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摘要】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优良品格和道德修养,提升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品格,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传承、语文素养、品格修养、思维拓展、学习兴趣、重要性、必要性、全面发展、促进作用1. 引言1.1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能够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提升语文素养水平,培养优良品格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孩子们的学习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良多。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培养未来中国人才的重要途径。
应该重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让传统文化之光照耀着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之路。
2. 正文2.1 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是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经典著作。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国学经典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以下从词汇、思想、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国学经典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
国学经典中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遗产,是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力的重要材料。
例如:《三字经》、“弦歌四季歌”等,这些经典中既有很多生僻的词汇,同时又融合了丰富的比喻、典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义和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国学经典中强调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质,比如:“君子维大勇,小人维小勇。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具备真正的勇气,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勇气,更需要精神内在的勇气,这种勇气与胆略相应,是具备高尚品格的体现。
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也都教育着人们要尊重他人,不断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最后,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在国学经典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比如,格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深入人心。
这些哲理不仅使我们懂得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更使我们明确了要按照“大道”去行事,以“天下为公”的大局思维来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自己成为具备高尚情操和正确人生态度的人。
总之,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启迪,强化其文化自信心,促进其成为有一定修养,具备正确人生观的文化人。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传统的古老国度,其中之一是国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国学教育逐渐被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中。
那么,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呢?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国学课程都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及民族性格紧密相连,能够引导青少年在道德和人生观方面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提高对祖国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对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积极影响在国学中,很多经典著作能够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和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例如,孔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启示学生要做一个宽厚有爱心的人,不要太计较,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国学中,学生还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形象和精神气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促进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一门古代文化的瑰宝,国学不仅对文化传承和文化积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为其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国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目标管理与执行能力、思辨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急需加强的各方面能力。
同时,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它的精髓经典涵盖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
在国学教育中,学生除了直接学习经典著作,还可以通过国学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实际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之处。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影响作者: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中心小学陈向荣邮编:337103国学经典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内容广泛,博大精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乃至将来,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少年儿童从小通过诵读、熟记经典文化,不但能培养人文素养。
有利于增强忆力,还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尤其能使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文人墨客熟知的《诗经》是儒家学者的经典,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通过诵读、背诵、理解,在获得艺术享受、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古代生活状况;文坛老秀《诸子百家》能使小学生们接触古代各家学派的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儒家经典精华的《论语》,古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
孔子的:道德、伦理、治学,海内外影响深远,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
”的治学观。
等精华无不影响我们的小学生。
另外《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文句、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极的。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记的忆力长期实践表明,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专家通过研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
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以期为实施国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教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国学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认同。
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有效实施国学教育,需要合理设置国学教育课程。
首先,应该在小学阶段设立国学入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经典作品。
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经典选读、国学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可以在小学的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融入国学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接触和学习国学。
三、培养国学教育师资队伍要想有效传承和弘扬国学教育,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为此,可以设立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针对国学教育进行师资培训。
同时,国家可以加大对国学教育师资队伍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学教师的待遇,鼓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到国学教育事业中。
四、营造浸润式的教育环境要想让小学生真正受益于国学教育,需要在教育环境中营造浸润式的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国学经典朗诵、国学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国学经典,感受其魅力。
另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学教育中,鼓励孩子们研习国学,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五、推广国学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小学生受益于国学教育,需要积极推广国学教育资源。
可以建设国学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渠道。
另外,可以发展国学教育APP等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
同时,可以加强与国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国学教育项目,丰富国学教育资源。
六、关注国学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国学教育,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能够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国学,孩子们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学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孩子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国学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孩子们能够了解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国学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国学学习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国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国学,孩子们能够培养文化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用之才。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用之才。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从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大学》中的“日新又新,日梁月替,至于星辰四摄,季孟之间,其也瘁乎!”,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
国学经典中往往包含着深奥的道理和寓意,需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来理解和领悟。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对照,思考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孟子》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引发学生进行类比思维,联想与政治伦理的关系。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
【导语】中⼩学⽣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接班⼈,培养他们树⽴牢固的核⼼价值观,正确的⼈⽣观,提⾼他们的⼈⽂素质、思想道德⽔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
加强对传统经典⽂化的认识与学习,对提⾼我们中⼩学⽣的⼈⽂素养,启迪智慧、陶冶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思想理念和⾏为⽅式,从根本上教育如何做⼈,如何安⾝⽴命,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学⽣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
欢迎阅读!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能培养中⼩学⽣的读书兴趣,提升语⽂能⼒,⽽且会感受到祖国语⾔的⽆穷魅⼒,传统⽂化的博⼤精深。
⽐如古代童蒙读物最有代表性的《三字经》,其内容⾮常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天⽂、传统医学、常识、艺术等⽅⾯,短⼩精悍、朗朗上⼝,引经据典、家喻户晓,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化魅⼒。
这些传统⽂化中⽿熟能详的经典,很容易激发中⼩学⽣研读兴趣,提⾼鉴赏⼒和记忆⼒。
中⼩学时期的记忆⼒是⼈⽣中的旺盛期,⼀个好的记忆⼒,不仅能让学习变得轻松,体会到快乐,更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亲近国学精粹,养成孝顺⽗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会提升我们中⼩学⽣的⽣活品位和⼈⽣内涵,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为习惯】 国学经典对于帮助中⼩学⽣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性都有极⼤裨益。
“不学诗⽆以⾔,不学礼⽆以⽴”、“道德仁义,⾮礼不成”。
中华⽂化的许多经典⾔论和思想流传⾄今,在道德修养、待⼈处事、修⾝治学等⽅⾯都有⽣动⽽独到的论述。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孙的个体,中⼩学⽣应树⽴学习民族⽂化的⾃觉性和⾃尊意识,深刻理解内涵,尤其是理解“修⾝”、“⽴德”等传统道德⽂化,在“承袭中创新”,潜移默化成⾃⼰的⽣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常学习、⽣活,提升⾃⾝内在修养。
中⼩学⽣从⼩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为习惯,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作的⼀个特⾊来抓,开展了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旨在让我们从⼩“懂孝道,学做⼈,会做事”,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我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建书香校园,成立读书学会,特别制定了《国学经典进课堂》方案。
学校定期举办一些国学经典诵读会、诗词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注入了动力。
什么是国学?国学教育对于小学生有哪些作用?刚开始接触到“国学”这个词语,我理解为了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等学习,我才真正明白国学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精神和文化的精髓。
随着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国学诵读活动,我一边教孩子读一边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国学教育对孩子们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一:教会做人,规范行为。
国学经典蕴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做人道理,可以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做事,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例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包含了“仁义诚敬孝”等思想,“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岳母刺字”……的故事都是培育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典范教材。
《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经典对话字字珠玑,告诉孩子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让孩子们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培育了民族自尊心,激发了爱国热情。
二:丰富语言,拓展视野。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词汇,都来自国学经典。
如《老子》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很多优美语句都是通过孩子们诵读的过程中积累的。
多背诵国学经典有利于小学生增大识字量,丰富语言,为他们日后遣词造句,写文章提供了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持之以恒的阅读除了能感受到诗文韵律的美感外,知识面也得以拓宽。
三: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
小学生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他们拥有非常好的记忆能力。
小学生在课堂内外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并通过反复阅读进行记忆,有助于小学生提高阅读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
小学生接触到的国学经典朗朗上口,适当的引导和适时的讲解会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
大量背诵国学经典会积累深厚的文学知识,为以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奠定了基础。
长期积累的这些文学知识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摘要】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可以强化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国学经典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写作和演讲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和行为习惯。
国学经典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说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育意义,文学情感,传统文化,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认知,重要意义1. 引言1.1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意义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情感,强化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理解和鉴赏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行修养。
国学经典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提升。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是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文人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种文学情感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欣赏和理解优秀文学作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作者:罗晓维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美德;人格品质;记忆力;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27—01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能使传统美德根植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但当前,孩子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对古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不到位,一提起学习经典著作或作品就望而却步。
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1.传承美德,陶冶高尚的情操。
国学经典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修身齐家之道。
让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与圣贤为友,与古人对话。
在优秀的国学经典中熏陶成长,必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先诵读后学习,循序渐进,涉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孙子兵法》等作为国学经典之经典,可以让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如在《三字经》、《论语》中学习儒家故事,让小学生明白道理,养成美好品质。
通过学习优秀国学经典,使孩子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小学生在这些优秀国学经典中熏陶,将受益于终身。
2.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美德。
小学生自小就熏陶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发芽、开花、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少年儿童不但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现象,还在生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私、懒散的不良习惯。
小学时代,十分需要理想主义的引导,树立崇高正确的方向。
国学经典教育,像一面镜子照其身正,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质,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不自觉地模仿圣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懂得做人的道理,正可谓“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有利于小学生记忆力加强,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经典,识字量增加,语言积累丰富,大大提高了记忆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写作时,常常能引经据典,凸显深度,极大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3.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
通过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经典朗诵,如清明缅怀先烈的诗歌朗诵,国庆爱国诗朗诵等,为他们建立一个自我教育的平台。
让小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形成以经典诵读为引领的学习场所,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
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
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并惠及一生。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记诵了接近一百首古诗词,还背下了《笠翁对韵》,因为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
; ;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期,学习国学经典经已经是社会的必然要求。
倡导学习国学经典,从孩子抓起,掀起社会各界人士来温习国学经典。
我们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国学经典真正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