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43
纺织行业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方案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3)1.1 清洁生产定义 (3)1.2 清洁生产意义 (3)1.2.1 环境保护 (3)1.2.2 资源节约 (3)1.2.3 经济效益 (3)1.2.4 人类健康 (3)1.3 清洁生产发展趋势 (3)1.3.1 技术创新 (3)1.3.2 政策引导 (3)1.3.3 市场驱动 (4)1.3.4 国际合作 (4)第二章纺织印染行业现状分析 (4)2.1 行业发展概况 (4)2.2 行业污染问题 (4)2.3 清洁生产实施现状 (4)第三章清洁生产技术路线 (5)3.1 前处理工艺 (5)3.2 印染工艺 (5)3.3 后处理工艺 (6)第四章原料及化学品管理 (6)4.1 原料选择 (6)4.1.1 原料筛选原则 (6)4.1.2 优先选用环保原料 (6)4.1.3 原料供应商管理 (6)4.2 化学品管理 (6)4.2.1 化学品选用原则 (6)4.2.2 优先选用环保型化学品 (6)4.2.3 化学品使用管理 (7)4.2.4 化学品回收与处理 (7)4.3 替代品研发 (7)4.3.1 替代品研发目标 (7)4.3.2 替代品研发策略 (7)4.3.3 替代品推广与应用 (7)第五章生产设备与工艺改进 (7)5.1 设备优化 (7)5.1.1 设备选型 (7)5.1.2 设备维护与更新 (7)5.2 工艺改进 (8)5.2.1 优化生产工艺 (8)5.2.2 染化料替代 (8)5.3 自动化控制 (8)5.3.1 生产过程自动化 (8)5.3.2 废水处理自动化 (8)第六章能源与资源利用 (9)6.1 能源优化 (9)6.1.1 能源结构优化 (9)6.1.2 生产工艺优化 (9)6.1.3 设备管理与维护 (9)6.2 资源循环利用 (9)6.2.1 水资源循环利用 (9)6.2.2 原料循环利用 (9)6.2.3 废气治理与资源化 (10)6.3 废弃物处理 (10)6.3.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0)6.3.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0)6.3.3 气体废弃物处理 (10)第七章环境监测与治理 (10)7.1 监测体系 (10)7.1.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10)7.1.2 生产过程监测 (10)7.1.3 废水监测 (11)7.1.4 废气监测 (11)7.1.5 固体废物监测 (11)7.2 污染治理 (11)7.2.1 废水治理 (11)7.2.2 废气治理 (11)7.2.3 固体废物治理 (11)7.2.4 噪音治理 (11)7.3 环境管理体系 (11)7.3.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1)7.3.2 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11)7.3.3 环保设施运行管理 (12)第八章清洁生产实施策略 (12)8.1 政策法规 (12)8.2 技术推广 (12)8.3 产业链协作 (13)第九章清洁生产效果评估 (13)9.1 评估指标 (13)9.2 评估方法 (13)9.3 效果分析 (14)第十章清洁生产推广与应用 (14)10.1 产业政策 (14)10.2 企业实践 (15)10.3 产业发展趋势 (15)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1.1 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管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
纺织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方案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2)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 (2)1.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2)1.1.2 清洁生产的意义 (2)1.1.3 纺织行业现状 (3)1.1.4 清洁生产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3)第二章纺织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3)1.1.5 原料筛选的原则 (3)1.1.6 原料筛选的方法 (4)1.1.7 原料优化的措施 (4)1.1.8 原料清洁处理的意义 (4)1.1.9 原料清洁处理技术 (4)1.1.10 原料清洁处理技术的应用 (5)第三章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 (5)1.1.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5)1.1.12 清洁生产设备 (5)1.1.13 生产过程优化 (5)1.1.14 废物回收与利用 (5)1.1.15 原料选择与处理 (5)1.1.16 清洁生产设备 (6)1.1.17 生产过程优化 (6)1.1.18 废物回收与利用 (6)1.1.19 染料选择与处理 (6)1.1.20 清洁生产设备 (6)1.1.21 生产过程优化 (6)1.1.22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 (6)1.1.23 废气处理 (6)第四章节能减排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6)1.1.24 概述 (6)1.1.25 节能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7)1.1.26 概述 (7)1.1.27 减排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7)第五章清洁生产设备与管理 (8)1.1.28 设备选择 (8)1.1.29 设备维护 (8)1.1.30 清洁生产管理的实施 (8)1.1.31 清洁生产管理的优化 (8)第六章纺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9)1.1.32 纺织废物的分类 (9)1.1.33 纺织废物的特点 (9)1.1.34 物理法 (9)1.1.35 化学法 (10)1.1.36 生物法 (10)1.1.37 其他技术 (10)第七章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法规 (10)1.1.38 法规概述 (10)1.1.39 清洁生产相关法规 (10)1.1.40 清洁生产相关政策 (11)1.1.41 环境保护法规概述 (11)1.1.42 环境保护法规在纺织行业的实施 (11)1.1.43 环境保护法规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11)第八章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2)1.1.44 政策引导 (12)1.1.45 技术培训与交流 (12)1.1.46 示范项目推广 (12)1.1.47 产业链协同 (12)1.1.48 宣传与舆论引导 (12)第九章纺织行业清洁生产的效益评估 (13)1.1.49 生产成本降低 (13)1.1.50 产品附加值提高 (13)1.1.51 市场竞争力提升 (14)1.1.52 就业效益 (14)1.1.53 产业升级效益 (14)1.1.54 区域发展效益 (14)1.1.55 污染物减排效益 (15)1.1.56 资源循环利用效益 (15)1.1.57 生态保护效益 (15)第十章清洁生产在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 (15)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1.1.1 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纺织行业绿色环保措施方案纺织行业是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在裁剪、印染、染整等生产环节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必须采取绿色环保措施。
本文将探讨纺织行业的绿色环保措施方案。
1.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物质、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预防性、综合性、连续性的控制,实现资源节约,能耗低耗,环境友好。
在纺织行业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头,保护环境。
2. 使用环保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选择环保原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方面。
对于纤维及纺织品的生产,应选择环保型的原材料,如再生纤维、有机棉等,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合理利用废料,开展回收再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担。
3. 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纺织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量较大,如操作机器、加热蒸汽、锅炉、照明等。
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绿色环保的重要方面。
在各环节使用高效能、低能耗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对节能环保起到积极作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同时,采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 水资源的节约纺织生产是水资源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染整工艺,水的用量占据工艺总用水量较大比例。
因此,水资源的节约是绿色环保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染整工艺中,实施水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水的消耗;对生产中废水进行合理处理,如COD、BOD、PH、色度等指标的处理达标,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5. 建立环保管理体系建立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环保管理体系是实施绿色环保的保障。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是国际公认的环保管理体系。
纺织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环保体系建设,从组织结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员工责任等方面确立完整的环保工作体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成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要求,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绩。
但在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印染行业,能耗高、水耗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急需寻找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的新方法。
传统的前处理练漂工艺分为退浆、煮练、漂白三步,不仅工艺路线长,耗水多,耗时长,也给后道工序的生产造成影响。
另外,大多数前处理采用碱退浆,从而造成废水 pH 过高,生化处理困难。
对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要求,将前处理退、煮、漂三步常规工艺改进为高效短流程工艺。
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冷轧堆印染技术,包括轧卷堆—烟碱处理—水洗三阶段,省了大量水洗过程,对纺织印染行业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印染生产的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不断改进印染技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包括清洁的能源及原料输人、清洁的工作环境、清洁的印染产品。
一、印染行业中的节能减排1.1加强生产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制定节能降耗奖罚制度,加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的培养,全员参与,千方百计减少汽耗、电耗、水耗以及染化料消耗。
不少企业在各生产车间分别安装电表、水表,实行染化料消耗日报制度,各部门对单位用电量、单位用水量、染化料单位消耗进行评比奖励,调动全体员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生产线关键的工艺点上加装在线自动测控系统;配备助剂、色浆、染化料自动称量、化料及配送系统;配备蒸汽自动控制系统、布面含潮自动测控系统等,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并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对节能、节水、节约染料助剂等均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1.2采用印染新技术、新工艺达到节能减排在前处理方面,采用新型设备、使用高效助剂缩短工艺流程,在不降低处理品质的情况下,降低了用水量、节约蒸汽和电,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HJ/T185-2006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1)4 技术要求 (1)4.1 指标分级 (1)4.2 指标要求 (1)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4)6 标准的实施 (6)附录A (7)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棉印染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纺织行业(棉印染)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
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
考虑到纺织行业棉印染企业的特点,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行业(棉印染)生产企业(含棉、棉混纺及交织产品)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BZ 3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Oko-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3.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印染企业清洁生产报告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一种生产方式。
印染企业是纺织行业中重要的一环,但同时也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
因此,实施清洁生产对于提高印染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结合印染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方面介绍清洁生产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一、节能减排1.1优化生产工艺印染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先进的低温染色技术,减少加热燃料的使用;采用高效的传热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印染企业还可以控制染料的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
1.2引进节能设备印染企业可以引进节能设备,例如,使用高效的热交换器、蓄热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装高效的循环泵和风机,减少能源消耗;使用节能型灯具,降低照明能耗。
1.3开展员工节能培训印染企业可以开展员工节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技能。
通过宣传节能知识,提供节能技巧和建议,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形成全员共同推动清洁生产的氛围。
二、资源利用2.1循环利用废水印染企业可以采用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将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利用于生产过程中,减少对淡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分离出来后再次使用;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可用能源。
2.2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印染企业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例如,将废弃纺织原料通过粉碎、再生等工艺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材料,应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将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3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印染企业可以推行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立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例如,与纺织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环保型原材料;与纺织品销售商合作,推广可回收、可再利用的纺织品。
三、清洁生产效果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印染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1节约能源通过优化工艺和引入节能设备,印染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HJ/T185-2006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1)4 技术要求 (1)4.1 指标分级 (1)4.2 指标要求 (1)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4)6 标准的实施 (6)附录A (7)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棉印染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纺织行业(棉印染)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
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
考虑到纺织行业棉印染企业的特点,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行业(棉印染)生产企业(含棉、棉混纺及交织产品)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BZ 3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Oko-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3.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