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联考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2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在千年前就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下列乐器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石磬B.竹笛C.二胡D.铁琴2.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企业生产的体育器材出现在多个项目的赛场上。
它们凭借过硬的质量、创新的产品形态,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使用的材料ABS塑料属于纯净物B.杠铃采用的弹簧钢材料60Si2Mn属于合金C.水翼帆板采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SiOD.智能柔道垫所用“芯片”的主要成分为23.广东文化汇聚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与海洋文明的活力,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文化”:古时海上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丝绸的主要成分中只存在离子键B.“饮食文化”:煲广式靓汤过程中利用了萃取原理CaCOC.“民俗文化”:珠海菉猗堂的蚝壳墙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蚝壳的主要成分是3D.“城市文化”:在广州塔上演的“灯光秀”利用了丁达尔效应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 .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C .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体,有吸附作用,可用于净水D .利用焰色试验可检验生活中所有常见的金属元素5.下列关于以甲烷和氧气为原料的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氧气端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4222CH 2O 4e CO 2H O −++=+ C .溶液中氢离子向氧气端定向移动D .每消耗1mol 甲烷,理论上该电池最多消耗氧气22.4L (标准状况)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弱酸转化为强酸:22H S Cu CuS 2H +++=↓+ B .氧化物转化为酸:2223SO 2OH H O SO −−+=+C .盐转化为单质和氧化物:22322S O 2H H O SO S −++=+↑+↓ D .单质转化为多种盐:22233S 6OH 3H O SO 2S −−−+=++7.劳动开创未来,成就梦想。
2025届高三“四校”联考化学学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o59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文物选项A B C D2.在第33届巴黎奥运会舞台上,科技与体育双向奔赴,释放更加迷人的魅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开幕式现场燃放的烟花呈现出法国国旗的颜色,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焰色B .中国队领奖服采用的环保再生纤维材料为有机高分子材料C .乒乓球台可变灯光系统的控制芯片主要成分为SiD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国地标一埃菲尔铁塔,以纯铁等为建筑材料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KOH 的电子式:B .分子的立体构型:直线形C .乙烯的结构简式:D .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图: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物质的应用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联性的是( )选项生活实践或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 用溶液作腐蚀液制作印刷电路板金属铁的还原性比金属铜强B 利用工业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具有氧化性C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厨余垃圾含N 、P 等元素D兴趣小组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性:乙酸>碳酸5.下列有关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装置中,错误的是( )K :O :H ⎡⎤⎢⎥⎣⎦gg gg 2CO 24C H 2Fe +3FeCl 2NA .制备B .收集C .验证干燥没有漂白性D .吸收尾气6.炒过菜的铁锅洗净后残留水渍,不久便会被腐蚀出现红棕色锈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铁锅用完后擦干水不易被腐蚀B .水渍边缘腐蚀程度最严重C .铁锅生锈主要属于化学腐蚀D .腐蚀过程中铁做负极7.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冲剂的有效成分,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C 12N 14O 16Al 27K 39Fe 56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岭南地区的传统食材和工艺极具特色,其中涉及硅酸盐材料的是A.江门新会陈皮B.潮汕陶瓷制品C.粤西北的肉桂D.佛山的树2.2023年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项化学化工类成果人选。
有关这4项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清洁能源氢气B.“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钛金属可以抵抗所有形式的腐个C ,“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ClO 2是一种三原子分子D.“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乙二醇结构式为C 2H 4(OH)23.化学深人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下列物质应用正确的是A.镧镍合金用作储氢材料B.二氧化硅用作太阳能电池板C.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除铁锈D.铁粉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4.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碘化氢与双氧水反应时,H 2O 2作还原剂B.Fe 2+有还原性,-3NO 有强氧化性,故Fe 2+与-3NO 不能大量共存C.泡沫灭火器的原理:Al 3++3-3HCO =Al(OH)3↓+3CO 2↑D.往硫化铜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CuS+2H +=H 2S+Cu 2+5.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设计出某种催化剂解决硝酸盐污染的水处理系统。
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2024 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试题化学(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 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e 14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共44 分。
第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11~16 小题,每小题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现代科技也迅猛发展。
下列有关我国文明和科技的说法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2.“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梦。
”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舟十四号飞船外壳使用的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航天飞船内安装盛有过氧化钠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C. 航天服壳体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因熔点比纯铝高而耐用D.中国空间站存储器所用的材料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3.已知反应:RC≡CAg+ 2CN- +H2O→RC≡CH + Ag(CN)2- + OH-,该反应可用于提纯炔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N-的电子式为 B.O 的价电子排布图为C.H2O 的空间充填模型为 D.[Ag(CN)2]— 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14.药物“异博定”能有效控制血压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其合成路线中有如下转化过程。
高三化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粤之地人杰地灵,文化灿烂。
下列广东博物院馆藏文物中,一种文物的主要材料不同于其他三种文物的是( ) A .南朝青铜盘B .饕餮纹铜觚C .南宋鎏金腰带D .通雕蟹篓(木雕)2.多姿多彩的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有些艺术瑰宝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下列颜料的颜色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朱砂:22αHgS Hg Cl −→ B .镉黄:CdS Cd →C .红铅:343Pb O PbCO →D .铜绿:223Cu (OH)CO CuO →3.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澄清溶液中:2244Cu NH SO Cl ++−−、、、B .在120.1mol L Ba(OH)−⋅溶液中:233Mg Na HCO NO ++−−、、、 C .在10.1mol L HI −⋅溶液中:333Fe Al Br NO ++−−、、、 D .在140.1mol L FeSO −⋅溶液中:24Na NH S Cl ++−−、、、4.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某课题小组合成了一种高能材料,其合成“片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NBCA 是合成PNBAA 的单体B .1molPNBCA 制备1molPNBAA 需要2mol 3NaNC .PNBCA 和PNBAA 都能自然降解D .PNBCA 和PNBAA 均含有2种官能团5.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
广东省四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应:HNO3+3HCl=NOCl+Cl2↑+2H2O。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mL8 mol·L-1 HNO3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 4N AB.20 g 3H 37Cl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1 N AC.11.2 L Cl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 5 N AD.每生成65. 5 g NOCl,转移的电子数为N A8.下面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红布条均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B.装置乙中分别滴入酚酞,碳酸钠溶液呈红色,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说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C.装置丙用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紫色石蕊、品红、酸性高锰酸钾均褪色,说明SO2具有酸性、漂白性和还原性D.装置丁中导管红墨水下降,说明铁丝发生吸氧腐蚀9.近日,科学家利用交叉偶联合成无保护的碳芳苷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有广泛应用。
现有两种碳芳苷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Me代表甲基,Et代表乙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中含氧官能团完全相同B.甲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NaHCO溶液反应C.乙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甲、乙都能与3 CO产生2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NaI固体分别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Cl、HIB .Fe 和Al 分别在氯气中燃烧得到3FeCl 和3AlClC .将NO 通入NaOH 溶液进行尾气处理D .工业上电解熔融NaCl 、3AlCl 制单质Na 、Al11.化合物[()()44222YX W TZ 6X Z ⋅]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基准物质,其中X 、Y 、Z 、T 分别位于三个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T 与Z 同主族;常温下2YZ 为气体,其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W 为常见的金属元素,在该化合物中W 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63d 。
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剂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C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衣服面料中的聚酯纤维、棉、麻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聚丙烯的链节:222CH CH CH ————B .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 .用石墨电极电解2CuCl 溶液:222Cl +2HH +Cl -+↑↑电解D .()232CH CH CH CH COOH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3-甲基丁酸 3.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 .+K 与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结构(),这体现出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C .缺角的NaCl 晶体在饱和NaCl 溶液中变为完美立方体块,体现晶体的自范性D .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一种晶体,其六角形形状与氢键的方向性有关 4.化学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选项中生产活动和化学原理关联正确的是 A .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 以除去废水中的2Cu +,是由于FeS 具有还原性 B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是由于纤维素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C .飞船返回舱使用耐高温的结构材料氮化硅,因为34Si N 是由共价键构成的分子晶体D .用醋酸能除去水垢中的3CaCO ,因为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5.在生产生活中,金属腐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易发生析氢腐蚀 B .在船舶外壳安装锌块,利用了牺牲阳极法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3e -=Fe 3+D .将钢铁闸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防腐措施属于外加电流法6.碳酸二甲酯DMC(33CH OCOOCH )是一种低毒、性能优良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科学家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1月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17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劳动场景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84”消毒液消毒B.海水晒盐C.雕刻雕像D.用熟石灰为墙体刮白2.欲确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下列试剂或仪器通常不会被使用的是( )A.溶液B.稀硝酸C.胶头滴管D.球形冷凝管3.氢氧化钠广泛用于制肥皂、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化合物,属于一元碱B.俗称苛性钠、烧碱、纯碱C.在空气中易变质D.可由碳酸钠和石灰乳反应制得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关于73g 氯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体积为44.8LB.含有原子的数目为2C.含有电子的数目为36D.溶于1L 水中可配成2的盐酸5.有多种途径,使用下列试剂能达到该目的的是( )A.溶液,NaOH 溶液B.KOH溶液Cl -3AgNO A N AN AN 1mol L -⋅()2Cu Cu OH →4FeSOC.HCl 溶液,溶液D.,澄清石灰水6.下列关于0.5L 1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原子的数目约为个B.溶质的摩尔质量为213gC.D.取上述溶液0.1L ,可得到0.2的溶液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023届广东省高三四校联考化学说明:本试卷有4道大题16道小题,共10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要求把选项填黑填满,主观题用0.5黑色签字笔答题,主观题要答写在对应题框内,不在框内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几种物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B C D唐兽首玛瑙杯新疆棉制品衬衫冰糖“飞扬”火炬中的树脂材料2.下列化学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A.用小刀切开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B.推进盛有NO2的密闭针筒的活塞,气体颜色变深C.将酸性KMnO4溶液滴入H2C2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FeS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3.下列符号表征或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B.Fe Co Ni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C.BH4-CH4NH4+ 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D.金刚石的晶胞:4.下列操作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配制100mL0.1mol/L NaOH 溶液 B .振荡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C .除去CO 2中混有的HCl 气体 D .熔融Na 2CO 3固体5.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能准确解释事实的是A .自然界的高能固氮:N 2+3H 22NH 3B .白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2H + +CaCO 3=Ca 2+ +CO 2↑+H 2OC .苯酚钠溶液通入CO 2后变浑浊:D .呼吸面具中用Na 2O 2吸收CO 2并供氧: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6.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室进行操作①时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盐酸B .NaHCO 3作为钠盐常温下溶解度大于NH 4HCO 3C .步骤②在坩埚中灼烧MgCl 2·6H 2O 晶体获得无水MgCl 2D .步骤③④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富集溴7.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B .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C .具有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D .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32sp sp 、8.我国科学家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获得超硬新材料-β氮化碳薄膜,结构如图。
2025届广东省联考联盟化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H2=CHCOOH、CH3COOCH=CH2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B.C6H n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则n可能等于2C.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种类相同D.与都是酚且互为同系物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④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Al与盐酸反应B.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C.乙醇燃烧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反应4、一定质量的某铁的氧化物Fe x O y,与足量的4 mol·L-1硝酸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硝酸溶液700 mL,生成2.24 L NO(标准状况)。
则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 B.Fe2O3C.Fe3O4D.Fe4O55、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B.因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第一电离能大C.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s区6、下列实验中,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的是( )A.苯酚的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苯酚钠B.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粉红色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D.浑浊的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7、工程塑料PBT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PBT是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B.PBT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C.PBT的单体中有芳香烃D.PBT的单体均能与Na、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9、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①刚玉(Al2O3)和TNT ②石墨和生铁③BF3和SF6④金刚砂和BN ⑤AlCl3和NH4H ⑥CS2和HCHOA.①②③B.③④⑥C.④⑤⑥D.①③⑤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C.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1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S2->Cl->Ca2+B.电负性:C>N>OC.热稳定性:HF>H2O>H2S D.酸性:HCl<HBr<HI12、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与金属K形成碳球盐K3C60,K3C60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也可以与H2反应生成C60H36,在80℃~215℃时,C60H36便释放出氢气,可作储氢材料。
广东省化学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法新社2006年4月4日报道,天文学家在太空中发现一个长4630亿千米的甲醇气团,这一天文发现为揭示“原始气体如何形成巨大恒星”提供了有力依据。
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醇能使蛋白质变性B.甲醇能发生消去反应C.甲醇不能被催化氧化D.甲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剧烈2.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等质量的同种煤粉和煤块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前者大于后者C.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时,周边的人应该朝顺风方向逃逸或向避风的沟塘低洼处转移D.火箭发动机有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混合后充分燃烧,可生成CO2、N2和H2O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4.已知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
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Li2SO4难溶于水B.L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C.LiOH易溶于水D.LiOH与Li2CO3受热都很难分解5.向某二价金属M的M(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生成了MCO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气体,如果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了质量,你认为还必需提供下列哪项数据A.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与M 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CO3的质量D.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再补充数据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2Cu + O22CuO可推出Cu + S CuSB.相同温度下,CaCO3的溶解度比Ca(HCO3)2的溶解度小,则Na2CO3的溶解度也小于NaHCO3的溶解度C.Mg能在CO2中燃烧,所以Na也能在CO2中燃烧D.C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故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7.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在AlCl3溶液中:Na+、CO32-、SO42-、NO3-B.pH=0的溶液中:Fe3+、Mg2+、Cl-、SO42-C.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的溶液中:Na+、H+、Cl-、NO3-D.水电离出的[H+]=1×10-10 mol/L溶液中:K+、HCO3-、Cl-、S2-8.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多余氯气逸出B.苯(苯酚):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C.CO2(SO2):通入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D.Mg(OH)2[Ca(OH)2]:放入水中调成浆状,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碘在碘化钾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3-B.氯化铁溶液遇KSCN溶液显红色,原因是生成Fe(SCN)3沉淀C.氢氟酸需保存在塑料瓶中,原因是氢氟酸具有强酸性而腐蚀玻璃D.氯化银难溶于水而溶于氨水,原因是生成Ag(NH3)2Cl溶液10.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2007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最常用避孕环是含金属铜的。
金属铜的避孕机理之一是:铜与人体分泌物中的盐酸以及子宫内的空气反应:Cu+HCl+O2=CuCl+HO2,HO2(超氧酸)不仅是一种弱酸而且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
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是HO2B.HO2在碱中能稳定存在C.氧化剂是O2D.1 mol Cu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12.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B.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 NH3C.CO2可被循环使用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13.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B.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C.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2Cl--2e-Cl2↑ ②中负极2H++2e-H2↑14.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IV A族B.A、B两元素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BA2C.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能与碳反应D.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15.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 +CuSO4 (aq) =ZnSO4 (aq) +Cu(s) ;△H = —216kJ·mol-1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
则2E1>E2C.l0lkPa 时,2H2 (g)+ O2 (g) =2H2O(1);△H = —571. 6 kJ·mol-1 ,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H+(aq) +OH-(aq) =H2O(l) ;△H= —57.3 kJ·mol-1,含1molNaOH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kJ的热量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Mg2++2HCO3-+Ca2++2OH-=MgCO3↓ + CaCO3↓ + 2H2OB.电解饱和食盐水:C.过量的铁与浓硝酸反应:Fe+6H++3NO3-= Fe3+十3NO2↑+3H2O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足量Ba(OH)2溶液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NH3•H2O+2H2O17.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B.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 .该化合物在潮湿空气中不易变质D .该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也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18.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 .向沸腾的NaOH 稀溶液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B .测定工业烧碱的含量(含杂质碳酸钠)可称取一定量样品放人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稍过量氯化钡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C .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硝基苯D .除去氯化铁酸性溶液中的氯化亚铁: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19.在25 mL 0.1 mol/L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CH 3COOH 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A .在A 、B 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 +)>c(CH 3COO -)>c(OH -)>c(H +)B .在B 点,a>12.5,且有c(Na +)=c(CH 3COO -)=c(OH -)=c(H +)C .在C 点:c(CH 3COO -)>c(Na +)>c(H +)>c(OH -)D .在D 点:c(CH 3COO -)+c(CH 3COOH)=2c(Na +)20.已知25℃时,电离常数K a (HF)=3.6×10-4 mol·L -1,溶度积常数K SP (CaF 2)=1.46×10-10mol 3·L -3。
现向1L 0.2 mol·L -1HF 溶液中加入1L 0.2 mol·L -1CaCl 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5℃时,0.1 mol·L -1HF 溶液中pH =1 B .K SP (CaF 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 .该体系中K SP (CaF 2)=1()a K HF D .该体系中有CaF 2沉淀产生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21. (8分)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① ;② 。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 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才能使NO 2气体充满试管②。
(4)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人试管②应如何操作?22.(9分)小智同学有次实验时把SO2通入装有BaCl2溶液的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浑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