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课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教课: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认识肖像、对话、心理等描绘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诵民间故事,注意描绘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感情教育:感觉课文所颂扬的劳感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要点、难点】1、要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色。
渔夫是诚实和善、机智英勇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感人民的觉悟过程,颂扬劳感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魔鬼是险恶权力的化身,揭穿了仇敌的残暴和愚笨。
2、难点:掌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辗转变过程。
【教课方法】议论式、电教协助式。
【教课过程】一、复习回首民间故事的特色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五、理清文章思路、剖析构造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感觉特别奇异”)描绘渔夫打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方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详细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议论故事的细节描绘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 动作描绘:撒──捞──笼络来──拉不动──跳下水──拖登岸──翻开网──发现瓶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绘: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绘: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行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相貌描绘:联合练习三,领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诵相关细节描绘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诵课文八、部署作业1、归纳本文的寓意2、剖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绘3、准备“正义战胜险恶”的相关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快乐的回想》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经过对纸版画工艺技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感觉摆列的美感。
【导语】《渔夫的故事》极其⽣动地叙述了渔夫打鱼,遇见魔⿁,最后战胜魔⿁的经过。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这*间故事学⽣是⾮常熟悉的,许多学⽣都曾读过,但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物的简略分析的层次上。
这篇⽂章怎样上出新意,怎样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决定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
先请学⽣介绍作者,说说他们以前读这则故事留下的印象,然后让学⽣概括毕淑敏的散⽂的⼤意,使他们意识到经典的⽂章是常读常新的。
在分析⼈物和主题时,不是架空的分析,⽽是着眼于⽂本的研读,在朗读、品味、揣摩中感悟。
课堂⼩结的步骤我也请学⽣来说他们对⽂章的新的解读,课后的作业也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布置。
⼆、课时设计及说明 按照我校⽬前倡导的情境导学法(将学⽣的学习置于适宜的思考状态之中,注重教师有效地启发引导。
创设情境的⽬的是激发学⽣的积极思维,推动学⽣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我将本课计划为两课时,第⼀课时是⽼师带着学⽣⾛向知识,是教给学⽣⽅法,培养学⽣⾃学的能⼒,以⾃主学习和交流讨论为主。
第⼆课时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思想指导下,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清晰的问题准确,模糊的知识明确,肤浅的认识深刻,从⽽在反馈矫正中实现课堂的⾼效。
使学⽣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把教师的主导作⽤不断转化为学⽣的独⽴学习能⼒。
三、学习⽬标 1、通过⾃主和合作的⽅式研读⽣动的⼈物描写,概括⼈物的性格特点,探究⽂章的主题。
2、在阅读中初步了解⽂学鉴赏的⽅法,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个萨桑国,国王⼭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
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个王后,到第⼆天早上就把她杀掉。
当时宰相的⼥⼉⼭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辜的⼥⼦,⾃愿嫁给国王。
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概括并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进而明白:真正的强大靠的是智慧。
拓展阅读,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一、生活入手,游戏导入,解决生字障碍。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接着刚才的游戏,我再说一句: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渔夫的故事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同学们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拿起你的右手,在跟我写吗?很好,反文旁的这一撇要通到“口”字的下面,故事的“事”首横要长一些。
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生:预习了师:看这边,看这些生词,能不能读正确。
生:撒网师:“撒”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生:撒(sǎ)_师:撒什么生:撒米师:撒米喂鸡,还能撒什么?生:撒雨师:第二个谁来读?生:胆瓶师:像胆一样的瓶子,请大家看,(出示文中黄铜胆瓶图片)我们经常提到清代有清瓷胆瓶。
这里是一只──生:黄铜胆瓶师:谁接着读生:锡封,用锡封着。
师:什么是锡封生:用东西把它封住师:用什么把瓶子封住?生:盖子师:封住瓶子的锡作的盖子就叫锡封,那么用铅封着的叫什么?生:铅封师:用纸条封着叫什么生:纸封师:错了,叫封──条。
谁来接着读呀?生: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起誓二、整体把握,简单讲述,明确学习目标。
师:很好,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下面,解老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倒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开始。
(生默读课文,老师纠正默读张嘴的同学,几分钟后,老师示意读完的同学举手)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一边举着手一边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故事呢?还有几位同学没读完,我们等一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渔夫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渔夫的故事》原文:从前,有个渔夫,每天清晨都会去海边捕鱼。
一天,他撒下网,捞上来一个黄铜瓶。
他擦去瓶子上的泥沙,看见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他试图打开瓶子,但怎么也打不开。
最后,他用尽全力,终于把瓶子打开了。
突然,一股烟雾从瓶子里冒出来,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魔鬼。
魔鬼对渔夫说:“我是一个被诅咒的魔鬼,被困在这个瓶子里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可以满足你的三个愿望。
”渔夫吓得脸色苍白,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想出一个计策。
他对魔鬼说:“我希望你回到瓶子里去。
”魔鬼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便答应了。
然而,当他进入瓶子后,渔夫迅速盖上瓶盖,重新封住了魔鬼。
魔鬼愤怒地咆哮,但渔夫坚定地说:“你是个邪恶的魔鬼,我不能让你再去危害世界。
我要把这个瓶子扔回海里,让你永远被困在里面。
”于是,渔夫把瓶子扔回了海里,然后回家去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个魔鬼,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了世界的和平。
赏析:《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故事通过描绘渔夫与魔鬼的斗争,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智慧。
首先,故事中的渔夫形象鲜明,他是一个勤劳、勇敢且机智的人。
面对强大的魔鬼,他并没有被恐惧所压倒,而是冷静思考,利用魔鬼的自负和贪婪,成功地将其再次封印在瓶子中。
其次,故事通过魔鬼的形象,揭示了贪婪和邪恶的危害。
魔鬼因为自己的罪行被诅咒,被困在瓶子中千年,但他仍然没有悔改之意,只想利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警示人们要警惕贪婪和邪恶的力量,坚持正义和善良。
最后,故事的主题是勇气和智慧能够战胜困难和邪恶。
渔夫以他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对抗了强大的魔鬼,保护了世界的和平。
这个主题鼓励孩子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总的来说,《渔夫的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和道德教育,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2渔夫的故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2课《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2课《渔夫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2课《渔夫的故事》原文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
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
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网,什么都没捞着,他很不高兴。
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
他就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
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
渔夫一见,笑逐颜开:“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他抱着胆瓶摇了一摇,觉得很重,里面似乎塞满了东西。
他自言自语:“这个瓶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我要打开来看个清楚,再拿去卖。
”他从腰带上拔出小刀,撬去瓶口上的锡封,然后摇摇瓶子,想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
他觉得非常奇怪。
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应付。
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
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我犯了什么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魔鬼答道:“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说吧,”渔夫说,“简单些。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
人教版《渔夫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渔夫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夫的善良、勤劳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感受渔夫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渔夫是如何捕鱼的吗?他们在捕鱼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渔夫的优秀品质,如善良、勤劳、智慧等。
4.生字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课文复述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复述。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文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渔夫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如:面对困难,要勇敢、坚定信念;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等。
7.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渔夫的故事的情景剧。
各组展示,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对渔夫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渔夫的优秀品质。
3.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渔夫的故事课文_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课文《渔夫的故事》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
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
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网,什么都没捞着,他很不高兴。
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
他就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
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
渔夫一见,笑逐颜开:“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他抱着胆瓶摇了一摇,觉得很重,里面似乎塞满了东西。
他自言自语:“这个瓶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我要打开来看个清楚,再拿去卖。
”他从腰带上拔出小刀,撬去瓶口上的锡封,然后摇摇瓶子,想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
他觉得非常奇怪。
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
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
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我犯了什么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魔鬼答道:“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说吧,”渔夫说,“简单些。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
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
’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
31 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让学生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二、检查课内字词、进行正音渔()锡()撬()魔()耸()桅()唆()吻()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四、范读课文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1、第一部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部分()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部分()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 )——( )——( )——( )——()——( )——(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魔鬼的外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八、布置作业1、归纳本文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
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
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
《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
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
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
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
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
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
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
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
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
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
这一次很顺利。
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
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
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
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
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
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
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
”狼高兴地答应了。
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
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
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
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
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
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
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
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
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
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
俗话说‘眼见为实’。
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胆瓶金币堡垒铁叉违背解救倒霉起誓简短口吻
下流无耻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恩将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