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和田的维吾尔》公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和田的维吾尔》公布课教案1片段:读懂内容,体会情感,领会写法。
师:和田维吾尔人还有哪些特点呢?咱们继续交流。
生:和田维吾尔人还有酷爱土地的特点。
请大伙儿看第2自然段,我给大伙儿读一读。
和田维吾尔人连弄吃的东西都充沛利用土地,烤肉和馕都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中烧火,然后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
可见他们确实超级酷爱土地。
生:我补充。
和田维吾尔人不只酷爱土地,而且其程度“令人惊叹”,这是第2自然段的总起句直接告知咱们的。
咱们从哪些地址能够感受到他们“酷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呢?仍是请大伙儿看第2自然段。
作者写这三种食物是有选择性的,烤肉是“黄灿灿、香喷喷”的,馕是“维吾尔人闻名的日常食物”,“库乃其”是他们喜爱吃的,而且,听说吃了它,一天不用饭也满身有劲儿。
生:听你一说,我发觉作者写“和田维吾尔人酷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还能够从描述的语气中感受到。
作者用“谁能想象……”“谁又能想到……”两个反问句来写,用的又是感叹号,可见情感的强烈。
我还感受到整段话中都包括着作者的惊叹之情。
师:同窗们体会得很深切,来,咱们一路朗诵这段话,注意体会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酷爱,体会作者的惊叹之情。
(生朗诵第2自然段。
)生:我还有补充。
从第3自然段也能够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酷爱。
师:请你具体说说。
生:大伙儿看,有些维吾尔老乡连洗过的衣服都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若是咱们,恐怕连衣服上沾点灰都要重洗一遍。
可见他们对土地的酷爱之情何等深厚!师:有道理。
认真读读第3自然段,还有补充吗?生:我也从这段话的表达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大伙儿看第2句话,“远远望去……平增了几分韵味。
”作者不但超级精练、形象地写出了衣服的大小、颜色、形态,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庞大的笼统画”,让本来“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增了几分韵味”。
师:大伙儿感觉那个地址的“韵味”指的是什么呢?生:我感觉是指衣服的色彩与形态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了。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深情;2.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情况;3.掌握文字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学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其他民族和民族文化的意识;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尊重和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句的内涵;2.体会维吾尔族的风俗文化。
难点1.对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学特点和情感传达进行理解与把握;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方式展示维吾尔族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句的韵律和意境;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 文学鉴赏(20分钟)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2.要求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比喻等进行解释,并加以赏析;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4. 语言表达(20分钟)1.让学生仿照诗歌的语言风格写一段感情真挚的文字;2.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5. 巩固提升(15分钟)1.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2.组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了解;3.鼓励学生多用维吾尔族的文学作品进行创作。
四、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回家再读一遍课文,复习理解内容;2.要求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维吾尔族文化写一篇读后感;3.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诗歌展开,通过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体验到诗歌的魅力、维吾尔族的风情,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和田的维吾尔》。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田的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和田的维吾尔》。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田的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和田的维吾尔》的PPT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和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田的自然风光。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维吾尔族了解多少?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和田的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内容。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9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回顾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预测:1、学习词语。
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
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投影示)三、检查预习: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惊恐恶劣深邃妩媚香喷喷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渺渺回荡(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教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几天咱们了解了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有趣的藏戏、很有特色的民居,下面由老师来提问几个地方民俗,让同学们说出民族。
那今天,我们再一起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走一圈,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吧!2、播放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是哪里的音乐?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维吾尔人能歌善舞、漂亮。
此外,维吾尔族还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和田去了解那里独特的风情吧!3、出示有关和田的资料,新疆地图。
二、探究新知: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来读。
2、出示课文中的一些维吾尔地方词语,让学生读,并借助图片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3、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4、与同伴讨论:最能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三、细读课文,感受民族风情。
1、同学们读课文,思考: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仔细阅读,深入的理解。
3、学生汇报,教师个别的进行指导。
(1)豪气乐观的民族。
a、出示: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和田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b、出示: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这里与前面“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2)热爱土地的民族。
a、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土地。
如馕、烤肉、库乃其。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
(如果不是……)b、维吾尔人的穿也离不开土地。
远远望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c、联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体会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不亚于印第安人。
六年级和田的维吾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学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与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和田维吾尔族的歌舞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维吾尔族人的服饰、舞蹈动作和表情,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吗?”引出课题“和田的维吾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课文围绕“和田的维吾尔”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精读课文,感受民俗风情1、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研读课文,找出描写和田维吾尔民俗特点的语句,并进行批注。
2、交流汇报(1)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维吾尔族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
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那里的小伙子,热情俊朗,浪漫风趣。
(2)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之三《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之三浙江黄远国一、直接引入先板书课题。
引入:新疆和田位于祖国最西北,那里是我们维吾尔族同胞最集中居住的地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
一起读课题。
二、印象初读请把课文翻到37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和田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1.大家读得很认真,我们先来读一组词:撕扯寂静边缘恶劣大家是否发现这些词语在组词结构上有怎么的一个特点呢?(你一下子有发现了,真不简单,前后两个字都是近义词)2.作者比较喜欢这样结构的词语,文章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读:摊铺晾晒摇曳深邃妩媚绽放庆贺豁达上面这4个词语是写和田当地的环境的,那这8个词语写的是跟什么有关呢——维吾尔人。
维吾尔人他们具有哪些特点呢?请你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写出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再分别用四字短语来归纳。
交流: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呢?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就可以了)能歌善舞(反问:你是通过哪个句子概括出来的?)豁达乐观3.点明: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文结构非常清楚,大家概括得也很正确,真好!当我们填完这一栏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已经明白了?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懂事情。
先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我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交流:一个汉子在沙尘暴中热烈的歌唱,使我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品析对比:同学们概括得真好,一下子就清楚了这件事。
那我把这段话变化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与课文有怎样的不同?请自己读一读——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我在被窝里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维吾尔族的地理分布和民族特征;
3.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内容:
1.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维吾尔族的地理分布和民族特征。
教学重难点:
1.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学生的白板和黑板;
3.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是否听说过维吾尔族?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
2.维吾尔族的地理分布和民族特征:教师通过地图展示和文字解读,讲解维吾尔族的分布地域、人口情况和民族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对维吾尔族的整体认知。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维吾尔族的节日、传统婚礼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发表意见。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以及引导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其他组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第五步:拓展活动(15分钟)。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导言:老师这里有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个民族。
说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什么?由此想到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田走进维吾尔村,去领略维吾尔人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齐读课题9*和田的维吾尔人
1、字词检查
2、3、师过渡: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还有很多关于民族的术语,看来大家预习
的还不错。
二:初读课文,了解性格
赶快把书翻到P37,看一看预习提示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指名回答,(出示学习目标)
师:到底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板书特点
1、反馈交流
师:都找好了吧。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名回答。
师:那位同学发现了这些句子在每段中起什么作用?事实上这五个都是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有四句位于句首,只有一句位于句中,这个句子起到什么作用?不管位于什么地方,所有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些中心句展开的。
3、出示五个中心句,并带领孩子们齐读这些句子
4、: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最能干,把这五句话分别浓缩成四个四字词想好了小组派一个书写漂亮的同学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并把对应的自然段写在下面。
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师:五个方面的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1、你最喜欢维吾尔人的哪个特点,找出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认真品读,批注感受体会。
2、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的?(选做一个喜欢的特点,必做按小组顺序)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指导并引正。
师:很多同学都已做好详细的批注,我想大家都读好了吧。
谁最先来试试?
四、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的维吾尔民族让作者痴迷,也让我们痴迷。
对于和田,对于维吾尔,岂是这几段汉字能够说尽的啊,课外你们还搜集到和田的维吾尔有哪些特点要和我们分享的呢?(学生自由说)
2、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仅感觉到了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这些特点(师手点着板书,学生齐读)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还学会了作者使用的多种表达方法: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前后照应、围绕中心等表达方法。
3、拓展运用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中心句+多种表达方法具体介绍)分享我们本地的一个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第一自然段(豪气乐观)
1、这个段落中的对比。
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
2、那个缩在被窝里的“我”,从这歌声里,你能听出什么?(豪气乐观)
3、听到如此豪气乐观的歌曲,你什么样的感受?(惊奇肃然起敬)
1
4、来带上你的惊奇读一读,
5、带上你的敬佩再读一读。
第二三自然段(热爱土地)
A吃的馕库乃其
1、谁能想象,谁又能想到,本是两个反问句,作者在这里将问号改为感
叹号,他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惊叹)
2、读出你的惊叹?谁再来读。
(板书对比
3、还有一种食物库乃其,也是沙土灰里烧出来的,怎么做的呢?谁来
读?
4、馕和库乃其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维吾尔人土里居然能烧出这么
好吃的东西来,真让我感到惊奇。
5、用惊叹的语气读这个自然段
B穿的衣服晾晒
1、除了从吃这个方面可以体会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我还可以从穿
这个角度来看看。
2、这个比喻将衣服比喻成抽象画,画面看上去很美,他们就不怕脏把自
己洗过的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小时候在外面玩的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回到家里,母亲却不会嫌弃我们,一把将我们揽在自己怀里,亲了又亲,是因为母亲爱我们。
同样的道理,维吾尔人不嫌弃沙漠脏,也是因为他们爱这片土地。
板书比喻
第四自然段(天性爱美)
1、爱美的人都爱花,花儿无处不在,突出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2、将都帕、艾德莱斯比作彩云和花儿,突出维吾尔人不仅爱美,而
且能创造美。
3、他们的都帕和艾德莱斯什么样子的吗?觉得美吗?请同座之间互
相读一读,评价一下。
4、你的同座刚才读得怎么样?全班同学齐读,让我们大家都美美的
享受享受。
第五六自然段(能歌善舞)维吾尔人的确长得很有轮廓很美,这是事实。
1、如果有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
时候,想跳就跳,我们会觉得他的性格热情、开朗快乐)所以爱唱歌跳舞的维吾尔人是(热情、开朗欢乐的)。
2、这个自然段咱们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些姑娘小伙漂亮的部分,男生
读他们能歌善舞的部分,中间的过渡句我来读。
3、联系实际想象仿佛我正被一群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包围着,被他们的
热情快乐感染着。
最后一段(豁达乐观)
1、抓住“苦”“乐”二字,苦是指什么?乐是指什么?
2、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再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
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3、请齐读最后一段。
豁达乐观总结了维吾尔人的特点,也和第一段中的
豪气乐观形成了前后照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的维吾尔民族让作者痴迷,也让我们痴迷。
对于和田,对于维吾尔,岂是这几段汉字能够说尽的啊,课外你们还搜集到和田的维吾尔有哪些特点要和我们分享的呢?(学生自由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