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1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资料
药品不良反应(ADR)培训资料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的身体或心理反应。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是医务人员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资料:
1.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包括预测性反应、已知反应和未知反应等。
- 介绍药物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
2. 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 探讨可能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些风险因素,例如患者个体差异、药物特性、用药方式、剂量等。
- 强调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的风险。
3. 药物监测和报告:
- 讲解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包括观察药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记录相关信息和报告给有关机构。
- 强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以便改善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
- 探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策略,包括合理用药、严格控制
药物剂量和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 介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如药物停止、对症治疗和药物调整等。
5. 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和宣传:
- 强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宣传。
- 提供相关的宣传资料和资源,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了解、识别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以上是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资料的一些内容,最终的培训计划可以根据目标群体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从业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次培训课程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及时发现和记录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 提高药物监测水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药物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药物研发和改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够为药物研发和改进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改进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流程1.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国际规范,不良反应被定义为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和预测性进行分类。
-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和检查结果等,结合药物说明书和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 不良反应的报告渠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疗机构、药店、药物生产企业、患者和监管部门等多个渠道进行报告。
医务人员应及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部门。
-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信息收集: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包括发生时间、症状描述、用药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分析- 不良反应的评估方法:医务人员可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不良反应评估方法,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级,以确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与药物的关联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培训主要内容•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理解要点(1)药品质量合格(2)用药方法剂量正确(3)与用药目的无关(4)对人造成不良结果。
•发生ADR的药品就是劣药、假药。
•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不包括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特异质反应:由于先天遗传导致的对某些药物异常的敏感,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
大多是机体缺乏某种酶引起,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常用的分型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分为A、B、C三型。
•A型:•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理解要点: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同一药品(三同),多人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品种中以抗生素、神经系统用药及抗肿瘤药物为主,这可能与我院使用上述三类药物较多有关。
•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为主要累积系统-器官,这可能由于皮肤损害易于观察,消化系统表现比较明显,易于诊断。
•查看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否输入、药品批准注册文号是否正确(注意药品的批号和注册文号的区别)、药品的剂型与用法是否一致(通常是填写错误),药品的用量是否与说明书一致?(需要进一步核实,因为临床上确实存在超剂量用药的情况)•如为过敏型皮疹,要填写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药品安全性监测百万公众培训工程(教案)课程名称D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医疗机构(D 部分)药品安全性监测培训资料(讲者用)培训题目: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对象: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
培训学时:培训学时:22个学时个学时(90(90分钟分钟))培训方式:集中授课培训内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及现状1.1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1.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1.2.1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药品不良事件1.2.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1.2.3病例报告数量增长情况1.2.4信息反馈2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理论2.1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2.1.1药品不良反应定义2.1.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2.1.3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1.4其他定义(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2)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3)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4)药品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2.2药品不良事件的可能原因2.2.1药品因素2.2.2机体因素2.2.3给药方法2.2.4其他因素3医院的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3.1医院开展ADR监测的必要性3.1.1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3.1.2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3.1.3法律法规的要求3.1.4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3.1.5医院开展ADR监测的优势3.2医院ADR监测工作模式探讨3.2.1监测网络人员构成3.2.2院内ADR报告流程3.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3.1报告的原则3.3.2报告的程序、时限3.3.3如何正确填写报告3.3.4如何进行关联性评价3.4需重点关注的品种4小结-号召医疗机构(D部分)药品安全性监测培训资料(讲者用)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及现状(15min)1.1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国外药品不良反应危害事件讲解说明:通过详细讲解反应停、磺胺酏剂等国外药害事件的案例,引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