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四章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参照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138.87 KB
- 文档页数:37
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力学原理1基本概念目录| Contents2力学条件03案例分析什么是人体平衡?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力系的简化: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用一个合力和相应的力矩来表示的过程。
1(1)力与力系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离不开物体。
表现:人体运动中的力主要是人体与地面、器械、流体的相互作用。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位:牛顿N(2)约束与约束反力约束——是指阻止物体自由移动的限制。
约束反力——是指约束反作用于物体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加在约束上的力,方向相反。
(3)主动力与被动力主动力是指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的力。
被动力是指约束对于物体的约束反力。
(4)力矩定义:量度力对物体作用时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大小:力与力臂的乘积。
方向:力矩的方向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判定,即右手握拳,四指由r 的方向转向F 的方向,外展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力矩的方向。
通常规定产生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转动趋势)的力矩为正值,而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转动趋势)的力矩为负值。
(5)力偶矩力偶是指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力偶的作用是产生力偶矩,即力偶产生的力矩。
M = F d其中F 为力偶中的一个力,d 为力偶中两平行力之间的距离。
(6)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其对物体的效应。
(沿着力的作用线等额传递。
)条件:力的作用线、等额传递(7)力的平移定理力的平移定理:力可平行于自身移动到任一点,但需增加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力矩。
大小:力偶矩M=Fd方向: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特点: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位置无关,这一点与力矩是不同的。
条件:力与作用线不在一条线上,增加力偶矩。
当物体保持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切外力相互平衡,也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
∑F外=0(1)=0(2)∑M(1)表示物体不产生平动的力学条件。
(2)表示物体不产生转动的力学条件。
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人体平衡控制1影响因素目录| Contents2人体姿势控制03平衡能力评估人体平衡的稳定性是人体处于有限平衡状态时,抵抗各种破坏的作用而保持平衡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人体所受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也为0时,可以获得平衡,但维持平衡就要考虑平衡的稳定性。
影响因素1(1)影响人体平衡的力学因素支撑面:各支撑部位的表面及它们所包围的面积。
重心高度: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稳定角:重力作用线和重心至支撑面相应边界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平衡角:某方向上的稳定角之和。
体重:体重大,稳定性好。
稳定角与平衡角稳定系数:K=稳定力矩/倾倒力矩,其大小可反映抵抗各种外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能力。
K﹥1平衡不破坏,K﹤1平衡破坏,K=1处于临界状态(2)影响人体平衡的生物学因素年龄、性别、神经控制能力、肌肉力量、身体状态(特殊疾患)、药物使用、运动疲劳等。
.人体不能绝对静止.人体有效支撑面小于支撑面.人体姿势的改变可以调节平衡.人体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体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1)姿势控制的定义:是指人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实现自身稳定性和方向性的目的。
稳定性:是控制身体重心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
方向性:是指保持身体各阶段间活动身体与任务环境间适当关系的能力。
COM身体质心:整个身体质量的中心点。
COG身体重心:各环节所受重力的集中点。
(2)人体直立姿势的控制:踝调节、髋调节、跨步调节。
(3)人体姿势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受器定位人体的空间信息、本体感觉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小脑、脊髓调控调控动作、控制人体姿势运动系统肌肉、骨骼、关节(1)静态平衡能力评估闭眼单脚站立测试踏木测试平衡功能检测(2)动态平衡能力评估功能性前伸试验平衡木测试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动态平衡仪(3)功能性平衡能力评估(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量表谢谢欣赏。
人体工程学中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人体工程学是一种与人类系统工程相关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目标是设计和评估各种技术、设备和工作场所,以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生物力学模型分析是人体工程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在人体工程学中的应用。
一、生物力学模型生物力学模型是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的数学化表达。
它能够模拟人体的运动过程和生理反应,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预测不同工作条件下人体的反应和表现。
生物力学模型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模型两种。
静态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人体的姿势和姿态,包括人体的关节角度、肌肉张力和气压分布等。
静态模型通常采用静态力学原理,如静力平衡原理和支点原理等,来分析人体的负载分布和压力分布。
静态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人体工程设计中的姿势设定和座椅设计等。
动态模型用来分析人体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运动表现,包括步态分析、力学分析和生理反应分析等。
动态模型通常采用动力学原理和控制理论,如牛顿第二定律和PID控制器等,来分析人体的运动过程。
动态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用来指导人体工程设计中的员工培训和劳动力配备等。
二、生物力学模型在人体工程学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模型在人体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劳动工程学生物力学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工作条件下员工的身体负荷和心理压力。
例如,在组装线工作的员工可能需要长时间保持躯体处于弯曲或扭曲状态,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关节受损。
生物力学模型可以分析这些不健康的动作,并提出改善方案,如调整工作台面的高度或角度,或增加工作间隔时间。
2. 座椅工程学生物力学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不同设计参数对座椅舒适性和人体姿态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汽车座椅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座垫高度、靠背角度和支撑方式等参数。
生物力学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参数对人体的负荷分布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并提供优化方案。
3. 运动研究生物力学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一、人体平衡动作的力学原理(一)基本概念1、力与力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人体运动中的力主要是人体与地面、器械、流体的相互作用。
力系是反映作用与物体上的一组力。
在实际运动中作用于人体的力是非孤立的力,而是有2个以上的力组成的力系。
在力系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下不发生改变。
2、约束、约束反力、主动力约束是指阻止物体自由移动的限制。
约束反力是指约束作用于物体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加在约束上的力,方向与之相反。
主动力指与约束反力性质相反的力。
它与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
3、力的可传性原理4、力的平移定理(1)力矩、力偶矩(2)力的平移定理:力可平行于自身移动到任一点,但需要增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力矩。
二、人体整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条件和特点(一)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F=0 ∑M0(F)=0(二)人体平衡的类型1、人体重心的概念人体全部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人体重心或人体总重心。
2、人体平衡的分类(1)根据支点相对重心位置分类上支撑平衡:支撑点在人体重心上方的平衡,如各种悬垂动作。
下支撑平衡:支撑点在人体重心下方的平衡,如手倒立混合支撑平衡:即非完全的上支撑,又非完全的下支撑(2)根据平衡的稳度分类稳定平衡:人体的位置不论有多大偏离,都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有限稳定平衡:人体位置的偏离在一定范围内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不稳定平衡:人体位置稍有偏离就会倾倒。
随遇平衡:人体位置不论怎样改变,都能保持平衡。
3、人体平衡的稳定性(1)支撑面:物体的支撑面越大,其稳定性越好(2)重心高度: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综合上面两个因素,可以用稳定角的概念来表示支撑面和重心高度对人体的影响。
稳定角越大,稳定性越好;稳定角越小,稳定性越差;稳定角为零,人体处于临界状态(3)体重稳定力矩(重力矩)与翻倒力矩(外力矩)之比称为稳度系数。
人体重力矩越大,稳度系数越大,破坏平衡所需的外界翻倒力矩就越大,即人体平衡稳定性越好。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力学是研究机械原理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的学科,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可以深入研究人体运动的机制和效果。
在本文中,将通过对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来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运动学分析1.1 关节运动轨迹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关节运动轨迹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肢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例如,当手臂做抛物线运动时,肩关节和手肘关节的轨迹会呈现出相应的曲线形状。
1.2 运动节律人体运动的节律性是运动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运动的节律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运动的协调性和优化效果。
例如,跑步时的双腿和手臂的协调运动,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
1.3 力的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力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受力的来源和作用点,从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运动方式。
例如,踢足球时,腿部肌肉施加的力对足球的加速和运动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二、动力学分析2.1 力的产生和传递力在人体运动中的传递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肌肉的收缩张力,通过骨骼和关节传递给外界。
外力包括重力和外界物体施加的力,通过身体的支撑面传递给骨骼系统。
通过对力的产生和传递的动力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
2.2 动力学参数的测量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力、力矩、加速度和速度等。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人体在不同动作中受到的力量和力矩大小,从而评估和改善运动的效果。
2.3 运动的稳定性人体运动的稳定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调节和控制机制,并通过调整姿势和运动方式来提高运动的稳定性。
三、应用生物力学分析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3.1 运动损伤预防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了解运动的力学特性和受力情况,有效地识别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风险。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通过分析运动员跳跃动作的力学参数,可以判断其受伤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