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多级分布式信息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 格式:pptx
- 大小:693.10 KB
- 文档页数:28
link任 佳 张建军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81-)女,山东青岛人,张建军(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硕士,副高,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王图1 公共卫生大数据5V特点中国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19科技工作现了大数据是从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挖掘出具有高价值的数据的特点。
真实性(Veracity)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网络直报系统,其数据来自全国98%的县级县级以上医院和91%的乡镇卫生院,其数据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可信性,有效性和可审计性。
公共卫生大数据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卫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据环境,数据海量,却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信息过量,难以消化;第二,信息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第三、信息形式不一,难以处理。
信息缺乏是公共卫生以及相当多的医疗单位,在数据大集中之后面临的尴尬问题。
目前大多数事务型数据库仅实现了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更高的价值,是公共卫生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架构基于以上理论与思考,笔者认为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架构应包括五层及两个基本策略:公共卫生大数据来源层,公共卫生大数据标准化层、公共卫生大数据共享层、公共卫生大数据管理层、基于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各种应用,公共卫生大数据安全策略及公共卫生大数据隐私保护策略。
如图2所示。
疾病预防控制大数据来源层。
主要包括来自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国家网络直报系统上传数据。
如:电子病历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医疗影像数据,主要是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源,也包括目前新兴的来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数据,如血压测量数据,监测数据,心率监测数据等医疗健康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大数据标准化层。
由于数据类型多样,来源也不尽相同。
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物理结构
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这种结构中,数据分布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是由分布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逻辑相关的数据库组成的,其中,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具有独立处理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运算,也可通过网络执行全局应用运算。
分布式结构没有固定的连接形式。
从发信点到收信点的通路不止一条,通信时,由网络根据各结点的动态情况选择通信的实际路径。
通信的控制功能分散在各结点上。
它是最复杂的一种结构。
它的通信控制也最复杂,对分散在各结点上的数据资源的管理也很复杂。
由于结点问存在多条通路,当某些结点和链路发生故障时,仍有可能保证通信,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
分布式应用架构与微服务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应用架构和微服务方案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开发者的青睐。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定义、架构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对分布式应用架构和微服务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分布式应用架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指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远程调用、消息传递等方式实现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高性能、高可用、高并发和灵活性等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在云计算时代,分布式应用架构如此受到欢迎的原因。
传统的应用架构维护一体化的应用程序,当业务规模或用户数量增加时,需要通过硬件升级、网络优化等方式来提高应用程序的扩展性。
与此相反,分布式应用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上运行,并且通过异步通信、负载均衡等方式实现高效协同工作。
因此在业务需求或流量峰值增长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服务节点的方式来动态调整资源,提高应用程序的弹性和可扩展性。
二、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是一种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应用,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系列小而独立的服务单元。
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运行、部署和维护,并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技术和工具进行开发。
这种松耦合的服务单元,通过一些轻量级的协议和接口进行通信,将一些数据进行交换,并共同协作来完成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
相比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维护,并且可以在不影响其他服务的情况下进行升级或替换。
2. 提高应用程序的弹性和可恢复性。
由于服务单元是独立的,因此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并对单独故障点进行恢复,而不会像传统的应用程序一样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3. 提高应用程序的团队协作和效率。
每个服务单元的职责是明确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职责分工,将复杂的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单元,减少各个服务单元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团队的协作和效率。
分布式架构服务方案分布式架构服务方案指的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服务架构方案,它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等特点,在大规模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是一个分布式架构服务方案的详细介绍,包括架构设计和技术选择等。
1. 架构设计分布式架构服务方案的核心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和协同工作。
具体的架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模块拆分: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运行在独立的服务器上。
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功能的协同工作。
(2)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确保各个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数据分片:对于大规模数据存储的系统,可以采用数据分片的方式将数据分布在多台服务器上,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和可扩展性。
(4) 高可靠性:通过多台服务器的冗余部署和故障转移机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 技术选择分布式架构服务方案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和工具来支持系统的构建和运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技术选择:(1) 服务框架: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如Spring Cloud、Dubbo等,用于实现服务的注册、发现、调用等功能。
(2) 数据库:选择分布式数据库,如MySQL Cluster、HBase等,用于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
(3) 缓存:选择适当的缓存系统,如Redis、Memcached等,用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4) 消息队列:选择合适的消息队列系统,如Kafka、RabbitMQ等,用于实现模块间的异步通信和解耦。
(5) 负载均衡: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软件或硬件设备,如Nginx、HAProxy等,用于实现请求的分发和负载均衡。
(6) 容器化技术:选择合适的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等,用于快速部署和管理分布式系统。
(7) 监控和调试:选择合适的监控和调试工具,如Prometheus、Zipkin等,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进行分布式调试。
面向大数据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单机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分布式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向大数据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也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即指数据量庞大、来源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包括社交媒体、互联网日志、传感器等。
大数据的处理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如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
二、为什么需要分布式系统?传统单机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 存储容量有限:传统存储系统难以扩展存储容量。
2. 处理速度慢:单机处理速度有限,无法满足大数据处理需求。
3. 可靠性低:单机系统容易因为硬件故障或软件缺陷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分布式系统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它将数据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每台计算机只负责部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由于数据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系统可以简单地通过增加计算机数量来扩展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
三、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分布式系统架构包括三层:数据存储层、计算层和应用层。
其中,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存储,计算层负责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应用层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1. 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存储,通常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和管理的文件系统。
它将文件分散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每台计算机只负责部分文件的存储和管理。
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容错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等优点。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种通过将数据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来扩展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包含多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包含部分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需要解决分布式数据的一致性、容错性等问题。
2. 计算层计算层负责数据的计算和处理,通常采用并行计算框架。
并行计算框架是一种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计算框架。
它将计算任务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每台计算机只负责部分计算任务。
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范文____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一、引言公共卫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对于首都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信息化成为了提高卫生工作效率、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们制定了《____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提升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实现公共卫生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全方位数据共享。
2. 原则:(1)科学规划:按照国家和地方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整合资源: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3)创新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卫生信息化应用模式,提高卫生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4)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保护个人隐私,防范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三、主要内容1. 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1)建设一个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卫生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
(2)整合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3)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卫生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2. 推进公共卫生数据应用(1)建立公共卫生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2)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卫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包括预警系统、监测系统、分析系统等在内的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对疾病、传染病等重点卫生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3.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1)优化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卫生信息技术、数据统计和分析等相关专业教育。
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优化分布式能源互联网(Distributed Energy Internet)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清洁的能源技术,将分散的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开放、灵活、智能的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供需的均衡和协调。
其技术架构和优化是建设高效、安全、可靠的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任务。
一、技术架构1. 基础设施层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能源源头(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转换装置(发电设备、储能设备等),能源传输设备(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等。
这些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连接,实现能源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2. 数据平台层数据平台层承载着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能源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能源的精准预测、优化调度和智能管理。
同时,数据平台也提供了接入交易市场、能源市场和用户侧等的接口,实现能源的有序交易和供需匹配。
3. 智能控制层智能控制层是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层,承担着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和优化任务。
通过对能源设备和用户侧的监测,以及对数据平台的实时连接和数据交换,实现对能源系统的精细化调度和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层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技术优化1. 优化调度算法分布式能源互联网需要面对高度分散的能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能源需求,因此,优化调度算法是实现能源供需匹配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优化调度算法主要基于中央集权的方式,而分布式能源互联网需要考虑到不同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自治性和协同性。
因此,需要开发适用于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调度算法,实现能源的高效匹配和分配。
2. 安全与隐私保护分布式能源互联网涉及能源设备、能源市场和用户数据等多个敏感信息,因此,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