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逻辑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 逻辑与论证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论证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传统观点,论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演绎论证,一类是归纳论证。
无论是演绎论证还是归纳论证,都是讨论前提的真值与结论的真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不总是一件容易之事。
对于事实命题而言,或许有真值可言,但对于价值命题来讲,它们便无真值可言。
因而,在面向分析评价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论证时,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引入非形式逻辑理论。
第一节 概述一、 评价论证的三种逻辑标准如第一章所述,根据主流观点,逻辑学是关于论证的科学,但它又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涉及处理论证的各个方面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好论证与不好论证相区别开来。
如何区别论证的好与不好,从逻辑学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标准:一是演绎逻辑标准;二是归纳逻辑标准;三是非形式逻辑标准。
首先,演绎逻辑标准。
演绎逻辑标准是演绎逻辑研究的对象。
根据演绎逻辑标准,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它是可靠的。
“论证可靠”是什么意思呢?一个论证是可靠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所有前提都为真;(2)推理形式有效。
这里的推理形式有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演绎有效。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演绎有效性是指:一个论证是演绎有效的,当且仅当,其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
这条标准仅仅是说在演绎有效的论证中“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为假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只断定了“所有前提均真且结论为真的论证才能是演绎有效的”。
相应地,如果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为假,那么,这个论证是演绎无效的。
对于在“所有前提假且结论假”、“部分前提假且结论为假”、“所有前提均假而结论为真”、“部分前提为假而结论为真”并没有做出任何断定。
换句话说,在这些情形下,一个论证是否演绎有效,这是不清楚的。
因此,从演绎有效性标准来看,论证可分为有效论证、无效论证和不确定论证。
为了更加直观一些,我们用下表表示。
序号前提结论论证1 所有前提为真结论为真有效2 所有前提为真结论为假无效3 所有前提为假结论为假未断定4 所有前提为假结论为真未断定5 部分前提为真且部分前提为假结论为真未断定6 部分前提为真且部分前提为假结论为假未断定其次,归纳逻辑标准。
逻辑论证知识点总结逻辑论证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达到证明观点或结论的目的。
逻辑论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思维,澄清观点,避免谬误,提高沟通效果等。
下面将对逻辑论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论证的形式1. 演绎论证: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即从普遍规律推及特殊情况。
它的基本形式是“所有A都是B,C是A,所以C是B”。
2. 归纳论证:归纳论证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即从特殊情况归纳出普遍规律。
它的基本形式是“C1是A,C2是A,C3是A,所以所有的C都是A”。
二、论证的结构1. 前提:论证的前提是构成推理的基础,它应该是真实的、已知的、合理的。
前提分为明示前提和暗示前提。
2. 结论:论证的结论是推理的目标,它应该是根据前提得出的,并且应该合乎逻辑,避免谬误。
3. 观点:论证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它应该在逻辑上与结论一致,并能从前提中推导出来。
三、论证的有效性1. 充分性:论证的充分性是指论证中的前提能否完全支撑结论,如果前提不够充分,可能无法推出结论,这就会造成论证的无效性。
2. 必然性:论证的必然性是指结论是否能必然地从前提中推导出来,如果结论并非必然,可能是由于前提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成立,这也会导致论证的无效性。
3. 合理性:论证的合理性是指整个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规律,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存在谬误。
如果推理过程中存在逻辑错误,就会导致论证的无效性。
四、逻辑谬误1. 形式错误:形式错误是指论证的结构不符合逻辑规则的错误类型,比如“陷阱式论证”、“无中生有”等。
2. 实质错误:实质错误是指论证中的前提或结论本身存在问题的错误类型,比如“未经证实”的观点、“众声喧哗”等。
3. 论证错漏:论证错漏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有些关键的前提没有被提及或者在推理过程中发生了严重遗漏的错误类型。
五、逻辑关系1. 联言关系:联言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如“与”、“或”、“非”等)连接起来的关系。
体现逻辑的论证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论证方法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论证来支持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在理论研究和学术论文中,正确、合理、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在逻辑学中,论证方法有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法等等。
每种论证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因此在撰写长文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
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它通过举出具体的事例和现象来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普遍规律或概念,从而支持我们的观点。
归纳法能够提供直观的案例和具体的证据,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演绎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它通过逻辑推理和前提-结论的关系来支持观点。
演绎法通常采用"如果...那么..."的形式,通过引入前提条件和逻辑规则,推导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演绎法能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关系,使得读者能够从已知的事实和原则推导出新的结论。
比较法和对比法是用于比较和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观点或理论的论证方法。
比较法通过比较异同、优劣等方面的差别,来对事物进行评价和论证。
对比法则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来说明其特点和价值。
比较法和对比法能够将不同的观点和事实进行系统的对比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理清思路和形成独立判断。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论证方法,我们都应该确保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在撰写长文时,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以期达到清晰、有力、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效果。
论证方法是长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论证逻辑知识点总结一、命题逻辑1. 命题命题是陈述句,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学科。
命题逻辑的核心概念有:合取、析取、蕴含、等价、否定等。
合取是指“且”的关系,例如命题p且q,表示p为真且q为真;析取是指“或”的关系,例如命题p或q,表示p为真或q为真;蕴含是指“如果…那么…”的关系,例如命题如果p,那么q,表示当p为真时,q为真;等价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例如p等价于q,表示p和q同时为真或者同时为假;否定是指与原命题相反的命题,例如非p,表示p的否定。
2. 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是连接命题的词语,包括合取联结词、析取联结词、蕴含联结词、等价联结词和否定联结词。
合取联结词有∧、或、与等符号;析取联结词有∨、或、或者等符号;蕴含联结词有→、如果…那么…等符号;等价联结词有↔、当且仅当等符号;否定联结词有¬、非等符号。
命题逻辑重要的理论有第三排中论、蕴含与推理规则、等值演算、真值表等。
其中,第三排中论指的是对任意命题p,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蕴含与推理规则指的是根据蕴含的真值表和推理规则对命题进行推理;等值演算指的是根据命题的等价关系进行演算;真值表指的是列举命题各种可能真值的表格。
二、谬误谬误是指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
形式谬误是推理规则上的错误,例如偷梁换柱、以小概大、以偏概全等;实质谬误是推理前提或结论本身的错误,例如论证不充分、论证不正确、概念混淆等。
3.1 归纳谬误归纳谬误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例如,通过大量个别案例得出错误的一般性结论,或者从部分找零发现一般结论等。
3.2 漏斗谬误漏斗谬误是指在论证中忽略了一方面的因素,而给另一方面的因素不当的强调,导致结论出现偏差的错误。
3.3 带有外界因素的谬误带有外界因素的谬误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带有其他因素的不合理介入所导致的错误。
三、推理推理是以某些命题为前提来得出结论。
论证逻辑概述(一)论证的定义及其构成1.论证的定义论证是论证者运用论据(或前提)来证明论点(或结论)的逻辑过程和方式,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
2.论证的构成要素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前提、结论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1)前提:又称论据。
用来确定结论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2)结论:又称论点。
它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它所要回答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
(3)论证方法:它是指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二)论证识别识别论证最佳的工具就是利用结构词标识去寻找前提和结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去分析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论证结构标识词是指用以标识判断前提和结论的词语,如:“因为”、“所以”等。
我们把“因为”之类的标识词称为“前提标识词”,而把“所以”之类的标识词称为“结论标识词”。
(三)论证分析论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分析前提与结论的句子成分,也可称为成分分析法。
1. 单句分析要注意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例如:小明通过努力考上北大研究生2. 论证首要分析是前提中主语和结论中主语以及前提中宾语和结论中宾语的关系。
例题1:临床试验显示,对偶尔食用一定量的牛肉干的人而言,大多数品牌牛肉干的添加剂并不会导致动脉硬化。
因此,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牛肉干而无需担心对健康的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A.食用大量牛肉干不利于动脉健康。
B.动脉健康不等于身体健康。
C.肉类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喜欢吃牛肉干的人往往也喜欢食用其他对动脉健康有损害的食品。
E.题干所述临床试验大都是由医学院的实习生在医师指导下完成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结论中的主语显然与前提中的主语不一致。
由“大多数品牌牛肉干”推出“牛肉干”,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第七章论证(证明与反驳)·“论证”一词的含义。
在日常运用中,“论证”一词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论证”与“证明”一词是同义语;广义的“论证”,则是“证明与反驳”的统称。
第一节论证(证明)的概述一、论证(证明)的定义与结构1、论证(证明)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2、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证明的模式:(1)论题--指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
在论证中它回答“论证什么”的问题。
①已证命题--如“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等数学定理--传播真理②未证命题--如“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即所谓“1+1”;素数,指的就是任何一个正整数,除了可以被1与它自己除尽外,如果不能被其他整数除尽,即不能分解因子的数,如3、7、11等等;“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说:10=3+7,18=7+11;1966年,我国年轻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都不超过两个的”数,即所谓“1+2”)--探求真理(2)论据--指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
在论证中它回答“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①事实命题--“蝙蝠能飞”等等。
②理论命题(科学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等。
(3)论证方式--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也就是运用什么推理形式从论据推出论题。
在论证中,它回答“怎样论证”的问题。
例如,上述两例都是演绎论证。
3、论证与推理的关系●论证与推理具有对应性:论题前提论据推理形式论证方式结论因此,推理的一些相关知识可适用于论证的分析。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思维进程不同:论证是先有论题后找论据,推理是先有前提后得结论。
第二,结构简繁不同:论证通常比推理复杂。
第三,逻辑要求不同:论证要求论据真,推理形式并不要求前提真。
●任何论证都要用推理,但并非任何推理都是论证。
二、论证(证明)的种类1、根据所用推理形式的不同,可把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文章中的论证逻辑论证逻辑是指在文章中用来支持、证明观点或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推理过程。
合理的论证逻辑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提高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
本文将围绕着论证逻辑展开讨论,从论证的目的、方法以及常见逻辑错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证的目的论证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证据,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需要清晰地指出自己的立场,并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证的目的不仅是说服读者,还包括启发读者思考,并树立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权威。
二、论证的方法首先,论证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前提条件和普遍规律,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不同的推理方式。
归纳法是通过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式,即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普遍规律。
演绎法则是根据普遍规律和特定前提条件推出结论。
类比法是通过将不同事物或者问题进行相互比较,从而推出相似性或者差异性。
其次,论证还可以借助于统计数据、案例分析或者权威引用等证据来进行。
统计数据可以通过呈现实际数字和比例来支持观点,增加论证的客观性。
对于某些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提供实际的证据和背景信息,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权威引用是指引用专家、学者或者权威机构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常见的逻辑错误在论证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以保持论证的逻辑准确性。
1. 滥用假设:过于依赖某种假设,忽视其他可能性,导致结论不准确或者片面。
2. 列举不充分:论证过程中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事例或者证据,而忽略了更多的相关事例或证据。
3. 非因果关系: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只是简单地将两个相互关联的事物误认为因果关系。
4. 诉诸个人攻击:通过攻击他人的个人特征或者缺点来否定其观点,而不是通过合理论证进行反驳。
5. 诉诸感情:过多地使用情感因素来影响读者,而忽视了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证据支持。
论证逻辑四大结构和四个原则
论证逻辑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论证方式,将观点和论点合理地组织起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其中,论证逻辑四大结构和四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大结构:
搭桥补漏:这种结构是通过提供额外的信息来支持或加强一个论点,以消除质疑或反对的可能性。
因果关系:这种结构是通过说明某些事情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支持一个论点,即A导致B,从而证明B的正确性。
差比关系:这种结构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差异来支持一个论点,并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
方法可行:这种结构是通过说明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来支持一个论点,并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
四大原则:
就近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应该尽量选择最接近原点的数据或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点。
态度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不扭曲、不歪曲、不夸大或缩小论点或讨论的范围。
量度改变力度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如果需要改变某些事物的数量或程度,应该确保改变的力度适当,不过度或不足以达到目标。
结构一致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要保持论证逻辑结构的一致性,即各个环节之间要紧密相连,切勿出现矛盾或漏洞。
1。
薛睿论证逻辑笔记摘要:一、薛睿论证逻辑笔记概述二、论证逻辑的基本概念三、论证逻辑的实际应用四、薛睿论证逻辑笔记的价值正文:一、薛睿论证逻辑笔记概述薛睿论证逻辑笔记是一份关于论证逻辑的详细总结,它涵盖了论证逻辑的基本概念、方法、原则和技巧。
这份笔记对于提高人们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论证逻辑的基本概念1.论证:通过提出论点和论据,以证明论点真实性的过程。
2.论点:论证中被主张的真实性命题。
3.论据:论证中用来支持论点的理由或证据。
4.论证方式:论证中运用的逻辑方法,包括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等。
5.论证结构:论证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的组织结构。
三、论证逻辑的实际应用论证逻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辩论、演讲、写作等场景中都需要运用论证逻辑。
通过有效的论证,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
1.辩论:辩论是一种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活动。
在辩论中,我们需要运用论证逻辑来组织论点和论据,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2.演讲:演讲是一种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观点和感情的形式。
在演讲中,我们需要运用论证逻辑来结构化地组织内容,使演讲更有说服力。
3.写作:写作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观点和信息的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运用论证逻辑来组织论点和论据,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四、薛睿论证逻辑笔记的价值薛睿论证逻辑笔记对于提高人们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这份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证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论证逻辑的方法和原则,提高我们的论证水平。
逻辑论证的概念逻辑论证是一种通过推理和推断来支持或证明一个观点的方法。
它是通过一系列推理步骤来展示一个论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逻辑论证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哲学、数学、科学、法律等,帮助人们思考和分析问题。
逻辑论证的核心在于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基于一组准则和原则的推理过程,使得我们能够从已知的前提中得出新的结论。
逻辑推理可以分为两大类别: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的真理(通常被称为前提)到特殊的真理(被称为结论)的推理过程。
它遵循几条基本法则,例如排中律(一个陈述或是真的或是假的),三段论(如果A推出B,B推出C,那么A推出C)等。
演绎推理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推理方法,因为它的结论是直接从前提中得出的,不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
在科学和数学等领域,演绎推理被广泛应用。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的真理到一般的真理的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基于经验观察和个别案例,通过总结和归纳来得出结论。
它是一种不确定的推理方法,因为结论的真实性取决于所观察到的个别案例。
尽管归纳推理不能给出绝对的结果,但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
例如,通过观察到某一种草药治疗多个人的头痛疗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草药可能对缓解头痛有帮助。
逻辑论证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逻辑原则:1. 非矛盾性原则:如果一个陈述是真的,那么与它相矛盾的陈述必定是假的。
2. 归谬法则:对于一个陈述的否定,只有它的否定才能成立。
3. 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全称量化是指对于所有个体都成立的陈述,而存在量化是指存在一个个体使得陈述成立。
4. 充分必要条件:一个陈述是充分必要的条件,当且仅当该陈述的成立是其他观点的充分条件,同时也是必要条件。
通过运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进行逻辑论证。
一个典型的逻辑论证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前提、推理步骤和结论。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推理步骤是通过逻辑推理从前提中得出结论的步骤,结论是通过推理过程得出的论点。
论证逻辑概述考点提示1.论证的定义论证是论证者运用论据(或前提)来证明论点(或结论)的逻辑过程与方式,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
2.论证的构成要素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前提、结论与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1)前提:又称论据。
用来确定结论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2)结论:又称论点。
它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它所要回答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
(3)论证方法:它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二)论证识别识别论证最佳的工具就是利用结构词标识去寻找前提与结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去分析前提与结论的关系。
论证结构标识词是指用以标识判断前提与结论的词语,如:“因为”、“所以”等。
我们把“因为”之类的标识词称为“前提标识词”,而把“所以”之类的标识词称为“结论标识词”。
论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分析前提与结论的句子成分,也可称为成分分析法。
1. 单句分析要注意主语与宾语的关系。
例如:小明通过努力考上北大研究生2. 论证首要分析是前提中主语与结论中主语以及前提中宾语与结论中宾语的关系。
例题1:临床试验显示,对偶尔食用一定量的牛肉干的人而言,大多数品牌牛肉干的添加剂并不会导致动脉硬化。
因此,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牛肉干而无需担心对健康的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A.食用大量牛肉干不利于动脉健康。
B.动脉健康不等于身体健康。
C.肉类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喜欢吃牛肉干的人往往也喜欢食用其他对动脉健康有损害的食品。
E.题干所述临床试验大都是由医学院的实习生在医师指导下完成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品牌牛肉干”推出“牛肉干”,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如若支持,我们需假设“大多数品牌牛肉干”占有“牛肉干”市场的全部。
如若削弱,我们需指出“大多数品牌牛肉干”并没有占有“牛肉干”市场的主要部分。
当然有关主语的分析在选项中并没有涉及。
其次,结论中的宾语与前提中的宾语明显不一致。
如支持,我们需假设“动脉健康”就等于“健康”;反之,则削弱。
上述分析的选择项为最强的削弱,因为其涉及的是论证中论证关系。
A选项虽然也是削弱,但是削弱的是前提,力度弱于削弱关系。
C选项没有涉及题干的论证关系。
D选项也未能涉及“牛肉干与健康”的论证关系,“喜欢食用其他对动脉健康有损害的食品”不能说明牛肉干是否有害健康。
E选项削弱的则是背景信息(前提与结论之外的信息),其力度更弱于A选项。
3. 分析论证时,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定语与状语)。
限定词通常限定了论证范围,有时对限定词的考虑甚至要优先于主语与宾语。
例题2: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却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这种道德上的令人厌恶与智力上的荒谬愚蠢,令我感到震惊与羞耻。
以下哪项是上面这句话的明显含义?A.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是因为他过于懒惰。
B.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是因为他过于愚蠢。
C.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是因为他在性格上有缺陷。
D.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是因为他在能力上有缺陷。
E.从道德与智力两个层面而言,我们本来应该设计出一种分配制度,以便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却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这种道德上的令人厌恶与智力上的荒谬愚蠢,令我感到震惊与羞耻。
根据成分分析法:题干中“在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里”是状语,属于限定词;“这种”是指代词,特指“有人因为物质短缺而死去”这件事,“道德上”与“智力上”也是关键词,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E选项。
4. 分析论证时,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转折词”与“绝对词”。
例题3:最近,有几百只海豹吃了受到化学物质污染的一种鱼而死亡。
这种化学物质即使量很小,也能使哺乳动物中毒。
然而一些人吃了这种鱼却没有中毒。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有助于解释上面陈述中的矛盾?A.受到这种化学物质污染的鱼本身并没有受到化学物质的伤害。
B.有毒的化学物质聚集在那些海豹吃而人不吃的鱼的部位。
C.在某些既不吃鱼也不吃鱼制品的人体内,也发现了微量的这种有毒化学物质。
D.被这种化学物质污染的鱼只占海豹总进食量的很少一部分。
E.现在有更多的海豹受到污染鱼的影响。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题干中的矛盾现象:①海豹吃了受到化学物质污染的一种鱼而死亡,②然而一些人吃了这种鱼却没有中毒。
B选项解释了矛盾关系。
A、C选项削弱①。
D选项无关选项。
E选项支持①。
(四)论证评价从逻辑的角度评估论证: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使用上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论证的前提与结论是否相关等。
1.假设假设是在题干中给出结论与部分前提,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到从前提到结论论证过程的一个隐藏的必要性条件。
例题4:公正地对待一个人就是要毫无偏向地对待他,但我们的朋友总是希望我们更注重他们的利益。
所以,为了维持朋友的关系,我们很难做到公正地对待朋友。
如果上述结论正确,必须假设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一些非亲密朋友的人际关系有可能是公正、公平的。
B.人对待朋友要与对待其他人一样公正。
C.一个人不可能既公正地对待某人,又优先考虑那人的利益。
D.公正这一理想与大部分的人际关系无缘。
E.维持朋友关系,道义上是很重要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根据题干的观点,公正地对待一个人就是要毫无偏向地对待他。
但我们的朋友又总希望我们更注重他们的利益。
因此为了维持朋友关系,我们很难做到公正地对待朋友。
这说明,人们不可能既公正地对待某人,又优先考虑那人的利益。
2.支持支持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的条件不足以推出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足以得出其论题,因此需要用某个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例题5一份对北方山区先天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都出生在冬季。
专家们指出,其原因很可能是那些临产的孕妇营养不良。
因为在一年最寒冷的季节中,人们很难买到新鲜食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中专家的结论?A.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先天性患者只占很小的比例。
B.调查中相当比例的患者有家族史。
C.与引起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大脑区域的发育,大部分发生在产前一个月。
D.新鲜食品与腌制食品中营养成分对大脑发育的影响相同。
E.虽然生活在北方山区,但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大都经济条件良好。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题干信息的结构:临产的孕妇营养不良→先天性精神分裂症大部分都出生在冬季C选项支持了论证关系,说明患者的确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
所以C选项为正确答案。
A选项没有涉及题干论证关系。
题干论证关系涉及的是患者出生在冬季的原因,而非患者数目。
B选项涉及的是背景信息,其力度很小。
D选项削弱了背景信息与前提的关系,间接削弱了前提与结论的关系。
说明即便没有新鲜蔬菜,对此病影响没有不同。
E选项涉及的是背景信息,其力度很小。
3.削弱削弱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例题6:赵青一定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教练。
她调到我们大学执教女排才一年,球队的成绩就突飞猛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可能削弱上述论证?A.赵青以前曾经入选过国家青年女排,后来因为伤病提前退役。
B.赵青之前的教练一直是男性,对于女运动员的运动生理与心理了解不够。
C.调到大学担任女排教练之后,赵青在学校领导那里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拿全国大学生联赛的冠军,结果只得了一个铜牌。
D.女排队员尽管是学生,但是对于赵青教练的指导都非常佩服,并自觉地加强训练。
E.大学准备建设高水平的体育代表队,因此,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招收一些职业队的退役队员。
女排只招到了一个二传手。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信息:球队成绩突飞猛进→赵青是出类拔萃的教练E选项指出:球队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不是赵青教练的执教,而是招收到了一些职业队的退役队员的结果。
尽管只招到了一个二传手,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该选项针对的是题干的论证关系,说明“结论”另有“他因”。
选项A即便赵青曾因伤病退役,不能削弱题干赵青的“成绩”与说明她是“出类拔萃教练”之间的关系。
选项B同上,选项没有涉及题干论证关系。
选项C选项“突飞猛进”并不等于冠军,而是与以前相比。
因此,即便只是“铜牌”与以前相比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很大进步。
选项对题干的论证关系没有起到作用。
选项D说明赵青指导有方,支持了题干。
4.评价评价型试题要求对题干的论证有效性、论证方式与方法、论证意图与目的等进行评价与说明。
该类试题的答案方向一般是针对提干论证的隐含前提。
例题7:在经历了全球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T国政府的上述宣称?A.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进行对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与那些经济情况与T 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与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风波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
E.运用经济计量方法预测T国的下一次股市风波的时间。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题干信息: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股市暴跌。
B选项利用“因果关系”分析思路对T国宣称进行有效评价。
如果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并没有受到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或者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较小,就可以说明T国政府的宣称是成立的了。
选项A评价的内容并没有涉及题干中的因果关系。
选项C不能有效评价题干论证关系,“经济情况与T国有很大差异”很有可能是由于“经济情况”而非“非国有化”导致“股市暴跌”,也就是另有他因。
选项D评价的内容并没有涉及题干中的因果关系。
选项E评价的内容并没有涉及题干中的因果关系。
5.解释解释型试题的一般特征是,题干给出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通常是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够解释的选项。
例题8:一种在儿童中非常流行的病毒感染导致了30%被感染的儿童患了中耳炎,对细菌感染非常有效的抗生素对这种病毒却无能为力。
然而,当因病毒感染而患中耳炎的儿童接受抗生素治疗后,中耳炎却得到了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