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规划的概念
为说明机器人规划的概念,我们举下面的例子: 在一些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开发了各种各样的 机器人专门用于伺候老人,这些机器人有不少是采用 声控的方式.比如主人用声音命令机器人“给我倒一 杯开水”,我们先不考虑机器人是如何识别人的自然 语言,而是着重分析一下机器人在得到这样一个命令 后,如何来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
对于另外一些作业,如弧焊和曲面加工等,不仅要规定 操作臂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而且要指明两点之间的若干中 间点(称路径点),必须沿特定的路径运动(路径约束)。这 类称为连续路径运动(continuous—Path motion)或轮廓运 动(contour motion) 。
在规划机器人的运动时.还需要弄清楚在其路径上是否 存在障碍物(障碍约束)。
件坐标系的运动来描述作 业路径是一种通用的作业 描述方法。
它把作业路径描述与具
体的机器人、手爪或工具 分离开来,形成了模型化 的作业描述方法,从而使 这种描述既适用于不同的 机器人,也适用于在同一 机器人上装夹不同规格的 工具。
图4.2 机器人的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
对点位作业(pick and place operation)的机器 人,需要描述它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即工 具坐标系的起始值{T0},目标值{Tf}。在此, 用“点”这个词表示工具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 (简称位姿) 。
4.1 机器人轨迹规划概述
轨迹规划? 机器人在作业空间要完成给定的任务,其手部
运动必须按一定的轨迹(trajectory)进行。 轨迹的生成一般是先给定轨迹上的若干个点,
将其经运动学反解映射到关节空间,对关节空间 中的相应点建立运动方程,然后按这些运动方程 对关节进行插值,从而实现作业空间的运动要求, 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轨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