁃198. [17]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 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 [18] 杜敏,沈虹,冯骁腾,等.调心方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HT㊁β⁃TG㊁MPO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29(5):150⁃157.[19] 魏明明,张鼎,宋欣瑜,等.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中西医机制及治疗新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4):205⁃209.[20] 朱云仙,李敏. 瘀热相搏”理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7,49(3):9⁃11.[21] 张京春,陈可冀,郑广娟,等.解毒活血中药配伍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NF⁃κB与MMP⁃9表达的调控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40⁃44. [22] 朱爱松,郑洪新.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1㊁TNF⁃α㊁ICAM⁃1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409⁃1411.[23] 徐浩.活血解毒中药抗炎及稳定易损斑块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393⁃394. [24] 马晓娟,郭春雨,殷惠军,等.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小板活化㊁炎症反应及凝血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1):1329⁃1334. [25] 孙靖.基于 瘀毒”理论的中药虎杖配伍山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26] 李翠娟,巩振东,胡勇,等.雷忠义运用痰瘀相关理论治疗冠心病经验[J].中医杂志,2022,63(4):312⁃314,331. [27] 王雪冰,李晓.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4):75. [28] Arnold S V,Spertus J A,Ciechanowski P S,et al.Psychosocialmodulators of angina response to myocardial is chemia[J].Circulation,2009,120(2):127.[29] 袁蓉,王阶,刘巍.冠心病 双心”异常的诊疗进展及中医药防治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3):564⁃567. [30] 刘家欢,盛蕾,周楠,等.柴胡类方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129⁃132. [31] 王昀,史金玉,赵海滨,等.柴胡龙骨牡蛎汤对心肌梗死伴焦虑大鼠肠道屏障及LPS/NF⁃κB介导的心肌炎性损伤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23,16(4):661⁃667.[32] 王守勇,谢鸣.酸枣仁汤组分配方对高架十字迷宫小鼠行为学及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9,15(11):56⁃58.[33] 弓宝,王灿红,吴玉兰,等.沉香线香燃香调节多神经递质途径的抗焦虑/抑郁作用及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13):1368⁃1376.[34] 唐卓然,陈雅丽,侯季秋,等.从 心主神明”论冠心病合并抑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2):3892⁃3893.[35] 陈韬,姚祖培.姚祖培教授辨治 双心”疾病经验[J].中医药通报,2014,13(1):35⁃36.(收稿日期:2023⁃06⁃07)(本文编辑:韩虹娟)。
焦虑抑郁状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探讨霍燕飞【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慢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人232例,收集一般情况、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所有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造影后再次对所有病人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慢血流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HAMA、HAMD 评分,对比不同冠状动脉慢血流支数组间HAMA、HAMD评分,两组造影前后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痛家族史、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肌酐、血尿素氮、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体质指数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A及HAMD评分为(4.32士0.48)分与(4.97士0.72)分,均低于慢血流组的(5.57±1.01)分与(6.42±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在高分区间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及HAMD评分随着慢血流症状的加重呈现出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状态是CSF的相关危险因素,HAMA和HAMD评分较高病人CSF发病率明显升高.【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4页(P422-425)【关键词】抑郁焦虑状态;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造影;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作者】霍燕飞【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R256.28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及扩张、心肌病和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而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
老年冠心病抑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临床对比探析
目的老年冠心病抑郁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差异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脑卒中组),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血管危险因子ApoE等项目,对两组患者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伴有抑郁患者与不伴有抑郁患者比较,高血压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伴有抑郁患者与不伴有抑郁患者比较,高血压发生率和Apo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是老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ApoE(+)与患者的认知有关。
标签:心血管危险因子;冠心病;脑卒中;抑郁
抑郁属于情绪压抑、心境低落的一种自我体验,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均可伴有抑郁症状。
大量研究报告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可促使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对预后和疾病康复的影响较大[1]。
心血管危险因子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与患者抑郁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本研究以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为范围,对我院老年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进行了对比,以此为控制抑郁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提供选择依据。
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5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经头颅CT及MRI证实)。
冠心病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
2.5±2.8)岁;伴有抑郁症状者29例(48.3%)。
脑卒中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2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
3.2±2.2)岁;伴有抑郁症状者27例(50.9%)。
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合交谈和观察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检查,并由两位评定者进行独立评分。
HAMD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
参照[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对抑郁患者进行诊断,以HAMD评分>17分判定为抑郁,同时排除其它因素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如生活事件、药物滥用等。
1.3危险因素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高同性半胱氨酸;检测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血管危险因子ApoE。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冠心病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阳性情况冠心病组伴有抑郁与不伴有抑郁患者高血压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脑卒中后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阳性情况脑卒中组伴有抑郁与不伴有抑郁患者高血压和ApoE(+)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众多文献报道,老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几率大约为20%~80%,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与入组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所选用的诊断标准的不同有关,本组冠心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8.3%,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50.9%,均在20%~80%的范围之内,说明与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相似,同时提示抑郁的发生并非属于单纯的原发疾病。
既往报道对老年冠心病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神经电生理P300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神经电生理损害的差异仅局限于疾病的损害程度。
影像学方面,研究多认为抑郁的发生和患者左侧大脑损伤存在关联,随后多有研究认为抑郁症状的发生及程度与大脑偏侧性无明显联系。
近几年来,大量研究提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病理生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双重机制的共同作用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等心血管危险因子都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冠心病和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基本接近,且心血管因子所占的比例也无明显差异,提示冠心病和脑卒中后患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结果显示:冠心病组伴有抑郁与不伴有抑郁患者高血压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以及ApoE(+)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伴有抑郁与不伴有抑郁患者高血压和ApoE(+)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冠心病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无密切联系,而高血压和ApoE(+)则可促使冠心病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显著提高。
总之,比较老年冠心病抑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可知无论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还是脑卒中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且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是老年冠心病抑郁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应值得临床关注。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与脑卒中后患者发病期间,合并的慢性疾病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健康恢复速度缓慢,这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长时间的治疗、检查以及康复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心理状态的不稳定使得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受到影响,因而产生恶性循环进一步促使患者病情恶化。
对此,针对老年冠心病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控制,以此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宁,陈少伯,王玉萍,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焦虑及抑郁情绪药物干预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11-13.
[2]邓汉洋.浅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21):19-20.
[3]刘德彬,孙晓宁,赵培,等.舍曲林抗抑郁治疗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抑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65-3667.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