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
第24卷第4期2022年7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4,N o .4J u l . 2022d o i :10.15936/j.c n k i .10083758.2022.04.018 收稿日期:20210515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32019309)㊂作者简介:彭 放(1981)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事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郑少南(1962),男,山东长青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诺斯(1974),男,辽宁鞍山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社会协同治理研究㊂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以航海类毕业生为例彭 放,郑少南,王诺斯(大连海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6)摘 要:选取航海类本科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常见就业能力结构和海员教育与培训所涉及的专业能力,构建了包含个人素质㊁基础能力㊁专业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14项二级指标的符合未来航运业发展建设需要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评价体系㊂基于指标评价体系形成量表,对各类航运业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不同背景要素下毕业生的各项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和绩效程度的表现性进行了统计量化分析,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优化策略㊂关 键 词:行业特色高校;就业能力;航海类毕业生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22)04-0145-06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S t u d e n t s i nC o l l e ge sw i t h I n d u s t r y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a k e M a r i t i m e G r a d u a t e s a sE x a m pl e s P E N GF a n g ,Z H E N GS h a o n a n ,WA N G N u o s i (I n s t i t u t e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D a l i a n M a r i t i m e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1602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t h e g r a d u a t e s o fm a r i t i m em a j o r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b a s e d o n t h ec o mm o n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st r u c t u r e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b i l i t i e si n v o l v e di ns a i l o r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t r a i n i n g ,t h r e e f i r s t -c l a s s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p e r s o n a l q u a l i t y ,b a s i c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b i l i t y a n d 14s e c o n d -c l a s si n d i c a t o r s a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o f g r a d u a t e s m a j o r i n g in n a v i g a t i o n i n l i n e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h i p p i n g i n d u s t r y i n t h e f u t u r e .F o r m as c a l eb a s e d o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s ys t e m ,c o n d u c t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o na l lk i n d so fn a v i g a t i o n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a n d m a k ea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s i so n t h e i m po r t a n c eo f g r a d u a t e s v a r i o u sa b i l i t i e sa n d q u a l i t i e sa n d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d e g r e e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e l e m e n t s ,a n d c l e a r l y pu t f o r w a r d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c o l l e g e g r a d u a t e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w i t h i n d u s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K 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w i t h i n d u s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m a r i n e g r a d u a t e 就业能力 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初的英国出现,其最初含义是指个体是否适合被雇佣,从而免于面临社会失业的风险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深入,毕业生就业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㊂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能力对于保障行业人才供给㊁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㊂这里所指的行业特色高校是以特定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1]㊂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涉及农㊁医㊁林㊁水㊁地㊁矿㊁油㊁运等行业,其人才培养具有行业定向性特征,毕业生职业搜寻范围与毕业高校的行业背景有关㊂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个人素质㊁专业知识㊁职业技能等多维要素的统一㊂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既有专业性强㊁行业认同度高等优势,也面临着就业面相对狭窄的困境㊂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㊂本文通过构建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行业特色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提供有益借鉴㊂一㊁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的选取本文以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航海类本科专业为例,开展针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㊂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在于:一方面航海类专业是行业特色高校诸多专业类别中与行业部门联系相对紧密的,且毕业生较高比例从事航运领域相关工作,行业结合性较好[2];另一方面,航海类专业符合行业需求的复杂职业能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业专门性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保障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估与雇主评价,能够摸清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水平存在的差距或供需不匹配状况,对提高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耦合关系,具有普遍性的意义㊂目前,我国航海类本科培养包括航海技术㊁轮机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三个专业㊂这三个专业分别覆盖了不同的专业技能方向,同时也对应着海上运输领域不同的岗位㊂全国有16所院校设有航海类本科专业,如表1所示㊂近五年,这16所本科航海类专业每年平均毕业生共计在6000人左右,毕业生规模比较稳定[3]㊂表1开设航海类本科专业的院校一览表省份院校名称行政隶属辽宁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上海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教委福建集美大学福建省教育厅天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教委重庆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教委辽宁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教育厅辽宁渤海大学辽宁省教育厅浙江宁波大学浙江省教育厅浙江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教育厅山东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烟台大学山东省教育厅广东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教育厅广东广州航海学院广东省教育厅福建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广西北部湾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研究方法(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在借鉴国外关于航运业从业人员技能的研究[4],以及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开展的 未来全球海事专业人员 调查研究[5]中关于海员技能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海员教育与培训所涉及的专业能力,初步概括出航海类毕业生可能需要的就业能力要素,并依据以下原则筛选指标㊂首先,指标要能够充分体现本行业的职业特征与就业需求;其次,指标要让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充分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再次,指标要契合实际就业市场;最后,指标要足够精练,保证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具备通用性和针对特殊场景的扩展性[6]㊂基于上述原则,可将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分为三大体系,即个人素质㊁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7]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总结出各项要素并按照其属性特征进行归类㊂初步构建了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㊂(2)指标评价体系的修正及确立由航运业的从业者㊁航海教育工作者组成焦点访谈小组㊂小组成员选择的依据如下:从事航运业或者航海类专业教育工作不少于5年;具有航运企业招聘㊁培训等工作经历,或熟悉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情况;愿意分享航海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能力要求的相关知识;愿意参加焦点访谈小组的深度讨论㊂同时还适当考虑了小组成员地域分布与行业分布的合理性㊂汇总焦点访谈小组的专家意见后,对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作出如下调整:丰富 责任心 指标内涵,将 责任心 指标调整为 责任64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心及道德规范 ;将 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 指标中的 沟通能力 与 语言能力 指标合并成新指标 语言及沟通能力 ;将 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 调整为新指标 团队协作及执行能力 ;结合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A S T D)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中将适应能力界定为包含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考两个方面重要内容的事实[8],将创造能力加入 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标中,形成 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指标;在指标 执行国际公约能力 中添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形成指标 执行国际公约及可持续性措施能力 ㊂在指标经过修正后,本文提出航海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㊂表2初步构建的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一级能力指标二级能力指标个人素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适应性学习与自我发展创新思维责任心管理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航海能力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I C T技能)货物管理能力海运商务能力执行国际公约能力注:I C T英文全称为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t e c h n o l o g y㊂表3航海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一级能力指标二级能力指标指标代号个人素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适应性A1学习与自我发展A2创新思维A3责任心及道德规范A4管理能力B1语言及沟通能力B2团队协作及执行能力B3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B4航海能力C1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C2I C T技能C3货物管理能力C4海运商务能力C5执行国际公约及可持续性措施能力C6二㊁实证分析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依据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量表,在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支持下,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对我国航运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㊂调查工作历时3个月,共收到2354份问卷,经整理㊁核实㊁筛选,剩下合格问卷16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8.48%㊂在专业背景方面,被调查者有超过一半是来自航海技术专业,其次是轮机工程专业,最少的是电子电气工程专业㊂基本与三个专业占据航海类毕业生培养规模的比例相符㊂在就业人员来源方面,有近2/3的航运业就业人员来自内陆省份,这也符合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来自内陆身份的人员和企业参与到航海运输业的趋势;在就业单位规模方面,79.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大型企业;超七成被调查者在国有企业工作,这与我国航运业企业的构成现状相关,见表4㊂表4参与问卷人员的背景要素统计背景要素类别要素选项被试者人数百分比%所学专业地域来源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单位规模航海技术89855.71轮机工程52232.38电子电气工程19211.91沿海省份50531.33内陆省份110768.67国有企业116872.46私营企业20212.53外派企业24215.01大型企业(500人以上)128879.90中性企业(100~500人)28917.93小型企业(100人以下)352.172.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表现性统计分析基于就业能力评价的14项指标,共设计58个题项,采用五分量表法进行测量㊂在数据处理时,采用被调查者评分的均值表征各项指标的评价情况㊂通过对1612份问卷中各项指标的均值㊁方差等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以及表现水平,见表5㊂741第4期彭放等: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以航海类毕业生为例表5各项指标的重要性㊁表现性评分统计结果指标名称指标代号重要性均值标准差表现性均值标准差适应性A12.241.132.141.07学习与自我发展A23.741.003.150.97创新思维A33.421.041.970.82责任心及道德规范A44.410.864.410.81管理能力B13.040.923.290.90语言及沟通能力B23.481.002.390.90团队协作及执行能力B33.821.123.730.93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B43.611.121.780.94航海能力C14.220.984.190.74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C24.120.964.011.04 I C T技能C33.300.932.220.98货物管理能力C42.181.083.070.91海运商务能力C51.780.912.290.96执行国际公约及可持续性措施能力C62.790.892.600.93(1)重要性统计分析重要性指雇主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的重视程度㊂根据统计分析,各项就业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均值(m)为1.78~4.41,总体均值为3.30㊂总体均值高于5分量表的中位数3分,说明航运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上是非常重视的㊂航运企业最为看重的三个指标依次为责任心及道德规范(m=4.41)㊁航海能力(m=4.22)㊁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m=4.12)㊂这三方面能力关系到船舶航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成为航运企业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着重考察的基本内容㊂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适应性(m=2.24)㊁货物管理能力(m=2.18)㊁海运商务能力(m=1.78),这三项能力在航运企业招聘毕业生时具有 锦上添花 的作用,是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㊂(2)表现性统计分析表现性是指毕业生在航运类企业工作时就业能力转化为工作绩效的程度㊂根据统计分析,各项就业能力指标的表现性均值为1.78~4.41,总体均值为2.95㊂总体均值略低于5分量表的中位数3分,说明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表现水平偏低,与期望值有一定差距㊂位列前三的指标依次为责任心及道德规范(m=4.41)㊁航海能力(m=4.19)㊁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m=4.01)㊂责任心是航海教育中着重强调的内容,而后两项内容是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这有效提升了毕业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良好表现㊂排名后三位的能力分别是适应性(m=2.14)㊁创新思维(m=1.97)㊁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m=1.78)㊂这三项的分数最低,表明航海类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比较薄弱,致使踏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㊁缺乏灵活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㊂(3)统计结果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标综合而言表现性评分低于重要性评分㊂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总体均值而言,表现性指标的均值2.95远低于重要性指标的均值3.30;另一方面,就数量而言,在14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高于表现性评分,占比71.43%(见图1中虚线下方的各指标)㊂因此,航海类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能力与行业需求标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持续完善和改进㊂具体而言,在重要性与表现性评估中,得分较高的三项能力相同㊂这说明在航海教育中更加重视责任心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并且培养的效果也相对较好,这些能力保障了航运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㊂评分较低的项目存在比较大的区别,适应性在两方面的得分均较低㊂行业特色相关的货物管理能力和海运商务能力方面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可能与航海类毕业生在进入工作中所处的基本工作场景受到限制相关,同时也可能是由于航运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商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不足,导致航海类毕业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84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不被重视㊂在表现性较差的指标体现出航海类毕业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欠缺,因此需要航海类高校以及航运企业更高的重视,投入与协同并举[9],结合当前工程教育的趋势和重点,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㊂注:①该图以重要性指标和表现性指标的评分绘制,并以两者各自的均值3.30㊁2.95分别为横纵坐标的分界绘制㊂②图中虚线表示两者指标之间大小的比较:落在线上点的表现性得分约等于重要性得分;落在线上方的点,其表现性得分高于重要性得分;落在线下方的点,其表现性得分低于重要性得分㊂图1重要性与表现性评分图三㊁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专业及其规模化培养的专业人才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㊂专业性强㊁行业认同度高㊁易获得专业对口岗位是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的就业优势,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影响越来越深刻和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对就业能力要求更高㊁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实问题㊂本文基于航海类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数据及其反映的问题,提出了针对 重要但表现欠佳 重要且表现优秀 和重要性低 三大类不同重要性和表现性指标的就业能力优化策略,以期反馈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而提升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匹配度㊂1.优先提升 重要但表现欠佳 类指标,补齐就业能力短板行业特色高校必须时刻关注用人单位(行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和重视程度[10],按照行业需求优化学生就业能力,应先下大力气补齐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短板㊂位于图1中第四象限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㊁创新思维㊁语言及沟通能力以及I C T技能属于 重要但表现欠佳 类指标,即这些能力是作为雇主方的航运企业所看重的,但毕业生表现不佳,从而成为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 短板 ,故而需要优先予以提升㊂具体到航海类高校,首先,应建立面向航运类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㊂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升了行业标准和要求,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加明显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征[11]㊂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并完善面向行业发展需求的动态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将企业的迫切需求㊁毕业生的急缺能力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机融合起来㊂其次,航海类高校应探索以航海技术为主线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重构航海类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将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㊁创新思维㊁语言及沟通能力㊁I C T技能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体941第4期彭放等: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以航海类毕业生为例系,积极培养复合型㊁创新型㊁应用型人才㊂此外,高校还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英才学院㊁三段式培养等方式培养学生深厚专业基础的同时,全面强化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㊂2.切实巩固 重要且表现优秀 类指标,增强岗位胜任能力位于图1中第一象限的五项能力属于 重要且表现优秀 类指标,即这些能力是航运企业所重视,同时毕业生表现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㊂其中,有三项能力关系到航运操作安全,是从事航运业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责任心及道德规范㊁航海能力㊁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另外两项是学习与自我发展㊁团队协作及执行能力,这两项能力与个人和集体的发展有关,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融入集体,不断完善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㊂为切实巩固 重要且表现优秀 类指标,高校应强化航海类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教育环节,重视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刻性,将培养学生职业认同㊁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作为重中之重的培养目标;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借鉴国外实习船与商船相结合㊁学校与商船交替等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船上实习条件,建立认知实习㊁毕业实习和校企合作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体系,在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中有效提升学生航海经验㊁协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其就业后的岗位胜任力㊂3.长远规划 重要性低 类指标,储备职业发展空间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中的五项能力在重要性得分方面均没有超过14项就业能力得分的均值,属于在航运企业看来重要性相对较低的毕业生能力,这表明管理能力㊁货物管理能力㊁执行国际公约及可持续性措施能力㊁海运商务能力和适应性在提升毕业生迅速融入工作岗位方面的作用较其他9项能力偏弱㊂虽然这五项能力在毕业生就业初期的 重要性低 ,但实际上,海运商务㊁货物管理和熟悉国际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海事管理人才的重要内容,因而对毕业生职业生涯中后期的晋升具有重要作用㊂海事管理人才通常是指掌握交通运输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海事管理及船舶与货物经营管理的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㊂海事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与 重要性低 类指标高度吻合㊂因而,航海类高校应从推动建立现代化海事服务体系的高度统筹规划 重要性低 类指标与其他指标相融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将‘海运业务与海商法“‘港口物流管理“‘船舶与船员管理“和‘国际货代理论“等课程纳入航运类专业的专业(方向)限选课;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沟通与合作,为航海类学生争取更多在国际海事组织实习实践的岗位和机会,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执行国际公约及可持续性措施能力,为我国建设一流海事队伍储备人才资源㊂参考文献:[1]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14.[2]刘邦凡.论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发展及其研究[J].教学研究,2013,36(3):914.[3]姚文兵,赵友涛,吴桂涛.中国航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4):116.[4]C o u n c i l T a L I S.O v e r v i e w o f P o r t s S e c t o r[R].M e l b o u r n e:T r a n s p o r t a n d L 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 S k i l l sC o u n c i l,2011.[5]I AMU.A F u t u r e G l o b a l M a r i t i m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m p e t e n c i e s,K n o w l e d g eD o m a i n s,S k i l l s,A t t i t u d e s&O t h e r s[R].T o k y o: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M a r i t i m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2018.[6]刘春玲,王晓蕾,姜小军.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7(4):6974.[7]F u g a t e M,K i n i c k iA J,A s h f o r t hB E.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aP s y c h o-s o c i a l C o n s t r u c t,I t sD i m e n s i o n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V o c a t i o n a l B e h a v i o r,2004,65(1):1438.[8]L e e Y C,K i m M R,J u n g B G.S t u d y t oI m p r o v et h eC o m p e t e n c e o f M a r i n e E n g i n e e r C a d e t s b y U s i n g a nE n g i n e R o o m S i m u l a t o r W i t h S c e n a r i o s D e v e l o p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S T C W C o n v e n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t h eK o r e a nS o c i e t y o fM a r i n e,2019,43(1):7177. [9]Y o r k eK M.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T h r o u g ht h eC u r r i c u l u m[J].T e r t i a r y E d u c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2002,8(4):261276.[10]郑晓明. 就业能力 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11]C a r n e v a l e A P,G a i n e r L J,M e l t z e r A S.W o r k p l a c eB a s i c s:t h e E s s e n t i a lS k i l l s E m p l o y e r s W a n t[M].S a nF r a n c i s c o:J o s s e y-B a s s I n c.,1990.05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
质量工程 —— 省级精品课程
山东交通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评选认定时间1 财经学院 证券投资 甘永生 2004年 2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构造 冯晋祥 2004年 3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发动机原理 李祥贵 2004年 4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材料 唐 勇 2005年 5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保险与理赔 李景芝 2006年 6 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 原所佳 2008年 7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赵中利 2010年 8 船舶柴油机
王 鹏 2011年 9 船舶电气 张肖霞 2011年 10 船舶辅机 程向新 2011年 11 船舶管理 马 强 2011年 12 海运学院
轮机工程专业课联合课程
轮机维护与修理 宋修福 2011年 13 工程材料
房强汉 2012年 14 工程机械电控技术
路 晶 2012年 15 工程机械构造 张 琳 2012年 16 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 王树明 2012年 17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机械群
液压传动 孔祥臻 2012年 18 工程索赔
朱 霞 2012年 19 工程项目管理 傅道春 2012年 20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万德臣 2012年 21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项
目管理
课程群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崔艳梅 2012年 22 Java 程序设计
董佑平 2012年 23 计算机组成原理 史士英 2012年 24 软件规范(日语) 徐延锋 2012年 25 数据结构
董佑平 2012年 26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软件外包核心课联合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沈祥玖
2012年。
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航海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山乐酣泡教肓预狀设闪涵式技展簾略马强,赵恩蕊,刘新建,刘刚,徐海东,李光正(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威海264200)摘要:针对目前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发展策略不够系统的问题,综合采用访谈调查、问卷 调查、统计调查等方法分析山东省内航海教育机构的现状,论述山东航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定位、提升软实力、精细化教学、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国际化水平、完善双创等六个方面,系统提出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山东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结构;精细化教学;软实力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8724(2018)01 -0011 -06一、弓I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
随 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海洋强国的 建设[1]。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3000多公里长的 海岸线,1000多公里的内河通航里程。
为实施国 家战略,山东省提出了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
航运业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 海洋强国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航海教育为 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培养了 大批专业素质高、竞争力强、视野广阔的航运人 才,为我国实现海运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夯实了 基础。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需求疲 弱,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减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髙。
作为培养航海类专门人 才的航海教育,既面临挑战,更面临机遇。
山东是 我国拥有航海院校最多的省份,研究山东航海教 育现状,系统探索山东航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策略,对提高山东乃至全国航运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强等[2]从建立实施航海教育培训质量定期 综合评价机制、促进院校间相互交流、加强师资建 设、丰富实验和实训设施、建立实施航海教育培训 机构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航海教育优化发展的 建议;孙明霞[3]提出山东省应加强航海教育统筹 规划与管理,加大航海教育投人,提升航海教育质 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马贵川[4]提出航海类院校的 内涵建设应以准确定位、彰显特色、校企融合、提 升学生素养等为切人点;孙培廷等[5]提出调整我 国航海教育近期发展策略、完善航海教育及海员 管理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航海院校改革等建议。
成山头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原因及对策邓术章;汪运涛;李光正;乔文明【摘要】针对成山头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从七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该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原因,内容涉及渔政管理、通航环境、船公司监管、船员管理及培训、雾航规则制定、VTS监控及航路设计等,提出了避免碰撞的对策.【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成山头水域;商船;渔船;碰撞;原因;对策【作者】邓术章;汪运涛;李光正;乔文明【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山东,威海,2642001;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山东,威海,2642001;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山东,威海,2642001;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山东,威海,264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8.6成山头海域隶属山东半岛,是我国北方船舶进出黄渤海各港口的咽喉要道,年商船通过量达15万艘次以上。
该水域渔场与商船航道交叉,加上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多发区。
2010年一季度山东沿海及附近水域共发生渔船险情19起,同比增加90%。
2006-2009年以来,成山头附近水域发生等级以上事故12起,占威海辖区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63%,2009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仅2件,2010年至10月已经有5件,本文针对成山头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分析事故原因,希望能找到防止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对策。
一、成山头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原因分析1.雾致使能见度降低是商船与渔船之间发生碰撞事故的客观原因成山头水域平流雾的分布规律:黄海6-7月几乎全部都是雾区,青岛外海,成山头外海,均是多雾中心;山东半岛南部成山头和石岛一带海雾最频繁,年雾日超过80天,有“雾窟”之称,渤海海峡为20~40天;黄海雾季集中于4-7月,5-6月份月平均雾日最多。
通过综合比较2006年到2009年的事故,成山头水域碰撞事故高发于5、6月份,时间上与成山头水域的高发雾季一致,如图1所示,所有商船与渔船的碰撞事故中,80%发生在雾季能见度不良的通航环境中,而其中的2/3为商船碰撞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