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小龙虾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6
小龙虾特点小龙虾整体呈红色或暗红色,20节。
其中头胸部呈圆筒形,13节(头部5节,胸部8节),前端有三角形额角以及3对触须,胸足共5对。
腹部共7节,6对附肢,最后端扁平尾节与第6腹节的附肢组成尾扇。
一、外形特点1、小龙虾体长约为5.6-11.9cm,体色为红色、红棕色或暗红色(未成熟时为淡褐色、黄褐色),胸甲两侧为粉红色,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共20节,除尾节无附肢外,其余各节均有附肢。
2、头胸部:小龙虾头胸部呈圆筒形,头部共5节,胸部共8节。
前端有一个三角形额角,表面中部凹陷,两侧有隆脊,尖端呈锐刺状,共3对触须(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尤为粗长,比体长长三分之一左右)。
头胸甲背面和胸壁相连,两侧游离形成鳃腔。
头部和颈部之间有弧形颈沟。
胸足共5对,均为单枝型,其中第1对呈螯状,强壮而又粗大,第2-3对呈钳状,第4-5对呈爪状。
3、腹部、尾部:腹部共7节,6对附肢,最后端有扁平尾节与第6腹节附肢组成尾扇(共5片)。
其中雌性小龙虾第1对腹足退化,雄性小龙虾第1-2对腹足演变成为钙质交接器。
二、生活环境特点1、栖息地:小龙虾主要栖息在稻田、沟渠、河流、溪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等地。
2、温度:小龙虾适温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一般以水温为22-30°C左右较为合适。
3、溶氧量:小龙虾耐低氧能力强,水体溶氧量在3-4mg/L以上时即可满足小龙虾的正常生长发育。
4、水体ph:小龙虾喜欢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水体ph以7.5-8.2左右较为合适。
5、光照条件:小龙虾喜欢弱光环境或黑暗环境,当光照过于强烈时,小龙虾躲藏于洞穴中或者是水草、树枝下。
小龙虾研究报告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美洲红虾、红泥螺、河虾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龙虾。
由于其美味可口的肉质和口感,小龙虾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
本篇研究报告将介绍小龙虾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小龙虾是一种节肢动物,体型较大,通常长约10-15厘米。
它们身体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有着明亮的红色或橙色外壳。
小龙虾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大的触角和一对小的触角,通过感知周围环境。
胸部有五对可以用于游泳和行走的附肢,腹部则用于呼吸和翻身。
小龙虾的生命周期包括幼虾期、亚成虾期和成虾期。
雌性小龙虾通常在体长20-30毫米时开始产卵,并将卵黏附在腹部。
孵化后的小龙虾从卵发育到幼虾期,这个阶段会持续几个星期。
在幼虾期,小龙虾的身体逐渐变硬并且颜色变暗,它们也开始摄取固体食物。
接下来是亚成虾期,小龙虾的身体逐渐长大并且外壳变硬,但还没有成年虾的形态。
最后,小龙虾进入成虾期,它们的体长达到成年虾的长度,并且开始繁殖。
小龙虾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产卵和孵化。
雌性小龙虾在体长较大时,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繁殖。
它们将卵黏附在腹部,在孵化之前会保护和孵化卵。
孵化后的幼虾会离开母体,并独立生活。
研究表明,水温和食物的供应对小龙虾的繁殖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小龙虾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美食价值的淡水龙虾。
通过研究小龙虾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为保护和利用小龙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认识小龙虾,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小龙虾广泛分布于我省的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中。
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也是我省农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
该虾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供食用,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医药、环保、食品、保健、农业、饲料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一、简介1、来源与分布小龙虾也称淡水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 蛄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
它在淡水螯虾类中属中、小型个体,原产北美,现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1)。
该虾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从美国引入日本,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随着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该虾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
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是我国淡水小龙虾的主产区。
网上流传小龙虾是抗战时期日本引入中国处理被屠杀的中国人尸体,也流传小龙虾是日本引入中国传播细菌战及破坏中国农田水利设施的说法。
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也是错误的,不仅对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不利,也不利于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但这与小龙虾无关。
其真实的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明治维新,科技比较发达,远比中国先进。
由于军力不够,当时日军中有不少教师、医生、学者被强征入伍,日本的一些生物学者(木场一夫1934年、宫地传三郎和木场一夫1940年、阿部俊男和浅田顺一1942年)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研究活动。
龙虾冷知识
1. 龙虾是一种十足爬行动物,而不是鱼类,尽管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海洋生物,但实际上龙虾可以生存于淡水和盐水环境中。
2. 龙虾是无脊椎动物,其身体被坚硬的外壳保护。
它们会不断脱壳生长,当壳变得太小时,它们会蜕皮,并长出一个更大的外壳。
3. 龙虾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的外壳颜色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4. 龙虾在繁殖季节会形成阶梯状的竞争等级。
最大最强壮的龙虾会占据最佳的地盘和配偶资源,而较小和弱的龙虾会被排斥在外。
5. 龙虾的寿命可以达到几十年。
据报道,捕获到最长寿的龙虾约有140岁。
6. 龙虾通常用来作为食物,但在古代罗马,龙虾被认为是贫穷人的食物,富人则远离它们。
7. 龙虾是法国和美国的一道传统海鲜菜。
在法国,龙虾盛宴(La Fête de la Saint-Jean-Baptiste)以及美国的龙虾节(Lobsterfest)都是为庆祝龙虾的美味而设立的。
8. 龙虾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是位于胸部。
此外,龙虾还有两个胃和十个腹部。
9. 龙虾可以通过挥动它们的大尾巴迅速逃离危险。
它们每次甩动尾巴时,可以蹬出水达到10-13英尺的距离。
10. 龙虾是非常机警的动物,它们有发达的感知系统,可以感知温度变化和接近的猎物。
龙虾的眼睛被认为是动物界最复杂的眼睛之一,可以看到极远的距离,且对光线非常敏感。
小龙虾的原产地是哪里?中国小龙虾的来历简介
随着小龙虾的需求量增大,逐渐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之一。
本文为你介绍小龙虾的原产地是哪里,以及中国小龙虾的来历问题,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一、小龙虾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淡水小龙虾、斗虾。
小龙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二、小龙虾的原产地是哪里
小龙虾是一种世界级的生物入侵物种,原产于中、南美洲和墨西哥东北部地区。
小龙虾于1918年传入日本,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再由日本传入中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巿。
网传小龙虾是当年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引进中国用来专门处理尸体,此种说法纯粹是造谣。
三、小龙虾何时传入中国
在二战期间小龙虾由日本传入中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巿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
上世纪90年代末,小龙虾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后传遍全国各地,各地延伸出多种小龙虾的做法。
目前小龙虾已扩展至安徽、上海、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形成数量庞大的自然种群,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
小龙虾的知识简介
小龙虾是一种极受欢迎的水产品,因其美味可口、肉质鲜美而备
受消费者的追捧。
小龙虾是一种甲壳类生物,其身体长约10厘米左右,全身呈淡棕色或红色,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龙虾的栖息环境主要为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由于其生长环境
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因此所产地的小龙虾也各具特色。
例如,湖北的
小龙虾较大,咸味较重,而江苏的小龙虾则肉质鲜嫩,甜味较浓。
小龙虾的繁殖非常快,其个体量较小,只需2-3个月即可到达成
熟期。
由于小龙虾繁殖能力强,所以在养殖方面十分经济实用。
为保
证小龙虾的品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其生态环境,如水质、水温等,同时还要注意对小龙虾的饮食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控制。
在食用小龙虾时,我们还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为确保食品安全,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生产企业购买;其次,食用时要将小龙虾洗净,最好用开水焯一下,杀死潜在的细菌;最后,注意食用量,不能
贪吃,以免影响健康。
总之,小龙虾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产品,但我们在食用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其安全与卫生,同时也需要加强小龙虾的养殖和管理,以便
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介绍小龙虾的资料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
小龙虾通常携带肺吸虫, [9] 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形似虾而甲壳坚硬。
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
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
螯狭长。
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
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
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亦自相残杀。
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
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
该物种的范围很广,从墨西哥北部到佛罗里达州的埃斯坎比亚县,从北到伊利诺伊州的南部和俄亥俄州,已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广泛引入,该物种也已被引入欧洲、非洲、东亚、南美和中美洲。
小龙虾介绍及图片小龙虾的外貌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
成体长约5.6~11.9厘米,整体颜色包括红色、红棕色、粉红色。
背部是酱暗红色,两侧是粉红色,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
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
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
螯狭长。
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
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爪子是暗红色与黑色,有亮桔红色或微红色结节。
幼虫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颜色可以是黑褐色。
头**长,经常有轻微刺或结节,结节通常具锋利的脊椎。
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
颈沟明显。
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
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
3对颚足都具外肢。
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
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
鳃为丝状鳃。
小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
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
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
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
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
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
克氏螯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
小龙虾-有关小龙虾的知识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
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摄氏度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
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摄氏度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
克氏螯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
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克氏螯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
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
其寿命不长,约为1年。
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2-3年。
小龙虾在繁殖季节喜掘穴。
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公分左右,深度达60公分到1.2米,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
在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它有攀爬上岸的习惯,可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在饮食习性上,小龙虾在河底比较喜欢吃泥,并且喜欢吃已经死亡的小鱼或者其它水中生物。
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
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小龙虾自身无法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
虾青素能有效增强小龙虾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
一年级科学小龙虾介绍手帐。
第一天,我在菜市场的地上发现了一只小龙虾,我把小龙虾放进盆里,又放了一点水,就开始了我的观察之旅。
这只小龙虾浑身黑红,布满了白色、黑色、红色的斑点。
小龙虾的尾巴像扇子一样可以张开收拢,有时它的身体还会蜷在一起。
这只小龙虾身长8厘米,应该还没有长大,因为它的钳子很小。
我在网上查询小龙虾可以吃什么,发现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
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残骸等,食物匮乏会相互争夺,于是我尝试着给它的盆里投入米饭粒和小虾米。
很快,小龙虾已经和我相处快两个星期了。
这只小龙虾的特点就是乖。
我看别的小龙虾被抓起来时都活蹦乱跳的,而我抓它时,只需要用手拿住头部轻轻一提就好了。
给小龙虾换水时,我抓起它,放到阳台上,倒掉脏水,换上新水再放回去,小龙虾就在阳台上趴着不会乱跑。
小龙虾这几天里已经长到了9厘米长。
通过观察我知道了小龙虾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过程。
小龙虾生活在哪里
小龙虾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甲壳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沼
泽地带。
这些小家伙在水底下寻找食物,并建造自己的家园。
它们通常在岩石、树枝和水草下面挖掘洞穴,以躲避天敌和寻找避暑之处。
小龙虾通常喜欢生活在水底下的淤泥或泥沙中,它们喜欢在这些软软的地方挖洞,以便藏身和繁殖。
它们的洞穴通常很深,可以达到数英尺,这样可以确保它们在水中的安全和隐蔽。
在这些淡水环境中,小龙虾可以找到大量的食物,包括水草、藻类和其他小型
水生生物。
它们通常是杂食性动物,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从植物到动物都不放过。
它们的强壮的钳子可以帮助它们捕捉和处理食物。
虽然小龙虾在淡水环境中生活,但它们也需要关注水质和环境的变化。
过度的
污染和水质恶化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造成威胁。
因此,保护水环境对于小龙虾的生存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小龙虾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它们在水底下寻找食物,挖掘洞穴,建
造自己的家园。
它们对水质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继续在我们的水域中生活下去。
小龙虾的生活规律
小龙虾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规律和习性。
在自然界中,小龙虾的生活规律受到季节变化、水质条件和食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龙虾的生活规律。
首先,小龙虾的生活规律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在春夏季节,水温升高,小龙
虾的活动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它们会在水中寻找食物,繁殖后代,甚至进行迁徙。
而在秋冬季节,水温下降,小龙虾会减少活动,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冬眠,以度过寒冷的季节。
其次,水质条件对小龙虾的生活规律也有重要影响。
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它们喜欢生活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域中。
当水质恶化时,小龙虾会感到不适,甚至会死亡。
因此,保持水质清洁对于小龙虾的生活至关重要。
最后,食物供应也是影响小龙虾生活规律的重要因素。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
它们会吃各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腐殖质等。
当食物供应充足时,小龙虾会增加活动量,进行繁殖和生长。
而当食物供应不足时,小龙虾会减少活动,甚至进入饥饿状态。
总的来说,小龙虾的生活规律受到季节变化、水质条件和食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生活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小龙虾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让它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和繁衍。
小龙虾生活在什么环境
小龙虾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甲壳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沼
泽等水域中。
这些环境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存条件,让小龙虾能够健康地生长和繁衍。
在淡水环境中,小龙虾主要以水草、藻类和水生植物为食,同时也捕食一些小
型水生动物,如水蚤、水蜘蛛等。
这些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使它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此外,淡水环境中的水质和温度也对小龙虾的生存至关重要。
小龙虾对水质的
要求较高,它们喜欢清澈、富含氧气的水域,这样的环境能够保证它们的呼吸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而适宜的水温也是小龙虾生存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小龙虾喜欢生活在水温在15℃-25℃之间的水域中。
在淡水环境中,小龙虾还需要寻找合适的栖息地。
它们喜欢在水底的泥沙中挖
洞居住,这样可以提供避难和繁殖的场所。
同时,水域中的植物也为小龙虾提供了隐蔽和栖息的场所,让它们能够逃避天敌的袭击。
总的来说,小龙虾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依赖于丰富的食物资源、适宜的水质和
温度以及合适的栖息地。
这些环境因素都对小龙虾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好水域环境,也就是在保护小龙虾的生存空间。
幼儿园小小生命探索:了解小龙虾的神奇一生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常常对各种生物产生好奇。
其中,小龙虾是一个生活在水中的神奇生物,它们的一生充满了奇迹和探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小龙虾的外貌小龙虾是一种水生动物,它们的外表看起来像是一只小型的龙。
它们身体呈灰褐色,长有钳子和触须,十分有趣。
2. 小龙虾的栖息地小龙虾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方,它们喜欢在水底的石头或者泥土下面找寻自己的食物和栖身之处。
3. 小龙虾的食物小龙虾是杂食性生物,它们会吃水草、水藻、甲壳类动物等。
在幼儿园的饲养箱中,我们可以给它们喂食一些菜叶和小块的鱼肉,让孩子们亲自喂食小龙虾,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小龙虾的生命周期小龙虾的生命周期非常神奇。
它们通过产卵和孵化的方式繁殖后代,而且它们会在每次蜕皮后成长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程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5. 小龙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小龙虾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底栖动物,可以帮助清洁水体,促进水质的改善,对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小龙虾的神奇一生,让我们可以更加重视保护水域生物的意义,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在亲自接触和喂养小龙虾的过程中培养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作为写手,我对小龙虾的生态价值和生命力深表认同。
大自然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我们应该尊重并爱护它们,让它们在地球上有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读者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小龙虾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让我们一起爱护每一个生命,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吧!小龙虾的生命探索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这些神奇生物的生活。
6. 小龙虾的交流小龙虾虽然没有声音,但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进行交流。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传达信息,比如它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异性或者发出警告信号。
7. 小龙虾的防御机制小龙虾身体表面覆盖有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伤害。
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地位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在分类学上与龙虾、河虾及对虾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原螯虾属。
二、形态特征1、外部形态小龙虾体形稍屏扁,体表包裹着一层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主要起保护内部柔软机体和附着筋肉之用,俗称虾壳。
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0节组成,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各体节之间以薄而坚韧的膜相联,使体节可以自由活动。
2、内部结构小龙虾整个体内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肌肉运动系统等七大部分三、栖息习性1、小龙虾喜温怕光,为夜行性动物,昼付夜出,底栖爬行生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光线强烈时常潜伏在水中较深出或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砾、水草、树枝、石块旁、草丛或洞穴中,光线微弱或夜晚出来摄食,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吃食或寻偶。
2、小龙虾对水体要求较宽,各种水体都能生存,广泛栖息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库、沼泽、水渠、水田、水沟、及稻田中。
小龙虾栖息的地点常有季节性的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小龙虾多在浅水区活动,盛夏水温较高时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穴中越冬四、迁徒习性小龙虾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徒能力,在水体缺氧、缺饵、污染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发生骤变化而不适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体外,从一个水体迁徒到另一个水体。
小龙虾喜逆水,常常逆水上溯,这也是其在下大雨时常随水流爬出养殖池塘的原因之一。
五、掘穴习性小龙虾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有掘洞穴的习惯,并且善于掘洞1、掘洞穴形状与深度,再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小龙虾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小龙虾基本不掘洞。
洞穴一般圆形,向下倾斜,且曲折方向不一。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在对122例的小龙虾洞穴的调查与实地测量调查中,发现深度30~80cm左右的有95处,约占测量洞穴的78%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可超过一米。
测量最长的一处洞穴达1.94米,直径达7.4cm。
科学认识小龙虾,
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
小龙虾广泛分布于我省的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中。
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也是我省农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
该虾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供食用,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医药、环保、食品、保健、农业、饲料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一、简介
1、来源与分布
小龙虾也称淡水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 蛄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
它在淡水螯虾类中属中、小型个体,原产北美,现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1)。
该虾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从美国引入日本,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随着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该虾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
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是我国淡水小龙虾的主产区。
网上流传小龙虾是抗战时期日本引入中国处理被屠杀的中国人尸体,也流传小龙虾是日本引入中国传播细菌战及破坏中国农田水利设施的说法。
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也是错误的,不仅对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不利,也不利于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但这与小龙虾无关。
其真实的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明治维新,科技比较发达,远比中国先进。
由于军力不够,当时日军中有不少教师、医生、学者被强征入伍,日本的一些生物学者(木场一夫1934年、宫地传三郎和木场一夫1940年、阿部俊男和浅
田顺一1942年)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研究活动。
如调查、研究了中国东北土著的三种淡水螯虾等,并把小龙虾从日本引入中国。
小龙虾原产北美,大量分布在美国北纬30度左右地区,我国的长江流域也正好是北纬30度左右。
这可能是选择江苏作为引入小龙虾地点的原因。
杂食性的小龙虾虽能摄食动物尸体,但小龙虾并不是腐食性的,而且摄食量很小,平均日摄食量约为自身体重的2%~5%,因此依靠小龙虾来处理战争中死亡的人类尸体是无稽之谈。
因该指出:原产北美的小龙虾近100年来有很多国家引进、养殖,在中国之前有日本,在日本之前有欧洲,在中国之后又有西非的肯尼亚等国家。
只不过欧洲、日本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小龙虾发展,而我国的长江流域很适合它。
图1。
淡水小龙虾在世界的分布(仿 Dr.Jay V.Huner,1991,有改动)
2、小龙虾的经济价值
经测定克氏原螯虾可食比率为20%~30%,虾尾肉占虾体重的15%~18%。
虾肉中蛋白质含量占鲜重的17.62%,脂肪为0.29%,氨基酸总量占蛋白质的77.2%(表1),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也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仅次于香菇,排在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第二位。
2006年我省共出口克氏原螯虾加工产品12000吨,创汇8187万美元。
2005年以来我们推广小龙虾人工诱导繁殖和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小龙虾与中稻
轮作),每亩稻田在不影响中稻产量和产值的基础上,每亩可为农民净增产值1800~2400元人民币,净增利润1000~1600元,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
2006年我省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达到36万亩,2007年发展到100万亩,可净增产值18~24亿元。
为农民的增收致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因而也深受国内市场的欢迎。
在我国,小龙虾常以整虾、虾球、虾仁的形式出现在高、中、低各层次的酒店、饭馆,也时常在百姓家中的餐桌上见到它。
北至东北,南至深圳,东至上海,西至新疆小龙虾已成为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大众菜肴,北京、南京、合肥、武汉都有小龙虾饮食一条街,其受欢迎的程度可用“火爆”两字来形容。
据初略统计上述大中城市每年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
表1 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表(占总量%)
3、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克氏原螯虾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尤以静水沟渠、浅水湖泊、池塘和稻田中较多,说明该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
一般水体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
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该虾常攀援到水体表层呼吸或借助于水体中的杂草、树枝、石块等物,将身体偏转使一侧鳃腔处于水体表面呼吸,甚至爬上陆地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呼吸。
小龙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不是说小龙虾对水质要求很低,应该说养殖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养鱼要高,一般水质污染
严重的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体小龙虾是难以成活的,因此也不能养殖小龙虾。
表2 2005年上海市静安区环境监测站对上海市小龙虾检测结果
表3 1995年上海水产研究所对上海市场小龙虾检测结果
单位:mg/kg
表4 2005年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湖北省5个地区小龙虾检测结果
克氏原螯虾对高水温或低水温都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与它的分布地域跨越热带、水置于室外,被冰冻住仍能成活,但该虾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31℃。
克氏原螯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养殖最多的淡水虾类,杂食性,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
.对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及动物尸体均能摄食,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在20℃~25℃条件下,克氏原螯虾摄食眼子菜每昼夜可达自身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2.6%,水花生达1.1%,豆饼达1.2%,人工配合饲料达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蚯蚓高达14.8% ,
可见该虾喜食动物性物质。
在天然水体中,该虾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
在我国水产界,长期以来错误地认为克氏原螯虾能捕食鱼苗、鱼种,对水产养殖有很大的危害。
我们为此做过克氏原螯虾对鲤鱼、草鱼、白鲢和尼罗罗非鱼四种鱼苗、鱼种成活率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克氏原螯虾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能力捕食鱼苗、鱼种。
养殖克氏原螯虾不会对我国渔业产生危害。
从“食物链金字塔”理论分析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富集最大,这就是前一段时间香港报道食用大个体石斑鱼出现食物中毒死亡现象,而小龙虾处于食物链金字塔底层,因而小龙虾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富集最少,食用小龙虾是安全的,这一点也可从各检测单位对各地小龙虾的检测结果得知,此外我国的小龙虾出口到食品检验非常严格的欧盟、美国和日本能顺利通过,可见我们湖北省生产的小龙虾食品质量安全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图2 水生态食物链金字塔
水生肉食性动物如鳜鱼、黑鱼等
↑
水生杂食性动物如鲫鱼、鲤鱼等
↑↑←←←←←←←←←←←←←←↑
↑水生草食性动物(草鱼、螺、蚌等)虾蟹类如小龙虾
↑↑↑
↑←←←←←水生植物(菹草、浮游植物等)→→↑
4、养殖小龙虾的优点
总结起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有如下优点:
(1)克氏原螯虾能直接将水体中的植物和有机碎屑转换成动物蛋白,因而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率。
不仅养殖成本低,饵料容易解决,而且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克氏原螯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池塘、河沟、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养殖技术易于普及。
(3)克氏原螯虾捕捞方法简单且能较长时间离水,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
在捕捞及产品的运输上省时、省工、费用低,这也是养殖鱼类和其他虾类所无法比拟的。
(4)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深受国内市场欢迎,成为我国城乡大众的
家常菜肴。
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淡水水产品之一,因而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二、结论
1、小龙虾虽然是从日本传入到中国,但不是出入政治目的,而是一项科学活动。
2、中国有非常适合小龙虾生长和繁育的自然条件,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
质及氨基酸含量适合人体需求,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因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小龙虾的规范化养殖。
3、网上流传“小龙虾重金属超标”;“小龙虾吞噬抗战英烈尸体,不可食用”等说法,
是错误的,也没有科学依据。
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表2、3、4)都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没有超标,这一点可从各检测单位对各地小龙虾的检测结果得知。
此外,我国的小龙虾出口到食品检验非常严格的欧盟、美国和日本,并能顺利通过,可见我国生产的小龙虾,食品质量安全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4、小龙虾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应大力发展小龙虾人工繁
殖和规范化的人工养殖,进一步加强出口小龙虾食品安全检测。
人工养殖小龙虾将对我国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希望大家都能科学的看待小龙虾,祝愿我国小龙虾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