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
水务PPP项目成功案例分析及经验分享在水务工程中,PPP模式被广泛应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共担。
PPP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务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水务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2、案例概述和交易结构分析本文将以XXX与产业投资基金的合作为例,对PPP模式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XXX是一家专业从事水务管理和服务的企业,而产业投资基金则是一家专业从事产业投资的机构。
这两家公司通过PPP模式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水务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2.1、水务公司XXX是一家具有多年水务管理和服务经验的企业。
该公司在水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能够为PPP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该公司也能够从PPP模式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2、基金公司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家专业从事产业投资的机构。
该公司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资金实力,能够为PPP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该公司也能够从PPP模式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回报,提高自身的投资效益和盈利能力。
3、案例剖析XXX与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的PPP项目是一项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营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周期为20年,总投资额为10亿元。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XXX和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
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XXX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产业投资基金则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共担。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XXX和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4、模式启示通过贵州水务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PPP模式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PPP模式,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可以共同投资建设水务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同时,PPP模式也可以提高水务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效率,促进水务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目录1.运营与服务组织机构和及管理体系 (3)1.1运营服务组织机构 (3)1.1.1机构设置原则 (3)1.1.2组织机构设置 (4)1.1.3主要管理岗位职能 (5)1.1.4主要部门职能及人员设置 (6)1.2运营服务管理体系 (15)1.2.1现场监控系统 (16)1.2.2数据评估系统 (16)1.2.3运营服务方案 (17)1.2.3.1公园运营维护方案 (17)1.2.3.2河道维护管理方案 (19)1.2.3.3管网维护管理方案 (20)1.3运行质量保证体系 (22)1.3.1质量保证体系 (22)1.3.2质量目标实施及考核 (23)1.4日常绩效考核体系 (24)1.4.1考核目的 (24)1.4.2基本原则 (24)1.4.3考核体系 (24)1.5运营维护保养操作手册 (28)1.5.1运行维护保养手册 (28)1.5.2记录和报告制度 (28)2.设施检修与维护方案 (29)2.1检修与维护目的 (29)2.2检修与维护范围 (29)2.3检修及维护方案 (29)2.3.1日常检修及维护方案 (29)2.3.2大修理方案 (42)2.3.3检修及维护保证措施 (48)3.应急事件解决方案 (48)3.1突发事件处置解决方案 (48)3.1.1常见突发事件的分类 (49)3.1.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49)3.1.3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49)3.1.4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50)3.1.5主要应急措施 (50)3.2媒体与公众投诉处置应对方案 (63)某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运营与服务方案1.运营与服务组织机构和及管理体系1.1运营服务组织机构1.1.1机构设置原则根据某某市某某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的工作内容,设施维护、河道治理及管网维护的特点,遵循精简、高效、明确的原则建立本项目运营服务组织机构。
结合区域和项目的特殊性,运营期间项目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把项目公司职能提升到区域统筹管理的高度。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6.14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民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PM2.5、黑臭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耳熟能详的污染治理将催生巨大的生态产业市场。
生态治理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将是一个系统治理过程,其中黑臭水体、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更离不开流域综合系统治理。
流域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与流域内产业升级、居民就业紧密相连,与区域内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紧密相连。
这就要求在流域综合治理时,综合考虑利益相关各方的不同诉求,更加科学地制订治理规划。
过去流域综合治理存在跨行政区域协调难、资本持续投入难、综合治理技术集成难、运营管理维护难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和国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补位,使得流域综合治理逐步发展成为生态、产业、居民就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模式,特别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运营维护难题,使得流域治理效果能够可持续保持。
作为市场机制运用的一个尝试,PPP模式引入流域综合治理中。
PPP也被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公共服务,并以契约形式建立起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在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及PPP模式创新方面,我国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很多流域由于治理理念的落后及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还往往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PPP模式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本文在科学剖析流域综合治理内涵并总结江西抚河流域综合治理PPP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流域不仅是水循环的一个完整单元,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单元。
流域治理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分析摘要: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等水域环境治理法规颁布后,相关管理部门严格实施流域水源头保护和综合环境修复,全面监督管理污染物排放和保障流域生态。
近年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使用PPP模式,在提升流域环境与公共产品质量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效率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PP模式作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措施,具有科学合理、系统健全等特征,而运行方式也更为复杂繁琐。
本文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现存问题、PPP模式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典型案例,为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分析1.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现存问题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高投资、周期长、项目管理复杂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渐引起社会和群众广泛关注,政府及相关治理部门持续加大人力、资金以及技术投入,随之引发了诸多管理问题。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度陷入“治理—污染—治理”恶性循环,结合相关资料可以总结出,治理修复项目对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管理系统不健全、治理方法过于片面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整体流域治理长期稳定的效果。
1.1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不健全传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和体系是指:化工业生产厂、污染物处理厂以及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为主导,解决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
这种方式无法支持系统且持久处理流域水环境从治理到污染,再由污染到治理的循环模式。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水利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景观问题、市政措施以及节能环保等内容,涉及生态养护、截污治污、防洪排涝等工程项目。
近年来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各个工程技术都有显著提升和创新,相较于传统治理模式具有更加完善技术体系和措施,但是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集成能力低的问题,进而影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系统健全和优化。
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模式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部门由于资金紧张,以及缺乏长期而有效的经营管理,开始越来越多转向市场,求助于私营机构提供服务,使得PPP模式在全世界应用成为一种趋势。
文章研究分析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总结分析PPP模式,分析其具体的运营维护,旨在综合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推动区域生态稳定,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标签:水环境;PPP项目;投资理念;投资途径随着城市综合治理大规模发展,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面临的征拆大、融资难、效益低等难点和突出问题,许多项目中标后由于融资无法落实而进展缓慢,特别是去年财政部92号文下发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PPP项目的操作,但也进一步增加了无收益类PPP项目的实施难度。
为了更好推动我省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健康持续开展,根据“十九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要求和当前水生态环境PPP项目的新动态。
1 水环境治理PPP模式研究水环境治理的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水环境治理PPP模式,实现对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政府通过采用PPP模式,与中标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承担整个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责任,包括具体环保技术、资金、管理和资源整合等。
在PPP模式下,政府在项目前期仅需提供少量资金(通过政府方出资代表出资项目部分资本金实现)便可以实施项目,由中标社会资本发挥其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特长,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
中标社会资本在利用资本和技术完成项目的同时,可按照治理绩效获取适宜的回报。
在具体PPP项目中,政府部门与咨询机构共同策划选择适宜采购模式、构建合理的交易结构、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
通过采用PPP的模式,由中标社会资本对具体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进行确定,实现政企合作共赢,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2 PPP项目问题一些PPP项目发展过程可总结为几个阶段:一开始欢天喜地,中标了非常高兴;然后漫长的拉锯、谈判,实施起来发现工程落地不容易,夜不能寐;慢慢磨下来后,大家逐渐回归了平常心态;最后,一些事情做完了,发现PPP用来治理水环境还是非常好的,又开始竭力推进。
98湘江河遵义城区段水环境治理PPP模式应用□文/何可【摘要】本文以湘江河遵义城区段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从交易结构、运作方式等方面对湘江河遵义城区段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投融资和运行架构进行分析,并结合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制约PPP项目推进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投资建设;PPP随着遵义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空间容量日趋饱和,加之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湘江河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2017年4月,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推进湘江河水环境治理。
2019年10月,遵义市湘江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进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遵义市湘江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工程部分主要由湘江河干流治理保护工程、湘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城区段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湘江河干流上游河段生态补水工程、支流洛江河水系连通及补水工程组成。
项目总投资94889.43万元,由中央水利发展资金5527万元和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89362.43万元组成,设置项目合作期限(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
交易结构组建湘江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公司,由政府出资人代表和中选社会资本合资成立,政府出资人代表以中央水利发展资金5527万元作为其出资,中选社会资本货币出资金额以投标文件为准。
项目公司作为PPP模式下以工程性措施、运营管理解决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投、融、建、管一体化主体和抓手,负责湘江河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湘江河水环境治理提供工程技术、长效运营和资金投入等。
运作方式综合考虑项目进度、回报机制、风险分配、融资需求等因素,结合子工程的类型特点采取分类运作的方式,按照新建类和改扩建类分别设计,主要运作方式为DBOT+ROT。
新建类采取DBOT(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移交)方式,PPP项目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合同期满后无偿移交项目设施、设备、配套建筑物等。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72·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分析柏丽杰(东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摘要:“水十条”提出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财建[2015]90号文件提出优化水资源综合开发途径,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推广运用PPP模式。
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黑臭水体为核心、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和以生态景观为核心三种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此类项目具有项目类型捆绑化、社会资本多元化、付费机制复合化和政府监管综合化的共性特点。
提高可运营性、强化绩效考核和提高运营能力成为此类项目未来趋势。
关键词:水十条;水环境综合治理;PPP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4-0272-002目前中国部分地区水环境形势严峻,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水十条”提出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财建[2015]90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水资源综合开发途径,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推广运用PPP模式。
在“水十条”等政策的压力下,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而又紧迫,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针对目前的行业背景及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现状,通过对盐城市某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进行案例分析,说明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交易结构、付费机制、政府监管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以期在今后同类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规避风险。
随着财办金[2017]92号文等PPP规范化政策出台,强调以运营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水务公司制定和优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行业背景目前中国地表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的比例较高、流经城镇的黑臭水体较多、危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不少,部分地区水环境形势严峻,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简称“水十条”,《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1]。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现状为加快落实PPP模式在水环境中的应用,2015年4月,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90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水资源综合开发途径,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和运营。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和湖泊、不同领域项目特点,对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模式与推进策略,率先推进PPP模式。
逐步将水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推广运用PPP模式,鼓励对项目有效整合,打包实施PPP模式,提升整体收益能力,扩展外部效益[2]。
在“水十条”等政策的压力下,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而又紧迫,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般投资规模较大,但运营性收入来源较少,主要依赖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影响较大。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分类通过对部分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方案进行的分析中发现,此类项目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水系综合治理、水环境修复、水体综合整治、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等各种名称,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1.以黑臭水体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是指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监管下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体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的、实施PPP模式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其建设与运营的重点在于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及水质指标的考核,例如淮安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PPP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黑臭河流、排沟以及湖、池塘的综合整治。
2.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是指基于城市水体治理和生态水系修复、海绵城市等实施PPP模式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其建设与运营的重点在于生态修复及生态指标的考核,例如乐陵市城区生态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盘河综合整治和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改造。
3.以生态景观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此类项目主要是指以水生态景观为主、偏园林绿化类并实施PPP模式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其建设与运营的重点在于生态景观及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维护,例如新乐市木刀沟生态湿地PPP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木刀沟河道整治、景观绿化及休闲娱乐设施。
二、案例分析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际上在实施过程并不局限于上述概括的三种类型,常常是多种类型组合在一起打包实施,但是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项目,在交易结构、付费机制、政府监管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共性,下面以盐城市某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为例,说明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工程(黑臭水体、污水管网、泵站、雨污分流、生态湿塘、清淤疏浚、底泥处置)、水生态工程(河道生态修复、湿地)、水景观工程、水利工程及智慧水务工程。
运营内容包括非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项目经营收入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73·来源于污水处理费、公园服务用房出租、水上游览费用、广告收入、场地特许经营费、停车费等。
PPP 运作方式采用DBOT+O&M,即新建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移交”+存量项目“委托运营”,项目合作期为20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17年。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5.54亿元,资本金比例为20%,融资比例为80%,股权结构为政府方出资10%、社会资本方出资90%,项目交易结构如图1所示。
总体目标是要通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环境容量,消除黑臭,改善区域水质,提高水安全等级,打造沿河景观带,挖掘当地水文化,实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良好愿景。
(二)项目简评1.项目类型捆绑化本项目包括27个子项目,覆盖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利及智慧水务等多个领域,并且各子项目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如果逐个子项目单独设计为PPP 模式进行实施的话,会导致主体众多、流程繁琐、考核复杂,将这些子项目捆绑在一起打包实施,可一次性选择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社会资本方,有利于本区域整体水环境业务的统筹监管。
当然,项目类型捆绑化也对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水平和社会资本方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会资本多元化本项目综合多种类型的项目捆绑打包实施,包含的子项目众多,对社会资本方的要求为联合体成员不超4家,金融机构不得做牵头人,施工方具备市政壹级+水利壹级及以上资质,设计方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竞价指标中建安费用下浮不低于10%,运维费用下浮不低于10%。
仅一家社会资本方则难以承接此类项目,所以由多家单位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接成为此类项目的有效途径,联合体成员可以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单位、财务投资人等。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联合体成员众多,利益关系复杂,也容易产生难以协调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对于实施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资本方来说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3.付费机制复合化本项目由于子项目性质不同,付费方式也有所区别。
主体工程(不含污水处理厂)和存量资产,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可行性缺口补助:可行性缺口补助=主体工程可用性付费+主体和存量资产运维绩效付费-主体工程使用者付费 (2-1)(1)主体工程可用性付费,主要包括项目总投资、融资成本、税费及合理回报;(2)主体工程和存量资产运维绩效付费,主要包括运营维护成本、税费及必要的合理回报;(3)主体工程使用者付费,主要包括服务建筑出租、水上游览费用、广告收入、场地特许经营费、停车费收入等。
污水处理厂子项目,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回报机制,项目公司通过使用者付费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收益,收费来源于政府向自来水用户和排污单位收取的污水处理费。
污水处理服务费来源于污水处理基础服务费和污水处理运维服务费。
项目的付费机制复合化,明显加大了对社会资本方的绩效考核难度,每个子项的运营效果都可能对付费产生影响。
4.政府监管综合化本项目监管方式主要包括履约管理、行政监管和公众监督等,如图2所示。
(1)履约管理主要由财政、审计、发改、国资监管部门及项目实施机构承担,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及违约处理的执行情况;(2)行政监管主要由规划、国土、建设、安监、环保、交通、城管、水利、旅游部门承担,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依法对工程建设、运营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公益性效益,对运营期内运营维护绩效进行评价;(3)公众监督主要包括媒体、协会、最终用户及NGO,项目公司接受公众监督,行业主管部门接收公众对项目公司的意见或建议。
项目综合性强,涉及多专业领域,对政府监管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监管必须是综合性、系统性的。
三、发展趋势近几年PPP 模式的大力推行带动了水务公司的快速发展,2017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PPP 规范化政策出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PPP 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水务公司制定和优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提高可运营性(下转第276页)图1 项目交易结构图图2 项目监管方式图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76·先生的诗篇《也许》谱曲,片中出现了两次。
首次出现在第二集结尾,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街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蔽护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闻一多先生的诗原本是为纪念自己夭折的女儿所作,充满一个父亲对女儿命运的深切痛惜与人间大爱,苍茫悲伤,蕴含着群山般的厚重、江河般的深情,散发着淳厚的凄凉之美。
而插曲深沉苍茫的旋律、悲凉激越的演唱,与诗作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我们看到,插曲演唱的同时,穿插着大量历史图片以及亲历者的深情叙说,丝丝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