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1
《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无名氏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
(2分)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
(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3分)【赏析】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
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
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
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
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
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
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这首《浣溪沙》是李清照的早期的作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参考答案:1. “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二(1)“秀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好:“秀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如出水芙蓉,光艳明丽。
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
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之欲出的奇效。
(2)此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答: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
她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热烈、大胆。
附注释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5. 一面:整个脸上。
6.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7. 韵:标致。
8.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是李清照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浣溪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 有情有理。
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 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好的事物。
理:人事兴哀, 无往不复。
(意思对即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1/5
2/5
3/5
4/5
5/5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④。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
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
③垂白:老人。
④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6.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16.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
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这位老人因久早逢雨而喜悦醉酒”分析有误。
并非醉酒,只是眼神迷离似醉,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下阕主要写老人因久旱无食物充饥,只好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捣碎做成干粮充饥,展现的是老人生活的困难而非因久早逢雨而喜悦。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上片“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主要写了麻叶因甘霖的滋润焕发着光泽,村庄里弥漫着煮蚕的香味,还听到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悦耳的谈笑声,展现的是农村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词人对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喜爱。
下片“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写年迈老人因没有食物充饥而不得不从还没有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做成干粮。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苏轼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②初下瓦跳珠。
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五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
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两首。
”②雪床:指霰粒。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脚”三句描绘了雨后微雪的情景,由雨景写到雪景,层次清晰,逼真传神。
B.“翠袖”二句回忆与徐君猷筵间欢闹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
C.“但令”句与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寄托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D.其五用词准确自然,形象突出,对比强烈,情思深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两首词的结尾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可见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B2.(1)其一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将雨雪拟人化,写出了苏轼略带诙谐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不以贬谪为意的洒脱形象。
(2)其五尾联抓住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写出了词人的忧思,表达了词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错,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与“呵手镊霜须”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其一尾联写“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冰颗胡乱地粘在胡须上,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
此句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也表现了其五尾联写词人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附答案浣溪沙此词以清丽纯朴的语言,描述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景色幽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旅游。
六幺,为唐朝琵琶曲名。
题目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巧,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么的情态?(2分)答案15、“出”相符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境。
题目(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融洽、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应用,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扼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4分)(2)词的下片刻划了词人怎么的形象特点?请扼要分析。
(4分)答案(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烈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爱好之情。
(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景,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
(2分)(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他人笑话;跟着短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点。
(4分。
答出特点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便可)题目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仍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
(3分)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请扼要分析。
(3分)答案6.(共3分)用“出”好(1分),相符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
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
(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境;同时也包含词人仕途曲折的无穷感慨。
(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译文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积极追赶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处水天相接,波澜击打着堤岸。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练习一】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参考答案: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练习二】(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4分)(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
(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
(2分)(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
(4分。
答出特征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练习三】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
(3分)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
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
(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赵令畤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斗棋时。
1.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2.词下阕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春水、繁花、啼莺、东风等意象,表现了春光之美好,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交代抒情主人公春心萌动的诱因;以乐景衬托主人公的哀愁;写景由远及近,自然引出下阕对室内主人公的描写。
2.下阕通过做春梦、望飞燕、独斗棋三个生活细节,表现了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困的形象。
主人公相思之情难以排遣,白天做起了春梦,可惜春梦太短,很快醒来;向窗外望去,烟柳低垂处燕子双飞,又加深了内心的思念;百无聊赖,只好借斗棋来排遣相思之愁。
赏析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写闺怨。
词中共包含六个画面,其中有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
这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此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动,心魂为之摇曳、陶醉。
“水满池塘花满枝”,是从视觉上观察到春天的到来的。
春水初涨,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
“乱香深里语黄鹂”是从听觉和嗅觉上体味到春天的存在的。
花香而乱,说明是百花飘香。
“乱香深里”,即百花丛中。
黄鹂在飘香的百花丛中歌唱,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和声音。
“东风轻软弄帘帏”,是从触觉上体察到春天的温柔的。
轻软的、多情的东风不时拂弄着帘帏,抚掠着女主人公的鬓发,这自然又是春天的温暖和柔情。
如此种种,无不撞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会使她产生细微而曲折的心理反应。
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种和耕耘爱情的季节,她却是孤身一人,面对这撩人的春光,自然会触发对爱情的.向往或回忆,会感到怅惘。
词的下片写这个女子沉浸于相思之中。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意思是说:既然春心已经萌动,那么只有到午梦中去会心上人,以疗爱情的饥渴,可是春梦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无踪影,唯见春燕交飞,烟柳低垂。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参考答案1.“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浣溪沙》阅读答案2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
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
(3分)(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
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
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
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鉴赏《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鉴赏旋抹红妆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③,乌鸢翔舞赛神④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
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②使君:苏轼。
③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
④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答案:(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
(2分)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现看使君心情的急切。
(2分)(2)下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农家丰收后的富足与欢乐的喜悦心情。
(2分)第五句写祭品的丰厚表现百姓的喜悦,第六句写一喝醉的老翁表现百姓的喜悦,从而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
(2分)赏析: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有诗云: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起伏龙行》)。
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词写谢雨途中见闻。
上片作者着重写村姑形象。
村姑不像朱门少女深锁闺中,但仍不能和男子们一样随便远足去瞧热闹,所以只能在门首聚观,这是很富于特征的情态。
久旱得雨是喜事,使君(州郡长官的敬称,这里是作者自谓)路过是大事,不免打扮一下才出来看。
劳动人民的女子打扮方式,决不会是弄妆梳洗迟的,旋抹红妆四字足以为之传神。
匆匆打扮一下,是长期生活养成的习惯,同时也表现出心情的急切。
选择一件茜草红汁染就的罗裙(蒨罗裙)穿上,又自含爱美的心理。
看使君当然有一睹使君风采之意,同时也有观看热闹的'意味在内。
三三五五总起来说人不少,分散着便不能说太多,但棘篱门毕竟小了一些,都争着向外探望,你推我挤(相排),便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16.(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一个字,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7.(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2),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3),,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16.
(1)追逐;“出”
(2)①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
②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
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击打着堤岸;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来笑语喧闹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戴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
17.【解答】故答案为:
(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砺)
(2)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重点字:纶)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