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药物临床的应用指导原则[1]
- 格式:doc
- 大小:661.00 KB
- 文档页数:18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我院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临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激素类药物使用原则(一)严格掌握激素类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二)激素类药物在非必要时,应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用药,不能将激素类药物当做“万能药”而随意使用。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用药途径。
(四)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药物费用支出。
二、激素类药物使用细则(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细则1、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者,原则上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有明确的指征,并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体化给药。
原则上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使用剂量不超过药典规定。
4、对已经明确诊断,确需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努力寻找最小维持剂量或采用间歇疗法,当病情稳定后应有计划地逐步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
5、在明确诊断,确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因细菌感染而需要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要配合使用敏感而足量的抗菌素。
(2)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3)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经常检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4)对长期用药者,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应定在早晨8时和下午4时,以尽可能符合皮质激素的生理分泌规律。
在撤药时,应采取逐级减量的方式,以使自身的皮质功能得以逐渐恢复。
(5)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防止多重感染的发生。
(6)为减少胃肠道的刺激,可在饭后服用,或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6、下列情况禁用糖皮质激素:(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2)当感染缺乏有效对病因治疗药物时,如水痘和霉菌感染等(3)病毒感染,如水痘、单纯疱瘆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4)消化性溃疡(5)新近做过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6)糖尿病(7)高血压病(8)妊娠初期和产褥期(9)癫痫、精神病的患者(二)性激素类药物使用细则1、性激素对其它器官的影响。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前言
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能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激素类药物的详细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激素类药物概述
2.1 激素的定义和分类
2.2 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2.3 激素类药物的常见剂型
2.4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概述
3.激素类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1 主要的激素类药物及其适应症
3.2 不同适应症下的激素类药物选择原则
3.3 激素类药物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4.激素类药物的用量和给药途径
4.1 用量的确定原则
4.2 不同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
4.3 特殊人群的用药调整
5.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5.1 常见的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5.2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5.3 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风险评估和处理
6.激素类药物的疗效评估和监测指标
6.1 疗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6.2 监测指标的选择和解读原则
6.3 特殊人群的疗效评估和监测
7.激素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7.1 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原理7.2 常见的激素类药物相互作用
7.3 相互作用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8.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小结
8.1 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原则总结
8.2 提示和注意事项
附件:激素类药物的详细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
- 法律名词1:注释1
- 法律名词2:注释2
- 法律名词3:注释3。
202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全版)2012年以宁光为组长的专家组发布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公布极大规范了临床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认识,结合最新临床进展,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的专家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增加了新型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和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对该版指导原则,将进一步发布详细解读,为临床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应用简介天然和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也称为类固醇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这类药物大多以药理剂量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治疗。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血清中大部分皮质醇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orticosteroid-bindingg1obu1in,CBG)和白蛋白结合。
体内的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同工酶将无活性的皮质素转化为皮质醇,2型同工酶将皮质醇转化为皮质素。
合成类糖皮质激素经氟化、甲基化或甲基嗯嘤琳化后可避免被2型同工酶氧化灭活。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提高或降低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反应。
(二)治疗疗程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药物代谢动力学、治疗疗程和剂量、给药方式和1d内的给药时机、以及代谢个体差异均会影响治疗疗效,并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治疗疗程根据用药时间大致可分为冲击治疗,短程、中程和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1.治疗疗程:(1)冲击治疗:大部分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如重度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等,使用一般≤5d0激素使用期间必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
冲击治疗因疗程短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应用。
(2)短程治疗:适用于应激性治疗,或感染及变态反应类疾病所致的机体严重器质性损伤,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6•【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一、管理二、落实与督查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一、适用范围二、不良反应三、注意事项(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三)其他注意事项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三)肾上腺皮质危象(四)Graves眼病(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呼吸系统疾病(一)哮喘(成人)(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四)结节病(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六)变应性鼻炎(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三、风湿免疫性疾病(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二)自身免疫性肝炎(三)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四、血液系统疾病(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淋巴瘤(五)多发性骨髓瘤(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七)移植物抗宿主病五、肾脏疾病(一)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二)间质性肾炎六、感染性疾病(一)结核病(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四)手足口病(五)肺孢子菌肺炎七、消化系统疾病(一)炎症性肠病(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三)重症急性胰腺炎八、神经系统疾病(一)多发性硬化(二)重症肌无力(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九、眼科疾病(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沙眼急性期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变应性结膜炎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病毒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溃疡干眼(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浅层巩膜炎巩膜炎(三)葡萄膜炎(四)视网膜疾病白塞综合征Vogt-小柳原田病视网膜血管炎(五)视神经炎(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七)眼科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扣带术后玻璃体手术后十、皮肤疾病(一)天疱疮(二)大疱性类天疱疮(三)药物性皮炎(四)红皮病(五)湿疹与皮炎(六)银屑病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一)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三)急性脑水肿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十三、骨科疾病(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二)急性脊髓损伤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orticosteroid)是一类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称为“激素的五指”。
它们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炎症性、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
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副作用,正确的应用原则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适应症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但需权衡其益处与副作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及某些癌症的化疗过程中。
二、使用剂型和途径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选用剂型和途径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和激素的特点加以考虑。
例如,表皮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局部治疗的最常见剂型,常见的有药膏、乳液、喷雾和凝胶等。
三、剂量调整原则合理的剂量调整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剂量一般以最小有效剂量为原则,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决定了每个患者所需剂量的不同。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进行剂量调整,既要控制疾病进展,又要尽量减少副作用。
四、疗程和停药原则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应尽量短,避免长期使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疾病的活动性和控制情况来评估疗程。
对于急性疾病,通常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最终停药。
五、副作用及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皮质抑制、易感染、骨质疏松、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医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并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应用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
孕妇要权衡母婴的风险与利益,避免过度使用。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特别斟酌。
七、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可能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10)(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0)(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10)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1)(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2)一、管理 (12)二、落实与督查 (12)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4)一、适用范围 (14)二、不良反应 (16)三、注意事项 (17)(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三)其他注意事项 (18)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8)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3)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3)(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3)(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5)(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8)(四)Graves眼病 (30)(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二、呼吸系统疾病 (33)(一)哮喘(成人) (33)(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34)(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7)(四)结节病 (38)(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9)(六)变应性鼻炎 (41)(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2)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43)(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43)系统性红斑狼疮 (43)系统性硬化症 (44)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46)类风湿关节炎 (47)系统性血管炎 (48)(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50)(三)脊柱关节病 (51)强直性脊柱炎 (51)反应性关节炎 (53)银屑病关节炎 (54)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55)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56)四、血液系统疾病 (57)(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7)(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8)(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9)(四)淋巴瘤 (60)(五)多发性骨髓瘤 (61)(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62)(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63)五、肾脏疾病 (64)(一)肾小球疾病 (64)肾病综合征 (64)新月体肾炎 (67)狼疮性肾炎 (68)(二)间质性肾炎 (69)六、感染性疾病 (70)(一)结核病 (71)(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73)(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75)(四)手足口病 (76)(五)肺孢子菌肺炎 (77)七、消化系统疾病 (77)(一)炎症性肠病 (77)(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78)(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80)八、神经系统疾病 (81)(一)多发性硬化 (81)(二)重症肌无力 (82)(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83)九、眼科疾病 (85)(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85)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85)沙眼急性期 (86)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87)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88)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88)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89)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90)细菌性角膜溃疡 (90)真菌性角膜溃疡 (91)角膜病毒感染 (92)棘阿米巴角膜炎 (92)蚕食性角膜溃疡 (93)干眼 (94)(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94)浅层巩膜炎 (94)巩膜炎 (95)(三)葡萄膜炎 (96)(四)视网膜疾病 (98)白塞综合征 (98)Vogt-小柳原田病 (99)视网膜血管炎 (101)(五)视神经炎 (102)(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103)(七)眼科手术后 (104)角膜移植术后 (104)青光眼术后 (105)白内障术后 (106)视网膜扣带术后 (107)玻璃体手术后 (107)十、皮肤疾病 (108)(一)天疱疮 (108)(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109)(三)药物性皮炎 (111)(四)红皮病 (112)(五)湿疹与皮炎 (113)(六)银屑病 (114)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115)(一)休克 (115)感染性休克 (115)过敏性休克 (117)创伤性休克 (117)(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118)(三)急性脑水肿 (119)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120)(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121)(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123)十三、骨科疾病 (124)(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24)(二)急性脊髓损伤 (126)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10(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10(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10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11(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1(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1(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1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12一、管理12二、落实与督查12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14一、适用范围14二、不良反应16三、注意事项17(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17(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17(三)其他注意事项18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18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22一、内分泌系统疾病22(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2(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4(三)肾上腺皮质危象27(四)Graves眼病28(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0 二、呼吸系统疾病31(一)哮喘(成人)31(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3(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36(四)结节病37(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六)变应性鼻炎39(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41三、风湿免疫性疾病41(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41系统性红斑狼疮41系统性硬化症4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4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4类风湿关节炎46系统性血管炎47(二)自身免疫性肝炎49(三)脊柱关节病50强直性脊柱炎50反应性关节炎51银屑病关节炎53未分化脊柱关节病5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55四、血液系统疾病5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7(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7(四)淋巴瘤58(五)多发性骨髓瘤59(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60 (七)移植物抗宿主病61五、肾脏疾病62(一)肾小球疾病62肾病综合征62新月体肾炎66狼疮性肾炎66(二)间质性肾炎68六、感染性疾病69(一)结核病69(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72(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73 (四)手足口病74(五)肺孢子菌肺炎75七、消化系统疾病76(一)炎症性肠病7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7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78八、神经系统疾病79(一)多发性硬化79(二)重症肌无力81(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82 九、眼科疾病84(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84急性细菌性结膜炎84沙眼急性期85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86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86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87急性变应性结膜炎88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88细菌性角膜溃疡89真菌性角膜溃疡90角膜病毒感染90棘阿米巴角膜炎91蚕食性角膜溃疡92干眼93(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93浅层巩膜炎93巩膜炎94(三)葡萄膜炎95(四)视网膜疾病97白塞综合征97Vogt-小柳原田病 98视网膜血管炎99(五)视神经炎101(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01(七)眼科手术后102角膜移植术后102青光眼术后104白内障术后105视网膜扣带术后106玻璃体手术后106十、皮肤疾病107(一)天疱疮107(二)大疱性类天疱疮108(三)药物性皮炎109(四)红皮病111(五)湿疹与皮炎111(六)银屑病112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114(一)休克114感染性休克114过敏性休克115创伤性休克116(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117(三)急性脑水肿118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19(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119(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122十三、骨科疾病12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123(二)急性脊髓损伤12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肾上腺皮质激素【概述】一、来源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肾上腺皮质组织从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由于各带所表达的酶系不同,故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也不同: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和网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上述激素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
肾上腺皮质细胞主要利用血循环中的胆固醇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
此类激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
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是21个碳原子的甾体,而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
通常所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二、生理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浓度不同而异。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是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升高血糖:①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②增加肝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葡萄糖产生增多,一方面诱导糖异生的酶系,同时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酵解,提供糖异生所需底物;③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④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
因此,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可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而缺乏时则可发生低血糖。
(2)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负氮平衡。
长期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严重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延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3)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或通过增强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脂肪分解作用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同时因其升高血糖的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使体内总的脂肪量增多。
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可改变体脂的分布,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最金版)2012年以宁光为组长的专家组发布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公布极大规范了临床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认识,结合最新临床进展,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的专家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增加了新型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和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伍床应用等内窑。
对该版指导原则,将进一步发布详细解读,为临床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伍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应用简介天然和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也称为类固醇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这类药物大多以药理剂量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治疗。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血清中大部分皮质醇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ortico steroid-bindin g globulin, CBG)和自蛋白结合。
体内的11�-是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同工酶将无活性的皮质素转化为皮质醇,2型同工酶将皮质醇转化为皮质素。
合成类糖皮质激素经氟化、甲基化或甲基曙瞠阱化后可避免被2型同工酶氧化灭j舌。
糖皮质激素受体墓因多态性可提高或降低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反应。
(二)治疗疗程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药物代谢动力学、治疗疗程和剂量、给药方式和1d内的给药时机、以及代谢个体差异均会影响治疗疗效,并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治疗疗程根据用药时间大致可分为冲击治疗,短程、中程和长程治疗,以及苔代治疗。
1 .治疗疗程:1)冲击治疗:大部分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如重度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等,使用一般到d。
激素使用期间必须配合真他高效治疗措施。
冲击治疗因疗程短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应用。
(2)短程治疗:适用于应激性治疗,或感染及变态、反应类疾病所致的机体严重器质性损伤,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檀急性排斥反应等。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肾上腺皮质激素【概述】一、来源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肾上腺皮质组织从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由于各带所表达的酶系不同,故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也不同: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和网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上述激素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细胞主要利用血循环中的胆固醇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
此类激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
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是21个碳原子的甾体,而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
通常所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二、生理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浓度不同而异。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是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升高血糖:①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②增加肝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葡萄糖产生增多,一方面诱导糖异生的酶系,同时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酵解,提供糖异生所需底物;③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④减慢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
因此,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可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而缺乏时则可发生低血糖。
(2)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负氮平衡。
长期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严重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延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3)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或通过增强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脂肪分解作用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同时因其升高血糖的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使体内总的脂肪量增多。
超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可改变体脂的分布,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4)水和电解质代谢:生理浓度的皮质醇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钠的再吸收和钾、钙、磷排泌,起到保钠排钾作用,但此为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皮质醇过多时可使11b-羟类固醇脱氢酶的结合能力达到饱和而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促进肾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导致水、钠潴留和钾丢失。
糖皮质激素引起钾丢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强,钾从细胞内释出。
2.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主要包括醛固酮、皮质酮及去氧皮质酮等,其中醛固酮是最主要的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潴钠、排钾,调节水盐代谢、血容量和血压。
氟氢可的松为氢化可的松的氟化衍生物,其影响糖代谢及抗炎的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强10~15倍,而潴钠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100倍以上。
三、药理作用1.糖皮质激素:(1)抗炎: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对抗物理、化学、生理、免疫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炎性反应。
但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并可致感染扩散加重。
(2)抑制免疫: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如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破坏淋巴细胞,使血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抑制细胞免疫,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能抑制由B淋巴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干扰体液免疫,但在人体尚未得到证实。
(3)抗休克: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4)其他:在血液与造血系统方面,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可促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减少淋巴细胞及嗜酸细胞。
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表现;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可使儿童产生惊厥。
在消化系统方面,糖皮质激素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增加食欲、促进消化,但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消化系统溃疡。
2.盐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肾脏的潴钠排钾作用。
大剂量盐皮质激素可导致血钾降低,出现低钾血症;可致钠潴留而使血压升高;增加H+、NH4+及Mg2+、Ca2+的排泄,造成代谢性碱中毒。
四、分类1.按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三类。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影响糖代谢的作用强,而对钠、钾的作用相对较弱。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代表为皮质醇,又称可的索或氢化可的松,健康成人每天的皮质醇分泌量为15~25 mg,其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
(2)盐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的代表为醛固酮,健康成人每天的醛固酮分泌量为200 mg左右;盐皮质激素还包括去氧皮质酮和皮质酮等。
此类激素在体内有很强的保钠排钾作用。
(3)性激素:主要为生物活性较弱的雄激素,如去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也分泌少量的睾酮2.按合成来源:可分为体内自身合成与体外人工合成两类。
(1)体内自身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上述所有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
(2)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氟泼尼松龙、曲安西龙、甲氟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对氟米松、氟皮质醇、甲基皮质醇、甲氟皮质醇等。
3.按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另外,还有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见表1。
【适应证】一、糖皮质激素1.肾上腺皮质危象的治疗:最初24小时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磷酸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 mg/6 h,如果病情改善,可减至50 mg/6 h。
在4~5天内,如呕吐停止并可进食,则改为口服维持量。
但若并发症持续存在,则保持初始剂量或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至800 mg/24 h。
2.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为模拟生理昼夜分泌规律,宜将全日用量的2/3于清晨服,1/3于16:00(下午4时)服。
成人每日的起始剂量为氢化可的松20~30 mg或可的松25.0~37.5 mg,后视病情酌情增减剂量(应激时剂量应增加)。
血压偏低者,可以加用氟氢可的松口服,0.05~0.20 mg/24 h。
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抑制治疗:此种治疗既可以补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又可抑制ACTH的过量分泌,从而抑制肾上腺皮质增生,减少雄激素或其他中间代谢产物(如孕酮、17α-羟孕酮)的分泌。
儿童患者一般选用氢化可的松10~20mg,晚上睡前服用。
氢化可的松的半衰期较短,对儿童身高增长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成年患者可选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泼尼松每天5~10 mg,睡前服用;或地塞米松0.75~1.50 mg,睡前服用。
上述剂量也可分为早上1/3,晚上2/3服用。
服药后,需要根据ACTH、雄激素、17α-羟孕酮等水平和临床表现调整药物剂量。
4.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型肺炎、急性重型肝炎等,在有效抗生素治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但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加用糖皮质激素后可缓解症状,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7.异体器官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后所致的免疫排异反应。
8.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可通过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而缓解症状。
9.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
10.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
11.甲状腺危象:危象期间,如无严重感染等禁忌证,可在短期内应用糖皮质激素。
严重的Graves眼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突眼和眼结合膜及球后组织充血水肿。
12.其他:如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疱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盐皮质激素1.在重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须加用盐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一起替代治疗。
常用氟氢可的松,0.05~0.20 mg/24 h口服。
2.可用于低肾素低醛固酮综合征和自主神经病变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三、诊断用药1.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用于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用于库欣综合征的筛查;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库欣综合征的定性诊断,即与肥胖症进行鉴别诊断;大剂量(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库欣综合征的分型诊断,即鉴别库欣综合征是ACTH依赖性的(主要包括垂体来源和异位ACTH综合征)还是ACTH非依赖性的(肾上腺病变所致)。
2.地塞米松-醛固酮抑制试验:用于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其他类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
【应用原则】应根据疾病的类型、患者病情、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确定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制剂剂型、给药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疗程。
【使用方法】一、常用药物1.糖皮质激素(1)氢化可的松:为一种抗炎作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为可的松的1.25倍,具有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此外,具有一定程度的盐皮质激素活性,有潴水、潴钠及排钾作用。
其乙醇溶液注射剂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每支135 mg,相当于氢化可的松100 mg)可用于静脉滴注;其口服片剂可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的治疗。
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剂可用于各种炎性反应,如脑膜炎、胸膜炎、关节炎、腱鞘炎以及肌腱劳损等的治疗(腔内或鞘内注射)。
外用软膏剂可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的治疗。
滴眼剂可用于角膜炎、结膜炎等的治疗。
本品不宜长期和大量使用,否则可引起肥胖、高血压、水肿、高血糖、骨质疏松、伤口迁延不愈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
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生素合用。
库欣综合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精神病、癫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手术后患者不宜使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尽可能不用。
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患者或孕妇禁用。
(2)泼尼松:是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与有效的大剂量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及缓解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