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二(六下).doc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和板书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和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和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教师教学设计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目标: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教学准备: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景、感兴趣的……)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
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
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
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堂互动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作的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课前准备: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3、搜集近二十年来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导入交际话题。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提出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
(2)讨论的重点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3)口语交际可以运用诗朗诵、唱歌曲等形式进行。
(4)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1、自主选择,小组内交流(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表现的仅仅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实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即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教学设计毗卢镇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李春艳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习作要求1.“百里不通风,千里不通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2.你可以写:民风民俗(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1)节日习俗2)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3)别致的民间工艺品4)可以调查访问5)可以亲身经历3.思路点拨这种民风民族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你的描述,让读者对这种民风民俗有一种清晰的了解。
这种民风民俗是怎样由来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
谈谈你对这种民风民族的感受。
(找到侧重点,详略得当。
)四、学生进行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民风民俗》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从自选内容中选择一题写一篇习作,自拟题目,练习写作。
2.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的写作习惯。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充分表达真切感受。
4.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爱好,锻炼学生将已学的语文技能使用到实际习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已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同学们,上节课是让大家以“民风民俗”为题实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
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哇!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风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我们更感受到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得很好! 1.确定习作对象,形成初步设想。
让学生独立确定自己习作的对象,想清楚准备写什么。
之后引导学生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使自己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设想。
2.交流构思。
(1)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2)回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也能够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被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民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准备从几方面来写清楚民俗的特点?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实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⑤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3.书写草稿。
在全班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下,让学生独立书写草稿。
(以上用两课时完成)4.初步修改。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二(六下)-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 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 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
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