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48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简答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非母语学习者进行的汉语语言教学。
它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言,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特点(1)突出实践性: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学以致用。
(2)文化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中国文化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3)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1.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评价体系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3.方法与技巧教师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交际法等,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1.语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将语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习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突出文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汉语。
3.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涵盖汉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2.教材编写教材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系统性,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价与评估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注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3.反馈与改进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发展趋势(1)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2)科技助力: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为教学带来更多创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目录绪论篇第一章1. 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旳语?第一语言是人出生后来首先接触并获得旳语言。
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来再学习和使用旳另一种语言。
这里所说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旳时间先后来辨别旳。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旳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旳语言。
一般状况下母语是人们旳第一语言,不过两者不能等同。
目旳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但愿掌握旳语言。
不管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旳母语,只要成为一种人学习并争取掌握旳目旳,都可以成为目旳语。
(1)一种在美国出生旳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旳这种语言是他旳()。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
法语是他旳()。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3)华侨小明纯熟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旳()。
A母语 B外语 C目旳语(4)华侨小明纯熟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旳()。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但愿掌握旳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旳语答案:(1) A(2) B(3) A(4) B(5) C2.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旳长处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旳汉语教学,它只合用于中国。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旳海外华人旳进行旳汉语教学。
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旳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旳影响,并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
不过这一名称也有一定旳局限性:它只突出了重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精确地反应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旳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2)对外汉语旳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旳海外华人B外国人C第一语言是广东话旳海外华人(3)“对外汉语教学”旳提出时间是()。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 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与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外语是人们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近几年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势。
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学习环境的不同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二语言”专指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外语”指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这种区分很有意义。
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常常与“第一语言”和“母语”相对。
往往指“第二语言”和“外语”。
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
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海外的同行们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称之为“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华文(语)教学”等。
而我们则把海外的这种教学简称为“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这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或者说是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的研究。
他和一般的汉语语言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简称T C F L(T e a c h i n g o f C h i n e s e a s 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这一术语强调其与对国内的汉语教学的不同性质,即把汉语当作外语来教,来学,也就是说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就像我们学习英语等外语一样。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目录绪论篇第一章1. 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的语?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是两者不能等同。
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1)一个在美国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
法语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3)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的()。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4)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的()。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掌握的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答案:(1) A(2) B(3) A(4) B(5) C2.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只适用于中国。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的进行的汉语教学。
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
但是这一名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2)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B外国人C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的海外华人(3)“对外汉语教学”的提出时间是()。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的教学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性原则: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汉语。
教学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
2. 适应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教师应了解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学习风格等,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互动性原则: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知识的传递和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4. 启发性原则:教学应重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渐进性原则:教学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逐步引导学习者掌握更高层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6. 文化交际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
将语言教学与中国文化的传授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能够了解和运用中国文化在交际中的习惯和礼仪。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名词解释1、运用分析: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既包括偏误部分也包括正确部分)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2、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4、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5、习得: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6、语言学能: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8、交际策略: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9、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制定课程,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二、简答1、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①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专门的学科是指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
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