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原则

1.课程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防止脱离培养目标而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参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院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由教研室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主持,组织授课教师在认真学习研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专业核心课程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沟通研讨,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2.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院系(部)组织有关专家(核心课程必须经院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审定后,报送教务处备案。

3.教务处根据本办法对课程标准及制订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检查。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要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2.教研室如对课程标准拟进行调整,应向院系(部)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课程标准制订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因此,课程标准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2.课程标准既要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也要将素质培养纳入其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适应未来,要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