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结合热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22.12 KB
- 文档页数:3
经验交流71中药热熨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石丽凤,诸丽华,詹荔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浙江桐乡 314500)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热熨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以掷骰子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参照组(37例)。
参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施以中药热熨委中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功能康复质量和疼痛程度。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中医护理效果评分高于参照组(P <0.05);治疗组功能康复质量及疗效均优于参照组(P <0.05)。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中药热熨委中穴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热熨委中穴;疗效 腰间盘突出症为临床高发病,多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组织突出,对周围相邻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腰腿疼痛等症状[1]。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慢性损伤,中医认为病机在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经脉[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热熨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以掷骰子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参照组(37例)。
治疗组男17例,女21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49.23±2.23)岁;病程1~5年,平均(2.23±0.58)年。
参照组男17例,女20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49.12±2.58)岁;病程1~5年,平均(2.19±0.45)年。
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经《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具体征象为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对本研究所选方法耐受;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有恶性肿瘤者;对此次研究持反对态度;不耐受本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促进气血循环:针刺或推拿能够刺激人体局部经络,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速组织修复和代谢,缓解炎症反应。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疼痛神经传导,缓解疼痛。
3. 改善局部肌肉骨骼结构:针刺或推拿能够刺激局部肌肉骨骼结构,改善局部功能,从而减轻腰痛和下肢疼痛等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方法包括针刺和推拿。
针刺是通过针灸针刺入局部经络和穴位,刺激人体局部神经、肌肉和骨骼结构,起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作用。
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等方式,调节人体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功能,缓解疾病的症状。
1. 对腰痛的缓解作用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在治疗腰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一项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92.4%的患者在经过8周的针灸推拿治疗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治愈率为78.8%。
另一项针对84例慢性腰痛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接受6周的针灸推拿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到90.5%。
这些研究都表明,针灸推拿对于腰痛的缓解作用较为明显,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随下肢疼痛或麻木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推拿能够缓解下肢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
例如一项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患者下肢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的缓解情况较好,有效率达到94%。
3. 对脊柱生理机能的改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脊柱生理机能的损害,如腰椎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针灸推拿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局部经络和穴位,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达到改善脊柱生理机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4月,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1例,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0例:寒湿痹阻证25例,肝肾亏虚证20例,血瘀气滞证5例,湿热痹阻证0例。
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1例:寒湿阻络证。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体位护理、活动方法、保暖、安全防护、按摩拍打麻木肢体、下肢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中药透热治疗、牵引、针灸推拿、艾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拔火罐。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其次是拔火罐、中药透热、中药熏蒸、牵引。
分析其原因:1、中药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2、针灸推拿和穴位注射的效果好,1-2次治疗,即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操作方法简单,无痛苦,疗效好,相对实惠,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农合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针灸和推拿疗治。
分析其原因:它能很快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促进下肢功能活动的恢复,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本次总结中,穴位注射的应用频率虽高,但患者依从性相对较低,因为注射过程中有胀痛不适,中药贴敷患者易于接受,但疗效相对较弱,患者满意度不高。
中药熏蒸、中药透热、拔火罐、牵引的应用病例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②一般:③ 不满意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采取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
比较两治疗前后JOA评分变化以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3.33%明显较低,且P<0.05。
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即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手法;疗效;价值【中图分类号】R274.9;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81-01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其具有复杂发病机理,且病因较多。
该病症一旦发生,患者以下肢放射痛、疼痛剧烈、腰椎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而其生活质量会严重降低。
而针对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药物治疗、推拿、针灸等,但疗效各异[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即观察分析了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4~64岁,平均为(50.2±2.7)岁。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为(51.3±2.4)岁。
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采取针灸治疗对照组,即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选择关元俞穴、肾俞穴、三焦俞穴、气海俞穴、脾俞穴等为主穴,沿华佗夹脊处平刺1寸;选择太溪穴、昆仑穴、委中穴、承山穴、环跳穴、足三里穴为配穴,采用针刺,留针20min。
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
传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这些传统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一、针灸
针灸是一种针刺经络调整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灸主要作用在两个方面:
1、舒筋活血:腰椎间盘突出症使得局部筋络瘀滞,容易导致腰痛。
针灸可以活血化瘀,消除筋络瘀滞,从而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2、调整脊髓神经:针灸可以通过调整脊髓神经的传导,起到镇痛、助疗的作用。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临床效果较好。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推拿
1、舒经活络:推拿可以通过按摩脊柱周围经络,改善微循环,舒经活络,消除筋络瘀滞。
这对于缓解腰痛、改善下肢疼痛等症状都有帮助。
2、强肌肉力量: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相应的肌肉,强化腰部肌群的力量,加强腰椎的支撑能力,从而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三、中药熏蒸
1、温通经络:中药熏蒸可以通过中草药的药效,渗透到肌肉组织和经络中,温通经络,舒展筋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消肿止痛:中药熏蒸可以通过中草药的药性,消炎消肿,减轻疼痛,从而帮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和中药熏蒸都是传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
但是,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V AS评分评价发表时间:2018-08-24T10:11:35.6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叶泾翔[导读] 评价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V AS评分。
叶泾翔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 237000摘要:目的:评价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VAS评分。
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针灸;推拿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VA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常常伴有腰椎椎板变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一侧腰椎肩盘突出,挤压神经,进而使患者出现侧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1],所以,必须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治疗.为了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评价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VAS评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6岁至65岁,平均年龄(37.5±5.5)岁,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3.8±1.5)年。
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7岁至66岁,平均年龄(36.8±5.2)岁,病程7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1±1.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选择28号2寸毫针常规消毒,然后刺入患者暴露部位,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主要穴位为足少阳、足太阳,选择腰2至5夹脊、秩边、环跳、阳陵穴,选择行提插和捻转金阵法,进针深度为1寸至1.5寸,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及操作技巧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有着独特的疗效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评估穴位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效果,并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一、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针灸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穴位针灸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首先,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腰背部的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疏通,舒缓腰背部肌肉的紧张情况,从而减轻疼痛感。
其次,穴位针灸对于炎症的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炎症的程度。
另外,穴位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下肢无力、夜尿增多等症状。
而穴位针灸可以刺激神经,促进神经传递,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穴位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二、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操作技巧在进行穴位针灸治疗时,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
穴位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选择足三里、腰阳关、中脘、膀胱俞等穴位进行针刺。
具体选择哪些穴位,应该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其次,掌握适当的针刺手法。
针刺的手法应该轻柔有力,刺入皮肤后稍顿,然后迅速进针至需要的深度。
在进行穴位针灸时,应该注意避免针刺过深或过浅,以免伤及重要组织或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掌握适当的刺激频率和时间。
穴位针灸的刺激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次针灸刺激的时间应该在20-30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但具体的刺激频率和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最后,注意术后护理工作。
针灸治疗后需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和出血。
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目的观察分析艾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艾灸疗法以及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以及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
结论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艾灸;穴位按摩;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患者主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下肢麻木感等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
本文就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
其中观察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4.68±12.40)岁;病程2个月~6 a,平均病程(2.27±0.78)a。
对照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4.72±12.18)岁;病程3个月~5.5 a,平均病程(2.31±0.80)a。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是受寒湿史。
中医护理中的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任务名称,探讨经络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并进行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无力、麻木等。
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与气血运行障碍、经络阻塞等因素有关。
因此,经络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
经络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脊柱的功能状态,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
具体来说,在经络穴位按摩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拨叩等。
这些手法可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增加血液和氧气的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经络穴位按摩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通过刺激穴位传递信号,调节脊髓和脑的活动,从而改善疼痛感知和传导。
科学研究表明,经络穴位按摩可以降低血清中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水平,调节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减轻疼痛感。
此外,经络穴位按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络穴位按摩常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形成综合治疗。
这种综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加速康复进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络穴位按摩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一些伴有严重神经根压迫或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经络穴位按摩,避免加重病情。
因此,在进行经络穴位按摩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情,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
总的来说,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应用广泛,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脊柱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能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治疗效果的评估需要结合具体病例和实际效果进行,以便更好地评估经络穴位按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